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單細胞分析揭示蠑螈再生肢體機制

2021-01-08 健康一線視頻網

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 也稱鈍口螈,六角恐龍)和其他的蠑螈是唯一能夠再生全肢的四足動物。在這個複雜的過程中,基因表達的變化調節著新的附屬肢體長出,但是人們對損傷如何誘導肢體細胞形成能夠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的再生性祖細胞知之甚少。在肢體再生過程中,對單個細胞進行追蹤和分子分析將會鑑定出不同的分化途徑,並為細胞如何從成熟的靜息狀態轉變為再生性細胞譜系提供線索。

美西螈的肢體由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組成,這些細胞類型源自神經細胞譜系、肌源性細胞譜系、表皮細胞譜系和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 CT)細胞譜系。肢體截肢後,來自截肢平面附近的細胞聚集在一個稱為芽基(blastema)的獨特組織中,芽基起著作為再生新肢體的祖細胞來源的作用。

在一種轉基因美西螈品系中,不同的成體細胞類型的後代能夠在再生過程中被標記、追蹤和分離出來,這就為理解特定的細胞譜系在芽基形成和隨後的肢體再生期間是如何發育的提供了機會。將轉基因美西螈品系與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相結合能夠追蹤單個細胞類型,以及重建這些特定的細胞譜系的再生過程背後的分子步驟。

作為側板中胚層(lateral plate mesoderm)的後代,CT細胞是最為豐富的細胞譜系,有助於促進芽基產生,並且包圍著骨骼和軟骨、肌腱、骨骼外周(periskeleton)以及真皮成纖維細胞和間質成纖維細胞。這些細胞檢測截肢部位所在的位置,導致適當的肢體部分再生,從而使得CT細胞成為破譯和理解再生分子程序的關鍵細胞譜系。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採用一種誘導型Cre-loxP螢光系統建立遺傳標記的轉基因美西螈品系用於分離成體肢體組織中的CT細胞和芽基中的CT細胞後代。他們利用scRNA-seq沿著芽基形成和再生胳膊長出的密集時間過程以及胚胎肢體的發育階段對CT細胞進行分子分析。這種分子分析表明CT細胞表達一進入誘導再生時就失去的成體表型。這種源自CT細胞的異質細胞群體會聚到一種均勻而又短暫的芽基祖細胞狀態,這種狀態在後面的階段能夠重現胚胎肢體出芽樣程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0月26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ngle-cell analysis uncovers convergence of cell identities during axolotl limb regeneration」。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人員並沒有在成熟的胳膊中發現CT幹細胞或芽基樣前體細胞存在的證據。他們發現CT細胞亞型對再生胳膊中的近端隔室和遠端隔室作出空間限制的貢獻。具體而言,一種特定的CT細胞亞型---骨骼外周細胞(periskeletal cell)---在截肢部位延伸切斷的骨骼,然而成纖維細胞性的CT細胞從頭再生遠端的骨骼節段。

通過使用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和一種基於美西螈的腦彩虹克隆譜系追蹤技術,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在再生的最後階段追蹤CT細胞譜系的再分化軌跡。

這些發現確立了多能骨骼祖細胞(multipotent skeletal progenitor cell)的形成,而這些多能骨骼祖細胞導致肌腱、韌帶、骨骼、骨骼外周和成纖維細胞產生。

綜上所述,CT細胞是理解肢體再生的關鍵細胞類型,這是因為它們形成圖案化的肢體骨骼,從而指導其他肢體組織(比如肌肉)的再生。鑑於CT細胞的異質性以及與其他細胞類型混合在一起,人們通常很難研究CT細胞如何形成再生性芽基細胞。對這些新培育出的轉基因美西螈報告品系的使用,再結合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和克隆追蹤,允許這些研究人員確定出當具有不同分子特徵的CT細胞去分化為一種常見的類似於胚胎肢芽細胞的多能祖細胞時,它們經歷一種獨特的分子狀態。

