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28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陝西人的羊肉情結
據說,沒有一隻羊能完整地走出陝西,尤其是冬天。
一隻羊,從頭到蹄子全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羊耳朵湯、羊腦窩湯、羊口腮湯、羊舌頭湯、羊肚絲湯、羊小肚湯、羊蹄筋湯、羊雜湯、羊肉湯、水盆羊肉、羊肉泡饃、粉湯羊血、烤羊肉……當你來陝西就會知道,他們有多愛吃羊肉。
到了冬天,西安人的食補之心就熊熊燃起,哪個熱量高吃哪個,哪個長膘吃哪個。而羊肉正是冬季大補的食物,繁瑣的烹飪過程只會掩蓋羊肉原本的味道,陝西人吃羊肉的吃法,將羊肉的優點放到了最大。
羊肉,在唐朝是肉類裡當之無愧的C位,堪稱唐朝的「國肉」。
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叫「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
《清異錄》中記載,「燒尾宴」的58道菜譜裡以羊肉作為原材料的一共有11道,像通花軟牛腸(羊骨髓為餡兒)、羊皮花絲、逡巡醬、紅羊枝杖、五生盤等等。
作為曾經唐朝的都城,如今的西安也繼承了吃羊肉的愛好。
丨水盆羊肉丨
今年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硬是演成了吃播劇。張小敬吃個水盆羊肉勾的全國各地的吃貨肚裡饞蟲亂竄,水盆羊肉一舉成名,成為來西安必須打卡的美食!
陝西的水盆羊肉數渭南澄城大荔一帶的最為有名。一份上好的水盆羊肉得是湯色通透,肉質鮮嫩,呼嚕嚕吃起來唇齒留香。師傅取一份羊肉湯燒開,將切好的肉放入,湯滾後盛於碗中。點綴些許的蔥花、香菜等佐料,既能增添顏色,又能用以提味。旁邊再擺碟酸菜,幾瓣大蒜,口味更佳。
水盆羊肉有著「湯清、味鮮濃、肉酥爛」的特點,剛端上桌的水盆羊肉湯清味濃,色澤黃亮,香氣四溢,沁人心脾。疊在碗底的羊肉,肥瘦相間,塊頭很大,酥爛鮮醇。吃著鮮美的羊肉,再喝口溫潤的濃湯,那是相當滋潤了。吃完香噴噴的水盆羊肉,心裡美滋滋的,唇齒間留著餘香,回味無窮。
丨羊肉泡饃丨
羊肉泡饃名聲在外,陝西老鄉們還總結出了「咥dié泡饃五部曲」,一共十個字:一掰、二撕、三掐、四抖、五咥。
饃要自己掰,不能過大,可也不能太小,相當考驗人的耐心和功力。據說以前西安人都是邊聊天邊掰饃,中午12點下班,點一碗羊肉泡饃,先掰一個小時,掰完差不多1點,讓師傅給煮好了,吃完接著開始下午的工作。
泡饃是眾多美食當中最能體現食客與廚師之間完美互動的,好的味道永遠值得等待。肉要爛、湯要鮮。其次,饃要筋道入味、光滑不散。第三,油不能太重、卻又能回味悠長。
一碗有內涵的泡饃,離不開一碗好湯,湯是一家店的命,是決定這家店能否在泡饃界立足的重要因素。西安的眾多老字號泡饃館,羊肉湯每天現熬,牛羊骨敲碎加調料熬成骨湯,再放牛羊肉熬煮,從前一天早上11點開始,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才熄火。牛羊肉被熬得酥軟,撈出冷卻,用的時候現切現煮,香氣四溢。
丨粉湯羊血丨
陝西人吃羊,連血都不會放過。
粉湯羊血講究「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爽滑,沒有絲毫腥味,辣椒油讓整個碗都是通紅的,吃得嘴角發麻、滿頭大汗,渾身舒坦。粉湯羊血特別適合天冷的時候去喝,寒冬臘月吃上這麼一碗,整個身體從上到下都是暖暖的。
紅紅的羊血配上雪白的豆腐塊,吃上一口,舌頭為之一振,典型的西北口味。粉湯羊血麻麻辣辣的,適合重口味的你 !羊血嫩滑,粉絲細長,掰過的餅在湯裡清清白白,糯而不爛,羊血湯裡蔥花香菜辣椒油往上面一撒,又油又香。喝一口湯,滿嘴都是辣椒的香氣,香而不膩,喝在嘴裡暖暖的。
丨羊雜湯丨
羊雜湯陝西人有些地方是當作早餐來吃的,湯味清爽不膩,羊雜有嚼頭,放上紅亮的油潑辣子,熱乎乎的喝上一碗,在冬天這感覺該有多舒坦。
羊雜湯又叫雜肝湯,與羊肉泡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可是陝西的重口味早餐,一般雜肝湯都主要是以羊雜湯和牛雜湯為主,羊雜湯的配料足足有七種,碗大湯清,肉爛量足,無論春夏秋冬,都是這晨間最好的滿足。
