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線下活動體驗非遺項目金陵剪紙

2020-11-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少年志·線下活動體驗非遺項目金陵剪紙

  金陵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月7日,少年志·線下活動走進玄武區非遺傳播實踐基地,跟隨剪紙傳承人學習剪紙文化,並親手剪出「福」字,體驗一把剪紙的空靈魅力。

  玄武區非遺傳播實踐基地理事長,南京明城文創品牌創始人陳玉為同學們介紹了剪紙的歷史和文化。「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地流傳,主要原因是其具有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古時候,苦於自然災害的侵襲,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他們把這種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託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

  現場,南京明城文創的老師給每一位小朋友都發了剪刀和紅紙,並示範了用「摺疊剪紙法」剪了一個「福」,孩子們全神貫注地跟著老師一起疊一起剪,唯恐漏了一句,或者下錯了剪刀。當孩子們一步一步完成,最後打開紅紙時,一個鏤空的充滿喜慶的「福」出現在眼前,孩子們臉上寫滿了驚喜。

  「孩子們,你還記得剛才剪了多少刀嗎?」結束之後,老師的問題讓很多同學一臉蒙。小小的一個「福」,看似簡單,其實剪了有四十幾刀。老師示範了兩遍之後,讓孩子自己剪,多加練習。

  「感覺蠻好玩的,不太難,很有樂趣和成就感。」南京市蘇傑小學的葛承休說,第三遍自己剪的時候,還真有點想不起來,於是他找來前面的「福」努力回憶。「剪紙要特別細心,一不小心就會剪錯,多加練習才能剪得好。」

  「這樣的活動非常好,不僅讓孩子學習了傳統文化,同時也豐富了孩子們的業餘生活,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葛承休的爸爸說。

