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大家對娛樂新聞都頗為關注。這段時間娛樂八卦新聞重新佔據頭條,這也表示疫情已經快要過去,所以我們才有不斷吃瓜的閒情逸緻,但是這段時間的八卦可謂看的我們很糟心,明顯出軌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也讓許多明星進入了我們的黑名單。
人類的愛情其實就是大腦中神經遞質在起作用,多巴胺讓人產生愛情的信號,苯乙胺讓人墜入愛河,羥色胺讓人在愛情之中盲目,但是我們的身體是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多巴胺帶來的這種刺激,心跳過速的巔峰狀態並不能維持太久。大腦就會自動停止了多巴胺的分泌,情侶之間的愛意也隨之消減。那可不得了啊,那不就走到了分手的邊緣了麼?誒,別急,我們身體裡還有一種物質會再次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這就是催產素和抗利尿素。所以催產素和抗利尿素讓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相互依戀。
那麼人類為什麼會出軌呢?在以往,科學家往往認為,人類也是一種高級動物,而對於動物來說,適應環境和繁衍是它們的核心命題,為了種群繁衍,許多的生物原因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種群的延續,比如說公螳螂。
在人猿時期,人類還沒有學會使用工具,還需要躲避大量天敵的襲擊,為了延續種群,更加強壯的雄性往往需要和多名雌性結合,讓更優異的基因可以延續下去,從而對種群進行優勝劣汰,儘管人類在不斷發展,進化,但是自然賦予人類的這種特性還是潛藏在人類身體之中,男性擁有越多伴侶,就有越多子女,有助於延續血脈,所以一些更具有權勢、金錢的男性就更容易出軌。
但是科學家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可能事情並不像他們想的這麼簡單,有可能是人類的基因出現了問題。
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的抗利尿素產生了變異,他就會在愛情與婚姻之中頻繁出軌,成為時間管理大師。對於人類而言,催產素和抗利尿素是「愛情關係」中關鍵的調節因子。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找到了一個人類基因變異與男性抗利尿素活性的聯繫。這個聯繫往往影響了男性對於一夫一妻制的忠誠。這個等位基因變異會出現在五分之二的男性中,它會導致男性的抗利尿素的活性降低,從而減少抗力尿素在大腦犒賞系統裡的作用。並可以用來預測伴侶關係、婚姻問題、婚姻狀況和婚姻質量。
具體來說,具有兩個等位基因變異的男性出現婚姻問題(包括離婚,分居和不忠)的可能性是具有一個或零個等位基因版本的男性的兩倍。
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科學家研究了1000名異性戀夫婦的抗利尿素活性和基因變異。
在這份研究中,大約40%的男性有一或兩個遺傳變異。雖然具有兩個該基因變異的男性處於婚姻不和的風險最高,但是有1個變異的男性仍然比沒有變異的男性風險更高。只有15%的沒有等位基因變異的男性報告了婚姻問題,而有兩個等位基因變異的男性中有34%報告了婚姻問題。此外,17%沒有等位基因變異的男性與女性生活在一起,選擇不結婚。而有兩個變異等位基因的男性中有32%選擇與女性生活在一起,選擇不結婚。
與有兩個等位基因變異的男性結婚的女性對婚姻的滿意度遠低於與那些嫁給只有一個或者沒有這個等位基因變異的。
美國紐約賓漢姆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前兩年也發現了一種「偷情基因」——DRD4。研究人員調查了180個年輕的男性與女性,在詳細了解他們的情史與愛情觀,再讓他們接受DRD4基因檢測。研究結果顯示,大約25%擁有此基因的人比其他人偷情的機率要高出一倍多。
「偷情基因」能調動大腦的獎賞系統,釋放大量多巴胺,令人愉悅。此基因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人們選擇克制或是放棄理智。
所以,具有DRD4基因的人對一般的新鮮刺激反應遲鈍;換句話說,他們要想快樂,可能需要經受超乎常人的新鮮刺激。 他們更喜歡獵奇,更喜歡大量追求各種新鮮的事物,在人類不斷遷徙的年代,具有這種基因型的人往往能一口氣遷徙得更遠,佔據更多的地盤,顯現出勇往直前、惹人愛慕的英雄氣概。這大概是這個基因型能擴散保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現代婚姻社會中,這些人就會傾向於頻繁地更換伴侶。即使結婚之後,婚內出軌的概率比其他人高一倍以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科學研究的結果往往令人瞠目結舌,刨除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等客觀因素對人的影響,有相當部分的人熱衷出軌,其實是人體基因的作用。
但是說到底,這不能給偷情者解困,不是每個有這種基因的人都會發生一夜情或是其它不忠行為,人類的先天本能、欲望、需求和行為正在被不斷發展的文化所塑造和改變,日趨理性的思維主導了選擇、通過邏輯進行決策,人類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對抗動物性和自然規律的過程,許多人會克服自己的遺傳傾向。
基因不能給任何人藉口,它只不過給我們一個窗口了解人體生理怎樣影響到我們的各種行為,所以,我們只能說這一發現證明了基因與我們的環境,文化,經驗一起塑造了「我們可能成為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