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魚的基本生活環境,養魚首先要養水。自然界有各種水源,各種水的水質各不相同,比如水的溫度、水中的溶氧量、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水中的微生物和酸鹼度等等。一般養魚的水主要有井水、自來水、江湖水、溪流泉水、雪水、雨水等,根據不同的水源,分別情況進行蓄養處理。井水是常用的觀賞魚飼養水,特別是專業生產魚類,有價格便宜的優點。井水還有淺井水和深井水之分,淺井水是地表,土壤地層的水;深井水是地層下的水,有的深幾百米。井水冬暖夏涼,水中礦物質豐富,適宜飼養魚類,但井水中的含氧量低,礦物質多,浮遊生物少,必須把抽上來的井水,蓄養在寬大的水池中,經太陽暴曬,使水中的浮遊生物生長,溶氧增加,然後把水溫調節到所需溫度,就可以養魚了。一般蓄養期23天。自來水是城市中養魚的主要水源。水的來源有的也是深井水,有的抽自江、湖、經處理後水中的氯含量較高,氧的容量極少,浮遊生物也基本殺死。

所以自來水一般不能直接養魚,必須經過蓄養。在寬大的水池中經太陽暴曬37天,冬季必須7天以上,使水中的氯揮發掉,浮遊生物增長,含氧增加方可養魚。江湖中的淺表水,是最方便的天然水源,水中浮遊生物豐富,含氧量高,只要未曾汙染,可直接用來飼養魚。但為了安全起見,可以經過過濾,防止病原菌和寄生蟲或卵混入。在水源缺乏的地方,雪水、雨水也可用來飼養魚,但雪水、雨水可能接受較多的汙染,所以也要蓄養幾天,經p值測定為中性,並經過濾後把溫度調整後再使用。泉水溪水一般也可直接用來飼養魚,但水較瘦,礦物質較多,如經蓄養後使用更好。在養魚過程中,發生特殊的緊急情況對井水可以加入熱開水調溫,並經充氣增氧後飼魚;對自來水可每立方米加入3克大蘇打,充氣增氧後飼魚;對蒸餾水、開水可調正溫度,充氧後飼魚。

養魚的行家把養魚的水分為「硬水」、「軟水」兩大類。硬水就是指自來水、深井水、雪水、冰水之類,水中溶氧少,缺乏浮遊生物,而礦物質含量過高。礦物質的量越多,水的硬度越高,硬度在10以上稱硬水。或鈣鹽類在水中含量超過65毫克/升時為硬水。「軟水」是指江、湖淺表水,或經人工蓄養後的飼養水,這類水用眼睛可觀察到「稠、軟、清」,水色微綠,猶如一缸「春水」。然後把這種軟水注入容器養魚。魚類需要氧氣,氧氣通過兩個途徑溶於水中,一是空氣中的氧與水的表面接觸時,溶於水中,一般在靜止的情況下,這種溶解很緩慢,而且只在水的表層;二是通過水中的植物如藻類、水草在光合作用時產生氧氣,並溶於水中,後者是水溶氧的重要來源。所以江湖天然水中的溶氧較高,可達8I2毫克/升,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池、箱的開口面較小,光照受到一定的限制,飼養密度又相對高,所以需要裝氣泵加以充氣增加溶氧。

特別是在溫度較高時,魚的新陳代謝加快,需氧增加,而溶於水中的氧卻越來越少,故在水溫20度以上時,對水充氧顯得十分重要。一般水中的溶氧低於0.52毫克/升時金魚就會浮到水面,俗稱「浮頭」「叫水」,時間一長就會死亡;而熱帶魚類中有的嬌貴種,水中溶氧低於3毫克/升就會浮到水面,時間長了就會死亡。魚類沒有恆定的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各種魚的適應溫度也不相同,金魚可以在0度至39度水溫中生存,但超過這兩個極點,會很快死亡,而有的熱帶魚種溫度低於15度就會死亡,有的魚種可以忍受52度的高溫,但這是極少數的,一般飼養魚控制溫度的原則是使這種魚能在很好繁殖情況下的偏低溫度。例如某種熱帶魚在水溫2530度的水溫中,都能很好地繁殖,那就把水溫控制在2526度,不需把水溫調到30度,這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和支出,另一方面對魚體也沒有壞處,有時高溫度反而增加魚的新陳代謝,縮短壽命。

