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因為黃鱔喜歡亂鑽嗎?

2020-09-17 一切交給時間

蛇和黃鱔猛地一看十分相似,但它們處了體型相近以外,再無其他共同之處,屬於兩種不同的生物,算是進化的過程中「撞衫」了吧。蛇在人們心中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動物,而且部分蛇還有致命的毒液,給人一種恐怖、陰森的感覺,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現在我們只會偶爾看到蛇的蹤影了。

而黃鱔則不同,它屬於魚類也稱為鱔魚,在南方的水域和稻田裡比較常見,對人沒有任何威脅,反而黃鱔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正是這兩種看起來有著天壤之別的生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兩句古話,也是歇後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

第一句話很好理解,由於它倆體型相似,都是以長著稱,所以人們才說蛇吃黃鱔是在比長短。第二句的意思就是,蛇吃了黃鱔會死?要麼被憋死?要麼被鑽死?(黃鱔喜歡亂鑽)

這句話看起來頗有爭議。因為我們知道蛇能吞下比自己大體型大很多的生物,而且蛇有著很強的消化能力,胃裡的胃酸甚至能溶解掉動物的骨頭,所以我們看到蛇吃東西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直接吞下,然後在胃裡慢慢笑話,而且我們也見過大蛇吞小蛇的場景,蛇依然沒事,因此這句話還是有待商榷。

先說一下黃鱔的棲息環境

上面說了黃鱔是魚類,它當然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而且它們是一種穴居性魚類,喜歡鑽洞,所以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就成為了它們生活的理想場所。黃鱔在水下含氧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將頭伸到空氣中補充氧氣,因此黃鱔的洞穴一般都是淺水靠近水面的地方。

黃鱔屬於食肉形魚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兇猛的,它們晝伏夜出,常常以捕捉各種昆蟲、小魚、小蝦甚至會捕捉青蛙為食。黃鱔和蛇最主要的區別是,黃鱔的體表沒有鱗片,而是和泥鰍一樣會分泌一層光滑的黏液。這層黏液可以幫助黃鱔躲避捕食者,還能防止細菌的侵害以及微生物的寄生,黏液還能增強黃鱔在水下的行動能力。

那麼蛇會吃黃鱔嗎?吃了會死嗎?

蛇肯定會吃黃鱔,相信很多南方的同學都見過蛇吞噬黃鱔的畫面,我作為北方人甚至連黃鱔都沒見過,慚愧!但是蛇吃黃鱔只局限於在同一生活區域的蛇,蛇的種類異常繁多,但大多為旱蛇,這些蛇的生活區域永遠不會與黃鱔有交集,它們常以老鼠、鳥類、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所以它們可能跟我一樣此生都沒見過黃鱔,更不會以捕食黃鱔為生。

其實這些旱蛇也可以下水,但是它們在水下很難抓住黃鱔,畢竟這是人家的主場,而且想要抓住黃鱔必須是毒蛇,能夠將黃鱔快速有效地控制住。而普通的蛇想通過纏繞的方式也很難抓過滑不溜秋的黃鱔。就算它們有幸抓住了(機率極低)並且在黃鱔沒有死的時候就吞噬黃鱔,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所以在水中可以捕食黃鱔的蛇並不多,其中有三種蛇最具代表性,它們的生活區域就是以水體為主,專門捕食各種雜魚、泥鰍也特別喜歡蛙類和黃鱔。這三種蛇分別是:金環蛇、銀環蛇以及水赤鏈遊蛇。

它們都是毒蛇,能快速將毒液注入黃鱔體內,讓其喪失活動能力,然後將其整個吞掉。而蛇的胃液完全可以將黃鱔連帶骨頭一起消化掉。而且在水域中或附近生活的毒蛇在吃黃鱔的時候,黃鱔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因此並不會像大家常說的黃鱔會在蛇的體內亂鑽,破壞蛇的內部組織。

那問題是,為啥有蛇吃黃鱔會死的說法呢?