羊雜碎裡有羊頭,羊舌,羊肚、羊肝、羊肺、羊心、羊眼等等,吃起來沒有絲毫羶味,反而是醇厚的香氣十足。西安這邊吃的時候大多配上一個餅子,而在陝北地區,則是會配上油旋來吃。
丨羊肉煳餑丨
在渭南,有一種名為羊肉糊餑的美食,被譽為關中四大名吃之一。據說是在元代由蒙族傳入而遺留下來的,渭南的合陽、韓城等地還流傳著有「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話。
煳餑有點類似羊肉燴餅,是用死面做的,用羊肉湯煮後加上提前煮好的羊肉以及辣油香菜蔥花,色澤紅亮,口味頗重,超有特點。熬羊湯要有耐心,咕嘟嘟地冒著泡,選取十幾種調料入味。濃稠的羊湯,呈現為奶白色,香味撲鼻。燴餅要用小鐵鍋,一份一份的煮,下入切好的麵餅,煮上一會就可以出鍋了。湯中放入羊油辣子,撒上碎蔥花和香菜葉,就可以上桌了。
端上一盤餬餑,紅豔豔油汪汪的,還沒有下筷,就已經垂涎三尺,直淌口水了。濃鬱的羊湯讓人大飽口福,鮮美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吃過之後無不滿口留香。羊肉性熱,具有暖胃功能,屬於滋補佳品。餬餑香而不辣,連吃帶喝咥兩碗,打個飽嗝才叫舒坦。
丨回民街丨
如果你想一站嘗遍各種羊肉做的美食,不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其實回民街溜達一遭最方便(雖然味道不一定是最好)。
作為美食街,這裡有不少經典羊肉美食,一頭扎進去,煮得軟爛的羊蹄在鍋裡冒著泡泡,烤羊排隨著炭火噼裡啪啦作響,間或桌上有一兩碟切片蘸料的冷吃羊肉,路中間的大桶裡塞滿了羊肉串籤子,滿鼻子都是羊肉味兒。
除了西安,陝北人民對羊肉也是愛得熾熱。要問到「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陝北人就敢說:「天下最好的羊肉在陝北。」
為啥陝北人對羊肉底氣這麼足?或許是因為陝北地形不平,羊為了吃飽必須爬高下低,而且一般羊飼料會有百裡香、地椒葉、沙蔥、沙蒜,天天吃這些香料,小羊們提前都醃入味兒了。
「食惟羊肉」,是陝北人的飲食風俗。
在陝北,吃羊肉的場合太多了。紅白喜事、暖窯喬遷、朋友聚餐、宵夜啤酒,羊肉都得整上。
每到節日,羊肉也是重頭戲。冬至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頭,叫「熬冬」;臘八吃燜飯,也叫羊肉丁丁飯;每到春節,羊宴甚至要吃到元宵。
像陝北人豪邁的性子一樣,陝北人吃起羊肉來也都不拘小節,最享受大塊吃肉的快樂。
丨鐵鍋燉羊肉丨
鐵鍋燉羊肉,榆林人的最愛。將肉連骨剁為大塊下入冷水鐵鍋內,燒開後改為中火,同時放入十幾種香料做成的調料包,3到4個小時之後,清香四溢,撒上蔥花香菜,相當局勁兒(陝北方言,給力的意思)。
丨醋潑羊頭丨
燉熟的羊頭或者整隻直接劈開,或者剔下肉切成塊,再澆上一大勺子香醋,醋味解膩,和肉味交錯,光是聞著就讓人流口水。
丨羊肉麵丨
在陝北,有句民謠無人不曉。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舖的羊肉麵。"
四十里舖羊肉麵,羊肉是選自陝北肥嫩的山羊肉,肉質鮮美肥嫩,是羊肉中的極品。面可以與老闆說,吃扯麵、拉麵、貓耳朵皆可。那面厚薄均勻,筋道有嚼頭。拌上用草果、桂皮、花椒、白芷、良姜、香蔥、陳皮燒制的酥爛的羊肉,噴香撲鼻,極為誘人。
丨燉羊蹄丨
路邊攤兒上啃個羊蹄,是榆林、延安本地人們夜生活的儀式感。羊蹄攤子的分布,每個吃貨都心裡門兒清,每個人也都收藏了最懂自己口味的那家羊肉串兒店。不管白天裡你是誰,在夜色與美食麵前,人人平等。
而到了早餐,最舒坦的莫過於來一碗熱得滾燙的羊雜湯。羊雜碎由羊的腦、肝、肺、肚等混合燴制而成,配上粉條、油炸豆腐條、土豆條燉在湯裡,出鍋時撒上一小把蔥花香菜,香味就撲鼻而來。
陝西以羊肉為食材的美食,真的是太多了,由此看來,陝西人真的離不開羊啊!
只不過對於羊來說,事情似乎就不是那麼美妙了。羊:「如果能重來,我只想活著走出陝西,看看外面的世界……」
突然有點心疼陝西的羊了
聲明
悅U生活綜合整理
圖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