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有幾種疾病?治療原則是什麼?從根源上了解更容易!

2020-12-05 德新醫生

導語:炎症性腸病是指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病因的炎症性腸病,多認為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抗生素、益生菌治療有一定效果。認為這種病發病很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係,有科學證明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細胞免疫異常、變態反應等等,但至今沒有找出致病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

01炎症性腸病包括兩種疾病,分別有哪些,讓我們了解一下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兩種疾病

1、潰瘍性結腸炎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病情較輕,但還是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多以20~50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相差不多。病變大多數最先開始於直腸或者是結腸,然後繼而蔓延至周圍腸組織,少數會累及全結腸。所以這種病變具有瀰漫性和連續性。嚴重可出現表面的小潰瘍甚至出現大片的潰瘍,也可能出現潰瘍穿孔。

2、克羅恩病

是病因尚未明確的胃腸道慢性炎症肉芽腫性疾病。整個胃腸道可能出現病變。有些腸段因為有纖維素性滲出,常與相鄰腸段及其他器官相粘連,或者會出現不規則腫塊

02炎症性腸病都有哪些症狀,平時需要檢查這幾項來預防

1、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全身及臨床表現:大多數起病較緩慢,病程緩慢可至數年或者數十餘年不等。經常會反覆發作或者是發病持續加重,偶爾會有急性爆發性起病。發病的誘因可能是精神刺激、勞累和飲食失調。

消化系統的表現:因為炎症刺激腸蠕動增加和腸腔內水以及鈣吸收障礙所致。輕者可能一日3~4次腹瀉,還有可能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能每日排便次數可達三十餘次。多呈糊狀或是稀水狀。輕者或者緩解期可能沒有腹痛這一症狀,也可能是輕度或者中度腹痛,多為痙攣性疼痛,有疼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少數有絞痛。其他症狀可能會有食欲不振、噁心或者嘔吐。

其他表現: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經常有低度或者中度的發燒,重者可能會有發高燒或者心動過速。在整個病程中患者可能現衰弱、貧血消瘦及營養不良等症狀。常有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葡萄膜炎、溶血性貧血等免疫狀態異常而隨之改變。

2、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檢查

血液檢查:患者可能會有腹痛腹瀉,黏液性濃血便,體內菌群失調。所以患者可能會有輕度、中度貧血,重症患者白細胞數量增高及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鈉、鉀、氯降低。

糞便檢查和免疫學檢查:患者活動期可能會引起拉肚子,有黏液膿血便,到醫院後排便時取新鮮標本,用棉籤蘸取糞便中膿液樣的部分用於送檢。IgG和IgM稍有增加,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比率降低

結腸鏡檢查:鏡檢可以看出結腸黏膜活檢,也就是可以判斷出病變的性質,可以看出病變外黏膜狀態,是輕度患者還是重度患者,還可以看出併發症。給重度患者做結腸鏡檢查時需要注意防止結腸穿孔。

鋇劑灌腸X線檢查:這是診斷的重要辦法。急性期可見因腸黏膜充血水腫,可見皺襞粗大紊亂。但是重型以及爆發性一般不宜做這項檢查,避免病情加重,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3、克羅恩病的症狀

臨床和一般表現:起病多數緩慢,有動期緩解期交替的趨勢。無法被治癒,只能控制,在治療後病症可好轉,可自行緩解,但是經常反覆發作,輕度患者不會過多的影響生活,重度患者可能比較麻煩,並且有很多併發症

腹瀉和腹塊:一般患者都會有吸收不良這種病症,間歇發作,病程在後期時,可能轉為持續性,一日3~4次呈糊狀糞便,一般無膿血及黏液。由於各種原因,常常可以在右下捫及包塊,其比較固定,邊緣不清晰,有壓痛。

瘻管及肛門直腸周圍病變:病變腸段的潰瘍可能會與周圍組織或臟器穿透形成內、外瘻。腸段之間瘻管的形成可能會導致腹瀉加重,營養障礙以及全身情況變化。部分患者有肛門周圍瘻管、膿腫、肛裂等病變。

4、克羅恩病的輔助檢查

血液和糞便檢查:常有貧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貧血是十分常見的,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出血。急性期中性細胞會增多。糞便檢查主要是先看顏色變化,然後再看形狀是否存在異常,一般患者糞便中會存在紅細胞和白細胞

