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隻羊能活著離開陝西,尤其是冬天!

2021-01-09 騰訊網

全文共328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陝西人的羊肉情結

據說,沒有一隻羊能完整地走出陝西,尤其是冬天。

一隻羊,從頭到蹄子全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羊耳朵湯、羊腦窩湯、羊口腮湯、羊舌頭湯、羊肚絲湯、羊小肚湯、羊蹄筋湯、羊雜湯、羊肉湯、水盆羊肉、羊肉泡饃、粉湯羊血、烤羊肉……當你來陝西就會知道,他們有多愛吃羊肉。

到了冬天,西安人的食補之心就熊熊燃起,哪個熱量高吃哪個,哪個長膘吃哪個。而羊肉正是冬季大補的食物,繁瑣的烹飪過程只會掩蓋羊肉原本的味道,陝西人吃羊肉的吃法,將羊肉的優點放到了最大。

羊肉,在唐朝是肉類裡當之無愧的C位,堪稱唐朝的「國肉」。

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叫「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

《清異錄》中記載,「燒尾宴」的58道菜譜裡以羊肉作為原材料的一共有11道,像通花軟牛腸(羊骨髓為餡兒)、羊皮花絲、逡巡醬、紅羊枝杖、五生盤等等。

作為曾經唐朝的都城,如今的西安也繼承了吃羊肉的愛好。

丨水盆羊肉丨

今年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硬是演成了吃播劇。張小敬吃個水盆羊肉勾的全國各地的吃貨肚裡饞蟲亂竄,水盆羊肉一舉成名,成為來西安必須打卡的美食!

陝西的水盆羊肉數渭南澄城大荔一帶的最為有名。一份上好的水盆羊肉得是湯色通透,肉質鮮嫩,呼嚕嚕吃起來唇齒留香。師傅取一份羊肉湯燒開,將切好的肉放入,湯滾後盛於碗中。點綴些許的蔥花、香菜等佐料,既能增添顏色,又能用以提味。旁邊再擺碟酸菜,幾瓣大蒜,口味更佳。

水盆羊肉有著「湯清、味鮮濃、肉酥爛」的特點,剛端上桌的水盆羊肉湯清味濃,色澤黃亮,香氣四溢,沁人心脾。疊在碗底的羊肉,肥瘦相間,塊頭很大,酥爛鮮醇。吃著鮮美的羊肉,再喝口溫潤的濃湯,那是相當滋潤了。吃完香噴噴的水盆羊肉,心裡美滋滋的,唇齒間留著餘香,回味無窮。

丨羊肉泡饃丨

羊肉泡饃名聲在外,陝西老鄉們還總結出了「咥dié泡饃五部曲」,一共十個字:一掰、二撕、三掐、四抖、五咥。

饃要自己掰,不能過大,可也不能太小,相當考驗人的耐心和功力。據說以前西安人都是邊聊天邊掰饃,中午12點下班,點一碗羊肉泡饃,先掰一個小時,掰完差不多1點,讓師傅給煮好了,吃完接著開始下午的工作。

泡饃是眾多美食當中最能體現食客與廚師之間完美互動的,好的味道永遠值得等待。肉要爛、湯要鮮。其次,饃要筋道入味、光滑不散。第三,油不能太重、卻又能回味悠長。

一碗有內涵的泡饃,離不開一碗好湯,湯是一家店的命,是決定這家店能否在泡饃界立足的重要因素。西安的眾多老字號泡饃館,羊肉湯每天現熬,牛羊骨敲碎加調料熬成骨湯,再放牛羊肉熬煮,從前一天早上11點開始,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才熄火。牛羊肉被熬得酥軟,撈出冷卻,用的時候現切現煮,香氣四溢。

丨粉湯羊血丨

陝西人吃羊,連血都不會放過。

粉湯羊血講究「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爽滑,沒有絲毫腥味,辣椒油讓整個碗都是通紅的,吃得嘴角發麻、滿頭大汗,渾身舒坦。粉湯羊血特別適合天冷的時候去喝,寒冬臘月吃上這麼一碗,整個身體從上到下都是暖暖的。

