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同枕,死同穴:魏晉南北朝時期喪葬有何特點?

2021-01-09 花辰月夕102171

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夫妻能「死同穴」合葬在一起,卻不僅是恩愛的象徵。妻子能與丈夫合葬,是一個女子地位的象徵。

這事怎麼說?儘管這一時期女子的地位得以提升,但男尊女卑的風氣仍是社會主流。嫡庶之別,在當時備受推崇。也因此,只有正妻才能在去世後與丈夫合葬。

嫁得好,不只關係到女子身前的榮華,還關係到女子去世後的尊榮。當時的女子去世後遵循什麼樣的喪葬禮儀,這得看她生前所嫁丈夫的身份地位。當然女子自己也得爭氣,倘若嫁了一個身份地位不錯的丈夫,但自己是小妾身份,去世後享受的喪葬之禮不僅不及正妻,還沒有與丈夫合葬的資格。

是啊,看人這一生,由生至亡,葬禮是人生的最後一個儀式。回首人這一生,無不艱難不易。這種感慨,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而言,也許感觸更為真切。緬懷與希望,人們總是對去世的親人懷有如此複雜的思緒。於是,葬禮這人生之道別儀式,便在人們的理解與操辦下,極具時代特色。

陪葬玉器

世事無常,生靈塗炭。難見希望的殘酷現實,在時人的心裡烙印下深深的溝壑。受此影響,信仰「因果報應、靈魂不散、修煉升仙」的佛教、道教,漸漸地走入時人脆弱的內心。人們相信,葬禮不只是告別,更是希望,傳統儒家文化與新興宗教思想交融,在時人的解讀下閃耀著時代的色彩。

「古者天子諸侯葬禮粗備,漢世又多變革。魏晉以下世有改變,大體同漢之制」。據史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喪葬禮俗主要有四種:「倡導薄葬、聚族而葬、潛埋虛葬、盂蘭盆齋」。雖有變革極具時代特色,總體上卻承襲漢制。觀其過程,仍舊分為「葬前禮、葬禮、服喪禮」。觀其操作程序,「招魂復魄、沐浴飯含、小斂大斂、下棺」等與漢代大同小異。

畫像石一角

回頭看,當人將死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把這種時刻稱為「屬纊」。到了「屬纊」時刻,旁人要為沒剩幾口氣的人脫掉內衣,換上準備已久的壽衣。不知被換壽衣者的所思所想,但大家都明了,此刻那位換上壽衣的將死人,即將走向人生的盡頭。

見他(她)閉眼去,悲懷從中起,「招魂復魄」之禮,便首先在逝者親人的思念與操持中進行。那一刻,逝者親人帶著逝者的上衣,攀爬到自家屋頂。登至屋頂,「左執領,右執腰」,面向北方呼喚已逝親人的名字。

呼喚切切,呼喚哀哀,飽含希望的呼喚響徹天空。只願,能將已逝親人的「魂魄」召喚回家。呼喚完畢,召喚逝者的親人便將逝者衣服拋下,並覆蓋於逝者屍體上。到此,第一道「招魂復魄」之禮完畢。