胃腸X線鋇餐和結腸鏡檢查:病變為節段性分布,經常以迴腸末端與右側結腸為主,有卵石樣充盈缺損,由於肉芽腫發生或潰瘍形成,使腸壁纖維組織增生,造成瘢痕收縮。結腸鏡檢查對全結腸及迴腸末端病變有診斷價值,鏡下可見腸黏膜呈慢性炎症,它還可以篩查結腸息肉、結腸癌診治等方面。

03炎症性腸病病因不明,那麼如何治療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它的治療原則

炎症性腸病治療主要採用內科綜合治療,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其發病,控制病情發展,減少患者痛苦,防止併發症。急性發作期要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如果有營養不良者可以輸全血或者血清白蛋白

腹部十分疼痛的可給小劑量的解痙劑,但同時也要注意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糖皮質激素可用於各種活動期患者,其劑量應由患者的病變程度來決定。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可以有效治療炎症性腸病,美莎拉嗪減少了SASP的不良反應,保證療效。

結語:腸道是人類重要的消化系統,它的健康與人的生活作息息息相關,飲食不規律、情緒易激動等等。關愛自身,腸胃的病經久不治,可能會導致發生癌變,營養不良、貧血。我們要及時補充益生菌,它可以抵抗有害菌對腸道黏膜的破壞、改善腸道內環境。它還可以快速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腸內毒素的產生。

