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炎症性腸病是指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病因的炎症性腸病,多認為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抗生素、益生菌治療有一定效果。認為這種病發病很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係,有科學證明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細胞免疫異常、變態反應等等,但至今沒有找出致病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
01炎症性腸病包括兩種疾病,分別有哪些,讓我們了解一下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兩種疾病。
1、潰瘍性結腸炎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病情較輕,但還是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多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相差不多。病變大多數最先開始於直腸或者是結腸,然後繼而蔓延至周圍腸組織,少數會累及全結腸。所以這種病變具有瀰漫性和連續性。嚴重可出現表面的小潰瘍甚至出現大片的潰瘍,也可能出現潰瘍穿孔。
2、克羅恩病
是病因尚未明確的胃腸道慢性炎症肉芽腫性疾病。整個胃腸道可能出現病變。有些腸段因為有纖維素性滲出,常與相鄰腸段及其他器官相粘連,或者會出現不規則腫塊。
02炎症性腸病都有哪些症狀,平時需要檢查這幾項來預防
1、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全身及臨床表現:大多數起病較緩慢,病程緩慢可至數年或者數十餘年不等。經常會反覆發作或者是發病持續加重,偶爾會有急性爆發性起病。發病的誘因可能是精神刺激、勞累和飲食失調。
消化系統的表現:因為炎症刺激腸蠕動增加和腸腔內水以及鈣吸收障礙所致。輕者可能一日3~4次腹瀉,還有可能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能每日排便次數可達三十餘次。多呈糊狀或是稀水狀。輕者或者緩解期可能沒有腹痛這一症狀,也可能是輕度或者中度腹痛,多為痙攣性疼痛,有疼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少數有絞痛。其他症狀可能會有食欲不振、噁心或者嘔吐。
其他表現: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經常有低度或者中度的發燒,重者可能會有發高燒或者心動過速。在整個病程中患者可能出現衰弱、貧血消瘦及營養不良等症狀。常有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葡萄膜炎、溶血性貧血等免疫狀態異常而隨之改變。
2、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檢查
血液檢查:患者可能會有腹痛腹瀉,黏液性濃血便,體內菌群失調。所以患者可能會有輕度、中度貧血,重症患者白細胞數量增高及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及鈉、鉀、氯降低。
糞便檢查和免疫學檢查:患者活動期可能會引起拉肚子,有黏液膿血便,到醫院後排便時取新鮮標本,用棉籤蘸取糞便中膿液樣的部分用於送檢。IgG和IgM稍有增加,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比率降低。
結腸鏡檢查:鏡檢可以看出結腸黏膜活檢,也就是可以判斷出病變的性質,可以看出病變外黏膜狀態,是輕度患者還是重度患者,還可以看出併發症。給重度患者做結腸鏡檢查時需要注意防止結腸穿孔。
鋇劑灌腸X線檢查:這是診斷的重要辦法。急性期可見因腸黏膜充血、水腫,可見皺襞粗大紊亂。但是重型以及爆發性一般不宜做這項檢查,避免病情加重,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3、克羅恩病的症狀
臨床和一般表現:起病多數緩慢,有活動期和緩解期交替的趨勢。無法被治癒,只能控制,在治療後病症可好轉,可自行緩解,但是經常反覆發作,輕度患者不會過多的影響生活,重度患者可能比較麻煩,並且有很多併發症。
腹瀉和腹塊:一般患者都會有吸收不良這種病症,間歇發作,病程在後期時,可能轉為持續性,一日3~4次呈糊狀糞便,一般無膿血及黏液。由於各種原因,常常可以在右下捫及包塊,其比較固定,邊緣不清晰,有壓痛。
瘻管及肛門直腸周圍病變:病變腸段的潰瘍可能會與周圍組織或臟器穿透形成內、外瘻。腸段之間瘻管的形成可能會導致腹瀉加重,營養障礙以及全身情況變化。部分患者有肛門周圍瘻管、膿腫、肛裂等病變。
4、克羅恩病的輔助檢查
血液和糞便檢查:常有貧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貧血是十分常見的,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出血。急性期中性細胞會增多。糞便檢查主要是先看顏色變化,然後再看形狀是否存在異常,一般患者糞便中會存在紅細胞和白細胞。
胃腸X線鋇餐和結腸鏡檢查:病變為節段性分布,經常以迴腸末端與右側結腸為主,有卵石樣充盈缺損,由於肉芽腫發生或潰瘍形成,使腸壁纖維組織增生,造成瘢痕收縮。結腸鏡檢查對全結腸及迴腸末端病變有診斷價值,鏡下可見腸黏膜呈慢性炎症,它還可以篩查結腸息肉、結腸癌診治等方面。
03炎症性腸病病因不明,那麼如何治療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它的治療原則
炎症性腸病治療主要採用內科綜合治療,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其發病,控制病情發展,減少患者痛苦,防止併發症。急性發作期要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如果有營養不良者可以輸全血或者血清白蛋白。
腹部十分疼痛的可給小劑量的解痙劑,但同時也要注意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糖皮質激素可用於各種活動期患者,其劑量應由患者的病變程度來決定。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可以有效治療炎症性腸病,美莎拉嗪減少了SASP的不良反應,保證療效。
結語:腸道是人類重要的消化系統,它的健康與人的生活作息息息相關,飲食不規律、情緒易激動等等。關愛自身,腸胃的病經久不治,可能會導致發生癌變,營養不良、貧血。我們要及時補充益生菌,它可以抵抗有害菌對腸道黏膜的破壞、改善腸道內環境。它還可以快速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腸內毒素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