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咥,就是多人站在一起吃,哈哈大笑著吃,波瀾壯闊地吃,很粗野也很雄壯地吃。它也許還有兩種寫法,三口加宜,或者,喋。是陝西關中、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本義為收拾、拾掇。引申的意思有:咥人,很過癮地打人;咥飯,很過癮地吃飯。現在常用的意思是引申含義,本意已不使用了。
我是在陽關那個地方想起那個字的,dié,怎麼寫,我不敢肯定,隨後想到了那首歌,陽關三di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但在其之後,我強烈地想起了dié。
一dié: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闗津。惆悵役此身,歴苦辛,歴苦辛,歴歴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dié:依依顧戀不忍離,涙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懐,感懐,思君十二時辰,商參各一根。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三dié:。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逺濱,期早託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Dié是什麼呢?字的意思是重複。一首詞的下片為Dié。在不斷地重複中唱的是,餘音餘韻。這陽關三dié的dié因此也有多個版本,人們根據自身情感所需,傳唱著不同的dié。
請原諒,在這裡,我用拼音來書寫它,說文解字中說,dié是這麼寫的——曡。並解釋了其中的原由:以為古理官決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所以,從日從宜。但是,後來人們覺得三日太盛,就改成了三個田字。三田加宜,這個dié字,我沒見過,但我想既然能這麼改,為什麼就不能改成三口加宜,也讓它讀作dié呢?一則吃飽了才唱,二則吃得好才唱。三品為品,一口代表一人,三人為眾,三口加宜就是大家吃得美極了!
你可以說我是個俗氣的吃貨,在這麼高雅的曲兒面前還想著吃,但是,沒辦法,民以食為天,更何況,在我們的漢字裡,吃至極致為dié的這麼個字——咥。字典裡還為其附上了這種解釋:陝西關中、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本義是收拾、拾掇。引申的意思有:咥人,很過癮地打人;咥飯,很過癮地吃飯。現在常用的意思是引申含義,本意已不使用了。
需要說明的是,我真不喜歡「咥」這個字,雖然它完整地表達了我要說的意思,但它實在是太瘦弱了,看著不雄壯、不過癮。因此,在我的概念裡分明還有這樣一個dié,那就是三口加宜,或者把它變成左右結構,在左邊再加個口,那才叫dié呢!但是,我又造不出字來,也就只能用這「咥」了。
「咥」讓我想到秦人,事實上,它也與秦人有關。今陝西關中、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秦人先民,他們站在一起咥飯,哈哈大笑著,轟轟烈烈地咥,很粗野,也很雄壯。所以,「咥」也有笑的樣子的意思。
有人給「咥」這樣一個基本要求,或者說是要符合以下條件才能達到「咥」的境界:第一,身體要好、食量要大;第二,從事重體力勞動且在餓透之後進餐;第三,飯菜可口且盛食器物要大。除此之外,「咥」時不必坐著、準確的姿勢應該是蹲,其次是站著,進食時還要能發出讓人唾涎的聲音且汗流滿面。
這個標準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來說有些難,可以把它理解成老碗盛食,「狼吞虎咽」,吃出快樂,吃出氣氛。但在秦人的站姿與進食時的聲響以及大笑與汗流滿面裡,我想到了秦人由遊牧向農耕的轉變,「咥」也許就是從那時候起,被越來越少地應用了。甚至今日,已經基本不被用了。所以,我說的diédiédié應該還有一種懷念,是不斷重複的三dié,diédiédié的懷念。
為什麼叫「咥」呢?在這時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一方面,那時糧食缺,人們體力過重,所以,在一起吃飯時,只顧敞開了大胃地吃,吃了笑、笑了吃,要吃個痛快、吃個爽快,吃出吃本身的境界與美氣來;另一方面,隱含著西北人健壯的體格與豪邁的個性,所以,吃在這裡成了「咥」。
今天,人們還可以在陝西關中、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聽到這樣的對話:
「吃畢了嗎?」
「啊,畢了。」
有時,後面還會帶上一句:「咥美了!」
顯然,這「咥」在這裡還隱含著數千年前的秦人吃相。甚至,被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咥活。
「你(娃)幹什麼去了?」
「打工掙了些小錢唄!」
「嘿,你(娃)肯定咥了個大活!」
啥是個「咥了個大活」呢?就是掙大錢了,辦大事了。這是明面上的,比較隱私的意思就不是這樣了——人們把夫妻之事,也可以說成咥活。
「那兩口子幹啥去了?」
「咥活呢!」
它指的就是造人之事。
人生在世,傳宗接代是大事,聯繫到秦人咥飯的樣子,古人所說的「食色性也」也會擲地有聲!
至於,引申的意思,當地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那娃怎麼了,讓你那麼咥他!」
「他就是個壞蛋,我不咥他誰咥他!」
很暴力,也不值得人們懷念,而我要說的是:今天,人們食色的雄風都去哪裡了?為什麼「咥」被起用得越來越少了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文明了嗎?我們還有力氣咥人嗎?
最後,我想弱弱地說一句:咥,在當下還可以寫成這個字——喋,也讀dié,雖然被組成了喋喋不休的漢語成語,被經常用到,但作為動詞,它是口開合、吮吸的意思,喋呷即是形容成群的魚、水鳥吃東西的聲音。那一定很響亮吧?
這也許就是咥了,它在我們走過的漫漫長路上,是軍體拳一樣的有力舞蹈,是殺雞也要用牛刀!一個字,有時能照亮一個力量輝煌的超人時代,在這個字裡,人們就不難理解,秦人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百折不撓地幹出那麼多大事情。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不過是離別時的一種歌唱,這個世界上還能有什麼比吃讓人感覺更美好的嗎?diédiédié啊!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