紅紅的羊血配上雪白的豆腐塊,吃上一口,舌頭為之一振,典型的西北口味。粉湯羊血麻麻辣辣的,適合重口味的你 !羊血嫩滑,粉絲細長,掰過的餅在湯裡清清白白,糯而不爛,羊血湯裡蔥花香菜辣椒油往上面一撒,又油又香。喝一口湯,滿嘴都是辣椒的香氣,香而不膩,喝在嘴裡暖暖的。

丨羊雜湯丨

羊雜湯陝西人有些地方是當作早餐來吃的,湯味清爽不膩,羊雜有嚼頭,放上紅亮的油潑辣子,熱乎乎的喝上一碗,在冬天這感覺該有多舒坦。

羊雜湯又叫雜肝湯,與羊肉泡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可是陝西的重口味早餐,一般雜肝湯都主要是以羊雜湯和牛雜湯為主,羊雜湯的配料足足有七種,碗大湯清,肉爛量足,無論春夏秋冬,都是這晨間最好的滿足。

羊雜碎裡有羊頭,羊舌,羊肚、羊肝、羊肺、羊心、羊眼等等,吃起來沒有絲毫羶味,反而是醇厚的香氣十足。西安這邊吃的時候大多配上一個餅子,而在陝北地區,則是會配上油旋來吃。

丨羊肉煳餑丨

在渭南,有一種名為羊肉糊餑的美食,被譽為關中四大名吃之一。據說是在元代由蒙族傳入而遺留下來的,渭南的合陽、韓城等地還流傳著有「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話。

煳餑有點類似羊肉燴餅,是用死面做的,用羊肉湯煮後加上提前煮好的羊肉以及辣油香菜蔥花,色澤紅亮,口味頗重,超有特點。熬羊湯要有耐心,咕嘟嘟地冒著泡,選取十幾種調料入味。濃稠的羊湯,呈現為奶白色,香味撲鼻。燴餅要用小鐵鍋,一份一份的煮,下入切好的麵餅,煮上一會就可以出鍋了。湯中放入羊油辣子,撒上碎蔥花和香菜葉,就可以上桌了。

端上一盤餬餑,紅豔豔油汪汪的,還沒有下筷,就已經垂涎三尺,直淌口水了。濃鬱的羊湯讓人大飽口福,鮮美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吃過之後無不滿口留香。羊肉性熱,具有暖胃功能,屬於滋補佳品。餬餑香而不辣,連吃帶喝咥兩碗,打個飽嗝才叫舒坦。

丨回民街丨

如果你想一站嘗遍各種羊肉做的美食,不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其實回民街溜達一遭最方便(雖然味道不一定是最好)。

作為美食街,這裡有不少經典羊肉美食,一頭扎進去,煮得軟爛的羊蹄在鍋裡冒著泡泡,烤羊排隨著炭火噼裡啪啦作響,間或桌上有一兩碟切片蘸料的冷吃羊肉,路中間的大桶裡塞滿了羊肉串籤子,滿鼻子都是羊肉味兒。

除了西安,陝北人民對羊肉也是愛得熾熱。要問到「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陝北人就敢說:「天下最好的羊肉在陝北。」

為啥陝北人對羊肉底氣這麼足?或許是因為陝北地形不平,羊為了吃飽必須爬高下低,而且一般羊飼料會有百裡香、地椒葉、沙蔥、沙蒜,天天吃這些香料,小羊們提前都醃入味兒了。

「食惟羊肉」,是陝北人的飲食風俗。

在陝北,吃羊肉的場合太多了。紅白喜事、暖窯喬遷、朋友聚餐、宵夜啤酒,羊肉都得整上。

每到節日,羊肉也是重頭戲。冬至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頭,叫「熬冬」;臘八吃燜飯,也叫羊肉丁丁飯;每到春節,羊宴甚至要吃到元宵。

像陝北人豪邁的性子一樣,陝北人吃起羊肉來也都不拘小節,最享受大塊吃肉的快樂。

丨鐵鍋燉羊肉丨

鐵鍋燉羊肉,榆林人的最愛。將肉連骨剁為大塊下入冷水鐵鍋內,燒開後改為中火,同時放入十幾種香料做成的調料包,3到4個小時之後,清香四溢,撒上蔥花香菜,相當局勁兒(陝北方言,給力的意思)。

