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
今年20餘歲的王姑娘前幾天被蜱蟲襲擊,被迫就醫的事情心有餘悸。
據姑娘自己介紹,她前幾日去山上遊玩,回來之後覺得腰部癢,抓了抓之後也沒在意,後來越發癢了。她仔細一看,才發現有個蟲子叮在肉裡。姑娘之前聽過網上有關蜱蟲的報導,知道不能硬扯,於是趕緊上醫院求助醫生。
醫生一看,那蟲子的一部分鑽在姑娘的皮膚裡,一部分露在外面。果然是蜱蟲在作怪!醫生用松節油輕輕地塗在蜱蟲的頭部,數分鐘後蜱蟲被「麻醉」,自行鬆口,被醫生取了出來。
春夏季節是萬物復甦、鳥語花香的季節,人們喜歡去野外踏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急診科醫生也提醒廣大市民,野外踏青和露營應當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皮膚表面塗擦藥膏可預防蜱蟲叮咬。
在進入森林、草地時最好穿長袖衣褲、戴防護帽,紮緊褲腳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頸領最好要加圍巾。離開時對服裝表面進行清理,可以防止將蜱蟲帶回家。
一旦發現有蟲叮咬、鑽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強行拔除,否則其頭部很容易留在人體內引起發炎和瘙癢,感染病菌,也不能用手指將其捏碎,可用酒精、松節油等塗抹,使蟲頭部放鬆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並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資料連結:
蜱蟲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