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餘募捐箱受冷落 公益組織募款方式遇轉變

2021-01-10 環球網

日前,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對市會設置的募捐箱進行了普查。通過對1000多個募捐箱的調查發現,箱體破損、擺放位置不固定、聯繫人變更等問題時有出現。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胡增耆告訴記者: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募捐箱的管理,市慈善基金會將根據普查結果針對具體問題,出臺募捐箱管理制度。

據胡增耆介紹,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試點設置募捐箱,數量最多時有近3000個。近幾年募捐箱募款效果不佳,除了加強管理外,對其數量上的進一步壓縮也在考慮範圍內。

募捐效果差

事實上,募捐箱這種曾經極為重要的公募手段正逐漸被公益機構冷落。

「主要還是募捐效果不好。」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募捐部部長祁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會設募捐箱2008、2009年募捐效果較好,全年總收入分別為28.5萬、20萬。近幾年則一直呈下降趨勢。據了解,該機構2010年市會設募捐箱的收入為26.6萬元,2011年則下降到13.6萬元,2012年全年收入為14.9萬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宣傳部部長牛曉波感受類似:紅基會在北京共有90個募捐箱,所有募捐箱加起來一年也就八九萬元的捐贈收入。「相當於一個箱子每年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這就導致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因為其他的不算,單是一個箱子的成本就有3000多塊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募捐箱募款效果差是普遍現象,一家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公益機構表示,該機構已經連續兩年每年撤銷百分之五十的募捐箱。每年來源於募捐箱的捐贈收入甚至不足公眾募款總數的千分之一。

祁申認為募捐箱募款效果不佳是必然現象:隨著科技的發展,捐款模式日趨多樣化,年輕人更傾向於安全、高效的線上支付捐款方式,通過網絡進行捐款,募款箱太過時了。「並且現在人們消費都用銀行卡,很多人隨身不攜帶現金。」

牛曉波則認為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來源於外部環境:公益行業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公眾對於公益組織的整體信任度下降,但凡看看報紙上上網的人都知道點公益醜聞,沒有人願意往募捐箱裡放錢,大家會下意識考慮:這箱子裡的錢會被用到什麼地方?我把善款放入箱子安全嗎?

不同於機構工作人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褚鎣強調,我國募捐箱管理的最大的缺陷是機構自身問題,他說:「宣傳和公關做得不夠,募捐思路落後,效率低。利用募捐箱募捐一定要有配套的宣傳亮點,否則光放個箱子在那裡,是不會有人願意捐錢的。」

管理的困難

無論如何,募捐箱的「沒落」已是既成事實。記者發現,許多具有公募資格的公益組織甚至都不再使用募捐箱籌款。除了募捐效果差外,監管、人力、多方協調等管理上的問題同時困擾著各家機構。

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辦公室主管孫久宏介紹,由於人員不足,北京市紅基會沒有一個募捐箱設置點。「靠機構全職員工管理不現實,如果用志願者的話,4、5個箱子就得配一名志願者,100個箱子就得幾十個志願者,志願者團隊還需要人員管理,工作量太大。」

據了解,目前國內募捐箱的管理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利用志願者進行管理;二是外包給商業公司,按照項目進行運作。

「前者的做法比較普遍。」褚鎣介紹。但志願者團隊的組建和管理又需要公益機構有成熟完善的體制。

中國紅基會則採取項目外包的方式。牛曉波稱:紅基會的募捐箱項目由一家商業公司運作,基金會主要負責監管。「募款箱本身由對方提供,也不收取基金會的任何費用。對方有兩個全職人員負責箱子日常的巡視管理,紅基會有一人對接,不定期檢查和定期收取善款。」

「對方的驅動力是想把募捐箱做成一定規模,因為箱子上有一塊LED屏,他們考慮將來能在上面投放一些企業的公益廣告,只是基金會一直不同意。」牛曉波補充,成都紅會的募捐箱事件發生以後,紅基會甚至一度考慮撤掉該項目。

2012年末,成都市紅十字會被曝出「募捐箱多年未取導致善款發黴長毛」。汶川地震後,成都紅會與兩家廣告公司協定,成都紅會負責募捐箱設置和依法收取、管理和使用捐贈資金;兩家公司負責視頻募捐箱的出資製作、日常維護和廣告投放等經營活動。經調查發現,發黴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成都紅會「疏於對廣告公司的管理」。

而上文提到募捐箱箱體遭破損、擺放位置不固定、聯繫人變更等問題的出現同樣來源於管理困境。「這是一個需要多方協調的事情,單就放置點來說,毫無利益可圖,驅動力不夠。尤其是帶有電子屏的募捐箱,對場地的要求很高,要有固定的電源插頭,一些店鋪會覺得我沒什麼收益還要費我們的電,就很不樂意。」牛曉波無奈地表示。

摒棄還是改良?

如此看來,募捐箱問題多多,管理困難。那是不是可以終結其使命,讓其退出歷史舞臺?還是有改良的餘地,能使其更好地為公眾服務?又究竟是否存在優秀案例可以借鑑呢?

