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這個咬人嗎」,非遺博覽會上,武漢剪紙螳螂讓小朋友有點擔心

2021-01-19 瀟湘晨報

(圖為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現場。)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3日濟南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劉甜甜)「太精巧了」「讓人眼前一亮」……23日,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泉城濟南開幕,現場展出來自全國的84個非遺項目,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島,大到整張的羊皮筏子、小到指頭大小的剪紙螳螂,非遺項目精華薈萃,更有格薩兒史詩、華陰老腔、寧夏口弦、徐州香包、河南猴加官、濟南皮影戲等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武漢剪紙在展廳入口的醒目位置展出,精巧的工藝、創新的題材令現場觀眾嘖嘖稱讚。

(圖為毛明月創作的英模人物剪紙長卷。 記者馮愛華 攝)

「武漢剪紙的特點是刀刻為主,畫面細膩、線條流暢,人物形態生動、神情逼真」,武漢剪紙非遺傳承人毛明月向記者介紹,他花數月時間創作了18幅英模人物長卷,包括張富清、袁隆平、鍾南山、張定宇等人物肖像。同為武漢剪紙傳承人,沈松柏此次帶來了不少創新題材的剪紙作品,「比如新武漢印象系列,黃鶴樓、漢口江灘、琴臺大劇院等等,我希望用剪紙的藝術形式表現『武漢每天不一樣』」。

(圖為小觀眾被沈松柏的剪紙螳螂吸引。 記者馮愛華 攝)