一般來說,在食物豐腴的時候,蛇是不會主動去吃黃鱔,一是這種生物比較難抓,在水中能夠以非常快的速度行進,而且能夠在極端的時間內鑽回淤泥中,忙活一陣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二是吃黃鱔確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黃鱔體型過大,有些蛇硬吞真的容易被憋死。

所以只有在食物相對匱乏的時候,蛇才會對黃鱔下手,尤其是專門挑一些體型較小的黃鱔,總的來說蛇和黃鱔相遇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吃黃鱔的機率也很小,但也會吃。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黃鱔有那麼厲害嗎?看完你就懂了
    說起蛇這樣的生物,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蛇不僅會攻擊人類,體內的毒性也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很多人在遇到蛇的時候都會急忙逃跑,以免被它們所盯上。雖然蛇是肉食動物,不過卻很少有人看到蛇會吃黃鱔,這讓不少人為此感到好奇。
  • 蛇吃黃鱔真的會死嗎?為什麼?
    「蛇吃黃鱔」是一句歇後語,這個歇後語有兩個答案,一個是「比長短」,一個是「找死」。比長短很好理解,就是黃鱔與蛇的外觀相似,但是長短不一,而「找死」也比較的簡單,就是說黃鱔死後,身體僵直,整個骨頭無法彎曲造成蛇無法正常的行動,最後只能活活的被「撐死」。那麼,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當然是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民間諺語無依據 網友實拍蛇吞黃鱔並非「找死」
    俗話說「蛇吞黃鱔——找死」,但昨天,常州化龍巷論壇上一則蛇吞黃鱔的帖子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一條水蛇竟然將與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黃鱔活活吞咽進了肚子,這一幕被網友「靜默的溫柔」全程拍攝下來,同時引得網友們大呼「開眼了!」
  • 蛇吃了黃鱔會怎麼樣?真的會死嗎?
    「蛇吃黃鱔」是一句歇後語,這個歇後語有兩個答案,一個是「比長短」,一個是「找死」。比長短很好理解,就是黃鱔與蛇的外觀相似,但是長短不一,而「找死」也比較的簡單,就是說黃鱔死後,身體僵直,整個骨頭無法彎曲造成蛇無法正常的行動,最後只能活活的被「撐死」。那麼,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當然是錯誤的。
  • 農村人經常說:蛇吃黃鱔大家死,黃鱔真的有這麼厲害嘛?
    這句話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作為一個農村人,可以說是從小就聽過這句話,這黃鱔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呢?都說蛇的天敵是老鷹,但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即使是在農村,老鷹也並不常見,所以這蛇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完全就是一個小霸王。小到青蛙雞蛋,大到老鼠,只要是蛇能吞下的,幾乎沒有不吃的,這樣一個小霸王怎麼就不能吃黃鱔了呢?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為何會說吃黃鱔不吃頭?
  • 去農村野外捕捉黃鱔,如何分辨洞裡面是黃鱔,還是蛇呢
    和黃鱔一樣都愛鑽洞的還有水蛇,捉黃鱔的時候捉到蛇,雖然機率很小,跟中彩票的機率差不多,但在野外還是經常會遇到看似一個洞,裡面也有貨,但這貨不是黃鱔,而是一條蛇的情景出現,蛇,尤其是水蛇,也是很愛喜歡生活在和黃鱔一樣的環境之中,也都有自己的洞穴存身,雖然水蛇大多數沒毒,但徒手去捉黃鱔,扯出來一條花花綠綠的蛇,那種酸爽的滋味還是很嚇人的。
  • 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
    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時間:2017-04-06 12:55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 有人說黃鱔的一輩子裡可以轉變性別,既當雄性的又當雌性,這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在農村裡有著大的黃鱔不可以吃的說法,比如像我們常說的望月鱔之類的我們是不可以吃的,據說這種黃鱔都能長到好幾斤,平時的時候都是吃一些貓肉的屍體,所以這種黃鱔是吃不得的。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民間對此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食腐肉,專挑一些死魚死狗死老鼠進食,更誇張的是,每逢月圓之夜它會出洞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農村清理池塘,挖出一條3斤重的黃鱔,老人說不能吃有劇毒,放了
