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朝代不同的女子服飾,漢朝端莊,魏晉飄逸,帶你領略古典之美

2021-01-16 一隻可可zz

哈嘍,大家好,我是可可,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啦!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

喜歡漢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漢服並不是指漢朝的衣服,則是漢民族服飾,也就是說由漢人統治的王朝的人民穿的衣服都是漢服。每一個朝代因為歷史背景以及自然氣候的不同,衣服的形制也有很大差異。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不同朝代的女子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帶你領略一下古典之美。

通過一些電視劇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秦漢時期尤其是漢朝的時候,女性所穿的衣服都是一件非常長的袍子,這種袍子叫做曲裾袍,屬於深衣制的一種。這種衣服最大的特點就是款式比較端莊穩重,穿在身上能夠給人一種非常大氣的感覺。只不過相對於其他形制的漢服來說,沒有那麼方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那麼常見。

魏晉時期女子所穿的衣服形制變成了更加日常的襦裙,也就是由上衣和下裙組成,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漢服形制。魏晉漢服中的下裙大部分都是破裙款式,破裙要比普通的褶裙看起來更加顯瘦,即便是比較豐滿的女生穿起來也不會顯得臃腫。

魏晉時期有一種相對華麗的漢服款式,那就是雜裾,這種衣服也是比較常見的襦裙,但是下半身除了下裙以外,還多了幾件起裝飾作用的圍面,這些圍面大部分都是荷花形狀,非常有層次感,同時也能給人一種十分華麗的感覺。

早在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齊胸衫裙,而且款式和唐朝時候的衫裙比較類似,只不過隋朝的上衫並不是對襟款式,而是交領款式。這種款式的衣服要比對襟款更加保守,也比較符合隋朝時期的歷史背景。

到了唐朝,國力越來越強盛,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富足了起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精神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唐朝時期女性們的穿衣風格變得大膽了很多,一些低胸或者是深V款式的衣服逐漸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唐朝中前期比較常見的女性服飾就是齊胸衫裙,只不過上衫部分是對襟的款式,這樣在胸前就形成了兩條縱向的平行線。這樣的設計可以在視覺上拉上穿著者頸部的線條,將人襯託得更加纖細一些,同時也可以起到顯瘦的作用。

到了唐朝中晚期就出現了訶子裙,這種裙子只在畫像中出現,並沒有實際的文物出土,所以大家並不知道它的具體構造,但是它的風格要比普通的齊胸衫裙更加性感一些。

宋朝比較常見的單品就是褙子,這種褙子和我們日常見到的長款防曬衫比較相似,算是漢服中比較日常的款式。宋朝女子下半身經常會穿一些比較短的裙子,然後內搭一條襯裙作為打底,這樣不僅可以防走光,而且還可以讓整體造型更加有層次感。

元朝時期女子的穿搭主要還是以襦裙為主,上半身大多是比較幹練的交領上衣,而下裙則是雙層設計,在普通的下裙外面經常會有一件較短的圍面,主要起裝飾作用。

其實論起穿衣的品味,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和我們擁有幾千年文化沉澱和積累的中國相比,無論是從「形」還是「神」的角度來看,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神韻層面」的文化審美才是最高級的。

中華的衣冠美學可以說是引領世界的地步,總有一天,中華的漢服之美會重現於世,讓世界矚目!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啦。記得關注可可,了解更多日常又好看的漢服資訊喲!若是本期的內容給你提供了有用的幫助,動一動雙手,點讚收藏一下吧,我們下期再見啦!

