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戰國前傳入中國 漢代被神仙方士用於「通神明」

2021-01-13 搜狐網
原文配圖:生薑。


  原產南亞的生薑(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薑黃(學名:Curcuma longa)傳入中國後,命運也有差別,姜最終大行其道,至今還是主流調味品,而薑黃似乎只在西北地區流行。

  薑黃又稱黃姜,為姜科薑黃屬植物,南亞和東南亞都有野生品種分布。印度人最終人工種植,後傳入東南亞、西亞、東亞。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人就用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薑黃」作為香料、染料和草藥,古印度典籍《阿育吠陀》(Ayurveda) 中提到薑黃可以用來滋補胃和淨化血液,以及治療各種皮膚疾病和癒合傷口。許多宗教儀式中使用薑黃香料,修道士會用薑黃在身體上圖繪宗教符號,至今還能在許多地方的婚禮上看到新娘、賓客身上用薑黃等香料繪製各種吉祥的圖形符號,這常常要花費新娘一兩天的時間請專業的繪圖師傅繪製。

  最早提到薑黃的中國醫藥學著作是唐代編撰的《唐本草》,當時人們把它當作類似鬱金(番紅花)一樣的香料和藥材,可能也是從印度經過吐蕃、西域傳入的,但是使用的地域主要是印度、中東靠近西北、西南地區。今天大量使用薑黃作為調料、顏料的主要是南亞、東南亞和中東,比如伊朗人著名的燉菜裡最常用的調料就是薑黃和大蒜,泰國南部使用新鮮的薑黃根烹飪黃咖喱、薑黃湯等。在中世紀的歐洲,薑黃曾是比較常見的調料,被稱為「印度番紅花」,被當作昂貴的番紅花的替代品,但是近代以後歐洲人不再使用薑黃作為調味品。

  生薑傳入中國更早,應是戰國之前就從印度引種到四川,因為四川和印度在古代有漫長的交流歷史,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在大夏(今阿富汗)看到有人使用蜀地出產的邛竹杖,當地人說是從身毒(印度)買來的,可見印度和蜀地早就有交通路線。

  生薑所含的芳香、辛辣物質溶入菜餚中,可除羶去腥,增鮮溢美,在古代,乾薑是重要的調味料,也許還是祭祀用品。比如《禮記·檀弓》把姜和肉當作主要調味品,名氣最大的孔子在《論語》中也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撤姜食」,就是吃正餐的話有姜才成,否則寧肯餓肚子。可見生薑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為貴族普遍食用,後世中國人對生薑的使用頗為繁瑣,按照產地、做法、成熟度的不同,又有姜芽、仔姜、生薑、老薑、泡姜、南姜、沙姜的區別。

  秦漢時候四川出產的姜最出名,《呂氏春秋》裡說的「和之美者,楊樸之姜,招搖之桂」,楊樸是四川的一個地方,而招搖是華南的地名,《後漢書》裡還提到曹操曾經派左慈去搜集松江鱸魚、蜀中生薑之類的奇珍異物。南北朝時候江南江浙也開始產姜,北魏《齊民要術》說這是南方特產,黃河流域「土不宜姜,僅可存活,勢不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 直到唐代李商隱還盛讚四川的姜,留下「越桂留烹張翰鱠,蜀姜供煮陸機蓴」的詩句。

  大概生薑也是從四川沿著長江流入湖北、湖南、江浙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陪葬物就有花椒、佩蘭、茅香、辛夷、杜衡、藁本、高良姜、姜等香料出土,恐怕這不僅是懷念它的調味作用,還有宗教祭祀、香身防腐的巫術效應。高良姜和生薑一樣是姜科植物,算遠親,因始載於《名醫別錄》而得名,出產地是高涼郡 (今廣東省湛江、茂名一帶) 故名高涼姜,後因諧音而訛稱為高良姜。

  也許是因為生薑的辛辣味道可以讓人感到燥熱,古人以為吃它可以抵抗溼寒,所以東漢許慎《說文》解釋姜為「御溼之菜也」,這和中醫中用姜入藥治療溼氣淤滯是同樣的思考模式。馬王堆出土的漢代醫書也提到姜,不過入藥的話後來的醫生喜歡比菜姜味道辛辣的一些品種,以前四川、浙江就以出產藥用乾薑著稱。

  漢代的神仙方士說姜具有「通神明」的神奇功能,和椒一樣是半神話的香料。這在四川確實有傳統,幾十年前四川一些走山路的人口裡一定要含著一片生薑,用以驅邪。最有名的四川人蘇軾愛吃薑,寫過「後春蓴茁滑如酥,先社姜芽肥勝肉」之類的詩,還呼應秦漢的傳說,在《東坡雜記》中還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目光炯炯、顏似童子,「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姜能健脾溫腎,活血益氣」。「薑還是老的辣」,看來姜可以讓人養老了。明代人寫的《水滸傳》王婆家賣加姜煮出來的茶,這是解酒的,這和後來英國人發明的薑汁茶有一點像,他們是在泡茶的時候放上一段鮮姜、糖,燜上十多分鐘就好。

