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如何喝酒呢?魏晉南北朝的酒文化讓你開眼界

2021-01-08 明明漫談歷史

要說中國酒文化,那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我國自從有酒以後,便有了豐富多彩的與酒相關的文化。不過要說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別樹一幟,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橫槊賦詩怎麼能少得了酒呢?那麼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又是什麼樣的?「杜康酒」又是怎麼發明的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三國魏晉時期的酒文化究竟如何?

一.無酒不成席,酒是如何誕生的?

關於中國釀酒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如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還有猿造酒說等。

史料中記載較具有科學性的是晉人江統在《酒浩》中所敘述的,說是: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一曰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積鬱成味,久蓄成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儀狄和杜康都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據說儀狄是大禹時的人,而杜康是何時人史料卻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曹操所說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實際上就是把杜康和酒劃等號,而並非所謂的「杜康酒」,所以今天拿著杜康酒作為招牌酒未免都有招搖撞騙之嫌。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具體誰發明的酒,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考古知道,早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出土陶甕裡面就發現了酒,可以說古人真是天才,居然那時候就掌握了釀酒技術,說明中國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酒。

要說古人是怎麼發明酒的,其實很多科學家早有研究。科學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就有天然形成的酒,而且被人類的祖先也就是人猿所發現。可以肯定,早在人類之前,就已經有了水果酒。人類受自然現象啟發,很早就知道了用水果釀酒。所以我們國家最早的酒應是水果酒,然後才有了糧食酒。

那麼三國魏晉時期的酒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琳琅滿目的魏晉名酒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釀酒技術大發展的時期。此時期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黃河兩岸,不同地區的名酒爭奇鬥豔。北魏時期的賈思姍在《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我國黃河流域地區民間制曲、釀酒的方法以及用曲、用水的訣竅。

《齊民要術》這本書可是一本奇書,此書主要講述農業技術,因為此書賈思姍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大致相當於古代的袁隆平。因為《齊民要術》的普及,所以書中記載的方法也是廣為流傳。還有其他的一些史料如《水經注》、《荊楚歲時記》及部分正史上也記載了此時期的一些名酒。

當時所釀造的酒,按照用料來劃分,可分為以下幾類:

1.用黍(大黃米)為主要原料釀造的酒,據《齊民要術》記載了名酒桑落酒的釀製法:

「取糯米一石,冷水淨淘,媲出著攜中,作魚眼沸湯浸之。經一宿,米欲絕醉,炊作一餾飯,攤令絕冷。取魚眼湯浸米潛二鬥,煎取六升,著攜中,……經一宿,汛米消散,酒味備矣。若天冷,停三五日彌善。」

這種選料、用水、釀造及時間都嚴格要求的名酒,從魏晉以來歷久不衰。唐代郎士元在《寄李袁州桑落酒》中贊曰「色比瓊漿猶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攜一鬥,遠送瀟湘故人。」。可見此酒對後世的影響。桑落酒也是大詩人李白最喜歡的酒之一,李白還曾經喝桑落酒喝到幾乎破產,可以說這種名酒確實名不虛傳。

2.用稻米(糯米、粳米)為主要原料釀製酒。代表名酒叫做九醞春釀。九醞春釀本是曹操家鄉毫州所產,曹操愛喝的所謂「杜康酒」其實就是這種九醞春釀,這種酒據說口感極好,曹操甚至還上書給皇帝推薦,可見他對這種酒的喜愛。

曹操在奏疏裡面說到:「用鞠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清鞠,正月冰解,用好稻米流去鞠滓,便釀法飲日,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石米止。」可見曹操不僅帶兵打仗治國理政是一流,這釀酒也頗有一套,不愧是一代奇才。

3.用高粱(包括林米)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酒。所謂亮劍裡面李雲龍要獎勵給柱子的地瓜燒就是一種高粱酒,梁米酒的釀造工藝似乎十分的複雜,但是釀成後的酒不僅色美而且味香,史稱「超然獨異」(真香)。

夏雞鳴酒是當時高粱酒裡面最有名的之一。這種酒因防效遠古的林酒法釀造,故在酒名前冠上「夏」字。這種酒釀造時間非常短暫,用料也相對簡單,所以一般老百姓是愛不釋手,經常飲用,可以說是大眾酒了,和今天的青島啤酒差不多。

4.用糜子為主要原料釀造的襟米酣,這個堪稱東方的威士忌,是一種烈性酒。這種酒非常厲害,顏色就不一般,有如油一樣「先能飲好酒一鬥者,唯禁得半升。飲三鬥,大醉。三升不澆,必死。」就是說飲用三升都能醉死人。可見是一種三年陳釀的烈性酒,能長時間的保存,而且喝此酒之後會渾身發熱,需要用水澆身,否則可能會危及生命。