然後,親人們開始著手對逝者身體「沐浴」。這一時期喪葬禮儀上的「沐浴」,與現今的沐浴不同,那是對初死者的洗屍儀式。

倘若逝者是女性,親人們會選擇女侍為其沐浴。沐浴,代表著「沐」與「浴」,即為逝者的屍體洗頭和洗身。如此沐浴,是為了讓逝者一身乾淨地揮別人世。

據《晉書·王祥傳》記載,王祥臨死前叮囑其子孫:「氣絕但手足洗,不須沐浴。」如此看,對逝者沐浴是當時約定俗成的習俗,不給逝者沐浴,反而需要特別交代。

《晉書》

沐浴潔淨後的逝者,安詳沉靜地等待著飯含報喪、成服、接三、成主等儀式來臨。其中,飯含儀式比較特別。

飯含,即在逝者口中含入珠玉等物。不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薄葬,在統治階級倡導反對下,飯含的物品則不一定是珠玉。直到北朝,厚葬風氣回暖。飯含珠玉,才漸漸重回人們的喪禮中。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所帶有的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又被後代史學家稱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不僅產生了許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制度——闢召制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興時代制度。
  • 三國時期如何喝酒呢?魏晉南北朝的酒文化讓你開眼界
    要說中國酒文化,那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我國自從有酒以後,便有了豐富多彩的與酒相關的文化。不過要說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別樹一幟,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橫槊賦詩怎麼能少得了酒呢?那麼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又是什麼樣的?「杜康酒」又是怎麼發明的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三國魏晉時期的酒文化究竟如何?一.無酒不成席,酒是如何誕生的?
  • 紙錢和紙人,又是哪個時期出現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水平的提高,政策的變化,我國的喪葬制度也是隨著這些的變化而變化。我國的喪葬制度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而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喪葬制度也不斷的進行著變化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墓葬考古中的世界。我們從古就講求「事死如事生」「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終始一也」。
  • 新書共讀|《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這種關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突出。通過《隋書·經籍志》,可以看到時人的著述之多,而在《通典》及《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的《禮志》中,關於喪禮的記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討論熱烈,見解精闢。如果從古代社會地位最為尊貴、對社會影響極大的帝王將相來說,他們中間精通禮學、服膺禮教的較之其他時代也更為突出。
  • 「敷粉何郎,偷香韓壽」,從士人的怪異舉動,看另類的魏晉風度
    說起每個歷史朝代的特點,首先你想到的會是什麼?是秦時埋入土的青銅器和兵馬俑?還是悠悠兩漢編纂成冊的經學?抑或是唐宋盛世的詩詞文章?那麼魏晉呢?這個夾縫中的魏晉讓你想到的是什麼?這個冒著仙氣兒的短暫朝代到底因何而能產生那麼多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魏晉的那些事兒。
  • 自由且癲狂,從「竹林七賢」了解魏晉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竹林七賢飲酒彈唱漢代結束,便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點就是朝代更迭頻繁,以至於在這段時期,一個人身處兩個朝代的事情屢見不鮮。阮鹹同豬共飲就是這樣一個人,與人下棋間,聽聞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第一時間像沒聽見一般,遲緩萬分,正當人們覺得詫異非常時,阮鹹才仿佛大夢初醒,大聲痛哭出來。
  • 狂放不羈的南北朝男風
    男風"的故事有很多,廣為流傳的"龍陽之好""餘桃""斷袖"是其中代表。魏晉南北朝被認為是"男風"第一次興盛的時期,相關內容更是為各類書籍所收錄。這都是史書記載的真實故事!君主苻堅和慕容衝,強強之爭苻堅是大名鼎鼎的前秦君主,他統一北方、巴蜀,勵精圖治,開創五胡十六國唯一治世。慕容衝是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陰狠兇戾。
  • 紙錢紛飛喪葬俗,厚葬風俗為何不衰?臨終禮儀的程序又有哪些?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在喪葬上都有各自的民俗習慣。中國的喪葬習俗各地大同小異,從中反映出儒道、佛三種宗教的影響。厚葬風俗盛行,不僅官紳富商的喪事辦得十分隆重,就連平民小戶人家也不惜採取借貸、典賣家產的辦法大辦喪事。
  • 中國歷代服飾特點-遠古時期至清代
