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同學們在校園裡義賣運動鞋,為徐存媛重病的父親籌集醫療費
本報記者 萬難 攝
本報訊(記者 伊永軍)昨日上午,西南大學田家炳書院門前,「鞋攤」、「服裝攤」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人們在身著統一服裝的「導購」帶領下,選購著商品。旁邊設有「收銀臺」,與商場不同的是「收銀臺」前沒有收款機,只有一隻紅色的募捐箱。
這不是商家搞促銷,也不是「賠本大甩賣」,而是一場義賣,救助對象是西南大學學生徐存媛同學的父親———為供女兒上學當了12年「棒棒」、患上腦炎的涪陵農民。
「棒棒」供女讀書患腦炎據徐存媛的同學介紹,徐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含辛茹苦將她撫養成人。為了供女兒讀書,徐父於1995年離開家鄉,到菜園壩水果市場當起了「棒棒」,一幹就是12年。
2004年,徐存媛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考上了西南大學化工與製藥專業。為了女兒順利完成學業,徐父更是沒日沒夜地攬活。今年3月16日,徐父開始莫名其妙地說一些胡話,連女兒也認不清了,到醫院一檢查,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醫生說,治療費用至少3~5萬,而且出院後至少還要調養半年左右。
商家10萬元商品「資助」這次義賣活動的組織者———西南大學藥學會秘書長王樂同學介紹,同學們得知此事後,都非常關心。並在學校展開了募捐。「但是,我們考慮到作為學生,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應該通過社會尋求幫助,讓更多的人來幫助她。」當同學們聯繫到北碚某鞋城時,對方被深深感動,決定資助價值10萬元的商品。由同學們在校園裡組織義賣,所賣款項全部資助徐父。
同學校園組織搞義賣在昨日的義賣現場,買賣雙方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先開票,再到「收銀臺」交錢後領鞋,錢經「收銀員」清點完畢後投到募捐箱。不僅如此,一些沒買商品的同學也將自己的零用錢投放其中。記者發現,除了幾名售貨員是由商家的工作人員擔任外,其餘的導購員、收銀員等都是在校大學生。
鞋城總經理助理鄧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價格由學生自定,因此每件商品價格只有外面的1/3,學生既能廉價買到商品,又可奉獻愛心,可謂一舉兩得。
截至昨天下午4點,義賣款項已達到2萬元。
相關說法》 貧困女生:一輩子也忘不了他們昨天下午,記者聯繫到徐存媛,她說,父親現在仍認不清人,無自理能力。醫生建議要調養3個月到半年,為更好地照顧他,她已將父親接出了醫院,暫時住在么爸家裡。
對於今後的打算,徐存媛表示要將父親接到北碚,一邊照顧他一邊完成學業。當聽說同學們在學校裡義賣幫助她時,她流下了熱淚:「大家對我這麼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他們,忘不了這個溫暖的校園!」
西南大學:採取措施大力支持西南大學校團委一負責人表示,這次特殊的捐款活動說明當代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是尊重生命、樂獻愛心,而沒有身份貴賤的世俗觀念,這令人感動和讚賞;同時,同學們能用「拉贊助」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說明他們能把市場經濟意識與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更讓人刮目相看,學校將採取實際措施予以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