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備足黑頸鶴過冬「口糧」

2021-01-08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入冬以來,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多措並舉,確保黑頸鶴及其他遷徙候鳥在該保護區安全、順利、舒適越冬。

最近一段時間,來保護區科考的人員會發現,每隔幾天,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大橋管理所工作人員就要把採購的玉米用小型車輛運到觀鶴大堤,用船轉運到鳥島岸邊由人工搬運到庫房中,再進行人工分撒,把玉米投放到鳥島的各個區域。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大橋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每年都在鳥島上種馬鈴薯餵黑頸鶴,等馬鈴薯吃完的時候,為了幫助黑頸鶴安全越冬,我們每隔幾天要投放一次玉米。」

近年來,隨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到保護區越冬的候鳥也不斷增多。為最大限度減少遷徙候鳥對保護區周邊村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降低人鶴、人鳥矛盾,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一是持續開展愛鶴護鳥宣傳,增強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二是在保護區劃出180多畝土地,通過只種不收等方式種植馬鈴薯、蔓菁、蘿蔔等黑頸鶴及其他遷徙候鳥喜歡的農作物,供其覓食;三是根據黑頸鶴及其他遷徙候鳥覓食情況,實時投放玉米等補充性食物。

今年整個冬季,為確保黑頸鶴、灰鶴等遷徙鳥類在保護區內安全、舒適、順利越冬,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大橋管理所計劃在候鳥棲息地投放玉米20萬公斤、馬鈴薯27萬公斤。

