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燈舞出新生活

2021-01-16 中安在線網站

  大年初二傍晚,無為縣無城鎮八裡村熱鬧非凡。隨著夜幕降臨,村裡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魚燈舞蹈歡騰上演。

  無為是魚米之鄉,勞動人民為了慶賀漁業豐收、祈禱捕魚平安,相傳從北宋起就形成正月裡玩魚燈的民俗,一「玩」便是上千年,還入選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聽說有魚燈表演,四面八方的鄉親們早早趕來,村裡的廣場上人聲鼎沸。隨著鑼鼓聲歡快奏起,數十位身穿大紅色綢布衫的村民,從廣場邊的任氏祠堂邁出,高舉著一盞鰲魚燈、一盞麒麟燈、八盞魚燈相繼登場,在嗩吶、銅鑼、圓鼓等樂器的伴奏中蜿蜒騰挪。

  入夜,魚燈隨著腹內燈盞點亮,一下變得晶瑩剔透。近一個小時的表演中,舞燈手們邁著輕盈的步伐,扭著歡快的舞姿,在平、側、臥、翩、沉、浮等靈活自如的舞姿中,先後舞出「鯉魚擺尾」「鯉魚戲水」「魚躍龍門」等造型,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這幾年,大伙兒生活水平更好,村裡每年春節都要玩魚燈,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看著年輕人在廣場上舞得起勁,無為魚燈傳承人、73歲的任俊堂高興地說。

  據介紹,8盞魚燈分別是金魚、黃魚、鰣魚、鮭魚、鯉魚、鰱魚、鯽魚和烏魚。魚燈長約2米,由竹篾扎制,蒙以紗布。魚燈表面,還專門請畫師繪上多彩精美的八仙圖案,寓意子孫後代「各有能耐、各顯神通」。按照習俗,玩魚燈的第一天叫「開燈」,最後一天叫「收燈」。從「開燈」第一天起,村裡擺上供桌,全村人祭禮。

  任俊堂老人說,這幾年,村裡年年都玩魚燈,很受年輕一輩的歡迎。玩魚燈的小夥子們平日多在外地讀書或做生意,臘月回到家鄉,最關心的就是什麼時候玩魚燈。為了將魚燈舞好,大家時常聚在祠堂裡練習。魚燈舞蹈後繼有人,任俊堂很欣慰,世代流傳的民俗會更好傳承。

