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時期的地球之王,因進化出長脖子,才躲過「小型末日」

2021-01-09 網易

2020-12-28 14:07:27 來源: 過往的依依

舉報

  當時間進入到三疊紀中後期的時候,地球上出現了一個日益龐大、繁榮起來的種群——恐龍,不過,雖然提到恐龍,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霸王龍,但是在霸王龍之前,曾經有一種統治地球將近一億年的王者,它們也是恐龍的一種,同時也是歷史上已知的體型最大恐龍群體,它們的名字,叫做蜥腳類恐龍。

  在研究蜥腳類恐龍的過程中,研究者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蜥腳類恐龍都是長脖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直到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出土,研究者才找到了答案,這項研究也發表在了近日的《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來自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

  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古生學家們發現了來自1.8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在這具恐龍化石的旁邊,還有著同期的植物化石。

  研究者發現,這些植物化石都是非常高大的針葉樹化石,這意味著,在當時蜥腳類恐龍是主要以針葉樹樹葉為食的。那麼,作為食草動物的蜥腳類恐龍,為何要選擇吃口感不好、堅硬粗糙的針葉樹樹葉呢?

  通過對同期地層的研究,古生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在1.8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小型「災難」,當時很多生物都滅絕了,包括一些小體型的恐龍,蜥腳類恐龍的倖存者為了活下去,演化出了巨型的身軀和長長的脖子,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可以應對氣候環境的變化,同時可以吃到高高的針葉樹樹葉。

  

  

  是什麼讓地球迎來「小型末日」?

  研究者認為,1.8億年前地球的南半球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地球的氣候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變。

  不過,對於地球氣候環境變化,讓蜥腳類恐龍改變了「食性」這個觀點,很多研究者並不認同,一些研究者也不認為,蜥腳類恐龍是因為「貪吃」而改變了自己的體型,讓自己進化成地球的「陸地之王」。

  那麼,它們究竟為何擁有龐大身軀和長長的脖子呢?有觀點認為,或許是為了防禦。上文中我們提到過,蜥腳類恐龍是食草恐龍,這意味著,從生態鏈的角度來看,它們本是肉食性恐龍的食物,不過,蜥腳類恐龍在當時卻是沒有天敵的,否則它們也不會成為侏羅紀時期的「地球之王」。

  

  所以,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是為了保護自己,讓小型肉食性恐龍無法攻擊自己,才進化出了龐大的身軀和長脖子,這一點其實在現代自然界中也是有生物可以借鑑的,比方說我們熟悉的大象,大象也是自然界中沒有天敵的存在,獅子等肉食王者也是不敢輕易去挑戰、襲擊一頭成年大象的。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長脖子或許是為了散熱效果更好,因為龐大身軀勢必會導致行動不便,同時侏羅紀時期地球潮溼溫暖,地球的氣溫很高也會導致大體型的生物更容易感到悶熱,所以,蜥腳類恐龍才會利用長脖子來進行散熱。

  除了蜥腳類恐龍的長脖子之謎之外,它們留給人類的謎團還有很多,比方說蜥腳類恐龍為何在白堊紀會走向滅絕?這一點,或許要從獸腳類恐龍的崛起說起了。

  

  蜥腳類恐龍的滅絕之謎

  從恐龍的演化來看,蜥腳類恐龍是一種相對比較古老、原始的恐龍,當時間進入到侏羅紀末期,走向白堊紀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恐龍,又進化出了新的種群。

  比方說獸腳類恐龍迎來了進化的春天,不僅進化出了霸王龍等這種史上最強的陸地王者,同時,現代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也是來自於獸腳類恐龍的某一種。