除了以上這些名酒以外,《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用小麥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青州春酒、酚酒。用粟(小米)釀製的粟米酒、粟米爐酒等。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加胡椒、乾薑、五加皮等浸泡而成的胡椒酒、和酒等。同時從《荊楚歲時一記》中也可以見到一些節日所飲用的酒:如元旦的屠蘇酒、端午節的營蒲酒、重陽節的菊花酒等。

屠蘇酒據說是在屠蘇草蓋的房子裡釀製而成的一種酒,它是在酒釀好之後放入各種藥草浸泡而成的一種藥酒,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癰之邪的功效。可見早在晉朝時期人們就懂得用藥酒養生了。

所以說今天的所謂「藥酒」不過是古人玩剩下的而已。

此時期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酒,如山陰甜酒,它就是今天的紹興老酒,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紹興老酒就在全國聞名。釀造這種酒的原料是當地的精白米和麥曲,再用鑑湖十月到來年二月的水。

這種酒釀成之後,酒液呈橙黃色且透明,味道甘甜醇厚。釀成之後少則貯存三年,多則一二十年,而且越來越香,久藏不壞。所以也非常推薦大家嘗嘗紹興的黃酒,味道絕佳,歷史悠久,後來紹興酒隨著時代的發展,品種也越來越多,有女兒紅、狀元紅及紹興加飯酒等。

還有一種從域外傳來的葡萄酒也很出名,葡萄酒又稱蒲桃酒,當時上層貴族就已經廣泛飲用葡萄酒了,比如著名的魏文帝曹丕就是特別喜歡喝葡萄酒吃葡萄。所謂: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葡萄說。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娟,脆而不醉,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孽善醉而易醒。」

所以今天的著名桌遊三國殺裡面曹丕喜歡葡萄的圖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曹丕確實非常喜歡葡萄。

和不能歸的悲壯。總而言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釀造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名酒從魏晉時期一直流傳到今天,長盛不衰。如紹興酒等。但是問題來了,曹操作為一個非常喜歡酒的人,為何他還曾經禁酒呢?

三.虛張聲勢的禁酒令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混戰,後來經過長期的戰爭曹操統一北方,劉備、孫權割據南方,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曹操面對長期的戰爭和連年的自然災害,實行酒禁——因為釀酒要用糧食,但是糧食作為戰爭時期急需的物資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全民飲酒也會導致沒人工作(玩物喪志)所以曹操就下令禁酒。

但是禁酒令一下達,就遭到以孔融為代表的士族階層的強烈反對,孔融更是為此專門寫《與曹操論酒禁書》,曹操為了順利推行酒禁,不惜痛下殺手找了個藉口將孔融害死了。但是即使是這樣,仍然有許多人偷偷的飲酒,徐邀是曹操的得力幹將,居然違規喝酒,曹操被迫把他貶官,但是這只是個開始。

從禁酒令下達開始,違禁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他的兒子曹植在臨出徵前還喝得爛醉,於是這次的酒禁也就名存實亡了。

其實除了曹操以外,劉備也曾經下達過禁酒令,劉備於章武二年(222年)下令說「天旱禁酒,釀者有刑」甚至是家裡有釀造工具的也「欲令與作酒者同罰」。蜀漢的酒禁政策比曹魏的要嚴厲的多,史載在諸葛亮治理蜀漢期間「道無醉人」。

不過有趣的是,吳國卻沒有禁酒,不過可別以為吳國是酒鬼的天堂,因為吳國的酒是專賣的,且非常嚴厲,所以吳國的酒也非常貴。而且各國的禁酒到了後期實際上是有針對性的,平民百姓禁酒,達官貴人就基本隨便喝了。可以說是選擇性執法。

總結

筆者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酒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不僅此時期出現了許多酒文化的專著(飲酒聖經),而且此時期的人們與酒結成了更為親密的關係,特別是文人士大夫,他們從動亂的政局中了解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為逃避禍患,人們沉酒喝酒,有了借酒澆愁的習俗,借酒澆愁也成為了後來許多文學作品的母題。

另外,借酒避禍、借酒放浪形骸,借酒誇富鬥奢、借酒發洩情感等等,均發生在此期。「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晉時期的時代特徵,人們還通過飲酒來實現物我兩忘、回歸自然、達到超然脫俗的境界。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魏晉名士們第一次真正達到了享受美酒、體會酒趣、品味人主真諦的境界。

讀罷此文,您是不是也想飲酒一杯呢?