    中國古代各時期服飾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從遠古時期至清代,與您細說。一、遠古時期的服飾遠古時期的服飾相對簡單,多為樹葉或者獸皮遮擋。這時候的服飾主要是為了禦寒,而不是具有美感。遠古時期的服飾實物至今考古界沒有重大發現。
  • 拒絕廢宅,保境安民:魏晉南北朝的塢堡主,應該如何保衛家園
    一旦城破,塢堡裡的所有人將失去棲身之所,成為命如浮萍的流民......假設你是一個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的豪強,應當如何經營自己的塢堡,保護自己的屬民呢?塢堡的地理位置「凡囤聚堡塢而欲久支歲月的,最理想的地方,是即險阻又可以耕種、有水泉灌溉之地。能具備這二個條件的,必為山頂平原及溪澗水源之處。」這一經典原則也可以在日後其他的末日堡壘上看到影子。
  • 世家大族掌權在什麼時期?武則天厲害
    世家大族和皇權之間的矛盾,主要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明朝,不存在這種問題。 世家大族影響中國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所以是歷史上不可抹殺的印記。陳寅恪先生用門閥的概念,將隋唐時期的關隴集團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就是為了闡述一個道理,隋唐初期,便是世家大族消失在歷史上的重要時期。
  • 夏商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這同徵收財產稅沒有什麼兩樣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南徵,大姓富豪,乃勒令出金帛。)劉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是歲軍旅大起,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各獻金帛等物,以助國用,下及富室小民,亦有獻私至數十萬者。有司又奏軍用不充,揚、南徐、兗、江四州富有之民,家資滿五十萬,僧尼滿二十萬者,並四分換一,過此率計,事息即還。此名為借用,事過即還,實則為強制排派獻納,一般很難償還。
  • 生不同床,死不同穴,她才是西漢後宮裡的終極王者
    一個無賴混混兒,能有多大出息?跟他混,會有前途麼? 再看項羽,周王族後裔,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妥妥的名門望族。 老話說:混對圈子很重要。 跟著鳳凰飛,永遠是俊鳥;跟著烏鴉叫,早晚變死鳥。命都難保,將來還咋和老婆生天之子?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確實,在當時能稱得上有風流氣度的人一般都是出生士族,他們追求自由、狂放不羈,同時又才華橫溢,甚至驚才豔絕,在文學和書法上都深有造詣。這一點在建安時期的以下四個文學團體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三曹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建安七子很好地發展了建安文學,和三曹雖然都是東漢末年、魏晉之初的文學團體,但他們斐然的文採灑脫的文風都為魏晉風流的形成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建安七子的創作各有個性,各有獨特的風貌。孔融長於奏議散文,作品體氣高妙。王粲詩、賦、散文,號稱"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強。劉楨擅長詩歌,所作氣勢高峻,格調蒼涼。
  • 為啥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
    中國各個朝代對女性審美要求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中國人物畫審美上,兩漢講究神態樸實意境為美,魏晉南北朝以寬大衣袖襯託女子的清秀俊朗為美,開放的唐代則以「豐肥」華麗為美,而明清時期仕女畫卻要求「纖瘦」為美,呈現出一種愁悶幽怨、弱不禁風的病弱之態。
  • 三分鐘讀懂南北朝
    有這樣一個時代,前有傳奇的三國爭霸,後有鼎盛的盛世長安,這就是南北朝。因生於兩個磅礴的長歌之中,南北朝也也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一個時代之一。而在這裡,畢竟作為小輩,我不敢說我有多麼了解南北朝,只能是泛泛地淺談一下南北朝何以吸引人。首先,我們需要糾正一個概念,南北朝雖然是個亂世,雖然確實有一個驚世駭俗的亂倫、暴虐之事,比如北齊那幾位帝王。但是南北朝真正從宏觀上來講,絕非一個黑暗的時代,甚至是一個蠻奇蹟的亂世,為何說奇蹟呢?
  • 魏晉時期,玄學大興,隋朝二帝都信奉道教!
    魏晉時期,玄學大興。自從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成了很時尚的東西,被名士文人們津津樂道。道士們認為,一切眾生,察賦於道,自具道性。道在天地自然一切之中,一切眾生,皆念道性。道性與眾生之性,非一非異,是一亦是二。眾生察道生,眾生是非道。道性眾生性,皆與自然同。
  • 魏晉風流付竹林
    從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來看,竹林七賢遊於嵇公竹林的主要原因,大概有這麼幾點。其一是魏晉之際詭譎的政治局勢。《晉書·阮籍傳》言及當時文士命運,有這麼幾句話:「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其二是漢末出現的處士橫議之風。東漢桓靈之世,宦官幹政,朝政日非。正直文士對此予以強烈抨擊,結果以互為朋黨、讜議朝政等罪名被禁錮和殺害。這就是著名的「黨錮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