    因為年頭久了,山水多,池塘裡的泥沙衝擊,池口越來越小,村裡安排一架挖土機來清理池塘,清理乾淨後好蓄水,這樣的話,遇到天氣乾旱的時候,可以多給田裡供應點水。 這不,挖機師傅幾挖下去,沒想到挖到一條大大的黃鱔,像蛇一樣,太大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黃鱔,村裡有人一稱,足有三斤多重。
  • 農村老人常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為什麼?
    農村的美食不少,而關於吃美食的講究也不少,其中農村老人常說,吃黃鱔時是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都要剪掉螺尾,這是為什麼呢?黃鱔不吃頭為什麼黃鱔頭不能吃而普通的蝦、魚的頭卻可以吃呢?首先,它頭部沒什麼肉,黃鱔頭非常小,成三角形,絕大部分都是骨頭,食用部分微乎其微。所以沒必要去吃。其次,黃鱔頭有一種特殊的腥臭味,是非常難除掉的,所以,人們在食用黃鱔時,要去掉黃鱔頭。
  • 初夏夜晚,最愛在水田裡照黃鱔扎泥鰍
    凱哥問我:「你小時候也喜歡捉蝌蚪嗎?」我告訴他,我的那個時代,初夏白天主要是捉魚,晚上照黃鱔、扎泥鰍,收穫了還可以改善生活,現在回憶起來蠻有味。 文、供圖/周羅生 用鋼針製作成的泥鰍扎子 農曆四月,春末夏初,氣溫逐漸升高,若是晴天,氣溫有時高達34℃。
  • 民間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啥意思?
    而在生活當中耳邊經常能聽到一句俗語叫做「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句俗語乍聽之下,一頭霧水。蜜蜂和蛇不好惹就算了,但是為何黃鱔也惹不得呢? 八月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農曆八月份的蛇輕易招惹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農曆的八月份已經立秋了,氣溫開始慢慢轉涼,很多動物開始為冬眠做準備。而蛇這種冷血動物,同樣需要大量的食物越冬,所以在沒有冬眠之前,蛇在這段時間活動的更加頻繁。儘管在平原地區很少有毒蛇的出現,但是在山區則不一樣。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說的就是不能碰的三種動物,那麼,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應該很多在小時候都有被蜜蜂蜇傷的經歷,當時被蜇過的部分立馬就會產生紅腫,還伴隨著又疼又癢的感覺。而這句俗語中的七月蜂,卻是比蜜蜂厲害得多的角色——馬蜂。
  • 好吃又嚇人的黃鱔
    直接的可以在晚上8點以後,帶一把密齒小叉,沿著田壟,溝渠等地兒細細查找,看到黃鱔,照著腦袋往下一點的地方就是一叉,十有八九跑不了。再直接點的就是上黃鱔窩捉黃鱔了。黃鱔窩口是圓形的,開口如果在水面上,則可能是蛇窩,要注意分清。
  • 相比較黃鱔的任人宰割 它生活的就比較安逸了
    相比較黃鱔的任人宰割(中國人尤其喜歡吃黃鱔,每年吃掉數以萬噸),雪花蛇鱔生活的就比較安逸了。因為這種蛇鱔屬動物的長相十分可怖,與電影裡面的異形頗為神似。這副面貌不要說勾起人們的食慾,光是讓人看一眼就會覺得不寒而慄。所以對於雪花蛇鱔來說,最多是被當成一種觀賞魚飼養在水族館裡。在野外,能長到80釐米;大部分在水族箱中飼養的不會超過60釐米。
  • 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
    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一、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2、鰍种放養放養的鰍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富、無病無傷、體色鮮亮,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飼料來源、管理水平而定,放養前可用食鹽水浸泡消毒15~25分鐘,池塘內可以混養其它魚類,如鰱魚、鱅魚、鯉魚、草魚、鯿魚等,這樣就不用專門給泥鰍投餵較多餌料,因為泥鰍可以食用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
  • 湖南農民挖出「巨型」黃鱔 長1米多重3斤(圖)
    長110釐米,身體最粗處如成年男子的手臂,體重3斤的黃鱔,你見過嗎?近日,澧縣中武鄉關堰村村民胡斌,在清理村裡的一條水溝時,挖出了3條這樣的大黃鱔。昨日上午,胡斌委託本報記者尋找買主,「我活了幾十年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黃鱔,這恐怕就是傳說中的『鱔魚王』吧?」  「這三兄弟,我都養在家裡的水缸裡,不敢吃,也捨不得吃。」水缸內,三條大黃鱔背部呈青褐色,腹部橘黃色,周身有黑色斑點。懶懶地伏在水中,用手去逗也不理會,動手抓的時候,全拼命扭動。
  • 「今人只知螣蛇猛,不知黃鱔惹不得」,又出什麼么蛾子了?
    這句俗語可能很多現代人不知道,「今人只知螣蛇猛,不知黃鱔惹不得」,這句俗語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騰蛇,在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這種蛇是傳說中的一種會飛的蛇,大家不要誤會,他不是龍,這種時候要經過好幾千年的造化才能演變為龍,他一開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條小蛇,經過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