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選擇性抗炎藥!武田皮下注射劑型Entyvio治療炎症性腸病在美國...

2021-01-08 生物谷

2019年12月23日訊 /

生物谷

BIOON/ --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已針對皮下注射劑型Entyvio(vedolizumab)的一份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發布了一封完整回應函(CRL)。該BLA申請批准皮下注射(SC)製劑Entyvio作為一種維持療法,用於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UC)成人患者的治療。


目前,Entyvio SC製劑治療中重度UC和CD成人患者的營銷授權申請(MAA)也正在接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審查。在美國和歐盟,BLA和MAA申請包括SC製劑Entyvio的預充式注射器和注射筆,額外的給藥方式將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如果獲批,Entyvio將成為唯一一種針對UC和CD可同時提供靜脈輸注劑型(IV)和皮下注射劑型(SC)產品的維持療法。


Entyvio是一種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其靜脈注射(IV)製劑產品於2014年獲得

FDA

批准,治療中重度UC和克羅恩病(CD)患者。在美國,迄今已有超過15萬例患者接受了治療。目前,Entyvio IV製劑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上市銷售。


武田表示,正在對CRL中的細節進行評估,以收集解決FDA問題所需的信息。該公司將與FDA密切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在CRL中,FD提出的問題與支持BLA的關鍵試驗的臨床數據和結論無關。武田堅信,Entyvio SC製劑將為中重度UC患者帶來潛在的益處。該公司仍然致力於與

FDA

合作,通過這一重要的給藥途徑滿足患者中存在的需求,根據患者的治療偏好和生活方式增強患者體驗。


Entyvio SC製劑的BLA和MAA提交,均基於關鍵性III期VISIBLE-1研究的數據。該研究是一項隨機、雙模擬、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包括了一個靜脈輸注(IV)Entyvio對照組。該研究共納入了383例中度至重度活動性UC患者,這些患者在入組研究前對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或

腫瘤

壞死因子-α(TNF-α)拮抗劑治療反應不足或失去反應或不能耐受。研究中,患者在第0、2周接受2劑開放標籤IV Entyvio治療,取得臨床緩解的患者在第6周隨機分配至3個治療組:Entyvio SC(108mg)+安慰劑IV治療組(n=106),Entyvio IV(300mg)+安慰劑SC治療組(n=54),安慰劑SC+安慰劑IV治療組(n=56)。皮下注射每2周進行一次,靜脈輸注每8周進行一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Entyvio SC作為維持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數據顯示,在治療的第52周,與安慰劑組相比,Entyvio SC治療組有統計學上顯著更高比例的患者達到臨床緩解(46.2% vs 14.3%,p<0.001;臨床緩解定義為:Mayo評分≤2分,且無單個分項評分>1分),達到了研究的主要終點。Entyvio IV對照組觀察到了相似的臨床緩解率(42.6%)。


此外,與安慰劑組相比,Entyvio SC治療組在關鍵次要終點方面也表現出統計學上的優越性,包括黏膜癒合(56.6% vs 21.4%,p<0.001)和持久臨床緩解(64.2% vs 28.6%,p<0.001)。Entyvio SC治療組在持久臨床緩解率(15.1% vs 5.4%,p=0.076)和無皮質類固醇臨床緩解率(28.9% vs 8.3%,p=0.067)方面也高於安慰劑組,但無統計學意義。在Entyvio IV治療組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結果。


進一步的亞組分析表明,在既往未接受(初治)和已接受(經治)

腫瘤

壞死因子-α(TNFα)治療的患者中,Entyvio SC的臨床緩解率顯著高於安慰劑(初治亞組:53.7% vs 18.9%,p<0.001;經治亞組:33.3% vs 5.3%,p=0.023)。


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嚴重不良事件和感染)在Entyvio SC和Entyvio IV治療組相似,注射部位反應輕微,Entyvio SC治療組發生率為9.4%(安慰劑組為0%),無一例患者停止治療。抗Entyvio抗體(AVAs)檢出率在Entyvio SC組和IV組相似(分別為:5.7%和5.6%)。

Entyvio是一種腸道選擇性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於2014年5月獲美國和歐盟批准上市。目前,Entyvio靜脈輸液已獲全球60多個國家批准,用於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或克羅恩病(CD)成人患者的治療。