參考文獻

【1】 (北齊)魏收《魏書》

【2】 (唐)房玄齡《晉書》

【3】 (唐)李延壽《南史》

相關焦點

  •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所帶有的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又被後代史學家稱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不僅產生了許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制度——闢召制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興時代制度。
  • 生同枕,死同穴:魏晉南北朝時期喪葬有何特點?
    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夫妻能「死同穴」合葬在一起,卻不僅是恩愛的象徵。妻子能與丈夫合葬,是一個女子地位的象徵。這事怎麼說?儘管這一時期女子的地位得以提升,但男尊女卑的風氣仍是社會主流。嫡庶之別,在當時備受推崇。也因此,只有正妻才能在去世後與丈夫合葬。
  • 夏商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前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還有其他繁多的雜稅,如獻金(或借貸)、店肆稅、春稅、籬稅、牛肉稅,算緡、口錢、魚稅,塘丁稅以及雜徵等。這些稅收,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是工商稅的組成部分,集中起來,也能看出這個時期稅收情況的一斑。獻金(借貸)獻金(借貸)是對私人所有財產課稅。
  • 自由且癲狂,從「竹林七賢」了解魏晉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竹林七賢飲酒彈唱漢代結束,便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點就是朝代更迭頻繁,以至於在這段時期,一個人身處兩個朝代的事情屢見不鮮。愛喝酒不是稀罕事,怎么喝、與誰喝才是與眾不同之處。阮鹹喝酒既不用酒盅又不用酒壺,盆器才是他的選擇。端盆飲酒,這本不足以稱奇,但與阮鹹共飲的"酒友"卻是讓人大跌眼鏡。以豬為伴,以盆為器,好不瀟灑快活。阮鹹的行為,或前衛,或瘋魔,打破等級和物種的界限,在現實與理想的空間遊走,儘可能憑心意辦事。
  • 三國時期的人名為什麼都是兩個字,從什麼時候起又流行多字名了呢
    三國時期我們了解到的許多著名人物,取名用的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趙雲,呂布,董卓……甚至不僅僅是三國時期,就連整個東漢時期也都是單字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各名族戰爭爆發,許多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漢化禮制不在有那麼強的約束力,避諱制度受到了衝擊,加之少數民族名字多為復名,復名又逐漸流行起來。北魏時期,鮮卑族的孝文帝拓跋宏曾推行漢化政策,下令鮮卑人改漢姓,並首先將自己的姓「拓跋」改為「元」所以拓跋宏又叫元宏。
  • 三國時期的封禪是什麼樣的?
    這樣一來,晉三祖臣魏就被看成是司馬氏實現皇統高略的特殊途徑了;第二、漢魏與魏晉的兩次禪讓的實質完全不同於堯舜時代,並不是兩次真正意義上的連續的正統的接承。趙海旺最後指出作為東晉時期的著名史學家,習鑿齒一反前人以曹魏為正統的觀念,提出了晉承漢統的正統理論,並從多種角度進行了充分的論述,雖因「尊晉」而時有溢美之辭,但終究能夠做到尊重基本歷史事實。既然三國時期勢力最強大的曹魏算不得正統,那麼此時的正統該如何歸屬呢?
  • 新書共讀|《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這種關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突出。通過《隋書·經籍志》,可以看到時人的著述之多,而在《通典》及《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的《禮志》中,關於喪禮的記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討論熱烈,見解精闢。如果從古代社會地位最為尊貴、對社會影響極大的帝王將相來說,他們中間精通禮學、服膺禮教的較之其他時代也更為突出。
  • 唐僧唐三藏或是三國時期這位歷史人物的後人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由於人物太多,和格局太過於龐大,導致經典的三國類電影並不多!近二三十年來,三國題材的大製作電影也只有吳宇森導演的《赤壁》了,但也由於內容過於龐大而不得不分為上下兩部,就這樣還是刪減了不少情節片段呢!其他的三國電影就是一些平庸的商業片了,精品相對很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漫畫領域關於西遊記和三國的題材的作品就有很多了!
  • 拒絕廢宅,保境安民:魏晉南北朝的塢堡主,應該如何保衛家園
    一旦城破,塢堡裡的所有人將失去棲身之所,成為命如浮萍的流民......假設你是一個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的豪強,應當如何經營自己的塢堡,保護自己的屬民呢?塢堡的地理位置「凡囤聚堡塢而欲久支歲月的,最理想的地方,是即險阻又可以耕種、有水泉灌溉之地。能具備這二個條件的,必為山頂平原及溪澗水源之處。」這一經典原則也可以在日後其他的末日堡壘上看到影子。
  • 「敷粉何郎,偷香韓壽」,從士人的怪異舉動,看另類的魏晉風度
    說起每個歷史朝代的特點,首先你想到的會是什麼?是秦時埋入土的青銅器和兵馬俑?還是悠悠兩漢編纂成冊的經學?抑或是唐宋盛世的詩詞文章?那麼魏晉呢?這個夾縫中的魏晉讓你想到的是什麼?這個冒著仙氣兒的短暫朝代到底因何而能產生那麼多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魏晉的那些事兒。