  「熟能生巧,第二遍我做得越來越好了。」南京市芳草園小學陳薪宇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做手工,之前還參加過揚子晚報的衍紙體驗活動,感覺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當天陳薪宇的雙胞胎弟弟陳佑宇、陳佐宇也來到現場。兩個弟弟目前剛上一年級,學習剪紙也非常認真,還表示回家要繼續練習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15場精彩活動「玩」個夠 本報小記者迎來「非遺體驗月」
    一張普通紙,在非遺傳承人手裡變換出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兔」飛猛進」、揚眉「兔」氣……做一盞有著美好寓意的兔子燈;變身小織匠,體驗雲錦織造工藝的精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豬佩奇……自11月14日開始,南京日報小記者迎來了「非遺體驗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小記者們將體驗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浸潤傳統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智慧和神韻。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12月2日下午,安仁縣芙蓉學校邀請了安仁米塑非遺文化傳承人何陸生先生到校開展「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活動。活動中,何陸生首先向我校六年級的學生介紹了安仁米塑的歷史來源,讓同學們詳細了解了安仁米塑的歷史和淵源,激發了孩子們的鄉土情懷和自豪感。
  • 海上文創:讓」非遺文化「擁有少年臉,年輕人也流連忘返
    海上文創:讓」非遺文化「擁有少年臉,年輕人也流連忘返 熊芳雨、施豐奕/東方網 2020-05-30 21:30
  • 剪紙、柳編、老虎鞋……非遺傳承人新春展示絕活
    大年初五(2月20日),在鹽城市鹽都群藝館展廳裡,鹽城市非遺項目傳承人王柏林在向觀眾展示剪紙技藝。春節期間,鹽都群藝館邀請老虎鞋、麵塑、剪紙、柳編、淮劇等當地非遺項目傳承人到館裡展示絕活,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
  • 山西農家女孩自創「蒙眼剪紙」絕技 項目列入非遺
    山西農家女孩自創「蒙眼剪紙」絕技 項目列入非遺   中新網臨汾3月11日電 題:山西農家女孩自創「蒙眼剪紙」絕技 項目列入非遺  作者 呂瑋  把眼睛蒙上,鄭平能用剪刀和紅紙「蜿蜒」出大千世界。
  • 川江號子川劇擺手舞···讓這些精彩的非遺項目陪你過春節
    川江號子 活動方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9日20時47分訊(記者 董進)今(19)晚,作為「錦繡全城,新春大集」2019重慶城市非遺藝術活動的重頭戲,愛融薈城的戰馬廣場上演了一臺精彩的非遺晚會,本次晚會特邀代表重慶多次參加國內外訪問演出的川江號子
  • 百名青奧運動員臺城上造城磚、學剪紙、放風箏
    記者 崔曉攝  登臺城集體玩自拍,製作仿古城磚按手印,跟非遺傳承人學剪紙、抖空竹、扎花燈……8月18日下午,100名青奧運動員乘車從青奧村出發來到臺城,踏上了「明城牆探秘之旅」。  兩個多小時的「城牆PRATY」,小夥伴們玩得很HIGH,有的運動員還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玩起了「雜耍」,把高速旋轉的空竹頂到了頭上。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日前武漢市黃陂區打造了《超級木蘭少年》研學大課堂,以具有本土特色的木蘭文化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在為期一天的研學之旅中邊遊邊學,傳承木蘭精神,爭當智勇雙全的黃陂好少年。  武漢市礄口區以《戲曲進校園普及讀本》及音像資料為載體,每年邀請楚劇、漢劇等專業演員走進校園,開展戲曲演出、戲曲輔導講座等系列活動達100多場,讓戲曲常駐校園,讓學生體驗國粹戲曲的魅力。  戲曲課程不斷創新形式,讓孩子們從「知戲」到「懂戲」「愛戲」。武漢市常碼頭幼兒園自編兒童戲曲廣播操,向孩子們普及戲曲知識。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為非遺賦能 為脫貧助力——河北豐寧「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調查
    為此,縣裡組織專門力量在各鄉鎮的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開展調研普查,進一步摸清各鄉鎮基本情況,以豐寧滿族剪紙、布糊畫傳承保護情況為普查重點,將其作為非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點項目著力打造。建立了非遺資料資料庫,完善檔案管理,編制保護名錄,進一步完善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如今,豐寧在龍騰藝術館、泓瀛閣藝術館建立了布糊畫非遺扶貧車間。
  • 黔西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剪狗狗 迎新春
    原標題:貴州日報 -07版:綜合新聞-2018年02月06日 2月3日,黔西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嶽紅霞農曆狗年即將到來,獲得全國剪紙藝術「金剪刀」稱號的嶽紅霞,積極培養青少年學習剪紙藝術,讓他們在體驗剪紙非遺藝術魅力的同時,感受迎接新春佳節的喜悅。
  • 以非遺剪紙為載體,尋求適合高職學生的文化傳承和服務創新之路
    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種古老的"手藝",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情懷和獨有的"東方式智慧"。在無錫,有這樣一所高職院校,多年來始終堅持以非遺剪紙為載體,通過大師引領、課程教學、社會服務等各種途徑,尋求適合高職院校學子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 多彩「非遺」進社區 樂天幼兒園到創客社區參加「非遺」活動
    10月16日,樂天幼兒園來到創客社區,參加了由長清區文化館舉辦的「非遺」進社區活動。  本次展出,創客社區把木雕、剪紙、編織、木魚石等項目和傳統技藝帶到了幼兒面前,幼兒們看著一件件賞心悅目、栩栩如生的非遺作品,不時發出「咦,這個臉譜真可愛」「這個木頭好大、好漂亮,我從來沒有見過」「老師,真好玩,我也想試一試
  • 「老家河南最年味」「剪紙豬」送祝福 90後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暢...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帶著剪紙作品,90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給大家送祝福啦!從臘月二十三起至大年初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大河網推出系列河南文旅拜年視頻。今天,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與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向全國人民拜年了。
  • 重慶巴南擺「非遺」大戲迎中秋 18名「老外」學非遺做月餅
    ,她還用不大流利的漢語說,「這個活動的體驗感很好!」《高粱杆節節甜》表演「洋弟子」學非遺魚洞亂針繡、重慶麵塑、重慶樹葉製作、重慶糖畫、重慶剪紙、王氏火疚療法等10個非遺項目展示引得市民排起長龍,爭著向民間藝人學技藝
  • 「剪紙」非遺走進石家莊校園 藝術大家現場教學(圖)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網記者王君星)3月18日,石家莊橋西實驗小學舉辦「剪紙」非遺進校園活動,特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淑英任剪紙老師,而橋西實驗小學也將成為周淑英剪紙藝術館的第一個剪紙傳承基地。
  • 一位善於剪裁生活的人——廬陽剪紙「非遺」傳人朱山中先生剪影
    昔日,合肥民間傳統文化活動極為豐富,民歌民謠、民間戲劇、舞蹈、民間手工技藝乃至民間習俗、節慶禮儀種類繁多,成為合肥本土文化寶貴的遺產。廬陽剪紙,就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項目。廬陽剪紙,是合肥民間文藝中群眾性最廣泛、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文化品種。
  • 「奶奶,這個咬人嗎」,非遺博覽會上,武漢剪紙螳螂讓小朋友有點擔心
    (圖為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現場。)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3日濟南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劉甜甜)「太精巧了」「讓人眼前一亮」……23日,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泉城濟南開幕,現場展出來自全國的84個非遺項目,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島,大到整張的羊皮筏子、小到指頭大小的剪紙螳螂,非遺項目精華薈萃,更有格薩兒史詩、華陰老腔、寧夏口弦、徐州香包、河南猴加官、濟南皮影戲等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
  • 非遺項目走進千年古城,武定府衙邀您一起歡度中秋……
    中秋節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休閒寄情的文化活動,它始於古,傳於世,盛於今,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外延,成為中國文化最為鮮活的精神留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明相傳的最為優化的呈現和載體。為積極響應非遺傳承項目,把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重大決策,主動承擔起文化復興的責任,立志於傳承與發揚國學文化,為非遺傳承項目的建設添磚加瓦,培養孫子故裡新一代的文化繼承人。讓大家近距離感受文人雅事,點燃遊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直接感受,而不是停留在文字、圖片的間接感知中。
  • 非遺鮮聞丨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兩條)
    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由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前後歷時4個月,經過大量走訪調研、拍攝採訪、採集編撰、後期整理,於近日順利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