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也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動作以及不正確的姿勢則會造成腰部的損傷,然而脊柱疾病並非老年人專利,因為不注意脊柱的健康與預防,一旦過度負荷便會造成脊柱情況不穩,最常見的就是出現腰痛。
美方專家為患者進行復位治療。張鑫/攝
9月2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康復醫學科與美國「脊醫無國界」非贏利性慈善機構聯合舉辦了公益義診活動。30歲的李女士在3個月前搬重物扭傷腰部,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疼痛反反覆覆。當天義診現場,「脊醫無國界」脊椎神經矯正醫學博士Dr. Gina Villa為其細心檢查,找出疼痛點,用康復手法進行正脊治療10分鐘後,李女士頓感輕鬆許多,腰部疼痛也有所改善。
美方專家為患者進行檢查。張鑫/攝
一個噴嚏打出腰椎間盤突出
50歲的吳阿姨因年齡的增加,工作的繁忙加之久坐不運動,下半身越來越胖。開始時,吳阿姨在偶爾勞累後會腰痛,但很快就好轉就沒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打了個噴嚏後,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疼痛呈放射狀往下肢擴散直到腳底。鑽心的疼痛讓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忙到中大醫院康復科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
怎麼好端端的打個噴嚏就成了這樣?這讓吳阿姨百思不得其解。中大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紅星主任醫師解釋,人在打噴嚏時,瞬間的爆發力與壓力非常大,加上人的腰椎間盤本身纖維環較為薄弱,一個不注意就容易把脊髓從脊柱裡擠壓出來,從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除了打噴嚏外,如刷牙洗臉時上半身前傾、彎腰撿重物或是猛然轉身等這些不經意間的小動作,都會使脊柱受損,從而產生腰痛。隨即,王紅星主任給吳阿姨制定治療方案,通過康復訓練、物理因子治療以及配合牽引等一些康復手法,兩周後吳阿姨腰痛的症狀得到基本緩解。
中美專家聯合為患者進行診治。張鑫/攝
不良運動方式也會引發腰痛
腰痛是一個症狀,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關節紊亂、力線結構改變、骨刺、腰部急慢性外傷、腰部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等。
生活中,哪些人群容易中招呢?王紅星主任指出,肥胖人群、孕婦、久坐人士(伏案工作者、司機等)、長期舉重物者、運動不當者容易引起腰背部脊柱損傷。「我們在門診中曾經遇到過一個患者,在運動舉槓鈴的過程中出現了腰痛,並伴有彎腰困難,翻身困難等一系列的症狀,最終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過分強調舉重物,而忽略了脊柱肌肉的力量訓練,則容易導致軀幹穩定性不好,從而造成脊柱情況不穩。」
看似腰痛猝不及防,但還是可以預防的。專家指出,首先要保持良好坐姿,避免長時間處於一個動作;其次避免過於肥胖,堅持鍛鍊如健步走、遊泳、慢跑等;再次,對於已經有腰痛症狀的人群還須注意避免用過軟的床墊。另外,腰部鍛鍊可以加強腰背部、腹部甚至下肢肌肉力量(即所謂核心肌群),從而加強脊柱的穩定性、避免腰部損傷,還可以促進局部代謝產物的清除,共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比如小燕飛、仰臥起坐等動作可以對腰痛做到預防以及有效的緩解。
國內脊柱健康意識薄弱治療上相對單一
隨著年齡的增加,頸腰腿等部位的退行性病變很難避免。在中國,很多人對脊椎健康意識比較薄弱,出現了腰痛要麼放任不管,要麼就病急亂投醫。
王紅星主任表示,在國內不少醫院對脊柱疾病的治療方法相對單一,對退行性病變僅僅做到表面的止痛,而很少根據患者的情況從根本上進行評估,制定相關康復訓練以達到從本質上治療。「如果當時症狀緩解,不注意預防和鍛鍊,其實是會再次復發,隨著時間延長會更加嚴重,椎體變形更明顯,壓迫到脊髓容易出現神經損害症狀,必須要手術去解決了。」
而在國際的先進理念中,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是運用運動和生物力學,根據人體力線的變化做到整體評估,並通過核心肌群的康復訓練做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脊醫無國界」首席運動康復總監Dr. Juan 博士對記者說,在國外腰痛病人也很普遍,但僅有很小一部分才會進行手術幹預,大部分進行正脊手法復位治療,也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專家提醒,引起腰痛的脊柱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遵循醫囑、查明病因,不要盲目治療或者久拖不治,以免延誤病情,使病情加重。其實,許多脊柱疾病在康復科全面評估後都可以進行對症、有效的保守治療。
傳遞愛心中美聯合公益義診
據了解,「脊醫無國界」是由一群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愛心人士創立,創立於美國的非營利慈善機構,致力於與各國家醫療機構合作,舉辦義診活動,為當地患者提供脊椎神經系統完整的治療與康復服務。
9月24日當天,中大醫院舉行的「脊醫無國界」康復中美聯合公益義診共免費診治近200人,參與的中美專家有十多位。通過此次公益義診活動,進一步促進了中美康復醫學交流與融合,同時南京的醫生也學習了北美成熟的脊椎神經矯正醫療技術,提高了大家對於脊椎健康的認知及保健意識,讓更多老百姓受益。(通訊員韋啟雯崔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