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殽右胾、分餐而食」,看漢代的飲宴禮儀

2021-01-09 塵緣易絕

中國的飲宴禮儀始於周公,《禮記·禮運》有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實,最早出現的食禮,與遠古的祭神儀式直接相關,後來為了便於調節日益複雜的社會關係,食禮開始逐步由人與神鬼的溝通拓展到人與人的交際當中,並成為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一直所尊崇的精神思想。

漢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其禮儀制度的建設得到了不斷的豐富與發展,奠定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因國力的增強與社會的發展而被改良與進步的飲宴禮儀。

淵源——由祭祀食禮演變而來的飲宴禮儀

1、萌芽——商人重金設宴,祈求福祉

要想了解飲宴禮儀,首先要從「禮」的起源入手。《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最早的禮正是起源於祭祀。早在商朝,人們就十分崇敬鬼神,並且會以恭敬虔誠之心操作一套複雜繁瑣的儀式來貢獻祭品,以表達哀思和祈求福祉。

俗話說禮終而宴,在祭祀活動中舉行飲宴也是重要的一環,據《食貨志》的記載,早在戰國時期,許多庶民就在祭祀活動中「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可見祭祀時的飲宴活動在當時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伴隨著祭祀與行禮,宴飲也具有了一種秩序的意義。

2、發展——漢時飲宴禮儀初具形制

漢初,由於黃老之術的盛行,靈魂不滅的觀念有了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陰陽五行學、讖緯迷信、神仙方術等尤為盛行,祭祀活動也十分頻繁,幾乎是月月有祭祀,在祭祀結束之時都要舉行飲宴活動,這些祭祀飲宴也構成了當時漢人宗教性飲宴的主要內容。

不僅如此,隨著國家政局的穩定,武帝時期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正統地位的確定,使得儒家的學術思想成為當時社會中的主流思想,需要全國上下加以研習,飲宴禮儀自不例外。

就這樣,這一時期的禮宴被統治者補充進仁、義、禮、法等內涵加以規範,將其拓展成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並被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所接受,演變成各種合理的飲宴禮儀。

內容——注重秩序,享樂主義盛行

1、從進食之禮看漢代主客之道

⑴菜品擺放——左殽右胾《禮記·曲禮》中有關於漢代飲宴禮節的詳細記載:「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透過這段話詳我們可以看出,在漢代飲宴的禮儀中,詳細到連每道菜的具體擺放位置都不能疏忽,如飯要放在客人的左邊,湯則置於客人的右邊等,可見菜品的擺放順序是主人在飲宴進食禮儀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

⑵東向為尊的座次順序說完了菜品的擺放我們再來看看漢代飲宴時的座次順序,為體現出主賓關係,階級關係與彼此的地位尊卑,座次順序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鴻門宴」中關於人物位置的描述就是漢代飲宴中座次順序的典型代表,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由此可見在漢代貴族飲宴活動中以坐西向東為最尊,此後依次是坐北向南、坐北,最卑為坐東面西,而項王正是坐在室內空間最寬敞也最尊貴的東向,其身份地位與傲慢之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⑶科學的用餐禮儀——分餐而食由於漢代人有席地而坐的習慣與長幼尊卑分別排列的禮制,漢代飲宴上實行的是分餐制,一幅出土於雎寧縣九女墩漢墓中的宴飲圖就表現了當時分餐而食的情景。宴飲時,侍者會在各人的席位前擺放低矮的小食案,其上放置一些較為輕巧的餐具,那些大且重的餐具會被直接擺放在席外的地面上,飲宴開始時,侍者會將每道菜餚都裝在食盤中端上,食者僅進食屬於自己的食物。

漢時不僅主賓會分餐,男賓女客也不會坐在一起吃飯,如在銅山區洪樓祠堂畫像中的迎賓宴飲圖中,頭戴進賢冠的男賓坐在堂上,而梳著高髻的女賓客則坐在後室中,這便反映出了當時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的習俗。

2、娛樂之制——樂伎助酒,以樂侑食

漢代貴族飲食沿襲了周朝「鐘鳴鼎食」的習慣,有「以樂侑食」的風氣,也就是說在漢代邀請客人時宴席間必有樂舞相伴,不論是宮廷御宴,還是民間飲宴,一應助興娛樂活動如觀舞賞樂等都十分常見。

班固就曾在《東都賦》中描寫到正月元日諸侯朝見帝王時,帝王舉行宴會以樂舞助興的情景:「爾乃食舉《雍》徹,……萬樂備,百禮暨。皇歡浹,群臣醉」。不僅如此,在很多描寫當時儀禮的書中,還大篇幅的提及了對於宴飲中樂舞禮儀的安排,可見當時宴飲的助興活動不僅是一種娛悅賓客的行為,還是漢代禮制中的重要內容。

意義——統治階級開展政治活動的舞臺

1、君臣之間:嚴而有序,禮法合一

最嚴謹的飲宴禮儀往往出現在御筵上,與宴者要遵守如上文中提到的很多規矩,在漢代飲宴活動中禮儀的出現與規範,其首要的功能就是為了「明君臣之義,嚴等級尊卑」,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對從入席到進食,到進酒到娛樂再到退場等進行明確的禮儀規範,從而在盡顯皇帝尊貴地位的同時,亦能夠維護朝廷的有效統治。

2、皇帝賜酺:潛移默化地作用到庶民的意識深層

所謂皇帝賜酺,就是在皇帝的恩賜下,天下百姓在自己居住的鄉裡或城中舉行群聚歡宴的活動,那麼飲宴禮儀在這樣盛大的宴會中能夠起到何種作用呢?