  至於現在有人老把「生薑」和姜子牙的「姜」姓聯繫起來,以為兩者有什麼關係,甚至說生薑和姜姓一樣是從陝西、甘肅一帶發源,就有點不靠譜了,因為生薑的姜只是簡化字寫作「姜」,和表示姓氏的「姜」沒關係。生薑的姜很可能是春秋戰國時候的人借用表示田地疆界的「畺」音譯其梵文名字srngam而已。

http://history.sohu.com/20161118/n473555241.shtml history.sohu.com true 綜合 北京晚報 http://history.sohu.com/20161118/n473555241.shtml report 2620 原文配圖:生薑。原產南亞的生薑(學名:Zingiberofficinale)、薑黃(學名:Curcumalonga)傳入中國後,命運也有差別,姜最終大行其道,至

");}

相關焦點

  • 漢風古韻——漢代古玉
    新石器時代玉器·商周玉器·春秋戰國玉器以及漢代玉器是我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漢代玉器是對於前幾個階段的一個總結,是古代玉器體系發展的最高階段。漢代體系四個重要組成——禮器·玉佩·喪葬和實用玉器在漢代都有極大的發展。
  • 中國有個特殊職業,能掐會算,知天命、曉未來,但多數卻不得好死
    於是,封欒大為樂通侯,並賜給欒大房屋府邸、僮僕千人。 後來,欒大對漢武帝說,想要得到神仙的幫助,就要尊重神仙的使者,並給予尊貴的身份,這樣才能配得起跟神仙進行溝通,所以,要讓他成為皇族的親眷。於是,漢武帝把自己最喜歡的女兒衛長公主嫁給了他,且賞金萬金,更名為當利公主。
  • 神仙頭上的光環是什麼?
    神仙頭上為什麼有光環?光環的起源可能是太陽,在神仙頭上加一個光圈表示神聖,來源可能是來自對太陽的崇拜。因為人類藝術作品中,最早在腦袋上被畫圈圈的,基本上都是太陽神。在中國也有同樣的太陽神形象是伏羲。雖然在後來的宗教和傳說中,伏羲的地位似乎越來越「平民化」,變成一個發明了八卦和文字,品德高尚的凡人,但在早期傳說中,伏羲忠實地履行著太陽神的職責。
  • 段熲用來大敗羌人的漢代長矛什麼樣?
    ▲大雲山漢墓南京博物院銅矛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鐵矛逐漸取代了銅矛。西漢鐵矛與戰國晚期鐵矛外形相似,為長骹窄葉造型。從西漢到東漢,鐵矛頭的整體發展趨勢是加長加重。漢代一尺的長度大約為21.35~23.75cm,由此可以推斷出矟的長度應該在384.3~427.5cm之間。步兵使用的長矛一般要短於騎兵矛,滿城劉勝墓出土過一具鐵矛,通長186cm,洛陽燒溝漢墓出土過一件長矛,通長2.5米左右,這兩件矛應該都是步兵的武器。步兵作戰時,長矛手往往要密集排列,這樣才能有效抵禦敵軍的衝擊。
  • 賀西林:漢代藝術中的羽人及其象徵意義
    [1]仙的概念在漢代文獻中屢見不鮮,飛仙在漢代思想與信仰世界中更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羽人的基本造型是人與鳥的組合。這種造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晚期墓出土一件羽人玉雕,羽人人身人面,鳥喙鳥冠,腰生翼[2]。戰國時代,畫像銅器上出現不少羽人形象。如河南輝縣琉璃閣59號戰國墓出土的一件狩獵紋壺,器表飾有銜蛇踐蛇之鳥、操蛇之神、羽人以及狩獵圖像,其中羽人鳥首人身,肩生雙翼[3]。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在先秦時代,佛教還沒傳入中國,道教也沒有興起,華夏先民所信仰的,多是原始宗教的延伸。而「神」對於先秦各國的君主來說,是自己所敬拜、祭祀甚至祈求的對象——比如歷代皇帝所重視的「社稷」,其實指的就是社神和稷神——社神,指的是土地之神,而稷神,則是指糧食神。對於古代皇帝來說,土地和物產豐沃,才是帝國得以存活的必要條件。再說「仙」這個字。單人旁加個山字——從字面理解,是住在山中的人。
  • 十大國寶級文物:戰國水晶杯、商周太陽神鳥金飾,你都知道多少?
    戰國水晶杯2.水晶杯,戰國時期器具,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收藏於浙江杭州博物館。中國考古界泰鬥蘇秉琦先生見到此杯,即贊為國寶。戰國女屍:1994年5月在湖北省荊門市紀山楚墓發現,它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所發現的第一具外形、骨骼保存基本完整的戰國女屍,距今已有2300年,比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女屍和江陵鳳凰山出土的西漢男屍至少要早100年,對考古、醫學等諸多學科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堪稱「稀世國寶」。
  • 考古以為挖出了漢代豪宅?實系漢代廁所!
    在山東棗莊海子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處信息保存相對豐富的漢代基層聚落,其中,發現有漢代房址兩座。從保存下來的房址可以看到不連續的石砌牆基和基槽,兩座房址之間還發現了道路及牆基各一條,據此推測,專家認為兩房址分屬不同的院落。