每種魚都有它的水溫忍受極點,但不是說可以用極點的溫度來養魚,如金魚在水溫低於10度或高於32度時就表現出很少吃食,處於半休眠狀態。一直用10度以下水溫和32度以上的水溫養金魚,金魚雖不會死亡,但也是養不好的,更不用說繁殖了。一般每種魚都有它最適宜的水溫,如金魚是1824度;霓虹燈魚是2428度。水溫應控制在它們的最適宜範圍內。控制溫度時絕對不能大起大落,水溫升高4度或降低4度時都要慢慢進行,在48小時左右完成,否則很容易患病。水在飼養魚類以後,水質會發生變化。通常經過蓄養的井水、自來水或江湖水、無味、無色,透明清亮,水中浮遊生物豐富,溶氧充足,此水稱作「清水」。清水有益魚類的新陳代謝,生活在清水中的魚食慾旺盛,生長迅速。但清水對魚皮膚粘液的刺激較大,容易使魚體色素減退,變得暗淡。所以飼養魚應儘可能使用綠水,綠水是水中藻類等浮遊生物旺盛的一種清水,在光合作用下,藻類迅速繁殖。

特別是小球藻、綠球藻等越多,水越濃。這種水養魚,藻和浮遊生物可供魚食,又保護魚皮膚滋潤,這種水可使魚的鱗色鮮豔富有光澤,除了夏天高溫季節一般應儘量多使用綠水,特別對於金魚和錦鯉等魚的飼養。綠水不斷發展成為深綠水,又稱老綠水。一般就應換清水。因為老綠水影響人們對魚的觀賞,加七藻類過多,大量藻屍發生腐敗,在晚上過多消耗氧氣,對魚也不利。但在冬季時,可以使用老綠水,老綠水有保暖作用,可以讓金魚、錦鯉等作越冬用水。在魚類伺養中還有一種澄清水從清水養魚起水就沒有綠過那是為較多地餵水蚤,水蚤把水中藻類吃掉,使水始終保持清澄。還有一種情況是水綠過後,再澄淸,這類水較長時間使用,對魚無害。一般在室內飼養觀賞魚,由於光照較弱,出現老綠水機會較少。養觀賞魚一般採用每天抽去一些底1汙水,添一點蓄養好的清水,一般不採取全缸換水也能把水保持在清而嫩綠的水平。

由於人工飼養下的魚生活在較小水環境中魚體糞尿、水生生物繁殖及食餌的腐敗。容易使水酸化或鹼化,也會使水很快缺氧,故必須進行換水。換水時必須注意溫差。對於需保溫的觀賞魚,換水溫差不超過1度對室外的觀賞魚,冬季可以升溫12度,夏季可以降溫12度。換水一般採取每天抽去一部分陳水,加一點新水的辦法最好。但在繁殖和生長期的t,經常換水可以刺激魚發情和排卵,常換新水幼魚生長較快。總之,應根據情況掌握。定時定量飼餵觀賞魚是一原則。大多數人餵養觀賞魚只作觀賞用,故只要維持魚的基本需要就可。定時定量飼餵觀賞魚使魚生活有規律,同時不易得疾病。也有的飼養者需獲得較大的種魚,就採用超量飼餵的手法。這在下面詳述。定時定量飼餵法要求一般每天兩次餵食,每次餵食的量限制在飼料餵後魚在12小時內吃完,在2小時內吃不完說明量多了,下次減量,直到每次餵的量,魚在12小時中吃完為準。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能使水保持清潔,不會因為剩餌變質而使水質變壞,也基本滿足了魚生存的需要。但對繁殖前期的魚和幼魚則應增加飼餵次數。一般第一次在清晨,第二次在午後2小時。增餵一次放在上午10時左右;增餵兩次,一次在上午10時左右,另一次放在傍晚。光照是魚類生存的重要條件,一般光照和溫度有密切的關係,光照越強,溫度越高。光是一切生命的最終能源,綠色植物有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而魚是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生的。光照能刺激腦下垂體產生各種激素,對魚的繁殖、生長、發育、行為、生存有直接影響。光譜中可見光的不同部分和紫外線及紅外線對魚具有不同作用。魚的晝夜節律、活動和休眠直接受光照和溫度的影響。長期處於黑暗環境中的魚(適應海底或夜行魚類除外)會精神萎靡,感覺遲鈍,食欲不振,內分泌紊亂,停止生長,缺少光照的魚也會生長緩慢,色澤暗淡。但過強的光照剌激對魚類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