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和你們聊美食的時間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單單滿足於填飽肚子了,我們對美食的要求越來越高,吃飽的同時還要注重各方面的營養。而牛排也不再是高檔餐廳的獨有品,我們在家就可以做牛排吃。但是很多人做出的牛排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怎麼樣才能做出好吃的牛排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探究美味的牛排吧!
首先,牛排的種類會影響牛排的口感。按照長在牛身上的部位來劃分,常見的牛排有三種,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特點。
菲力牛排,肉質鮮嫩,多瘦肉,因為這種肉比較少,所以價格會比較高,它的缺點是口感會比較單一。
西冷牛排,它的肉質會較厚,含有肉筋,更加有嚼勁,適合年輕的朋友吃。
肉眼牛排,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因為這塊肉的中間有一塊看著很像眼睛的油花,於是便有了這個名字。它的筋比較少,所以口感非常好。
牛排做的好不好吃,關鍵的一點其實是牛排的品質。選牛排可是有很大講究的。第一,要看牛排的外觀,真正的牛排是從牛身上剔下來的,所以外形其實沒有那麼規整。如果你看到外形非常整齊的,就很有可能是機器加工出來的合成牛排。所以要想吃好的牛排,就不要貪便宜。
第二,我們要觀察肉質,可以用手去感受,如果牛排的肉是緊實的,有彈性的,那就是天然的牛排。但是如果很容易就能撕開或者捏爛,那這樣的牛排就不要買了。
第三,我們還可以看牛排的顏色,如果是有紅有白,肥瘦相間,說明是天然的,因為牛排不可能一塊完完全全都是瘦肉,也是會有脂肪和筋膜的。相反那種一看全紅的牛排才是合成的。
以上的三點就是我們在挑選牛排時可以用到的方法,有了好的食材,就可以開始烹飪啦!接下來給大家說一說做牛排時要注意的幾點。
牛排在做之前需要解凍,我們要提前幾小時把牛排放在室溫環境裡等它自然解凍,而不是直接用熱水浸泡等方法,不然做出的牛排口感就會被破壞。牛排是不需要水洗的,我們平時吃豬肉、雞肉時大多都會先用水洗一下,把血水和一些髒東西去掉。但是牛排是不需要這一步的,因為牛排大多都是真空包裝,是已經經過殺菌的,所以直接烹飪就可以了。
牛排的醃製也是有技巧的,為了讓牛排更加的入味,我們可以用牙籤扎幾下牛排,再把調味料撒上,均勻的抹開,讓它充分吸收。在煎牛排時,其實是不用太多油的,因為牛排本身就帶有油脂。最後我們煎牛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時間,還有注意翻面,讓牛排每個面都受熱均勻,這樣才能使做出來的牛排口感更好。
經過以上的介紹,不知道大家對於牛排的了解是否更豐富了呢?掌握了這幾個做牛排的小技巧,相信你在家就能做出鮮嫩勁道的牛排!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看法,歡迎留言評論,我會一一回復的,謝謝。
剖析經典美食,傳承飲食文化。關注寶貝開飯嘍!讓我們一起探討生活中的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