丨醋潑羊頭丨

燉熟的羊頭或者整隻直接劈開,或者剔下肉切成塊,再澆上一大勺子香醋,醋味解膩,和肉味交錯,光是聞著就讓人流口水。

丨羊肉麵丨

在陝北,有句民謠無人不曉。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舖的羊肉麵。"

四十里舖羊肉麵,羊肉是選自陝北肥嫩的山羊肉,肉質鮮美肥嫩,是羊肉中的極品。面可以與老闆說,吃扯麵、拉麵、貓耳朵皆可。那面厚薄均勻,筋道有嚼頭。拌上用草果、桂皮、花椒、白芷、良姜、香蔥、陳皮燒制的酥爛的羊肉,噴香撲鼻,極為誘人。

丨燉羊蹄丨

路邊攤兒上啃個羊蹄,是榆林、延安本地人們夜生活的儀式感。羊蹄攤子的分布,每個吃貨都心裡門兒清,每個人也都收藏了最懂自己口味的那家羊肉串兒店。不管白天裡你是誰,在夜色與美食麵前,人人平等。

而到了早餐,最舒坦的莫過於來一碗熱得滾燙的羊雜湯。羊雜碎由羊的腦、肝、肺、肚等混合燴制而成,配上粉條、油炸豆腐條、土豆條燉在湯裡,出鍋時撒上一小把蔥花香菜,香味就撲鼻而來。

陝西以羊肉為食材的美食,真的是太多了,由此看來,陝西人真的離不開羊啊!

