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對於雲南人來說,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雲南的米線花樣繁多,最有名的當屬過橋米線。過橋米線起源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地區,穿梭了漫長歲月的過橋米線,是雲南味道的靈魂之一。
一碗沸得冒泡的濃湯,放到你面前,熱氣瀰漫裡全是小碟小菜水靈靈的樣子。「鑊氣」一朝被激發, 95攝氏度高湯,1秒煮熟蛋,5秒燙熟肉……一招「無火烹飪」絕技,讓過橋米線「常鮮」300年。
一碗米線雖小,湯中卻大有乾坤。在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雲魁過橋米線店裡,作為2014年中國十大名廚之一的黃靜昆用自己獨到的米線見解精心製作了一份湯底。湯底精選天然湧泉水熬煮,富含豐富的有益礦物質成分,同時,選取雲南高山原生態土豬、土雞入料熬煮高湯,充分發揮食材本身的營養和精華,這樣熬製出來的湯底香氣四溢、口感清潤、營養豐富。
清爽,是對雲魁的第一印象。一說起米線店,油膩的桌面,凌亂的醬料臺,還有不絕於耳的「老闆,多放點薄荷」,是我所能想起的大多米線店的樣子。不過走進雲魁你會大吃一驚,暖黃暖黃的色調,清一色的木質小桌椅,清爽的讓你以為是新開的咖啡店和甜品屋。
來到雲魁,作為美食家的你可以向左漫步拍照打卡,也可以向右走進吧檯點餐去感受舌尖上的美食。廳面整潔且漂亮,點睛之處,則是濃濃中國風,大紅色的門頭、店標、中式水墨畫的屏風、木質的名字掛牌,每一樣都極具用心。既傳承中式建築的精華,以原木色為底色,打造極具中國風的新中式裝修。同時又結合西式建築的特色,現代風貫穿整個餐廳,營造一種簡約、時尚的用餐氛圍。
據悉,1982 年,第一碗雲魁過橋米線在雲南誕生了。 而就是這一口鮮湯,一熬就是 38 年。而如今雲魁每一份食 材,每一口湯,火候的掌握,都依然是按照 1982 年的標準在做。和如今追求「利益最大化」,「快節奏」的現代化社會有所不同,雲魁在許多鮮為人知、鮮為人察的細節上下「笨功夫」,在食材、工藝與研發的每一個細節中,都追求盡善盡美追求以食物本味、低油低鹽、健康無添加為產品始終堅持的初心。
過橋米線的食用過程充滿著儀式感,將一碗看似尋常的米線 吃的更有儀式感,足以慰藉生活中交織的疲憊。一碗以高原雪山 湧泉水、高山生態土豬土雞熬製的雲魁經典好湯煮沸上桌,湯體 貌似波瀾不驚卻內裡滾燙,夾起配盤裡的裡脊肉、諾鄧火腿、香 酥、草芽、鵪鶉蛋、油雞樅等十餘種精緻食材,依次放入湯中, 瞬間煮熟,味香交融。
再將紅河千年井水古法米線倒入湯中,米 線似骨,迅速吸收湯的味道與精華,承其多重滋味於一線,入口中,身心皆悅。精選高山原生態放養一年以上的足欄土豬和土雞,熬湯之前,將大骨和雞肉洗淨,並作秘制處理。豬筒骨、豬皮、土雞每日經過8小時熬製,絕不過夜。用秘法提鮮,撇去雞精味精,新鮮食材和濃鬱湯汁互相成就。
濃縮的湯底,始終逃不過昆明人的口舌檢驗。結實的瓷碗放入烤箱中,溫度保持在200℃,裡裡外外都讓濃湯熱得通透。湯麵一層雞油,先葷後素,肉片切的極薄,裹著鵪鶉蛋液送入湯底,即時便熟。碗裡看似波瀾不驚,底上早已是風起雲湧。
而今,3000m²全國最大花園過橋米線店,將於2021 年1月30日面世,雲魁將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據了解,雲魁旗艦店主打精緻時尚與復古民國的文化碰撞,通過打造四大主題概念復古沉浸式的場景,以及其中建築風格的精緻簡化來塑造全新民國風格,搭配具有年代感的趣味互動裝置體驗,折射出極具民國情懷的品牌調性。
為了給顧客提供更極致的過橋米線,即便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豐富食材,雲魁的研發團隊也從未停止過對味覺體驗的探索與追求。當前,雲魁正致力於傳承好、發展好過橋米線,並將雲魁過橋米線這一品牌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的重要載體。
通過七大人物IP場景,通過塑造車站、報亭、黃包車、攝影棚等不同特色場景的IP裝置互動體驗,勾勒出一幅幅多維的歷史詩篇,仿佛給顧客提供另一個時空傳遞來的能量,在觀賞和拍照打卡中度過歡樂時光,成為城市喧囂背景下的一處生動、溫馨、宜人的街景,也成為周邊消費者在結束一天疲勞工作之後抑或閒暇周末的首選放鬆地點。
從傳統到全國最大花園過橋米線店,雲魁正一步步發展成形形色色的模樣,過橋米線也在成長。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像雲魁這樣以「好湯,好健康」為品牌主張,不迎合市場口味,更關注食客的胃和健康的過橋米線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