  • 從金銀裝飾圖案看漢代,論錯金銀青銅器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如果從甘肅東鄉林家出土的第一把青銅刀算起,中國古代青銅器產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從那時起到秦漢時期鐵器推廣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極少的持續使用青銅器的國家。特別是夏商周時期,在一部分青銅器成為禮器之後,青銅器的重要性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古代青銅器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非常獨特的文物。
  • 開啟生薑的正確吃法,祛皮吃生薑,美味又健康,你吃對了嗎?
    生薑除了是廚房必備調料,還是治療胃寒之要藥。藥膳裡放生薑做調料不但可以去腥增香,還能開胃,增進食慾。生薑對人體的好處人所盡知,但是吃生薑去不去皮兒卻眾說紛紜。一 、姜皮和姜肉應該分開吃,你吃對了嗎?生薑肉辛溫,食用可以治療感冒、風寒、嘔吐、脹滿滯洩等,又有「嘔家聖藥」之稱。感冒時,用生薑加紅糖衝水服用,可發汗解表,溫中止嘔。
  • 別人的夢裡有天下,虢公醜夢見的神明卻讓他失了國家!
    而春秋戰國時代的天子諸侯們,對鬼神的態度往往會引發國之動亂,周宣王、周幽王等皆為如此。 中國人在對待鬼神中還有一種叫咒語的東西,就是以人類語言向人間代理傳達鬼神之意,咒語就是溝通鬼神的重要媒介,後來還被道學家們發展成為驅妖除邪的法術。在道家的八神咒中有個淨心神咒,其中有句「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說到一位上古時代的神明丹朱。
  • 《劍網3》方士五毒地圖成就匯總
    導 讀 劍網3的方士是眾多身份中的一個,它的設定是一個接通陰陽的職業,而方士入定陰陽是有地域要求的,在這些地圖中,方士還可以做一些成就。
  • 各國神話中的神明組合:中國有三清,日本有三貴子,印度有這三位
    看看各國神話中關於數字「三」的神明組合有哪些?一氣化三清中的「三清」並非此三清我們談論到中國神話中的至高神問題,那就不得不說到道教神話體系裡的三清神靈。有些人可能在西遊記及延生影視作品中看到,其實關於「三清」一詞的由來,可追朔到南朝齊梁時期「山中宰相」陶弘景所著的《真靈位業圖》。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共三位尊神。也是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 古代打擊樂器也叫敲擊樂器流行於漢代,也是古代樂器的最早指揮手
    中國古代漢朝樂器共分為打擊樂器、管樂器和弦樂器。打擊樂器多以編鐘、編磬、建鼓等樂器組成,雖然在宮廷雅樂中還不可或缺,傳承由來已久歷史綿遠先秦至漢代的國樂器材主要由敲擊與吹奏樂器組成形制豐富式樣遷變蔚為大觀。
  • 洛克斯海賊團有一人原型竟是被日本人當作神明供奉600年的中國人
    洛克斯海賊團中有一人原型竟是被日本人當作神明供奉的中國海盜。海賊王中洛克斯海賊團是38年前的大型海賊團,在羅傑海賊團成名之前就已經稱霸海賊世界。其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洛克斯海賊團神仙陣容了。根據卡普 戰國透露洛克斯海賊團有名的幹部有大媽 凱多 白鬍子 金獅子史基 銀斧 王直 約翰船長。這套陣容完全不輸羅傑海賊團,單單三個四皇就可以讓世界震一震。不過小編要講的就是這個冷門人物王直。我們都知道海賊王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來源於生活。比如黃猿的原型就是日本演員田中邦衛。
  • 「左殽右胾、分餐而食」,看漢代的飲宴禮儀
    中國的飲宴禮儀始於周公,《禮記·禮運》有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實,最早出現的食禮,與遠古的祭神儀式直接相關,後來為了便於調節日益複雜的社會關係,食禮開始逐步由人與神鬼的溝通拓展到人與人的交際當中,並成為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一直所尊崇的精神思想。
  • 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是以,茶有茶氣通天地以素養身心。素養,與吃素無關。素養就是修行。故,吃茶去就是去修行,修心。吃茶,亦是吃氣。此氣即是天地浩然之正氣,亦是修養身心之元氣。心正則身修,方能格物致知,以通神明。《素問·生氣通天論》:「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 瓷器的鼻祖——漢代陶罐賞析
    陶是漢代最主要的陶系,繼承商周器物形制演變而來。多用於儲藏的容器或作為隨葬器物等用途,在全國各地均有出土。漢代生產的陶器,制陶手工業在漢代得到很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泥料的選擇和配製越發精細,無論是泥質陶還是夾砂陶,無論是飲食器具還是儲藏類巨型用具,都比較精細,成型規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