相關焦點

  • 西平魚燈舞出花樣新生活
    魚燈和民間音樂、祭祀、節日慶典緊密相聯,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繁榮了地方文化事業。目前,西平魚燈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前兩天的2019年駐馬店市民間藝術展演活動上,西平縣民間魚燈表演隊一經亮相,就引來眾多市民和媒體關注。
  • 非遺廣東|「靈巧逼真」——沙頭角魚燈舞
    燈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燈為道具舞出文字的「燈舞」記載。每逢年節(尤其是元宵節)或祈雨、祭祀、乞求豐收等儀式,宮廷和民間往往都會進行燈舞表演。沙頭角魚燈舞是帶故事性的道具類動物舞蹈,所用魚燈製作精巧,栩栩如生,有紅鯉、青鯉、黑鯉、火點魚、丁公魚、海鯽等20多種魚類造型。製作時先用竹篾紮成魚狀,然後在上面糊紙繪彩,再塗上桐油,再在魚燈下面裝上短棍,供舞者操縱表演,腹內放置蠟燭,點燃時通體透亮,造型豔麗奪目,故名魚燈。
  • 【嶺南館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開館
    在中英街內,有一座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該館不僅介紹了沙欄嚇村的歷史和沙頭角魚燈舞保護與傳承,還展示了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近日,記者走進該館,探秘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魚燈舞的故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
  • 一人一竹一魚燈 漁港老人情牽石浦魚燈
    【解說】用竹條搭框架、用繩子整造型、用顏料塗形體……伴隨李榮輝的動作,一盞盞活靈活現的魚燈便如魔術般顯現出來。60餘歲的李榮輝老人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人,同時他也是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浦魚燈)的代表性傳承人。據了解當地魚燈製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記者走進老人的工作室,裡面活似一個「水族館」,螃蟹、大蝦、黃魚各類造型的魚燈活靈活現。
  • 深港邊界「非遺」傳承人:傳世三百年魚燈舞煥發生機
    中新社深圳4月21日電 題:深港邊界「非遺」傳承人:傳世三百年魚燈舞煥發生機  作者 徐曉美  夜色中閃爍著點點燈光,絢麗多彩的魚燈隨著演員俯身曲背、穿插運行而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呈現出豐富的海底世界……  「這個魚燈舞是沙頭角沙欄嚇村吳氏家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藝術舞蹈,起源於清朝,歷經民國、新中國,發展已有三百多年。」
  • 數據說話:LED集魚燈的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
    不出意外的,全球無論是哪個區域,仍舊是以小型機動漁船(0-11.9m)< 30噸為主進行近海和捕撈, 而中型(12-23.9m)<100噸和大型(>24M)進行遠洋和深海的捕撈作業。我們在2015年的水面集魚燈的海試中,選取了所有者為韓國漁業公司,實驗場地為越南的的小型漁船進行的海試。
  • 傳統手工藝日漸式微 浙江魚燈手藝人古法革新堅守望
    受訪者提供用竹條搭框架、用棉布整造型、用顏料塗形體……伴隨包基勤的動作,一盞盞活靈活現的魚燈便如魔術般顯現出來。今年75歲的包基勤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人,同時也是寧波非遺魚燈製作的傳承人。「石浦素有製作大小魚燈的習俗,家家戶戶掛上魚燈象徵吉祥和驅魔避邪。」
  • 「舞動新時代,快樂新生活」——渝北寶聖湖歡樂競賽廣場健身舞
    「舞動新時代,快樂新生活!」6月19日,渝北區廣場健身舞大賽現場,歌聲飛揚、舞步曼妙,來自寶聖湖轄區的17支舞蹈隊先後登場,歡樂競舞。廣場上,身著靚麗服飾的舞蹈隊員們,用歡快齊整的廣場舞蹈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時展現出居民們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良好精神面貌。
  • 出海捕魚採用LED集魚燈大範圍照明補光
    出海捕魚採用LED集魚燈可以按要求定製發光顏色 功率可以照射幾十米到幾百米LED集魚燈多色集魚燈捕魚探照補光燈LED集魚燈裝置在海邊的漁船上,而漁船的大小差異較大,其基本的要求是小而輕並且擁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和防護性。
  • 實拍順德大良魚燈製作技藝 佛山非遺驚豔眼球
    【環球網文化頻道綜合】大良魚燈,作為一種富於水鄉特色的扎作工藝,曾是清代大良元宵節、中秋節最為引人矚目的景觀,在清朝中葉開始,興盛了足足一百多年,出現過許多扎魚燈的能工巧匠。順德大良魚燈製作技藝,2013年1月被列入順德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9月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地方史料記載,順德清中期已流行製作、觀賞花燈。清中期順德著名詩人黎簡便作有詩句:剪紙斑斕獸樣燈,蠟煙光曳小輪繩。至清末民國時期,魚形花燈開始在順德大良盛行,擅長製作魚形花燈的能工巧匠也由此多起來。
  • 大良新型魚燈製作體驗邀您共度藝術美好...
    ,有數百場手工活動的教學經驗,是順德非遺大良魚燈製作技藝手藝人。10月27日(本周日)下午,「大信·新都匯」特約——「造就2019·鳳城藝術季」第三場「大藝術家」系列公教活動:大良新型魚燈製作體驗課即將舉行,現公開招募30組魚燈藝術愛好者家庭(3人為一組,每組不得少於3人),尊享「特邀嘉賓: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大良魚燈製作技藝)小慈老師」面對面傳授技巧,親手製作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的大良魚燈
  • 廣東非遺巡禮:國家級非遺147項,傳統舞蹈龍舞壓過醒獅舞
    提到廣東的傳統舞蹈,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醒獅舞。但實際上,在廣東入選國家級非遺的30項傳統舞蹈中,獅舞並非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一位的是龍舞,共有9個各具特色的龍舞入選,獅舞有6項入選屈居第二,麒麟舞則有4項入選排名第三,流傳於潮汕地區的英歌有3項入選排名第四。
  • 飛針穿線,繡出新生活
    如今,蒙古族刺繡已發展出千餘種產品。「我們已為28項圖案申請了版權保護,未來還會邀請更多農牧民加入,繡出屬於她們自己的新生活。」楊福林說。來源:人民日報
  • 菏澤成武89歲老人筆走龍蛇 牆面書法描繪新生活
    原標題:菏澤成武89歲老人筆走龍蛇 牆面書法描繪新生活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 近日,菏澤成武縣苟村集鎮張河口社區牆面發生了變化,引得不少村民感嘆:「我也說不上什麼,反正看著是不孬!」「寫得不錯,咱說不出來好在哪,反正比咱寫得強多了!」
  • 一根跳繩舞出校園七彩新生活
    操場上繩彩飛舞,歡聲笑語,一根根跳繩猶如七色彩虹,跳出了校園新生活。  為貫徹落實陽光體育活動,把「每天鍛鍊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滲入到校園的每個角落,使學校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樂園。龍鎮中心小學把跳繩作為該校的特色運動項目,把課間操變成特色操,每天課間或體育活動時間開展大跳繩活動。該校把特色跳繩納入考核班級內容及體運會競賽項目,師生同臺競技,一展風採。
  • 奔牛鎮「舞出健康 舞出幸福」廣場舞大賽圓滿落幕
    中國江蘇網常州訊 為了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全面提高全鎮群眾全民健身運動水平,7月12日晚七點,由奔牛鎮人民政府主辦,奔牛鎮文體站承辦的「舞出健康 舞出幸福」奔牛鎮廣場舞大賽暨奔牛鎮全民健身月啟動儀式在奔牛公園拉開帷幕。
  • 探訪廣東瑤族少女成人禮:「舞火狗」舞出別樣風情
    探訪廣東瑤族少女成人禮:「舞火狗」舞出別樣風情 2018-09-22 13:59: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