牛曉波認為,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不掌握上網轉帳等手段,募捐箱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祁申雖然堅持募捐箱數量減少是大勢所趨,卻也表示當下募捐箱仍應發揮其宣傳公益理念的作用。

而對於改良方法,各家也從不同角度出發紛紛建言。牛曉波強調募捐箱精準的投放點選擇非常重要。他舉例,同樣是紅基會的募捐箱,擺放在高級餐廳的收入就明顯比連鎖超市的收入好得多。「這與消費人群的素質有很大關係,另外人流量、交通位置等也都應該考慮在內。」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宣傳活動部項目主管常達則分析,募捐箱的固定擺放使機構無法對捐贈人進行服務,應該讓其「動」起來。「目前殘基會就沒有固定的募捐箱擺放,我們只有在街頭募捐時才使用募捐箱。在捐贈人捐款時讓他填寫一張回執卡,留下聯繫方式等信息,募捐結束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聯繫對方進行回訪並給其開具捐贈票據。」

而褚鎣認為,對於募捐箱募捐來說,輔助宣傳是重點。「輔助的宣傳包括多種方式,如電視、報紙媒體的廣告宣傳及網絡宣傳等。宣傳應以介紹募捐組織和項目為主,輔助介紹募捐箱的設置點。」他介紹,臺灣的一家公益組織每年利用募捐箱的捐贈收入有3000多萬新臺幣,主要得益於多種宣傳模式。除此之外,他還表示,臺灣的公益組織鼓勵市民捐贈發票,發票能兌獎,中獎率大約在千分之五,人們購物後就會順手將發票投入募捐箱,再由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統一兌獎。大約10張發票就能兌換出6元新臺幣。這樣也可以增加募捐箱的收入。