本報特約記者秦本林 陳其海 晏水清 文/圖

相關焦點

  • 會澤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家門口的美景
    當地人絕不獵殺黑頸鶴,黑頸鶴也不喝清明節的水,不吃成熟的莊稼。雲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上遊,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大橋片區和長海子片區二個片區組成。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及其越冬棲息地的溼地的生態環境,屬於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我所生活的地方便是大橋片區。大橋片區位於會澤縣大橋鄉的大橋海子流域,距縣城42公裡,地處中山區,地形較為複雜,形成高山深谷、河谷狹窄、山勢陡峻。大橋海子(水庫)的西南面、西北面和東北面較高,最低點為東南面,海拔2470m。
  • 會澤:民兵護鶴 讓黑頸鶴生存的環境更美
    在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這樣一群通過會澤縣人民武裝部整組層層篩選出來、身穿迷彩服每天穿梭在保護區各個角落的基幹民兵,他們或單獨在宣教中心對前來護鶴科考的志願者進行講解,或兩人一組在好望角監測黑頸鶴的數量,或三五縱隊在觀鶴堤巡邏巡護,他們是民兵,更是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鶴員,除了做好保護區內的應急維穩、處突、搶險救災等工作外,還要全力配合保護區管理所做好巡邏巡護、保潔消毒、違建監管等各項管護工作
  • 雲南會澤護鶴民兵:讓黑頸鶴保護區環境更優美
    護鶴民兵讓黑頸鶴保護區環境更優美在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這樣一群基幹民兵,他們身穿迷彩服,每天穿梭在保護區的各個角落,或兩人一組,在好望角監測黑頸鶴的數量他們是會澤縣人民武裝部整組層層篩選出來的民兵,除了做好保護區內的應急維穩、處突、搶險救災等工作外,還要全力配合保護區管理所做好巡邏巡護、保潔消毒、違建監管等各項管護工作,守護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安寧。
  •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三個鳥綱動物
    今年越冬期以來,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監測和攝影愛好者陸續發現有火烈鳥、小白額雁、大寶的身影出現,同時,還發現此前多年沒有現身的白琵鷺也現身了,到目前,今年會澤念湖新增了三個鳥綱類動物。
  • 火烈鳥都飛到會澤念湖過冬了
    今年越冬期以來,曲靖會澤念湖陸續發現了火烈鳥、小白額雁、大鴇的身影。從最初的黑頸鶴、灰鶴、斑頭雁,到現在的火烈鳥、小白額雁、大鴇等等,到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據統計,截至目前保護區新增了三種鳥類。
  • 4噸口糧已送達 專供今年到尋甸越冬的黑頸鶴
    6月19日,昆明市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月系列活動組委會一行及市民來到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將4噸黑頸鶴專用糧食送達該自然保護區並舉行捐贈儀式。至此,昆明市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月系列活動圓滿收官。
  • 雲南會澤迎來觀鶴季
    近日,位於雲南省會澤縣境內的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一年一度觀鶴季,首批來此越冬的黑頸鶴、灰鶴等越冬候鳥陸續飛抵。近日,位於雲南省會澤縣境內的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一年一度觀鶴季,首批來此越冬的黑頸鶴、灰鶴等越冬候鳥陸續飛抵。
  • 雲南會澤發現火烈鳥
    近日,兩隻火烈鳥現身位於雲南省會澤縣境內的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地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這是11月18日在雲南會澤拍攝的火烈鳥。↑ 這是11月18日在雲南會澤拍攝的火烈鳥。
  • 冬季到會澤來看鶴丨吳正權
    會澤的冬季雖然氣溫有點冷,但有一個群體很熱鬧。這個熱鬧的群體,是一群來自遠方的天之驕子——黑頸鶴,以及陪伴它們的數以萬計的灰鶴、班頭雁、赤麻鴨等候鳥。它們從青藏高原千裡迢迢,翻山越嶺來到會澤越冬。它們的到來,又招來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的觀鶴拍鳥的人群。
  • 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
    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11月14日,攝影愛好者在會澤念湖發現兩隻珍稀大鳥——火烈鳥,鮮豔的羽毛在晴空下格外醒目。在此前,會澤念湖從未有過。據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大橋管理所護鶴員監測,這兩隻大紅鸛是紅鸛目紅鸛科火烈鳥屬的鳥類,又名大火烈鳥。通過監測,確定是一種新來的鳥類,長而粗的大嘴略帶彎勾,嘴形似靴子,長長的脖子很像大天鵝,雙翅展開十分美麗。
  • 500餘只國家II 級重點保護鳥類白腹錦雞在會澤念湖歡呼雀躍
    今年越冬以來,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工作人員監測和攝影愛好者陸續發現,保護區內的白腹錦雞的數量在大幅增加。攝影愛好者劉雲成說:「這些年,我每年都會帶一些攝影愛好者上山拍白腹錦雞,發現白腹錦雞的數量每年都有所增加,今年最多,根據我們的觀察有500隻左右了。」
  • 黑頸鶴幼鳥不停拉肚子 獸醫一看,蛔蟲惹的禍
    原標題:黑頸鶴幼鳥不停拉肚子 獸醫一看,蛔蟲惹的禍   獸醫給黑頸鶴餵藥   昨日(28日),記者從昆明動物園獲悉:不久前,該園成功救治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 雲南昭通大山包迎來黑頸鶴遷徙高峰
    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統計的最新數據,截至11月26日10時,已發現1482隻黑頸鶴飛抵大山包越冬。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高原精靈」黑頸鶴飛抵大山包大部分黑頸鶴將在這裡棲息生活200多天,小部分黑頸鶴在大山包中轉休整、補充食物後,還將飛往雲南曲靖會澤、巧家馬樹、貴州草海等地越冬。
  • 黑頸鶴集結貴州草海過冬
    2020年11月13日,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黑頸鶴。近日,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續迎來黑頸鶴、灰鶴、斑頭雁等首批越冬候鳥。2020年11月14日,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黑頸鶴近日,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續迎來黑頸鶴、灰鶴、斑頭雁等首批越冬候鳥。(王純亮攝/光明圖片)( 文章來源:光明圖片)
  • 我在拉薩拍黑頸鶴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的冬季就會有大量的黑頸鶴飛越喜馬拉雅山脈來到西藏拉薩過冬。黑頸鶴是吉祥鳥,內地很少見,一般丹頂鶴比較常見。>它喜歡靜,一般在遠離村莊的田地裡安家黑頸鶴與丹頂鶴的區別在於顏色不同,黑頸鶴:通體羽毛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眼先和頭頂前方裸露的皮膚呈暗紅色,尾羽褐黑色。
  • 黑頸鶴 | 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經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其中一隻黑頸鶴亞成體非常特殊,其右腿佩戴著編號為R13字樣的紅色彩環,小傢伙在其父母的守護下,時而漫步、時而抬頭張望、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展翅高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其樂融融,這也意味著它們一家將要暫時安家於大山包,渡過長達200多天的越冬期。
  •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供圖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飛抵大山包的首批9隻黑頸鶴雖然推遲了兩天,但從11月20日開始,每天抵達大山包的黑頸鶴數量增速迅猛,尤其是最近三天(11月25-27日)日均增加300隻以上。
  • 黑頸鶴|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經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其中一隻黑頸鶴亞成體非常特殊,其右腿佩戴著編號為R13字樣的紅色彩環,小傢伙在其父母的守護下,時而漫步、時而抬頭張望、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展翅高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其樂融融,這也意味著它們一家將要暫時安家於大山包,渡過長達200多天的越冬期。
  • 滿樹柿子枝頭掛 給過冬的鳥兒留「口糧」
    11月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潁上園林管理部門了解到,之所以保留柿子不進行採摘,主要是為了給來潁上過冬的候鳥留一份「口糧」,「我們這幾條街道每年總產量達150萬斤,一個冬天鳥兒們就吃乾淨了。」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每到柿子成熟的季節,潁上「不允許採摘」的柿子樹就成為當地網友熱議的話題。
  • 隆寶: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
    高原精靈黑頸鶴全球唯一的高原鶴地球上共有15種鶴,在我國分布的有9種,其中丹頂鶴和黑頸鶴主要產於我國境內,珍貴而稀有。黑頸鶴是大型涉禽,體長約120釐米。頭頂有裸露的紅色皮膚,求偶期間會膨脹,顏色特別鮮紅。除眼後和眼下方有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