只不過對於羊來說,事情似乎就不是那麼美妙了。羊:「如果能重來,我只想活著走出陝西,看看外面的世界……」

突然有點心疼陝西的羊了

聲明

悅U生活綜合整理

圖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沒有一隻羊羊,能活著走出昆明人的冬天
    眾所周知,春城是沒有冬天的。 眾所周知,2021的昆明是有冬天的。不僅有,還冷死個人。 機智的昆明人,在沒有空調的寒冬,暖寶寶、熱水袋、取暖器先安排一波~最重要的是,感覺把那羊肉一吃起,嚴寒就被由內而外的驅趕走了~
  • 沒有一種動物,能活著離開中國
    沒有一隻羊能活著蹦出新疆不誇張的說,新疆的每一隻羊,不在烤架上,就在炒鍋裡,走完了一生。沒有一隻豬能活著離開東北沒有一隻雞能活著離開德州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
  • 冬天到了,沒有一隻羊可以活著走出內蒙古
    那麼一隻羊到底有多少種吃法呢?Roast烤 烤全羊、 火鍋是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愛的美食 內蒙古人也不例外 飄香四溢的火鍋 配上肉質肥美的羊肉 簡直是整個冬天的精神食糧
  •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才知道,沒有一隻羊能完整地走出陝西!
    選上肥瘦相間的羊腩,加入各味調料,放進杏仁兒去腥,小火燜燉,直煮到骨酥肉爛。一份上好的水盆羊肉得是湯色通透,肉質鮮嫩,呼嚕嚕吃起來唇齒留香。羊肉泡饃名聲在外,陝西老鄉們還總結出了「dié(關中方言,意為「吃到極致」)泡饃五部曲」,一共十個字:一掰、二撕、三掐、四抖、五咥。饃要自己掰,不能過大,可也不能太小,相當考驗人的耐心和功力。
  • 沒有一隻羊 能走出徐州!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呼朋喚友圍著燒烤爐,你一串我一串,或交流感情,或大談天下大事,交杯換盞中,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般的氣質。圖/@小土豆吃在港城1羊腦、羊眼、羊雜……再來個葷素搭配:烤茄子,烤辣椒,烤臭幹,烤麵包,烤魷魚,烤板筋等等,還有毛豆花生、茄子辣椒……對於徐州人來說,沒有葷素搭配的燒烤,是沒有靈魂的燒烤,就像下方便麵不放料包,吃炸醬麵不拌醬料,點地鍋雞不要麵皮兒。端起一杯啤酒,撕下一口羊肉,酣暢淋漓地和朋友一起痛飲。
  • 沒有一隻兔子能活著離開四川,原因據說是這樣!
    沒有一隻兔子能活著離開四川因為它們會被做成手撕兔、雙椒兔、仔姜兔、跳水兔、乾鍋兔等等為什麼四川人都要吃兔兔?
  • 沒有一隻雞能活著離開廣東,它們都去哪了?
    許多廣東吃貨竟還放言:沒有一隻雞能夠活著離開廣東!別看農村的雞生活好像很悠閒,其實這都是為了成為餐桌上更美味的佳餚。雞:我做錯了什麼……什麼都吃的廣東人,研究出360種方法來吃雞,總有一款適合你!而其中最常見的、最能保持雞的原汁原味的,我覺得就是白切和隔水蒸了,而且這兩種在家裡也可以自己做,不用去飯店,感興趣的朋友試一下哦!
  • 羊年春節說陝西 「羊」基因「羊」文物「羊」民俗
    陝西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在農曆羊年來臨之際,我們在這裡順著羊的歷史文化脈絡,追溯重溫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探尋祖先繁衍生息的故事,感受恢宏大氣的民族情懷。  「羊」是傳統十二生肖中與人最為親密的動物之一,從古至今,無論是在我們的生產生活、神話傳說還是文化禮儀中,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陝西與羊也有著深厚的淵源。
  • 沒有一隻兔子可以活著離開四川。來看四川人嘴裡的兔子是什麼模樣
    有句話叫:沒有一隻兔子可以活著離開四川。我覺得也沒有一隻兔子在自貢不被做成菜。自貢的兔子菜品有多少吶?尤其是看起來棕紅油亮,吃起來麻辣鹹鮮甘味複合,嚼起來有些綿香的自貢冷吃兔,近二三十年來更是風靡全川,飄香世界。四川人愛兔兔到什麼地步吶?還專門為了吃兔兔作了一首詩:想啃兔頭有步驟,中間掰開再吃肉。紅油兔丁多配菜,蔥段花生是最愛。下酒首選纏絲兔,一口一杯忘歸路。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閱讀昭通·​群山丨羊活著
    羊倌發脾氣了,羊只只有他打得,別人不許動根汗毛。羊倌奪過羊鏟打女人的屁股,比打羊還狠,還振振有辭:「你有羊溫柔嗎?你會咩著撒嬌嗎?你的肉能吃嗎?你比羊活著更行嗎?」羊婆說:「你跟羊過吧,我騰出地來。」第二個版本是,羊婆餓跑了。羊婆見羊倌待羊好,心想也一定待女人好,就想學一隻母羊,吃草曬太陽不幹活,養得胖胖的,給羊倌生一堆崽,讓羊倌疼死她。
  • 沒有一隻鵝能活著走出固始
    要問固始人有多麼的愛吃鵝塊,一句話形容,那就是——沒有一隻鵝能活著走出固始。固始鵝塊,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一個致富的產業,一門餐飲的文化,一扇對外的窗口,甚至是一把開放的鑰匙。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提起它,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固始鵝塊,俏吧得很哩!」網上有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段子,套用到固始鵝塊上,也可以這樣對話。「你們第一產業是啥?」「養鵝唄!」「第二產業呢?」「殺鵝唄!」