相關焦點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文解:大家好,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5期現在開始了,我是血液科醫生劉周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題目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什麼是炎症性腸病?什麼是炎症性腸病呢?早髮型炎症性腸病指的是診斷時年齡<5歲,而其中一種特殊類型叫極早發炎症性腸病,指的是炎症性腸病發病時年齡<2歲的特殊人群;遲發性炎症性腸病和成人型炎症性腸病臨床特徵有比較相似的地方,但是早髮型炎症性腸病會隨著發展,然後有個動態變化的一個過程,其疾病特徵和腸道侵犯的部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和遲髮型炎症性腸病以及成人型炎症性腸病有著很大的一個差異
  • 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配圖/青術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啟動了「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助力患者「不缺席人生『美』一刻」。提起「炎症性腸病」,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它曾被認為是「西方人的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 炎症性腸病新藥中國上市,為百萬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_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IBD)包括UC和C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主要累及消化道的炎症性疾病,具有不可治癒、終身復發性及致殘性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據 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2005~2014年間IBD總病例約為35萬,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50萬人。
  • 炎症性腸病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
    2020-05-20 12:49圖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項針對炎症性腸病(IBD)的研究數據顯示,近五成患者表示疾病嚴重影響了其工作能力和活動能力。專家指出,隨著IBD發病率近年來呈不斷上升趨勢,臨床醫生應該加強對疾病治療方法的認識,除關注臨床症狀緩解外,應同時關注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心理健康等問題。據介紹,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清、根治困難、反覆發作的消化系統慢性病,且伴有多種併發症。
  • 貓的炎症性腸病(IBD):原因,症狀和治療
    炎症性腸病實際上是一組 胃腸道 (GI)疾病,其原因尚不清楚。貓的炎症性腸病也稱為IBD,會導致胃,小腸和/或大腸發炎。這可能是診斷和治療令人沮喪的疾病,但是通過適當的治療,貓的生活質量可能很高,並且可以長期生活。
  • 【健康大實話⑮】醫生,我可以吃什麼?——炎症性腸病患者的飲食...
    目前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中,腸道上皮屏障的破壞、腸道免疫功能紊亂和微生物組成的改變等均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而食物成分與這些因素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簡單的說:吃什麼直接會對我們的腸道產生影響,從而加重或緩解炎症的發生發展,由此可知,「吃」對於炎症性腸病患者來說是一件尤為講究的事情。
  • 關注IBD 攜手「與炎症性腸病和平共處」
    、深圳市康哲藥業有限公司支持開展的2019年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與炎症性腸病和平共處」公益活動啟動會於2019年4月20日在北京啟動,並於5月19日開展全國患者教育視頻會,通過IBD專家視頻授課的方式,開展健康諮詢、醫患互動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全社會對IBD疾病的關注和防控措施,幫助患者實現慢病自我管理,樹立堅持治療的信心。
  • 炎症性腸病是什麼病?除了腸道症狀,還要警惕這7大腸外症狀
    炎症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除了腹痛腹瀉以及粘液膿血便等腸道表現,還會出現一些腸外表現,主要影響皮膚、骨骼、肌肉、口腔、肝膽以及血液等多種系統,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出現腸外表現時應該及時治療。
  • 消化內科專家王玉芬教授科普:什麼原因引起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概述 術於炎症性腸病(IBD)描述了一組腸道發炎的疾病。人們通常認為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不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引起的。相反,這是免疫系統攻擊腸道中無害的病毒,細菌或食物,導致發炎導致腸損傷的結果。
  • 2017年終盤點:炎症性腸病研究進展一覽
    IBD預後會變差,考慮是否缺鋅鋅在傷口修復、組織再生和免疫應答上發揮關鍵作用。雖然鋅缺乏在炎症性腸病患者(IBD)中常見,但血清鋅水平低是否會對疾病進程帶來影響是未知的。最後,薈萃回歸分析顯示掃描儀製造商與敏感性差異有相關性。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小腸MR造影在已知或疑似炎症性腸病(IBD)兒童的炎症活動診斷中顯示了高度的診斷性能,特別是在以患者為單位的水平上。
  • 炎症性腸病多發於中青年,專家呼籲關注患者生活質量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9日電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旻湖教授和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開春教授呼籲,隨著炎症性腸病(IBD)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臨床醫生應該加強對疾病治療方法的認識,不僅僅局限於臨床治療,更應關注患者生活質量的需求
  • 《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歐洲循證共識》的解讀
    (UC)和克羅恩病(CD),其病變不僅累及消化道,還可能累及骨關節、眼、皮膚、肝臟等多種腸外組織,從而引起多種腸外表現,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由於腸外表現具有多樣性、複雜性及隱匿性,經常與其他系統疾病相混淆,從而易造成漏診、誤診,因此腸外表現的早發現、早診斷是臨床醫師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歐洲循證共識》是ECCO發布的第一個關於腸外表現的共識指南,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丹麥等13個國家的21名ECCO專家組成員共同起草。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其中成年人很容易出現的一類腸道疾病就是炎症性腸病,與飲食、遺傳和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約半數會存在貧血和營養不良的問題,病人表現為慢性腹瀉、下腹痙攣性絞痛、腹部腫塊,部分患者可有發熱、便血、消瘦、營養不良。
  • 齊魯醫院消化內科IBD團隊舉辦炎症性腸病義診活動
    5月20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IBD團隊舉辦炎症性腸病義診活動。該院副院長李延青帶領,消化內科賈曉青副教授、楊曉雲副教授、劉超主治醫師、寇冠軍主治醫師,胃腸外科專家姜金波教授,放射科於德新教授,病理科張建平教授,營養科副主任趙妍以及朱愛芳、白建榮護士長參加義診。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王化虹教授緩緩地說,「幸好,在第5個寶寶出生後,醫生診斷出患有炎症性腸病,及時治療後患者病情穩定,現在已經4歲了。」為了迎接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腸病日」,5月17日下午,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舉辦的「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正式啟動。
  • 聚焦炎症性腸病,武田中國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啟戰略合作
    核心提示: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是一種進展性、反覆發作的疾病。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IBD患者將達到150萬人。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中國急劇攀升,而目前現有的診療手段和藥物未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醫療需求。患者往往因為誤診而貽誤治療,生活質量快速下降,面臨疾病、經濟和心理等多重負擔。
  • 罕見病不再罕見,專家講解如何正確面對炎症性腸病
    《醫本正經》專欄對話愛在延長炎症性腸病基金會聯合發起人、理事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IBD診治中心陳焰主任,從病因、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等方面為大家科普炎症性腸病那些事。「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在幾年前應該算是罕見病。」
  • 抗炎症性腸病藥物引起的這些疾病!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消化道炎症和黏膜破壞為特徵、異常免疫介導的非特異性腸道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和未定型結腸炎(IC),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除可累及全消化道外,也可出現腸外表現,幾乎涉及所有器官和系統,可能與免疫、遺傳、感染、環境等因素有關。
  • 吳開春教授:細化炎症性腸病患者飲食指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主要累及消化系統的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其中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目前IBD已成為全球性疾病,我國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統計數據顯示,IBD患病率、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IBD在我國已經不屬於罕見病了,而且有可能成為本世紀的一個大病,許多省份均將IBD納入門診慢性疾病管理。
  • 中國「炎症性腸病」發病率2025年預計達到150萬 專家呼籲:關注患者...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5月18日訊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清、根治困難、反覆發作的消化系統慢性病,且伴有多種併發症。日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旻湖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開春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臨床醫生需關注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據陳旻湖教授介紹,中國IBD發病率近年來增加顯著,預計2025年將達到150萬,且發病人群偏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