相關焦點

  • 古代各朝女子服飾是怎樣的呢?
    漢服,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自黃帝繼位至明朝末期的4000多年裡,隨著朝代更迭,漢服經歷了無數次的樣式變遷,一部漢服史等於半部中華文明史。那麼,各朝女子服飾是怎樣的呢?1、秦朝:由上衣下裳演變為連身的長衣(深衣),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大襟窄袖,腰間以絲帶系扎。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漢服指漢民族傳統服飾,那你知道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嗎?原始時期原始人將獸皮拼接成衣服禦寒。新石器時代,農業和紡織出現,人們開始用麻布縫製衣服。此時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顏色是上玄下黃。此種服色觀念來源於「天地崇拜」,影響深遠。
  • 用詩詞告訴你,你在哪個朝代最美
    用詩詞告訴你你在哪個朝代最美想去別的朝代,當一名合格的「紅顏禍水」古人眼中的美人標準」天庭飽滿古人認為,前額豐滿而寬闊、天庭飽滿的女人才算美,是氣運吉佳、旺夫旺家的表現。《詩經》有雲「螓首蛾眉」,就是描述先秦時期一位君王夫人莊姜的容貌。
  • 沒有網紅臉,古代的仕女圖告訴你不同朝代裡的高級美女長啥樣!
    這些畫中的「女神」有的眸似秋水,有的豐腴優雅……沒有千篇一律的網紅臉,不同朝代裡的美女各有各的美,高級感滿滿。1、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以德為美咱們先來看看迄今最早的仕女畫實物,戰國時期楚國的《人物龍鳳帛畫》,畫中的女性纖腰長裙、輕盈飄逸,與那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暗含的女性審美不謀而合。
  •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所帶有的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又被後代史學家稱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不僅產生了許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制度——闢召制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興時代制度。
  • 「敷粉何郎,偷香韓壽」,從士人的怪異舉動,看另類的魏晉風度
    說起每個歷史朝代的特點,首先你想到的會是什麼?是秦時埋入土的青銅器和兵馬俑?還是悠悠兩漢編纂成冊的經學?抑或是唐宋盛世的詩詞文章?那麼魏晉呢?這個夾縫中的魏晉讓你想到的是什麼?這個冒著仙氣兒的短暫朝代到底因何而能產生那麼多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魏晉的那些事兒。
  • 「冠服之豐美華麗」,敦煌壁畫中唐朝服飾文化的演變
    整體服飾則主要均衡運用色彩進行平衡,以達到色彩的統一和諧,既符合人們的普遍審美要求,又能給人產生色彩的衝擊震撼,很好的呈現出唐代服飾的對比與和諧之美,女子的髮髻、髮飾、花鈿、面靨、妝面都展現出一種極為精緻的美。
  • 清朝滿族女子服飾圖案:吉祥如意,自然之美
    這種審美情趣表現在女子服侍——旗袍上時,就一改漢女子的儒雅矜持,而是寬身大袖,在清朝早期和漢族女子涇渭分明。而到了清朝中期,漢族女子和滿族女子之間的服飾差別已經開始縮小;到了清朝晚期,無論滿漢女子都喜歡穿著旗裝和旗鞋,滿漢之間的交融和促進了旗袍的改制。
  • 中國的漢服你知道多少
    ,從原始社會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時期後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夏金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主要以漢服為主,另外還有胡服、旗裝等。漢服這個名詞是最初其他民族對漢人傳統服飾的稱呼,就像胡人的傳統服飾稱為胡服,而漢人的傳統服飾也就相對的稱為漢服了,因此,漢服主要是指中國上古時期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以前,在這數千年中漢族人民所穿的漢族傳統服飾,都被稱為漢服,中國自古即有華夏、中華之稱。
  • 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文化君說:詩歌、樂與舞,讓人想起北島的一首詩青燈掀開夢的一角,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臨風,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青燈》中國的歷史有多長,酒文化就在中國的土地上氤氳芬芳了多少年。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本報記者 彭薇  紅裙寬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頭巷尾,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
  • 唐朝女子審美標準:1300年前的濃豔與奢華,鑄就了朝代的鮮明符號
    自隋文帝開始「復漢魏衣冠」,經過唐朝兩代帝王對服制的創新,一直變革到盛唐玄宗時期,從體形到服飾到化妝,加上女性對美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形成了盛唐時期獨特的審美標準。豐腴為美興於盛唐起自北方歷史研究表明,在唐朝時期,人們是以豐肥豔麗為審美取向的。顯然,唐人與其他時期人們所欣賞的纖瘦含蓄的審美觀不同。
  • 上下五千年,如何用一個字來形容各個朝代?
    夏朝,朦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目前為止,我們對它的了解還停留在它的開拓人-大禹身上而已。而這個朝代所具備的文明、發展、進程等,所知道的少之又少。更不用提它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了,就如同鏡中月、水中花一般朦朧。
  • 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所以一個民族的服飾融合著,民族的象徵和文化意義。我國古代的服飾就有著各個朝代的特點,那麼歐洲的服飾又是如何呢?首先服飾是文明的一個標誌,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的展現。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歐洲服飾普遍簡潔樸素,而且色彩簡單。這似乎和我們在影視劇裡所看到的不同,這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宣揚脫離野蠻,純潔生活,提倡禁慾,反對奢華。
  • 中國歷代服飾特點-遠古時期至清代
    西周時期,人們的服飾開始規範化,服飾也是身份的象徵,體現著等級,而且不同的場合所穿的服飾也不同。夏商周時期染色染料已經興起,而且養蠶也是被視為重要的農事活動。三、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春秋戰國時期各個階層的人都穿袍,只是平民階層的服飾質地較差。這時期的絹、錦、紗、羅、綺各具特色。服飾紋飾不僅僅有龍鳳圖案,也有幾何紋飾。
  • 孫儷《羋月傳》曝古典寫真 眼神銳利優雅端莊顯太后風範
    孫儷《羋月傳》曝古典寫真 眼神銳利優雅端莊顯太后風範 (/6) (共
  • 《青木瓜之味》:越南風情的電影,帶你領略不同風味的盛夏
    《青木瓜之味》:越南風情的電影,帶你領略不同風味的盛夏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編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一張圖片。照片上是一個小女孩,十來歲的樣子,身著布衣,簡簡單單的裝飾不帶一絲妝容,卻帶著一種清純的美感。出於對這個照片的喜愛,我便開始尋找這個圖片的出處,就收到了這個電影:青木瓜之味,小眾的清新文藝電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的清新,不帶一絲雜質,看完之後的感覺莫過於在盛夏裡有人煲了一壺解暑的涼茶,讓你喝下去暑氣全消,神清氣爽。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 「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傳統生活美學系列談|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提到中國古典風格服飾美學,旗袍、唐裝早已深入人心,大眾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從對「漢服」概念的混淆,到漢服結構的名稱,都缺乏一定的理解,更毋需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了。所謂「漢服」,指的並不是漢代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