在未來,測試這種過渡狀態中的哪些組分是這種去分化過程所必需的將是比較重要的。此外,這項研究為探究再生相關基因及其相關的染色質結構在這種過渡過程中如何受到調節提供了可能性。最後,這項研究也提供了這樣的一種可能性:在哺乳動物動物中觀察到的有限再生能力是由於無法將CT細胞重編程到這樣的胚胎狀態。

參考資料:Tobias Gerber1,*, Prayag Murawala2,3,*,†,‡, Dunja Knapp et al. Single-cell analysis uncovers convergence of cell identities during axolotl limb regeneration. Science, 26 October 2018, 362(6413):eaaq0681, doi:10.1126/science.aaq0681.

原標題:Science:利用單細胞分析揭示蠑螈再生肢體機制

相關焦點

  • 蠑螈的腿斷了能再生 人類也將"偷走"這項"超能力"
    如果你砍下蠑螈的腿,它會重新長出來。可是人類卻不具備這樣的再生能力。這種再生機制非常複雜,從某種程度上說,它至今依然是個謎。如果你利用螺絲或石膏將骨頭重新接起來,它會重新長到一起。人類肝臟也會持續生長以填補缺失空間,並重建受到破壞的結構。可是肢體再生不僅僅是取代器官組織。要想實現肢體再生,你需要骨頭、肌肉、血管以及神經。成人幹細胞(也就是未分化細胞)可以發育成肌肉,但它們似乎沒有被激活。加德納說:「你可能會再生血管甚至神經,但整條手臂無法再生。」
  • 這種蠑螈會吃掉同類四肢,身上卻隱藏著人類肢體再生的秘密?
    這種蠑螈會吃掉同類四肢,身上卻隱藏著人類肢體再生的秘密?,他們認為這種生物可以幫助他們理解肢體再生。美西鈍口螈(axolotls)是一種蠑螈,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生活在食物匱乏的地方,所以它們經常會吃掉兄弟姐妹的四肢來維持生命。令人驚訝的是,在幾個月內,整個肢體將完全再生,包括皮膚、骨骼、肌肉組織,甚至神經末梢。其他兩棲動物也被觀察到有四肢再生的現象,但蠑螈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再生肢體和原來的一樣完好。
  • 「長生不老」的蠑螈的能激活人類身體再生功能嗎?
    蠑螈的肢體再生過程就像小樹發芽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曾記錄了蠑螈與眾不同的特徵,《猶太法典》中建議人們身體上塗抹蠑螈血液,會讓人們感到興奮。目前,現代科學家發現古人認為蠑螈擁有神奇力量的直覺並非毫無依據,它將為人體肢體和器官再生帶來希望!
  • 未來人類能再生四肢?科學家告訴你這絕非痴人說夢
    非洲爪蛙再生能力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叫做非洲爪蛙的蛙類,取得了新的成功。這被用作未知調查的路線圖,以及尚未充分探索的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弄清楚如何在人類身上重新長出失去的肢體顯然是革命性的,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了自然界中發生的潛在機制,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生物一樣。
  • 為何人類不能像壁虎一樣斷肢再生?科學家從肺魚的基因中找到線索
    對於大多數脊椎動物來說,當它們失去其中一個肢體後,是不可能再重新長出一個完好的肢體的。但自然界中也存在少數幸運的物種,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壁虎,還有蠑螈和蝌蚪,它們都有能力完全再生複雜的身體部位。了解這些脊椎動物斷肢再生的分子機制,可能是開發新型再生醫學的關鍵,使科學家們有可能找到治癒人類損傷的脊柱和其他嚴重受損組織的方法。最近,來自芝加哥大學和聯邦大學帕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首次探索了西非肺魚尾巴的這種再生能力,並發現這個過程與蠑螈的尾巴再生有許多相同的特徵。
  • 壁虎、蠑螈斷腿斷尾為什麼能再生?
    修復與再生受傷後會有兩個步驟:修復再生蠑螈等動物,斷個腳,傷口上的血會凝結,然後在血凝塊下面會出現一團細胞,這些細胞來自於附近的細胞所分化,它有點像初始階段的小型胚胎,裡面淨是幹細胞,最起碼是「多能」的,然後它們會分化成所需的骨骼、肌肉、神經、皮膚,組成一個小型的肢體,然後開始複製變大,直到長到合適的大小。
  • 蚯蚓為什麼可以再生?—新聞—科學網
    然而,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動物依然保留強大的再生能力,例如某些脊椎動物,比如斑馬魚、蠑螈、壁虎等,可以治癒創傷、再生丟失的器官或者附肢(心臟、尾巴、晶狀體)。某些無脊椎動物,比如渦蟲,甚至擁有更強的再生能力,可以從少量組織和細胞再生整個生命體,因此被廣泛用於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在渦蟲體發現神奇幹細胞 可幫人類肢體再生
