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玄學大興。自從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成了很時尚的東西,被名士文人們津津樂道。
道士們認為,一切眾生,察賦於道,自具道性。道在天地自然一切之中,一切眾生,皆念道性。道性與眾生之性,非一非異,是一亦是二。眾生察道生,眾生是非道。道性眾生性,皆與自然同。道和眾生,猶如印泥印字,泥中有無數字,本印字不減。
《 玄珠錄 》 說:明知道中有眾生,眾生中有道。所以,眾生非是道,能修而得道。所以,道非是眾生,能應眾生修。是故即道是眾生,即眾生是道。
眾生心神得自道體,這心神本來是清靜透明的,具足一切功德智慧。可是,後天多欲,塵緣迷惑,導致心動神馳,與道隔斷。潛心修行,斷諸煩惱,清除穢泥汙垢,恢復清靜本心,心神透明,復歸於道。
《 坐忘論 》 說:原其心體,以道為本。但因心神被染,蒙蔽漸深。流浪日久,道與道隔。若淨除心垢,開神識本,名曰修道。
《 三論元旨 》 說:眾生沉淪苦海,莫不囚心而然。滅妄歸真,自然之源妙矣!
道士在實踐中認識到,服食草木,只能健身治病,要想長壽,必須依靠丹藥,黃金、白銀、丹砂煉製的仙藥才能長生不老。
這樣,一大批丹仙道士沉迷於丹爐之中,認為這個小小的丹爐,就是一個奇妙無窮的人宇宙。丹爐三足鼎立,象徵著天地人三才相會,上下二合象徵著陰陽二儀,足高四寸象徵四時,爐深八寸以應八節,下通八門以配八風,炭燒二十四斤以適二十四節生二十四氣。上鼎下丹,陰陽顛倒,水火相爭,上水應天之清氣,下火取地之濁氣。天地木符,陰陽相合,融化金銀以成仙丹,自然長生不老。
隋朝二帝都信奉道教,大量懷揣丹術仙藥的道士進入宮廷。
隋文帝楊堅喜歡看道經,見道經上有開皇二字,覺得眼前一亮,於是,開國年號就用開皇。
道士王延是當時著名的道人,經常出入北周皇宮。這位陝西扶風的術士,擅長所謂神仙方術,精通煉丹之法。他在樓觀拜師於陳寶熾大師,學習方術。隨後遊歷華山雲臺觀,師從名傳遐邇的真人焦曠,秘密修習三洞秘訣真經,修成仙道長生秘術。
周武帝聽說王延修成長生術,特地派使進入華山,拜訪王延,召他入宮。厚賞了王延,想讓他留在身邊。於是,王延領謝了皇帝的美意,領謝了皇帝的厚賞,以神仙之術,侍從在皇帝的身邊。在宮中生活了幾年,王延留戀山中,請求暫時回山中,皇帝允許,他回到了華山之雲臺觀中。不久,周武帝想念上延,再次將他召回宮中,並讓他帶回雲臺觀 8 名弟子。武帝心悅讕報,盼咐違造通道觀,任命王延為觀主,負責校理三洞經籍。王延不負厚望,主持觀內書務,潛心三洞經圖,撰寫了 《三洞珠囊 》 ,收錄道經 8000 餘卷。
隋文帝建立帝業後,吩咐在京城設玄都觀,恭請王延為觀主。
開皇六年( 586 年),隋文帝派使帶著寶馬香車,前去恭迎王延入官。隋義帝鄭重齋戒之後,將王延請入人興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