  • 酒文化抒情篇之五:這5種酒,道盡了古今酒人的性情
    在古代未必不如此,而且很可能在某些時代,比如魏晉時期,比當今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以點帶面式的研判,展示了古今酒人性情的面目。酒文化既然此時重點談場合對酒性情的影響,那麼我還要告訴你,哪些酒場合容易引發性情大流露。沒有排序,沒有指南,由著性子寫,我便想到哪就寫到哪了。查讀古代喝酒場景,感覺古人們最看重話別酒,這種場合顯得最性情。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四個時期
    Top1: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這段歷史主要從漢獻帝禪讓曹丕開始計算到隋文帝楊堅滅南陳。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根據有關人口數量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人口數量最低峰便是在三國時期,人數為767萬人(可怕,那時候是有多荒涼)。
  •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陶瓷系列(魏晉南北朝時期)
    1、吳「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穀倉罐 中文名稱:吳青釉堆塑穀倉罐 所屬時代:三國吳 出土時間:1935年 出土地點:浙江紹興三國墓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
  • 喝酒划拳喊的「五魁首」「八匹馬」什麼意思?
    仁懷四中校友歡迎全國朋友↓↓打開音樂,邊聽邊看更安逸↓↓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戰國策》記載:「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 。」而酒令作為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亦可上溯到西周時期。令者,律也,法也。也就是說,酒令就是喝酒的律法,是同一桌飲酒人都要遵守的規矩。既然是「律法」,當然就要有人來執掌,當法官,這個人俗稱酒官。西漢劉向《說苑》記載:魏文侯和大夫們飲酒,讓公乘不仁當酒官,並且說:「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喝不幹的,罰一大杯)誰知他立法犯法,沒有喝乾,公乘不仁舉杯要罰,魏文侯不想認罰,旁邊的侍從對公乘不仁說:國君已經醉了,你退下吧。公乘不仁說:古話講,說話要算話。
  • 即將消失的酒文化——划拳
    永州酒文化 喊拳 你會嗎永州人民對酒的偏愛,成就了這座城市的酒文化,尤其每年春節,更是達到高峰。
  • 三分鐘讀懂南北朝
    有這樣一個時代,前有傳奇的三國爭霸,後有鼎盛的盛世長安,這就是南北朝。因生於兩個磅礴的長歌之中,南北朝也也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一個時代之一。而在這裡,畢竟作為小輩,我不敢說我有多麼了解南北朝,只能是泛泛地淺談一下南北朝何以吸引人。首先,我們需要糾正一個概念,南北朝雖然是個亂世,雖然確實有一個驚世駭俗的亂倫、暴虐之事,比如北齊那幾位帝王。但是南北朝真正從宏觀上來講,絕非一個黑暗的時代,甚至是一個蠻奇蹟的亂世,為何說奇蹟呢?
  • 中國的殯葬文化是如何發展的?紙錢和紙人,又是哪個時期出現的
    我們在前文中說到,隨著時間的變化,喪葬制度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說說我國古代的喪葬制度是如何進行變化的。我們先說在上古時期的喪葬制度,當時在那個思想並沒有進化的時期,人們死後是沒有什麼喪葬制度的,基本上都是被直接拋屍荒野,更不可思議的是因為食物的匱乏,有的還出現了直接食人的現象。後來隨著人們生產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思想的進化,人們死後,會有一些埋葬死者的現象。
  • 狂放不羈的南北朝男風
    魏晉南北朝被認為是"男風"第一次興盛的時期,相關內容更是為各類書籍所收錄。這都是史書記載的真實故事!君主苻堅和慕容衝,強強之爭苻堅是大名鼎鼎的前秦君主,他統一北方、巴蜀,勵精圖治,開創五胡十六國唯一治世。慕容衝是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陰狠兇戾。太和五年(公元370年),苻堅滅前燕。慕容衝的姐姐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苻堅納之,寵冠後庭。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在文學史上,我們經常能聽到「魏晉風流」這個詞,所謂「魏晉風流」其實就是魏晉名士特有的充滿了人格魅力的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和內在精神。,他著名作家魯迅把魏晉風流歸結為:「酒,姿容,神韻。」能被冠上魏晉風流這個標籤的魏晉名士大都是神韻清雅、姿容甚佳,同時喜歡借酒言志。
  • 尋蹤三國: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
    尋蹤三國:從宗教傳播說起東漢末年內外徵戰連年不斷,中原地區的民戶十去其九,人人期盼的太平盛世不知何日重現。傳說張道陵曾在青城山結廬修行道教就是在這個時期由一種思想逐漸變成了體系完備的宗教,最著名的除了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還有主要於四川及漢水上遊一帶活動的張道陵創立的「五鬥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