    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也許將幫助人類實現肢體再生的夢想。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幹細胞,可讓扁蟲重新長出頭部、大腦或其它身體組織。這一發現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再生醫學致力於實現皮膚細胞、甚至整個器官的再生,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先天缺陷、失明、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
  • 科學家發現蜥蜴尾巴再生秘密 截肢有望重生
    【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小組發現了蜥蜴尾巴再生的基因「配方」,實質是將基因成分以合適的量進行正確的混合。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幫助研發治療脊髓損傷、修復先天畸形和治療類似關節炎等疾病的新療法。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但迄今為止,科學界對人類卵巢衰老機制仍然知之甚少,這無疑制約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關疾病幹預手段的發展。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
  • 蚯蚓為什麼會有再生能力?科學家發現超強基因,人類能利用上它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再生能力」的機制,想要了解這種機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當然,地球上並非只有蚯蚓這一種生物具有「再生能力」,除了蚯蚓以外,還有壁虎、蠑螈等生物也有這種技能。所以,想要了解「再生能力」的機制是如何形成的,或許就需要研究這些生物的身體結構。擁有「再生能力」的蚯蚓,體內有什麼不同?
  • 科學家在渦蟲體發現神奇幹細胞,可幫人類肢體再生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也許將幫助人類實現肢體再生的夢想。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幹細胞,可讓扁蟲重新長出頭部、大腦或其它身體組織。這一發現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
  • 未來人類可以像壁虎一樣,擁有肢體再生的能力!
    現在,科學家正在攻克這一難題,我們也正在接近這一目標,用科學的方法控制基因生長。基因會告訴身體,什麼時候停止分裂,什麼時候開始生長,這樣就能重新長出新的肢體來。這項發明來源於一種生物,叫蠑螈,火蜥蜴的一種。它有一個怪怪的名字。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物種
    科學家在太平洋深處發現了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阿米巴蟲這四種新的單細胞外生真菌是由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夏威夷大學和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的。四個新物種是在西克拉裡昂·克裡伯頓地區(western Clarion Clipperton Zone)使用水下無人機發現的,那裡的海底深度超過3英裡。
  • 動物有很強的再生本領,人們非常羨慕,人體肢體再生關鍵是什麼?
    人們羨慕動物的再生能力,多年前,科幻小說家就對人體的肢體再生作過精彩的描述:一個人的某部分肢體被截去了,不久又奇蹟般地重新生長出與先前相同、活動自如、功能無二的肢體。國外的一些科學家提出要把美妙的幻想變為現實,用再生的方法代替複雜的人造肢體和器官移植。
  • Nat Biotechnol:科學家發現能準確高效進行單細胞轉錄組特性分析的...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確保單細胞RNA測序能夠使用最好的方法,日前研究人員對13種方法進行了基準性的測試,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日本理化所開發的Quartz-seq2方法或許是進行單細胞RNA測序的最佳手段。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研究發現蜥蜴尾巴再生「配方」
    科學日報報導,通過研究蜥蜴尾巴再生的秘密,科學家們或可以研發刺激人類四肢再生的新方法。現在一支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小組距離揭開這一謎題又近了一步。科學家們發現了蜥蜴尾巴再生的基因「配方」,實質是將基因成分以合適的量進行正確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