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與1972年提出的。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然後做出適應性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人類才能完成那些高級而複雜的認知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人體感覺器官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感。
觸覺:是感覺學習的營養。
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振動等的感覺。
前庭覺: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
在大腦後下方腦幹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視、聽、嗅、味的訊息便是前庭訊息,這些訊息的感官都在頭部,也是身體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訊息和人類平衡能力的協調非常重要,這就是前庭平衡。
本體感:本體感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本體感覺在英文稱為Bodymap身體地圖.有人稱為身體形象.好像我們大腦中有一張自己身體的地圖.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又稱本體感覺和深感覺)是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主要功能為肌肉在收縮或伸張時,關節在彎曲或伸直時,都能感覺到肢體的位置與動態狀況。
width="306"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09px; width: 231px;">
二、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是指輸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成有效的組合,是肢體不能有效地運作,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學習、運動、生活障礙等。它分為五大領域失調:前庭感覺統合失調;平衡感覺統合失調;觸覺統合失調;本體感覺統合失調;視聽覺統合失調。
三、感覺統合失調的一般表現
下列現象是一般兒童發展中容易產生的問題,不是病症,這是人類小家庭制度及活動空間少的後遺症,也是世界性的問題,感覺統合可以提供您解決及預防方法。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191px; width: 300px;">
觸覺失調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因為這樣的兒童儘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於大腦無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和運動的完成。
width="321"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前庭覺失調表現:
A、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B、視覺感不良:表現是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等。
C、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D、平衡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繫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20px; width: 332px;">
本體感失調表現:
(一)生活中的表現
由於本體感失調是對自己機體各個部位控制不利,如果本體感覺有障礙,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肌肉的收縮,肌肉用力大小。
1、在一些活動中,如抓物、取物時由於控制不好手的力度而會把物品弄壞。
2、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
3、本體感不足的孩子,大腦對舌頭、嘴唇、聲帶的控制不靈活,容易造成語言障礙,如語言發育遲緩,發音不清,口吃等。
4、消極,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脾氣暴躁,粗心大意。
(二)學習能力方面的表現:
1、大腦對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寫作業非常慢,經常出錯,寫字寫不好,容易出格。
2、手-眼不協調,看到的和寫出來的有所不同,常出現抄錯數,寫字顛倒等問題;
3、手—耳不協調,聽到的和寫出的不一致,尤其表現在聽寫方面。
4、身—腦不協調,大腦對身體控制不良,上課、寫作業時身體老扭來扭去,不安地亂動,小動作多等。
三、造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302px; width: 493px;">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303px; width: 493px;">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312px; width: 495px;">
經過多年的課程實踐和理論研究,啟樂園感統訓練專家得出如下結論: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要求太多,加上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親子關係僵化和緊張而引起的感覺統合不足,由於感覺統合不足引發的學習、生活、活動障礙的問題愈來愈多。
四、感覺統合訓練的作用(簡稱:感統訓練)
(1)通過感統訓練達到感覺統合來建立和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專注力。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29px; width: 336px;">
(2)培養幼兒感覺動作的發展。
感統訓練能促使幼兒不斷與環境產生互動,在幫助幼兒認識物體的形狀、顏色、質地、聲音,認識自身,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係,發展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等。
width="363"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3)注重幼兒動作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感統訓練課中會設計出大量的身勢動作遊戲,在有效地幫助幼兒骨骼、肌肉成長的同時,促進幼兒神經系統組織整合功能的發展,這種能力是日後進行高級運動以及學習閱讀的基礎。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33px; width: 262px;">
(4)幫助孩子的個性發展
感統訓練設計的既有力度又有坡度,既有規範性又有靈活性的身勢動作遊戲,使幼兒能在「跳一跳」之後獨立完成作業,由此獲得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幼兒可以盡情盡興地活動,充分體驗其中的樂趣,有助於孩子宣洩能量和情緒,培養活潑開朗、熱情奔放的性格。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幼兒有大量與小夥伴遊戲的機會,逐步積累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鍛鍊處理矛盾的能力,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22px; width: 288px;">
(5)感統訓練為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所產生的各種學習困難和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找到了基礎原因,並提供改善或解決方法。
五、感覺統合訓練適合兒童(3-12歲所有兒童)
1、感統失調
2、學習困難
3、注意力不集中
4、多動症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310px; width: 366px;">
六、鄭州啟樂園感覺統合訓練課程介紹
1、上課形式:小組、集體融合、一對一。
2、上課內容:由專業的感統訓練師以遊戲的形式,藉助專業感統訓練器材,進行粗大運動、精細動作等八大領域訓練,增強身體感覺統合水平。
具體訓練計劃因人而異,一人一個方案。
3、上課時間:需與家長共同確定。
感覺統合訓練主要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系統,可分為觸覺、前庭平衡訓練、本體感等項目的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13px; width: 334px;">
觸覺訓練: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
訓練器材: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
適應症:愛哭、膽小、情緒化、怕陌生、笨手笨腳、怕人觸摸、發音不正確、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閉、體弱多病等。
width="290"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13px; width: 341px;">
前庭平衡覺訓練: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系統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組織神經健全、前庭平衡及視聽能力完整程度。
訓練器材: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臺、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
適應症:身體靈活度不足、姿勢不正、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愛惹人、語言發展遲緩、視覺空間不佳、閱讀困難、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培養不起來。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33px; width: 337px;">
彈跳訓練: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系統,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
訓練器材:羊角球、跳床。
適應症:站坐無相、姿勢不正、情緒化、身體靈活度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假、關節信息不足。
width="373"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215px; width: 335px;">
固有平衡訓練:調整脊髓中樞神經核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
訓練器材: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
適應症: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展不佳、缺乏組織能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100%; height: 199px; width: 363px;">
本體感訓練:強化固有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
訓練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動獨木橋、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
適應症:語言發展緩慢、笨手笨腳、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安、情緒化、組織力及創造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