Entyvio的活性藥物成分為vedolizumab,這是一種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特異性拮抗α4β7整合素,抑制α4β7整合素對腸道黏膜細胞粘附分子MAdCAM-1的結合。MAdCAM-1選擇性表達於腸胃血管和淋巴結。α4β7整合素表達於一組循環(circulating)白細胞,這些細胞已被證明在CD和UC疾病中介導炎症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9日,武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第14屆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大會上公布了評估Entyvio(vedolizumab)治療中重度UC首個頭對頭IIIb期研究VARSITY的結果。結果顯示,在治療第52周,與艾伯維旗艦產品修美樂(Humira,通用名: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相比,Entyvio在主要終點臨床緩解方面表現更優。(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腸道選擇性抗炎藥!武田皮下注射劑型Entyvio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
    2018年10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UEG)上公布了皮下注射劑型(SC)Entyvio(vedolizumab)維持治療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成人患者的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VISIBLE-1的數據。
  • 腸道選擇性抗炎藥!武田皮下注射劑型Entyvio治療克羅恩病III期臨床...
    2019年07月22日/生物谷BIOON/--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宣布,評估皮下注射(SC)劑型Entyvio(vedolizumab)治療克羅恩病(CD)的III期臨床研究VISIBLE 2達到了主要終點。該研究在中度至重度活動性CD成人患者中開展,評估了Entyvio作為維持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 武田腸道選擇性新型抗炎藥Entyvio皮下注射劑型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2018年7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宣布,評估皮下注射劑型(SC)Entyvio(vedolizumab)治療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的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VISIBLE-1達到了主要終點。
  • 中國炎症性腸病新藥!武田全球唯一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Entyvio(安吉...
    2020年03月15日/生物谷BIOON/--武田中國近日宣布,一款全新機制的人源化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Entyvio(安吉優®,vedolizumab,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進入中國,獲批適應症為對傳統治療或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制劑應答不充分、失應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成年患者。
  • 炎症性腸病新藥中國上市,為百萬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_炎症性腸病...
    【製藥網 行業動態】11月22日,武田中國宣布,旗下全新機制人源化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安吉優(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中國上市,適用於對傳統治療或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制劑應答不充分、失應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成人患者。
  • 炎症性腸病(IBD)新藥!羅氏雙效抗整合素療法etrolizumab III期臨床...
    在先前沒有接受過抗腫瘤壞死因子(抗TNF)療法治療的中重度活動性UC患者中開展的4項雙盲、安慰劑對照III期研究的結果顯示:評估etrolizumab作為一種誘導療法的2項研究結果好壞參半,評估etrolizumab作為一種維持療法的2項研究均沒有達到其主要終點,顯示皮下注射etrolizumab與安慰劑相比獲得緩解的患者比例沒有顯著性差異。
  • 聚焦炎症性腸病,武田中國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啟戰略合作
    核心提示: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是一種進展性、反覆發作的疾病。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IBD患者將達到150萬人。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中國急劇攀升,而目前現有的診療手段和藥物未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醫療需求。患者往往因為誤診而貽誤治療,生活質量快速下降,面臨疾病、經濟和心理等多重負擔。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炎症性腸病是什麼病?除了腸道症狀,還要警惕這7大腸外症狀
    炎症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除了腹痛腹瀉以及粘液膿血便等腸道表現,還會出現一些腸外表現,主要影響皮膚、骨骼、肌肉、口腔、肝膽以及血液等多種系統,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出現腸外表現時應該及時治療。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由於該組疾病與人們精神壓力、日常飲食有密切關聯,發病率較高,所以需要加強對炎症性腸病的醫學認識,保護胃腸健康。第一、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炎症性腸病,包括遺傳、病菌感染、吸菸、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和飲食失調等多個方面。
  • 罕見病不再罕見,專家講解如何正確面對炎症性腸病
    >四川在線記者 楊丹 何嘉琦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9月11日,由武田中國主辦的《醫本正經》專欄對話愛在延長炎症性腸病基金會聯合發起人、理事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IBD診治中心陳焰主任,從病因、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等方面為大家科普炎症性腸病那些事。「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在幾年前應該算是罕見病。」
  • 柳葉刀子刊:「另類」的炎症性腸病——顯微鏡下結腸炎的危險因素與...
    顯微鏡下結腸炎 (MC) MC是指一組以慢性水樣性腹瀉,一般腸鏡檢查無異常發現,但結腸黏膜活檢有病理組織學改變的疾病,其作為炎症性腸病(IBD)的身份日漸得到認可
  • 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配圖/青術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啟動了「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助力患者「不缺席人生『美』一刻」。提起「炎症性腸病」,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它曾被認為是「西方人的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 炎症性腸病藥物機制創新,未來的方向是精準治療
    炎症性腸病(IBD)的治療藥物過去是以全身性的免疫抑制藥物為主,例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TNF藥物等。近年來,多種全新作用機制的藥物開始用於IBD的治療,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類藥物,通過幹預淋巴細胞的腸道遷移,在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歐洲循證共識》的解讀
    歐洲克羅恩和結腸炎組織(ECCO)將腸外表現定義為:IBD患者位於腸道外的炎症性病變,其發病機制可能是腸道免疫反應的延伸或異位,也可能獨立於腸道炎症,或與IBD具有共同的環境或遺傳因素。30%~50%的IBD患者可出現一種或多種腸外表現,腸外表現可伴隨IBD發生,也可發生在IBD之前或之後。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王化虹教授緩緩地說,「幸好,在第5個寶寶出生後,醫生診斷出患有炎症性腸病,及時治療後患者病情穩定,現在已經4歲了。」為了迎接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腸病日」,5月17日下午,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舉辦的「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正式啟動。
  • 炎症性腸病有幾種疾病?治療原則是什麼?從根源上了解更容易!
    導語:炎症性腸病是指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病因的炎症性腸病,多認為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抗生素、益生菌治療有一定效果。認為這種病發病很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係,有科學證明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細胞免疫異常、變態反應等等,但至今沒有找出致病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
  • 2017年終盤點:炎症性腸病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小腸MR造影在已知或疑似炎症性腸病(IBD)兒童的炎症活動診斷中顯示了高度的診斷性能,特別是在以患者為單位的水平上。》》資訊原文8. 肥胖與炎症性腸病:誰因誰果?炎症性腸病:潛在新治療靶標新的研究表明,參與炎症的小蛋白可能是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有效靶點,這對那些對目前標準療法無應答的數百萬患者來說是個福音。這項由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 ——炎症性腸病患者的飲食...
    目前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中,腸道上皮屏障的破壞、腸道免疫功能紊亂和微生物組成的改變等均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而食物成分與這些因素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簡單的說:吃什麼直接會對我們的腸道產生影響,從而加重或緩解炎症的發生發展,由此可知,「吃」對於炎症性腸病患者來說是一件尤為講究的事情。
  • 消化內科專家王玉芬教授科普:什麼原因引起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概述 術於炎症性腸病(IBD)描述了一組腸道發炎的疾病。人們通常認為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不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引起的。相反,這是免疫系統攻擊腸道中無害的病毒,細菌或食物,導致發炎導致腸損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