相關焦點

  • 上海街頭千餘個慈善募款箱成為「擺設」
    募捐效果差事實上,募捐箱這種曾經極為重要的公募手段正逐漸被公益機構冷落。「主要還是募捐效果不好。」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募捐部部長祁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會設募捐箱2008、2009年募捐效果較好,全年總收入分別為28.5萬、20萬。近幾年則一直呈下降趨勢。
  • 社區型慈善基金會募款方式亟待創新
    這兩年,社區型基金會全省已有數十家,原始基金數億元,其小而靈活、自己募款、自我救助的模式十分便於推廣。    但記者調查發現,在項目開發、募款方式創新等方面,社區型基金會還亟待補課。不少基金會募款走的還是向當地政府、區內企業「化緣」的老路,社區居民的善款募集渠道不暢。
  • 5000人徒步募捐超48萬善款 募款名列前茅的隊伍有大獎
    據悉,2018一路·純悅公益徒步活動經過近兩個月的愛心募款,截至目前為止,共籌得善款486708.65元。  據了解,主辦方為募款名列前茅的隊伍設立三大獎項,分別是成人組募款金額總數前10名的公益獎、隊伍捐款人次前10名的人氣獎,還有專門針對親子組設立的隊伍捐款金額前10名的愛心小天使獎。  成人組募款金額總數第一名的是「跟著黨走」隊伍。
  • 國際非公募基金會募款方式觀察(之一)
    國際非公募基金會募款方式觀察(之一) 2013-06-0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高文興自2004年以來,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迅猛。截至2012年11月20日,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數量達到1591家,但籌資問題就成了制約非公募基金會發展的「硬道理」。
  • 台州現冒牌募捐箱 疑借公益"渾水摸魚"
    這是浙江台州迎春社區裡的真、假衣物募捐箱合成照片。 新華社發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在浙江台州市黃巖區迎春社區裡,一處衣物募捐箱格外醒目——全身塗著綠色油漆,上面寫著「公益環保舊衣物投放箱」。
  • 超四成網友認可在募款中採用商業方式
    超四成網友認可在募款中採用商業方式 2014-11-1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首家網絡愛心平臺」「全公開全透明」「全額直達受助人」,這是金華市慈善組織「施樂會」在其網站上的宣傳口號。
  • 柳州小區這些「募捐箱」要注意!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河西街道富麗嘉園小區C區,看到8棟和11棟旁邊,各設立有兩個綠白相間的衣物募捐箱,箱上寫有「益民環保公益」以及電話等信息。隨後,柳南區民政局和河西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執法人員,將這兩個衣物募捐箱清走。
  • 上海宋基會啟動「泉公益」網絡勸募平臺
    上海宋基會啟動「泉公益」網絡勸募平臺 2013-11-05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雪弢 通過該平臺,一個公益項目的所有執行流程均被搬到網上:首先機構發起募捐項目;捐贈人再依據自己的價值觀、興趣和喜好來選擇想要捐助的項目,並可以實時關注善款流向;項目結束時,捐贈人還可以依據項目執行機構提交的報告對其打分,完成評估。 捐贈人全程參與 在「泉公益」平臺上發布募款項目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 汕頭紅十字募捐箱變臉廣告箱 募捐機引質疑(圖)
    汕頭商家接到的公益募捐機招商傳單  紅十字募捐箱變臉「廣告箱」  汕頭市區20臺新型募捐機引起市民對「紅十字會賣商業廣告」的質疑  羊城晚報汕頭訊記者王漫琪攝影報導:募捐箱裡投放著市民捐獻的錢,上方的LCD液晶屏幕卻播放著旅遊、家居、整容等各類「廣告」視頻,伴隨有「感謝您對紅十字會事業的支持」的滾動字幕。
  • 浙江台州現「冒牌」衣物募捐箱
    浙江台州黃巖慈善總會義工協會,陸續發現了18個可疑募捐箱,而整個黃巖地區投放的「正牌」綠房子也才28個。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底座一平米大,個頭一米八,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綠房子。
  • 為吳花燕募款百萬僅撥2萬:公益組織做錯了什麼?
    「募款百萬僅撥2萬」或只是基於醫療需求捐款百萬卻只轉給吳花燕2萬,剩下善款去了哪裡?涉事基金會有權力截留定向捐款嗎?為什麼不是一次性給受捐人?儘管涉事基金會給出了「當事人提出餘款留至手術使用」的理由,但社交平臺上一些網友對此理由並不接受,也不信服。
  • 民政部門將依法管理「募捐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記者獲悉,募捐箱設置地的民政部門將依法對社會組織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通過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的方式開展公開募捐進行管理。民政部介紹,慈善法實施後,各級民政部門陸續收到公眾針對公開募捐違法行為的舉報,既有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在公開募捐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也包括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個人違法開展公開募捐,有必要及時查處。
  • 募捐箱管理不力貌似垃圾箱 真假難辨信息不透明
    在北京某超市,剛購物完的趙先生看了一眼夾雜著購物小票、折扣券、廣告單的募捐箱,推著購物車走了。  透明的箱子,醒目的大字,在一些公共場所,小額募捐箱存在多年,點滴匯聚人們的「微愛心」。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管理不善,很多募捐箱名存實亡,有的甚至淪為「垃圾箱」。
  • 鄭州+「智慧鄭州」多媒體募捐箱項目
    「智慧慈善」多媒體募捐箱,宣揚慈善正能量,匯聚愛心,服務民生。 當前,多媒體募捐箱作為鄭州慈善總會社會募捐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市良好的慈善公益氛圍下,目前已在多數黨政機關、辦事處、公立醫院、學校及慈善項目合作單位設立了「鄭州慈善募捐箱」,募集善款效果明顯,通過平臺衍生的宣傳及品牌形象價值日益凸顯。
  • 還原「愛心捐衣箱」的真面目!山東汶上檢察院的公益訴訟讓愛回歸
    現在不少小區的門口、路口都會有幾個捐衣箱,而且這些捐衣箱都會標明衣服回收是用作公益或者環保處理,很多市民也選擇將不穿的舊衣物放進社區內的捐衣箱奉獻愛心。但也有不少人質疑捐衣箱是什麼機構放置的?捐到衣物都去了哪裡?是不是送給了最需要的人呢?
  • 募捐箱中的舊衣物真的捐贈給了困難人群嗎?
    舊衣物募捐箱的出現,本來有著深刻的公益寓意,可以在解決普通百姓生活煩惱的同時幫助困難人群。選擇捐贈舊衣物的人們,一方面想要妥善處理家裡堆積的舊物,另一方面也想為他人做些什麼。本來是人們單純想幫助弱勢群體的一番好意,卻再次被有心人利用。
  • 開展公開募捐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公開募捐地域範圍有哪些規定?
    原標題:開展公開募捐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公開募捐地域範圍有哪些規定?   開展公開募捐的方式有:(一)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二)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賽、義賣、義展、義拍、慈善晚會等;(三)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發布募捐信息;(四)其他公開募捐方式。
  • 第四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聯合勸募平臺上線
    廣州社聯戰略合作夥伴中國扶貧基金會、支持單位騰訊公益、社會組織領域專家學者以及近200名創投主體代表出席。本屆公益創投活動將有53個創投主體及其項目上線聯合勸募平臺面向社會公開募捐。  回顧+展望,獎勵優秀項目激發參與熱情  活動伊始,現場共同回顧了第三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聯合勸募平臺的成效。
  • 大媽在募捐箱放千足金條 紅十字會將進行拍賣
    紹興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打算對金條進行公益拍賣,將籌得的善款,全部用於對困難人群的救助。  募捐箱裡的零錢中  還有一根千足金條  上周,紹興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位於紹興市區的某銀行,收募捐箱裡的善款。
  • 【NGO專業之路】非營利機構是否應以銷售來募款
    ●新加入的銷售手段只是傳統募捐手段的補充,它並未讓傳統募捐手段在機構中的比例減少——畢竟在此之前的數十年中,經典的募捐手段已經被反覆證明是可靠和有效的。機構僅靠銷售無法存活事實證明,非營利機構募款比簡單地通過銷售商品和服務來籌資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