實際上,在當時的庶民社會中,基層聚落仍然通過各種規矩、禮節和儀式,來強化社區裡尊老慈幼的觀念和以齒為尊的秩序,而皇帝賜酺之後,皇權主義的信仰便會悄無聲息地深入到百姓的意識中,這對於協調官民關係,塑造和睦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大致了解了漢代飲宴禮儀,它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祭祀後人們的行禮與宴飲,發展到漢代,在儒家學說的影響下,飲宴禮儀被賦予了倫理方面的內涵,並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與傳播,就這樣,有著一定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功能的漢代飲宴禮儀出現了。從菜品擺放到座次順序,從用餐禮儀到娛樂享受,漢代飲宴禮儀從方方面面滲透並影響著當時乃至後世,成為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禮記·曲禮》

2、《食貨志》

3、《呂氏春秋》

相關焦點

  • 食味人間|漢代如何吃火鍋?不僅實行分餐制,還有加溫的調味醬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的118件/套文物,以時間為線索,還原了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人們「舌尖上的中國」,其中就包括漢代人吃的火鍋。 這個展覽裡不僅藏著古人餐桌上的智慧,還有不少關於美食的冷知識,被觀眾評價為一個「看餓了的展覽」,吃貨速來。不過,建議你刷展覽之前先填飽肚子。
  • 宋代的官方宴飲制度:全方位展現著朝廷官員的素質與品行
    官方宴飲制度作為宋代統治階層進行宴飲交流、溝通情感的娛樂方式,富含著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表現形式。具體而言,包括官方宴飲活動的類別、賜罷宴制度、宴飲禮儀制度以及貫穿宴飲活動的禮儀監察約束制度。
  • 從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探討西漢代時期的吃貨們吃什麼
    晉書裡有過這麼段描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一般來講就是鹽漬的蔬菜。至於調味品那個時候有鹽,醋,醬,豉,都是當時很常見調料。後漢書胡廣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常食脫粟飯、醬菜而已。所以普通人就是粟飯或者麥飯就鹹菜,或者煮點菜羹,加個大醬湯就是很高興的事情了。在漢朝的時候已經從西域學來了烙餅,有點類似新疆的囊。豐富了漢朝的飲食。烙餅也比羹更耐飢。
  • 讓我帶你了解中國的餐飲禮儀!
    中國餐飲禮儀中國宴飲進餐禮儀漢族傳統的餐飲禮儀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中也多有體現。在西方,一般說來,面對門的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之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女主人左邊的座位是第三主賓席,男主人的左邊的座位是第四主賓席。
  • "王昌齡宴飲處"被寵物店佔領? 網友斥糟蹋古蹟
    王昌齡宴飲處門口擺了一堆鳥籠  昨天上午,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南京的古蹟——「王昌齡宴飲處」被一家寵物水族店佔據,房子外面還掛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子,但是裡面雜亂無章  隨後,記者來到了夫子廟平江府路上的「王昌齡宴飲處」,這是一排長約30米左右的木頂仿古式平房,雖然中間開門處「王昌齡宴飲處」的牌匾還在,但是屋內已經擺滿了寵物和水族。屋子的東邊,擺滿了貨架和水族箱,裡面是等待出售的琳琅滿目的熱帶魚,屋子中間,有好幾個大籠子,籠子裡是寵物犬和寵物鳥。
  • 「王昌齡宴飲處」成動物樂園 鳥鳴狗吠嘈雜不堪
    「王昌齡宴飲處」成動物樂園 鳥鳴狗吠嘈雜不堪   中新網南京8月2日電 (葛勇 孫瑩)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南京為官期間,常在淮水、白鷺洲一帶宴飲文友,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 中國禮儀文化,傳統五禮(五)——嘉禮
    饗禮在太廟舉行,烹太牢(祭祀時使用的祭品)以飲賓客,但並不真吃真喝,有一定之規,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禮在寢宮舉行,亦有一定之規,燕,通「宴」,為吃喝之宴。2.飲食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這裡說的「飲食」也是宴飲,通常專指宗族之內的宴席,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飲食。
  • 漢代陶狗像印上牽狗繩 學霸"燒腦"讓文物"萌活"
    漢代陶狗像印上牽狗繩 學霸"燒腦"讓文物"萌活" 2015-03-27 14:43:21> 2015年03月27日 14:43 來源:四川日報 參與互動()   把漢代畫像磚上的宴飲場面印上桌布
  • 打破傳統擺盤,分餐定食盛放,不僅顏值超高,還可以幫助控制飲食
    昨天發布了一個壽司圖集,有網友留言說,看完食慾大增,讓我突然想到了擺盤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隨意聊一聊日式擺盤吧。先上最貴的一餐:炸牛排定食去年在西安一家日料店點的一份定食,顏值和味道都讓我映像深刻烤走山雞腿肉定食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還另外搭配了小食芥辣櫻花香腸和波子汽水。真的是把你想要的都搭起來了呢。分餐定食的擺盤真的可以有效幫你控制體重,在這個減肥的五月,趕快學起來吧!
