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七夕那天,杭州90後妹子越越在公司樓下的星巴克點了杯新上市的星冰樂,隨手拿了兩根紙吸管。
去年9月星巴克杭州門店不再提供傳統塑料吸管至今,對於這種泡的時間一長就容易發軟的紙吸管,她已經從牴觸到慢慢習慣。「使用體驗依然不太好,但想想這也是為了環保,大勢所趨。」不過,越越坦言,現在點喜茶外賣,看到常規吸管、紙吸管、不使用吸管三個選項時,她和同事還是會選擇第一個。
距離「到2020年底,全國餐飲行業全面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還有幾個月時間,作為吸管使用大戶,換吸管這件事,各大茶飲品牌已經有了緊迫感。
而在供貨端,作為全球領先的吸管企業,義烏的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這一個月接到的環保類吸管打樣需求,比過去增長了十幾二十倍。生產可降解塑料吸管的主要原材料——聚乳酸的價格也是一路上漲,近期出現了供貨緊張。
換管
今年1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印發,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和使用。半年後的7月,《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印發,2020年底涉及禁限的品類設定細化標準中,提到了「餐飲服務中用於吸飲液態食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並要求各地於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這幾天,廣東、江蘇、海南等省份的實施方案已陸續出臺。
昨天傍晚,記者在武林廣場、西湖文化廣場、嘉裡中心一帶,隨機走進了一些快餐和茶飲店。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1點點、樂樂茶、蜜雪冰城……各家的點單臺上,目前都放著可供自取的塑料吸管。
「店裡暫時不提供紙吸管"「目前還沒接到(通知),要等上面的通知」「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這個事。」鳳起路上並排開著若干奶茶店,這是幾位店員的答覆。
延安路上一家名叫發條先生的咖啡館,已經全部換上了紙吸管。為了增加特色,這些紙吸管還都插著杭州各種路名、景點的小標籤,像是「百井坊」「孩兒巷」「斷橋殘雪」。兩位店員向記者表示,紙吸管是一個月前換上的,「年底前餐飲企業都不能用傳統塑料吸管了」。
近期看似變化不大的市場背後,一場「吸管革命」其實已在進行。
8月25日,奈雪的茶在公眾號上廣而告之:9月初,環保紙吸管將陸續在全國門店與大家見面;無料飲料,也可通過直飲口暢飲。
8月17日,此前已在杭州提供紙吸管選擇的喜茶,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達成合作,從門店限塑實施方案入手,首先完成塑料吸管的替換。
8月1日起,蜜雪冰城在全國上萬家門店陸續啟動更換紙吸管,計劃年底前完成。
再往前,6月,麥當勞中國宣布:為了地球,不「管」了。北上廣深近千家餐廳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年內覆蓋內地所有門店。
打樣客戶增長十幾二十倍
對於正在進行中的這場「吸管革命」,供貨端的感受可能來得更為直接和明顯。
「這麼跟你說吧,原先環保類吸管來打樣的客戶可能一個月就三五家,現在差不多增長了10倍、20倍。」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二橋透露,這個月到目前為止(截至8月25日)寄出了四五百份樣品,以往,「二三十份已經非常多」。
這家開在義烏的公司,在20多年間,將小小的吸管生意做到了全球。
據雙童官方的數據,2006年之前,環保吸管佔雙童總訂單量不到1%,十年後佔比1%-2%,之後增長到3%-4%。到了今年,這類吸管的佔比已經超過6成。目前,雙童的6個車間,只保留了1個生產傳統塑料吸管。顯然,在滿足和順應市場需求的同時,這家傳統的吸管企業也在完成自己的轉型和蛻變。
一根傳統塑料吸管的成本是一兩分錢,紙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吸管的成本是5分錢到2毛。成本疊加其他因素,「禁塑令執行前的一兩個月,環保吸管估計會迎來一波訂單熱潮。最近是打樣的多,還有不少餐飲茶飲企業在觀望。」李二橋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
原材料價格一年半翻了一番
與環保吸管打樣一起熱起來的,還有一種叫聚乳酸的原材料。
目前,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傳統塑料吸管替代方案,主要有三種:可降解塑料吸管、紙吸管,以及杯蓋設計一個直飲口(適用於無料飲料)。而聚乳酸就是可降解塑料吸管的主要原材料,它由玉米澱粉乳化而來,使用丟棄後在堆肥條件下45天可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
由於具有良好的抗拉強度和延展性,加上價格相對於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較低,聚乳酸被推到了聚光燈下。科技部制定的《「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耐高溫聚乳酸便在其中。
「聚乳酸這兩年的價格都在漲。2018年初1.8萬-1.9萬/噸,之後漲到3萬/噸。目前,差不多到了4萬元/噸。」李二橋透露。
記者又在網上隨機找了兩家聚乳酸的供應商。兩家的工作人員都坦言,最近行情波動很大。其中一家表示,公司有現貨的某國產行業龍頭聚乳酸,目前價格為3.9萬元/噸,而某進口大牌產品缺貨,原因是「貨源不穩定」。
接下來的價格走勢,兩家都表示,因為禁塑令臨近的關係,今年的行情「價格是不會掉了」。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近日報導,國內聚乳酸生產規模較大的浙江海正生物,工作人員也曾表示:「目前訂單排得比較滿,如果客戶現在下單,我們沒辦法安排。」
「與普通塑料相比,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產能相對較低,目前遠遠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像是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產企業美國Nature Works,現在年產量僅10多萬噸(據央視財經此前報導,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超30根)。國內的原材料供應商,大大小小的相關項目這兩年也在陸續上馬,數量比較多,但產能跟上可能沒那麼快。」李二橋解釋。
也因此,國內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在轉型時選擇生產紙吸管。「跟可降解塑料生產存在一定技術壁壘也有關係。此外,聚乳酸產品的保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時間過久,就會開始降解(傳統塑料吸管保質期是3年)。」
更多環保吸管正在來的路上
到年底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這一消息近兩個月裡變換著形式數次登上微博熱搜:麥當勞中國將停用塑料吸管,餐飲企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塑料吸管年底將禁用,一根塑料吸管降解時間或長達500年……
這也成了網友熱議的話題。
有人有情緒:「紙吸管用久了會軟趴趴甚至破掉,影響喝奶茶……」
有人提建議:「要不隨身攜帶不鏽鋼吸管?」
有人在期待:「今後會研發可摺疊的吸管吧。」
有人願意為了環保做出改變:「不要吸管算了,直接喝。」
據記者了解,目前,環保吸管領域,除了紙吸管、聚乳酸吸管,正在嘗試的類型還有幾十種,像是可食用澱粉、竹子、玻璃、不鏽鋼、木頭、蘆葦、甘蔗渣、麥秸等。
不管是哪一種,目前可能都有利有弊,像是不少網友吐槽的紙吸管不耐泡問題。行業的當務之急,就是尋找更趨完美的替代方案。在雙童,「聚乳酸吸管耐高溫目前已基本完成,耐高溫紙吸管也在進行研究和檢測了。」李二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