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長命百歲的吉祥象徵,近兩年,有「遊泳健將」 、「龜中之王」美譽的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稜皮龜,頻頻出現於寧波海面,近日就有一隻重達300餘公斤的巨型稜皮龜,出現於寧波甬江口,而我國關於這種海龜的最早記載,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研究人員認為,最近這些海龜頻繁出現在寧波海面,不得不說是一種奇怪的現象。目前,該只巨龜已被送往上海東海水產研究所,正在進行標本製作中。今年元旦,大家有望在上海外灘看到這隻巨龜。
多年未見的巨龜頻頻現身
去年10月18日傍晚,正在寧波港務局鎮海港區8號碼頭作業的工人,突然發現引橋旁的海塗上趴著一「怪物」,這引起大伙兒的好奇和圍觀。
經鎮海區漁政人員勘驗,該「怪物」長約2米,體重200餘公斤。頭部有傷痕,口內纏有網絲,身體已開始發脹,估計已死亡2到3天。根據各項體徵,鑑定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稜皮龜。漁民介紹,在鎮海附近海域已很多年沒發現海龜了,而這種龜更是第一次見到。稜皮龜在該區尚無文字記載,為首次發現。
今年11月3日下午1時30分左右,在寧波白沙路開煙雜店的範女士,看見甬江岸邊有一個黑乎乎的龐然大物,跑近一看,竟然是只大海龜,範女士馬上報警。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大海龜已經死去。經鑑定,這隻海龜也是稜皮龜,年齡可能在百歲以上,長約2米,重達300多公斤,屍體已輕度腐爛。
這些巨龜是「龜中之王」
今年11月12日,在甬江口岸發現的這隻巨型稜皮龜,被運到了上海東海水產研究所。
「和陸龜比起來,海龜的種類本來就少,只有5個種類2個亞種,而在這幾類海龜中,稜皮龜更加是少之又少,而且體形是所有海龜中最大的,所以有『龜中之王』的美譽。」上海東海水產研究所科技開發處葉維鈞告訴記者。
稜皮龜的頭部、四肢和軀體,都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稜起,因此得名。由於稜皮龜四肢巨大,並且變成了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遊泳,故有「遊泳健將」之稱。
「到目前,我國對這種海龜的習性還沒系統了解。這次發現的這隻海龜,體形相當大,是非常好的研究資料。」目前,科技開發處工作人員正在對其進行解剖研究,發現海龜的內臟沒有病變跡象,僅前肢有骨折現象,但是無法確定是死亡前還是死亡後受的傷,所以該巨型海龜的死因至今不明。工作人員一邊對稜皮龜做解剖,一邊將其生理構造記錄在冊,希望能豐富我國的研究資料。
「如果這隻海龜是活的,研究價值就更大了,我們會在它的龜殼上鑽一個洞,然後把關於它在我國海域活動情況的記載放進去,再放回大海。等到國外的科研人員發現後,就可以慢慢拼湊出稜皮龜的活動軌跡了。」葉維鈞表示。
製作標本 希望大家保護海龜
據介紹,一般情況下,這種稜皮龜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區域,極少會出現在我國海域,我國關於這種海龜的最早記載,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對於最近這些海龜頻繁出現在寧波海面這種怪異現象,葉維鈞覺得主要和兩個原因有關:「一個是人類的濫捕,現在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了,許多以前無法到達的深海都可以去捕撈了,驚動了這些在海底生活的生物,紛紛出逃了。另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海底環境的改變。引起海環境改變的因素很多,比如不久前的海嘯,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現象,都會引起海環境改變。」
研究人員希望,大家能更多地關注海龜的生存現狀,畢竟海龜都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和人類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
上海東海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將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把這隻海龜製成標本,並於元旦前後送到上海外灘觀光隧道的展覽館內,舉辦一次以海龜為主題的展覽,希望增加大家對海龜的了解,讓更多普通市民參與到海龜的保護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