  • 古代髮型起源和含義(漢代篇)
    已經看了不少劇追了不少星,作為一個小小的編輯,文章水平也要有所提升。這樣才能為大家呈現更好的學習交流信息。所以,最近我開始轉戰書籍,在有知識底蘊的前提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古人的髮型髮飾和禮儀用度,希望姐妹們多多支持哦()這一期開始做古代的髮型合集。
  • 古代禮儀: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平民百姓呢?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代禮儀: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平民百姓呢?「仁、義、禮、智、信」是儒家「五常」。禮者,禮儀也。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說到「禮」,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為規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禮儀、禮節和禮貌。大到國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要遵循它。這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誌,也是個人素質的基本體現。在古代的禮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政治禮儀和生活禮儀。
  • 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交際禮儀,夏商周時代的交際禮儀有哪些特點?
    作為交際禮儀重要物質形態的飲酒,在夏朝時已十分盛行。有的文獻很形象地描繪出他們痛飲的場面:醉了的人扶著沒醉的人,沒醉的人又急忙扶住喝醉的人,並且嘴裡不停地嘟嘟噥噥地唱著歌活現出酗酒成風的情景。俗話說,無酒不成禮儀。歷朝歷代的社會中都有為交流溝通而群飲的習慣,在群飲中應該有相關的禮儀指導行為,但歷史上此禮儀卻少見於文獻,我們也因而對此知之甚少。
  • 無酒不成宴一一魏晉公宴中的酒詩
    《詩經》中的酒詩可以分為祭祀宴飲詩和日常飲酒詩三大類。雖然也有酒伴隨著詩產生,但是單純以追求享樂為目的的宴飲詩極少。魏晉時期,酒也沒有完全擺脫它作為祭品的角色,漢末蔡單著《酒槽銘》一文,就傳承並強調:「酒以成禮,弗繼以淫」。
  • 漢風古韻——漢代古玉
    要了解漢代玉器,必須熟悉漢代文獻記述和考古發現的玉器。目前我們使用的一些玉器名稱,也是源於這些文獻古籍。了解這些漢代玉器的品種·造型·紋飾·顏色以及加工特點,是識別漢代玉器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漢代用各種玉料製作的禮器、裝飾品和美術品。中國的工藝源遠流長,漢代繼續有所發展。
  • 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歷史上真實存在?極盡奢華如夢如幻
    宴飲現代人的生活中,每逢大事,我們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宴會,大到國與國的交往,有國宴,小到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如生了孩子,有滿月酒宴,過生日要做壽宴,結婚也要辦喜宴。舉辦宴會,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宴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社交方式,宴會的規模、客人的座次、菜餚的種類、餐桌的禮儀,更有著十分嚴苛的等級禮制。
  • ——龍門全魚宴
    富有文化寓意和地方特色的上猶客家傳統宴席——龍門全魚宴,族人按鄉俗禮儀,擔酒提壺到江邊為學子壯行。為了趕夢中所示的吉時吉兆,黃世奉來不及置辦餞行的酒宴,傖促之間就以船中之魚在岸邊壘石成灶,烹飪出餞行的魚宴。  魚宴剛成,知縣龍文光從文峰塔峻工典禮回府的官船路經龍門水域,見江邊情景欣然靠岸。知縣見魚宴餞行雖簡,學子意氣風發可期,不禁大喜讚嘆:「群山拱秀映朝暉,遊鱗竟相躍龍門;蓬瀛之宴留野趣,金榜題名報春回。」
  • 中國傳統禮儀:最具中國味道的拱手禮
    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現代生活中,禮儀依舊是每一位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古代中國,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徵戰有禮等等,禮儀文化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至今,也讓我們有了約束自己言行、提升自身素養的很好的規範,在社會中成為一個言行得體的人。而說到中國的禮儀文化,最著名的便是中國的拱手禮了。拱手禮是人們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
  • 「好食者」酷飲站以3.0形象店全新出擊
    休閒餐飲領軍品牌、開拓創新者-好食者酷飲站誕生於此~好食者酷飲站產品涵蓋多個備受關注的熱門品類裡,在模式創新、產品研發、場景設計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作為餐飲行業頭部品牌的好食者酷飲站自然深諳此道。在此次的品牌升級中,好食者酷飲站從品牌logo、門店形象、空間打造、產品線設置等全方位的煥新,釋放出自身品牌理念以及對消費需求和趨勢的精準拿捏。主打年輕、時尚、簡約的設計語言,好食者酷飲站希望用全新品牌形象激發並加深重點消費客群——90後消費者對品牌的共鳴和認同感,從而深化品牌記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