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經常會有家長問,孩子在生活中很容易摔跤,平衡能力差,到底是什麼原因?又該怎麼辦呢?
回答
孩子一歲左右走路摔跤很正常,剛學會走路,掌握不好平衡。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依然經常摔跤,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多是父母保護過多,孩子缺少了太多身體操作能力的鍛鍊導致平衡能力不佳、感統失調。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很多人對平衡感了解甚少,其實人生下來就具有平衡感,所以才能站得穩,跑得快,如果平衡感欠佳,會影響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度。
平衡能力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胎兒在母親體內將近五個月的胎位變化,以及出生後經過翻身、坐、爬行、扶站,一直到獨立行走等近一年的身體發展,練習所有的神經組織,筋骨,肌肉和地心引力間的協調,才能形成這種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孩子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篩除多餘的刺激,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更易集中。
有些孩子缺鈣、造成腿腳無力,或者睡眠不足致使運動神經系統受到影響,也會導致摔跤,平衡感差的現象。
如果是感統失調,那就要上心了,這些失調現象不會自行消失,如果不通過感統訓練積極幹預,會讓他們以後的生活遇到更多困難。
給孩子一些平衡練習,掌握身體平衡的技巧,不僅對他的身體發育有好處,還能提高他的認知能力和協調性。
5個小遊戲,在家也可以鍛鍊寶寶的平衡感。
1、走直線
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與寶寶在室內玩這個遊戲,特別有趣。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釐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開始時允許寶寶可以走出外界,但隨著玩耍時間久了後,儘量讓寶寶不要走出界外,這對2-3歲的寶寶來說有點難哦,不過能極大地鍛鍊平衡協調能力。
這個遊戲的玩耍場地並不局限在家裡哦,平時帶寶寶上街時,也可以讓他沿著人行道的一條直線走。不過要注意,在戶外玩這個遊戲要特別注意安全。
2、跳格子
又稱跳房子,這個是大人們小時候常玩的遊戲,也許現在的孩子不太熟悉。
這個遊戲可以不斷升級哦,對平衡能力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踩「石頭」
小時候踩石頭過河過小溪,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先準備好彩紙,剪成圓形圖案,散布在地板上。
玩耍時,帶動寶寶一起發揮想像,「踩」著石頭走到「湖」的對面。
剛開始玩這個遊戲,家長可以牽著孩子一起走,幫助孩子明白遊戲規則,熟悉之後再讓他自己走。
4、拍氣球
追逐泡泡和氣球,也是孩子們喜愛的遊戲之一。這個遊戲也能鍛鍊平衡能力,協調能力,還能鍛鍊寶寶的快速反應的能力。
5、金雞獨立
這個小遊戲,對於寶寶來說也是有一點難度的。
開始時,家長可以先教會寶寶用雙手扶著椅子靠背站立,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慢慢地,再讓寶寶嘗試更長的時間甚至是不依靠任何東西站立。寶寶的平衡感對其成長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3-6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們如遇到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一定要及時諮詢專業的感統機構,給孩子制定訓練計劃,不要錯過黃金期。
---END---
感統訓練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讓您的孩子打好一切學習的基礎
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將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將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