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歲的小男孩堯堯一直是父母眼中的「調皮」孩子,多動且喜歡爬高。最初,父母以為堯堯只是有點愛玩鬧,可上幼兒園後,堯堯不僅無法認真坐著聽課,而且拒絕和老師說話。堯堯的父母著急起來,帶著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堯堯是感覺統合失調了。
感覺統合失調簡稱為感統失調,這個詞對很多家長來說有點陌生。市人民醫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李小鳴提醒,當孩子出現語言少、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脾氣暴躁、學習障礙等表現且情況較嚴重時,家長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做「調皮孩子」來對待,因為這可能是出現感統失調了。
瀏陽日報記者潘思榮
4歲小男孩愛「冒險」,屬前庭覺系統功能低下
「堯堯,危險,快下來!」這是市民蔣女士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她幾乎每天都得把孫子堯堯從樹幹上「扛」下來,但轉眼間他又爬上樹了。
「這個孩子很調皮好動,還不怎麼跟人說話。」蔣女士說,堯堯平時總喜歡到處跑,即使是被強迫坐在椅子上,也喜歡用手敲打椅子,根本安靜不下來。
除了好動,堯堯還總愛做一些在大人看來非常危險的事情,比如爬高、從高處蹦下、騎著玩具車衝下陡坡。
堯堯上幼兒園後,上課時總是坐不住,除了打擾旁邊的同學,還在教室地上滾來滾去。老師問他問題,也從不開口回答,老師拿他沒辦法,只好向家長反映了情況。
蔣女士帶著堯堯去醫院檢查,經感統評估發現堯堯的前庭覺系統功能低下。前庭覺包括視、聽、嗅等感覺,堯堯前庭覺遲鈍,所以總是喜歡跑動,做一些激烈的事情,以尋求前庭覺刺激,因此顯得很好動甚至脾氣暴躁。除此之外,堯堯還存在觸覺統合失調的情況,所以沒有安全意識,被磕碰到了也沒什麼痛覺。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矯正後不影響成長
「今年暑假接診了好幾個像堯堯這樣感統失調的小孩。」李小鳴說,其中有一名6歲的男孩小樹,從小就很活潑,記憶力很好,可上小學一年級後,卻出現了學習障礙。
「小樹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寫字時經常不是少寫了筆畫,就是把字寫反了。」小樹的父母很奇怪,兒子平時挺聰明的,可學習起來怎麼這麼吃力。讀書時,小樹明明認識文章中的字,卻會把句子的順序讀錯,或者讀不出完整的句子。
小樹的父母把這些問題歸結於孩子粗心、不認真、貪玩,總是責罵小樹。小樹變得越來越內向,也不愛上學了。最近,小樹的父母帶著他去醫院檢查,經過專業測評,發現小樹存在感統失調的症狀,主要是視知覺失調和動作協調能力有缺陷。
「其實感統失調的小孩很常見,幾乎每天都有來醫院就診的。」李小鳴介紹,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育的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能糾正。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李小鳴說,感統失調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表現出多動、注意力缺陷、學習障礙或脾氣暴躁等情況,很容易被當作「問題孩子」,「其實只要及時進行專業治療訓練,矯正感統失調,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名詞解釋
感覺統合失調
在人體各處分布著不同的感覺接收器,比如皮膚、眼睛、耳朵、肌肉等。這些接收器像雷達一樣,探測、接受信息,並把信息傳送給大腦,如果大腦經常無法有效處理接收到的各種感覺信息,機體不能和諧運作,這種情況就是感覺統合失調。
人體有五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知覺和聽知覺。一個人的這些感覺系統過於敏感,或過於遲鈍,都會出問題。
健康貼士
過度寵愛影響孩子感覺系統發育
「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跟後天養育不當有關。」李小鳴介紹,目前已知早產、宮內發育遲緩、出生窒息缺氧、臍帶繞頸、胎盤老化等都可能導致孩子感統失調。
如果孩子的生長環境過於單調,或在發育過程中受到過多保護和活動限制,得不到相應的環境刺激,也可能發生感統失調。李小鳴提醒:「長期抱著孩子,使孩子失去在地上爬行翻滾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的感覺系統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