  而蜥腳類恐龍面對白堊紀的恐龍鼎盛時期,顯然,想要延續自己往日的輝煌也就不再容易了,同時,這個時期,地球的植物也迎來了「更新換代」,針葉樹這種古老的原始植物,也開始陸續被被子植物所取代,食物短缺、競爭加大,在加上本身龐大的身軀和無處安放的長脖子,自然讓蜥腳類恐龍在進化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蜥腳類恐龍也並沒有全軍覆沒,它們或許演化成了新的物種,這就需要日後通過更多的化石來印證了,希望古生物學家可以早日揭曉恐龍的演化之謎,一次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群體。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從古地質和古氣候,以及在全球相繼發現的一塊塊頸椎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開啟了一場探秘之旅。只有長脖子才能躲過滅絕?覓食差異化因素導致蜥腳類恐龍演化出「長脖子」,這種解釋不是很準確。牙齒和頭骨的一些結構改變,更有利於它們覓食。
  •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早期地球的王者。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群體。  在11月1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古生物學家新近分析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以及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
  • 地球4億年進化史上的龍蛇虎演義,誰是真正的「遠古之王」?
    史前霸王蠑螈分布於歐洲、北美洲、日本,由於是兩棲動物,而且嘴巴裡長著像刀鋒一樣鋒利的牙齒,常埋伏在河流中,水中和陸地的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也包括早期的恐龍。最終由於大陸分裂,陸地火山大規模噴發而大滅絕於冰河時期,它的滅絕也標誌著三疊紀時期結束,隨後恐龍便崛起,開始了長達1.6億年的統治。
  • 為了躲過滅絕?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群體。從古地質和古氣候,以及在全球相繼發現的一塊塊頸椎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開啟了一場探秘之旅。長脖子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也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無法出其右。即使身長超過30米也不是個事,可它們的腦袋很小,頸和尾很長,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巨大軀體。
  • 探究侏羅紀時代,當時的地球是怎麼樣的,什麼物種是強力霸主
    在侏羅紀時代,我們的地球上氧含量是現在的1.5倍,這麼高的氧含量主要得益於遠古時期地球上是存在大量的植被以及高大的樹木,可謂是叢林密布,這麼高的氧含量同時也就造就了動物,植物等都是可以長得非常高大,甚至是巨大的,那裡有可以長得非常高大的樹木,也有體型非常龐大的飛禽走獸,總之這是一個蠻荒並且暴力的時期。
  • 高處覓食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通過這些化石,研究人員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或導致蜥腳類恐龍進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他們說,當時南半球大量火山爆發,向大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地面巖漿橫流,多種陸地植物滅絕。一種高大的針葉樹卻存活下來。這種植物的針狀樹葉富含營養,但長在高處,不易夠到,而且質地堅硬。
  • 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 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社(袁原):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
  • 每日科普|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早期地球的王者。其家族龐大,足足演化出100多個物種。同時,它們也是地球歷史上體形最大的恐龍群體。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從古地質和古氣候,以及在全球相繼發現的一塊塊頸椎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開啟了一場探秘之旅。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不僅是恐龍,超過80%的生物都沒有逃脫厄運,只有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倖存下來,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得以誕生。,開始了遨遊至今的漫長生命之旅。而恐龍的出現,卻已經是古鯊誕生2億多年之後的事情了,鯊魚幸運的躲過了歷史上的多次生物大滅絕,成為了被地球所留下來的幸運兒,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中生代,侏羅紀,不止巨龍
    通知:從現在開始,小編會把地球的大部分紀元進行連載。儘量挑那些,受歡迎度更高的。如有需要可私信。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億年之前的龍之國。經歷了之前三疊紀的滅絕事件,恐龍終於已絕對優勢佔據了侏羅紀陸地全面生態系統的最頂層。侏羅紀是一個溫暖溼潤,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歷經艱險的地球生命此時迎來了一個黃金階段。
  • 統治了地球那麼久,恐龍為什麼沒能進化出更高的智力?
    遠古時期最多有多少只恐龍?首先,科學家們推測一共可能有180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而對於恐龍的數量,科學家無法進行直接的計算,因為並不是每種恐龍都會變成化石,而且變成化石的也只是極少數個體。不過科學家倒是可以進行粗略的推測。
  • 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研究論文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
  • 地球遠古巨獸來襲——侏羅紀篇
    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並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的龍的世界。
  • 地球的第一次末日浩劫
    近年來,末日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從災難電影《後天》《2012》到《全球風暴》,「廢土」遊戲《地鐵2033》《輻射》系列,還有去年很火的「萌系廢土」動畫《少女終末旅行》……人類總是在擔心末日來臨、人類滅絕,世界一片死寂世界上僅存的兩位少女站在戰爭廢墟上。圖片來源:動畫《少女終末旅行》然而這些都是藝術作品裡的末日,真正的末日什麼樣?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侏羅紀&白堊紀,你分得清嗎?
    侏羅紀世界侏羅紀是距今28000年前到13500年前,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氣候溫暖潮溼,植物生長繁茂,大部分的陸地上覆蓋著森林,恐龍在侏羅紀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一些植食的恐龍體型也不斷的增大,甚至出現了長達幾十米的巨大蜥蜴類恐龍
  • 化石之謎被解開:脖子超長的長頸龍生活在海洋,而不是陸地
    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裡,我們常可以看到脖子超長,漫步悠閒的身形巨大恐龍,那可能是梁龍或馬門溪龍,它們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但是它不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它們生活在2.42億年前的祖先——長頸龍。
  • 恐龍不止活在侏羅紀
    1.5億年的時間,這樣長的發展期,會進化出怎樣的恐龍都不足為怪。 侏羅紀早期,地球逐漸分裂成了多塊獨立的大陸,這樣帶來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大陸擁有更多的海岸線,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會更容易接近內陸地區,溼潤的空氣會讓很多乾旱的土地生長出大塊的雨林,這為恐龍的大量繁衍提供的條件。
  • 有沒有可能進化成了現代某種生物?
    恐龍進化為鳥類現代生物學家們認為鳥類的祖先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屬於小盜龍的一種。中華龍鳥事實上,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早在恐龍還未滅絕的時候,最早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早期,地球上已經出現了鳥類的雛形。他們認為,此時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已經有一部分長出了羽毛,走上鳥類的進化之路!
  • 「舟山文化課堂」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夥食
    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夥食  第二看臺  在恐龍生活的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此前一些研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植物長得更快,但營養價值降低。這個消息激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心,侏羅紀時代的素食恐龍夥食情況到底如何呢?  恐龍的素食菜單上寫著啥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說,蜥腳類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這類恐龍有著長脖子、長尾巴和粗壯的四肢,體長可達30多米。  今天人們描繪恐龍世界時,常常出現大片草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