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姓氏的由來其實是從我們華夏子孫開始的,早在幾千年之前,很多家族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這才開始使用姓氏,而姓氏的出現,其實也是我們人類進步的一種標誌。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姓氏的種類已經出現了上萬種,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說到這裡,小編就不得不說說日本的姓氏了。
我們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受我們國家的影響比較重,而他們之所以也使用姓氏,也是受到我們國家文化的影響。然而,就是這個比我們國家小德多,而且姓氏發展不過才一百多年的國家,竟然擁有了超過10萬個不同的姓氏,只可惜,大多數的內容,我們實在不敢苟同,日本的很多姓氏可以說十分的神奇,別管取的名字有多好聽,翻譯成中文就很尷尬。
這是因為,在日本的歷史上,他們其實是不使用姓氏的,準確的說,只有最最上層的人士,才有屬於自己的家族姓氏。直到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之後,日本的天皇為了方便徵稅、徵兵、編制戶籍等等,這才允許了平民取姓氏。
只可惜,百姓們早就習慣了沒有姓氏的生活,即便是政策允許他們擁有姓氏了,但是大部分民眾也不會給自己按一個姓氏,直到幾年之後,日本開始強制執行每個家庭必須擁有姓氏的政策,民眾們才被迫接受。
既然是被迫的,日本人取的姓氏就比較隨便了。很多選取姓氏的辦法,都是直接將大自然中的花鳥魚蟲,或者是植物直接拿來當做姓氏,有些甚至直接拿地名,或者是職業名稱拿過來借用。比如說小熊、白鳥等姓氏,就是根據大自然中的動物所取的。而山本、中村等姓氏,則是根據居住地的名稱來取的。
還有一個比較奇葩的姓氏就是犬養,意思就是養狗的人。這個家族比較出名的人物,就是曾經的日本首相犬養毅。不過這個姓氏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比較尷尬了,在中國,很容易和另一種不太好的詞彙聯繫到一起,人們念著念著就容易理解成「狗養的」,不得不說當真是十分的尷尬。
而這還不算是最尷尬的,在日本還有另外一個神奇的姓氏,別管取的名字有多好聽,翻譯成中文之後,始終難以讓人的心情好起來。這個姓氏就是「吾孫子」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我孫子誰誰誰。冠上這麼一個前綴的姓氏,後面的名字再好聽,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