  • 無雞不成宴,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東
    在廣東這個以「吃」著稱的省份,你經常能聽到「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無雞不成宴」,「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東」等等的坊間傳聞。由此可見「雞」在廣東餐桌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巧合的是,廣東的地圖就像一隻大雞腿。在廣東請客吃飯要有雞,辦壽宴要有雞,辦婚宴要有雞,拜神要有雞,過節要有雞,吃法也多種多樣:白切、鹽焗、吊燒、豉油、蔥油、清蒸、手撕、豬肚雞、啫啫雞、土窯雞所以一隻雞從出生開始,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 沒有一隻蛙,能活著跳出成都!
    就連最近人手一隻的青蛙兒子,嘿嘿···,令我母性大發的這款遊戲,讓我更愛吃蛙了。今天就來盤點成都幾家響噹噹的吃蛙聖地,指不定你離家出走的青蛙兒子就在這裡等著下油鍋喲!六扇門地址: 九眼橋老馬路2號(霸王蝦旁)沒有一隻蛙,能活著跳出成都……這不是開玩笑,而是事實。乾鍋、紅燒、油炸、炙烤甚至水煮,每隻蛙在成都總能找到它的歸屬,因為,無人能抗拒蛙肉細嫩的口感和無與倫比的鮮美!
  • 冬天到了,陝西人能做的這頓熱飯很少有人提起
    西安來外國朋友,如果恰巧是在冬天,當地朋友在推薦早餐時通常會選擇當地人從小吃到大「肉丸胡辣湯」,中午的時候,可選擇:泡饃、泡饃、葫蘆頭、水壺羊肉、岐山口哨面等都配得上這個寒冷的冬天西安。除了痘痘湯,陝西人還有接地氣的升級版,我們稱之為「老鴰撒」,這三個字似乎很奇怪,但在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中,人們都知道如何閱讀三個字。在許多地方方言中,烏鴉被稱為「老鴰」,「撒」在陝西中的意思是「頭」,所以這個零食被翻譯成「烏鴉頭」,這小吃真的是烏鴉頭做的嗎?不可能當然是,至於為什麼叫他,有典故,事實上「老鴰撒」的歷史相當長據說他起源於西漢,與李廣有關。
  •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
    相關數據顯示,南京人一年能吃掉一億多隻鴨子,網友開玩笑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金陵城也被人笑稱「鴨都」。僅2016年南京銷售的鴨子就達到1.56億隻,帶來了91億元的收入。南京街邊巷尾制鴨的大小企業和個體戶有1500多家,南京人吃鴨子不僅吃成了一個產業,也順帶養活了3萬靠鴨子為生的人。
  • 秦嶺發現一隻華北豹,追著羚牛跑,就要追上時卻掉頭離開了
    陝西有座美麗又神奇的山脈,它就是秦嶺,獨特的自然環境滋養著不同類型的植被,這裡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在秦嶺深山裡棲息著羚牛、大熊貓、林麝、鬣羚與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這個月,位於秦嶺的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隻華北豹(俗稱金錢豹),它黃棕色的皮毛,遍布銅錢狀斑紋,猶如披著精美的外衣,又帥又酷。只見它悠閒地散步,偶爾甩動長尾巴,偶爾弓著身子,更顯出優美的身姿;偶爾用後腿扒拉地上的樹葉,動作調皮敏捷。忽然,它轉過頭來,發現身後有什麼東西,犀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灌叢。
  •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安昌古鎮,來這不吃醬鴨,冬天就白過了
    每到冬季,文青們偏愛北方的雪景,而吃貨們,偏愛南方的美食,尤其是那隻相貌黑醜的醬鴨,越是寒冷,醬鴨獨有的味道越是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冬吃醬鴨,其實已不再是南方人獨有的情愫。很多北方好友每年春節也都會買幾隻包裝精美的醬鴨回家,但味道總比期待中的差那麼一點。於是,你們的朋友——牧小童踏遍萬千鄉村古鎮,在紹興為你找到了記憶中的醬鴨味道。
  • 父親與羊——記憶中我們家一直養著一部分羊
    記憶中我們家一直養著一部分羊,每到過年時也總是能吃到家裡餵養的羊的肉。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我每天能瞧見父親或者母親將家裡的羊從自家院子裡的羊圈放出去,黃昏時村子裡專門攔羊人又將各家各戶的羊從山裡趕回來,再回到各家各戶的羊圈裡。我每天似乎就要幫著家人做把羊趕迴圈裡這樣一件事。
  • 聽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
    南京鴨業協會曾統計,南京1年至少能吃1億隻鴨子。憑藉這份熱愛,南京甚至還被冠以「鴨都」的稱號。但是,天天吃鴨不會膩嗎?以南京花式做鴨大法來看,真的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鹽水鴨如果說南京將歷史融於城牆,那麼鹽水鴨的歷史就像城牆一樣厚重。相傳在六朝時期,鹽水鴨就已在南京地區頗負盛名,被譽為「六朝風味,白門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