「奶奶,這個咬人嗎」,武漢剪紙展位前,把剪紙螳螂放在手上的小朋友擔心地問。栩栩如生的螳螂、龍蝦、蚱蜢剪紙,讓觀眾們嘆服「太精巧了」。山東藝術學院大一學生劉星冉感慨,第一次見到這樣細緻逼真的剪紙作品,與北方剪紙是不一樣的風格,「太美了,讓人眼前一亮」。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非遺藝術家集體秀絕活 三分鐘剪出「活」螳螂
    栩栩如生的剪紙昆蟲長寬四五公分的彩紙在一雙巧手的剪裁下,能在兩三分鐘內「變身」活靈活現的螳螂,令在場觀眾嘖嘖稱奇。前天上午,「文化遺產周」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家創作表演及展示活動在武漢博物館舉行,十幾位來自武漢的非遺傳承人在此秀「絕活」,展示了剪紙、布藝、竹雕、漢繡、泥塑等多項技藝。
  • 少年志·線下活動體驗非遺項目金陵剪紙
    原標題:少年志·線下活動體驗非遺項目金陵剪紙   金陵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非遺傳承人新作「肥豬拱門」:京味兒小剪紙送上大吉祥
    作為「非遺」之一的剪紙,不僅是眾所周知的一項民俗藝術,同時北京過年的「八大紅」也離不開它的身影。今年是己亥豬年,京派剪紙藝術家、海澱區非遺傳承人張曉林特意為新年創作了一幅新的剪紙作品——「肥豬拱門」。京城味道,記錄歷史作為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張曉林同時也是「北京剪紙張」的第三代傳承人,他也曾向京派剪紙的代表人物申沛農學習。提到小豬的栩栩如生時,張曉林說這就是「京派剪紙」的創作風格。「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京派剪紙除了栩栩如生以外,作品裡還有一股京城味道和京氣神」。
  • 當重慶非遺遇上狗年 剪紙狗、麵塑狗、糖畫狗……萌翻你!
    這是麵粉做的嗎?」「這糖畫狗惟妙惟肖!」作為渝北區龍塔街道迎春文化活動之一,今日(6日),「新時代·文化年——我和非遺有個約會」在黃泥磅紫荊商業廣場舉行。志願者們在現場不僅送春聯、年畫,龍塔街道還請來了渝北剪紙、龍興棕編手工藝、譚氏麵塑以及龍興李氏糖畫等技藝的傳承人,現場向大家表演充滿年味的民間藝術。
  • 七旬手藝人剪紙玩出新花樣 傳承「非遺」文化
    劉泥巴在德國漢堡G20峰會上的參展作品 蘭豔 攝中新網武漢1月4日電 (蘭豔)「傳承剪紙非遺文化,必須要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固步自封。」武漢民間手工藝人劉泥巴4日向記者展示他的剪紙創新作品。
  • 非遺文化|走進膠州剪紙,感受指尖上的藝術
    剪紙藝術剪紙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每逢過節,人們便將各式各樣的剪紙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燈籠上,以增添節日的氣氛並表達對新年美好的期許。歷經千年的發展,剪紙文化早已遍地生根。而膠州剪紙,迄今為止也有500多年歷史。
  • 賞陽戲 看龍舞 淘傳統工藝品……第三屆重慶非遺暨老字號博覽會6月...
    22日上午,第三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市文化委舉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第三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將於6月9日至11日,在沙坪垻區磁器口沙磁巷舉行,不僅有國家、市、區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重慶老字號等近300個項目將參展,市民們還可以參與和欣賞到多個非遺項目。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還有卓刀泉傳說、「賤三爺」的故事、「惟楚有材」傳說等讓老武漢人津津樂道的非遺民間文學,構成武漢城市形象的特質與要素。在學校老師和非遺傳承人的引導下,學生們在吉慶街擺起了10餘個攤位,現場製作起絹扇、麵塑、剪紙、風箏等近10種民俗手工藝品,進行義賣。這是該校首次將「非遺」學習成果搬上街頭,小學生們的精湛手藝贏得圍觀市民紛紛點讚。  今年,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聘請了雕花、剪紙、風箏、燈籠、泥塑等方面的13位非遺傳承人作為學校客座講師,每周為相應社團的學生上一堂「大師級」手藝課。
  • 全球盛會 非遺同行——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掠影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展館正式開放。較上屆進博會,本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擴大近30萬平方米。在各展示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出內容豐富,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中央廣場,是人文交流活動綜合形象展示區。
  • 武漢非遺名錄又添新名單 「武漢童謠」還記得嗎?
    武漢非遺名錄又添新名單 「武漢童謠」還記得嗎?  「武漢童謠」「武漢糖畫」您還記得嗎?  這29個新的非遺項目,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武漢城市文化的代表,是城市的文化符號。記者獲悉,這些非遺項目個個都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都承載著厚重的城市記憶,都是我們這個城市的鄉愁。如:武漢童謠、黃陂僵獅子習俗、葉開泰傳說、武漢糖畫、武漢黃燜圓子製作技藝等項目。  傳統的工藝項目達到了21項,佔項目總數的70%。
  • 一雙小手剪出大千世界 廈一小學生因剪紙獲評愛心大使
    洪啟峰,現是廈門民立第二小學一年級學生;別看他年紀小,洪啟峰可當過不少小朋友的剪紙「老師」呢。前不久還因為剪紙,成了2017年首屆海絲公益論壇年紀最小的愛心大使。堅持不懈練就好功夫洪啟峰的爺爺洪志標是剪紙非遺傳承人、著名畫家。
  • 「老家河南最年味」「剪紙豬」送祝福 90後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暢...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帶著剪紙作品,90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給大家送祝福啦!從臘月二十三起至大年初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大河網推出系列河南文旅拜年視頻。今天,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與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向全國人民拜年了。
  • 黔西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剪狗狗 迎新春
    原標題:貴州日報 -07版:綜合新聞-2018年02月06日 2月3日,黔西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嶽紅霞農曆狗年即將到來,獲得全國剪紙藝術「金剪刀」稱號的嶽紅霞,積極培養青少年學習剪紙藝術,讓他們在體驗剪紙非遺藝術魅力的同時,感受迎接新春佳節的喜悅。
  • 寧鄉市首屆文創博覽會精彩紛呈
    2019年,寧鄉市規上文化產業產值達到108.4億元。此次文創博覽會歷時兩天,展覽主要分為四大板塊:文創產品展區、工藝設計展區、非遺產品展區、影視動漫展區,50多家本土文化創意企業傾情參展。現場還安排了文創主播大賽、文藝表演、圓桌會議以及花鼓戲專場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及活動。
  • 常鳳靈:傳承非遺傳遞愛心
    日期:[2015年05月22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8] 常鳳靈:傳承非遺傳遞愛心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她不僅靠靈巧的雙手剪出千姿百態的剪紙,還讓剪紙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照顧患病丈夫13載   44歲的常鳳靈家住巨野縣柳林鎮張表村,祖母是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早年間,常鳳靈曾經做過裁縫,就是這門手藝維持著常鳳靈一家人的吃喝用度。1993年,常鳳靈與徐長國結婚。婚後第二年,厄運就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
  • 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
    央廣網濟南10月15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15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將於10月23日在濟南開幕,持續5天。
  • 剪紙、柳編、老虎鞋……非遺傳承人新春展示絕活
    大年初五(2月20日),在鹽城市鹽都群藝館展廳裡,鹽城市非遺項目傳承人王柏林在向觀眾展示剪紙技藝。春節期間,鹽都群藝館邀請老虎鞋、麵塑、剪紙、柳編、淮劇等當地非遺項目傳承人到館裡展示絕活,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
  • 佩奇發卡頭上戴 豬福剪紙「非遺」功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探訪獲悉,廟會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將首次設置非遺展區。今年是豬年,超級明星小豬佩奇成為廟會「主角」,從玩具到發卡,隨處可見它們可愛賣萌的身影。    昨天下午,一走進朝陽公園南門,迎面的巨型風車陣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禮花廣場主舞臺,樂隊正在做最後的彩排。園內的廟會攤位都已經布置完畢,不少商戶開始上貨。豬年到,各種「豬」造型的年貨自然成為「主角」。
  • 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製作團花剪紙,致敬抗洪軍人
    在浪花和堤壩的背景下,9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扛沙袋、搬物資,守衛著身後百姓的安全……這幅直徑82釐米的團花剪紙出自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張曉林之手。一個星期裡,他用眼睛定格新聞中的感人畫面,用剪刀還原洪水中的逆行身影。
  • 多彩「非遺」進社區 樂天幼兒園到創客社區參加「非遺」活動
    10月16日,樂天幼兒園來到創客社區,參加了由長清區文化館舉辦的「非遺」進社區活動。  本次展出,創客社區把木雕、剪紙、編織、木魚石等項目和傳統技藝帶到了幼兒面前,幼兒們看著一件件賞心悅目、栩栩如生的非遺作品,不時發出「咦,這個臉譜真可愛」「這個木頭好大、好漂亮,我從來沒有見過」「老師,真好玩,我也想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