縱觀如今的國際環境,我國跟俄羅斯已經成為了西方主流世界眼中最具有威脅的兩個國家。不過關於哪個國家的威脅更大,美國跟西歐國家有著不同的看法。美國則從歐巴馬時代開始,就將俄羅斯稱之為區域強權,而我國則被川普稱作為全球霸權。但西歐國家認為,俄羅斯造成的威脅更大。近期德國國防軍將領賈裡德將軍就在接受法蘭克福一家報紙的採訪時表示,他們依舊把俄羅斯視作為歐洲的最大威脅。至於我國,這位德國將軍的言辭裡充滿了不屑,甚至表示出由於常規軍事距離歐洲比較遠,所以才保證了中國的安全,儼然一副中國不在歐洲,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幸事的樣子。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稍微有點國際常識的人現在都知道,我國不在歐洲是他們的幸運。要是中俄兩個國家都位於歐洲,那種情形對於西歐國家來說真的不敢想像。光對付一個俄羅斯就讓它們快讓精疲力盡了,雖然取得的效果還算不錯,但由於俄羅斯豐富的油氣資源,其實它們自身受到的影響也不少。更頭疼的是美國還在不斷地拱火,俄羅斯也因此提高了軍事防禦的水平。前段時間普京還授權通過了一項有關於核武器的決定,只要俄羅斯受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打擊,就會直接進行核反擊。而這樣一來,歐洲國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波及。
光從核武器這方面來說,我國如果真的在歐洲地區,那麼就會增加一個核大國,增加地區的風險係數。而美國到時候肯定是想雙管齊下,畢竟中俄兩國都集中在了歐洲地區,到時候也會把大量的軍事資源都投入進去。而軍事力量在某地區的集中堆積,勢必會增加軍事衝突的機率。對於這種情況,西歐國家肯定是不想看到的。他們當初建立歐盟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把歐洲聯合統一起來,而不是通過軍事衝突讓歐洲再次分裂。
當然了,如果從好的一方面去想。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自古以來又強調以和為貴,如果真的在歐洲地區,說不定就會出面調停俄羅斯跟西歐國家的矛盾。到時候也會把整個歐洲都緊密團結在一起,畢竟我國已經是該地區的一份子了。這樣的話,歐洲就會成為整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美國則會因為我國而失去在歐洲地區的位置,甚至失去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漸漸沒落下去。畢竟到時候的歐洲地區不僅僅經濟實力最強大,軍事實力也是最強大的。
不過以上的這些假設都不太現實,畢竟我國國土面積都跟歐洲地區差不多了,而且從人種、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來說都不太匹配。所以從現實情況來看,不論是我國還是歐洲,都要思考如何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只有聯繫得越密切,雙方利益相關越多,才不會增加關係遇冷的風險。到時候雙方在產生矛盾之前,就會因為利益重疊而考慮後果。我國是能在未來的一兩個月之內,跟歐洲地區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那麼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利好的消息。
有些悲觀的人可能會說,幾個歐洲大國明年都要派軍艦來亞太地區巡航了,很明顯它們還是站在美國那一邊的。但事實上直到現在,這些所謂消息都只是各國官方給出的口頭承諾而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為了給將要上任的拜登政府一個面子而已,到時候會不會實際前來都說不準。而中歐投資協定對於歐洲幾個大國來說,則是必須越快籤訂越好。因為它們這兩年都不需要面臨換屆的問題,也就是說,政策不會因為選舉而受到影響。而如果要促進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與我國合作就是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