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福州永泰縣長慶鎮花生採摘季。13日,由兩岸團隊共同策劃的「兩岸花生節」在長慶鎮中洋村舉辦,希望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探索。
7月18日,「兩岸花生節」舉辦的拔花生大賽吸引遊客觀看。
「從春初看著中洋村花生栽種開始,到今天花生結果成熟,內心十分興奮。」此次活動承辦單位之一、臺灣「見學館」創辦人許俊雄說,這是今年第10次來到長慶鎮。自己走訪了整個鎮區,從地形、氣候、山勢、水文和栽種方式,看見長慶花生品質優良的奧秘。「兩岸融合要真正交心。」
此次,小村莊裡的兩岸花生節吸引了來自兩岸的多名規劃設計、運營、文創等領域的團隊和青年從業者,以及來自福州的100多名遊客參加。
記者看到,現場攤位上擺放著臺灣雲林縣和宜蘭縣極負盛名的「花生冰淇淋卷」和「花生麥芽酥」,以及基隆廟口的「花生泡泡冰」等臺灣美食。
7月18日,兩岸參會人員分享現代農業發展經驗。
許俊雄說,這是臺灣「見學館」團隊從臺北全程冷鏈送到活動現場的。8位臺灣設計公司負責人在攤位上擔任「一日店長」,與永泰縣年輕人共同推介臺灣冰品。
今年4月,許俊雄和他的臺灣「見學館」團隊參加了由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革福建省委共同主辦的「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對鄉村振興中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開展了有益探索。此次兩岸花生節是研修營成果延續之一。
據許俊雄介紹,目前團隊已在當地成立了兩家公司,希望借鑑臺灣經驗,攜手村民打造特色農業文化品牌。
長慶鎮鎮長陳承勤說,花生是長慶鎮特色作物,現在共吸收農戶78戶、流轉225畝土地用於花生種植,一畝純收入可逾5000元。這是長慶鎮第一次舉辦兩岸花生節活動,希望引入臺灣文創和多元的加工產品,將長慶鎮的文化歷史與物產相結合,推動長慶鎮更好發展。
在花生採摘地附近,豎著一塊布告牌,介紹了永泰縣有名的古建築逢源堡,即「八卦寨」。旁邊桌子上擺放著八卦型盒子裝著的三色花生製品。
臺灣博森設計總監李潘龍說,綠色的芥末花生代表福建的綠色森林,黑色的竹炭花生代表肥沃的土地,中間是長慶鎮的紅皮花生。「我們想做一個示範,告訴當地村民,作物做好後如何加工提升價值,比如這個八卦型包裝盒的設計,背後就是品牌故事,就是當地莊寨文化,它可以傳播到海內外更多地方。」
李潘龍認為,很多臺灣青年有情懷,他們在大陸有更多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兩岸攜手推動鄉村振興,不僅能幫助推銷花生等特色農產品,更能通過產業活化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為鄉村發展開創出新的天地。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革福建省委指導,福州市農業農村局、永泰縣人民政府主辦。 永泰縣副縣長唐曉騰認為,臺灣在現代農業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具體的農業生產中,非常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路,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希望以花生為媒,促進兩岸農業共贏發展。
共話鄉村振興
第二屆「兩岸花生節」18日在福州永泰縣長慶鎮中洋村開幕,臺灣觀光農業技術經驗給這裡帶來的變化,令兩岸人士同感興奮。
「這批花生使用了臺灣的農業技術,吃起來特別飽滿。」在榕臺灣青年詹竣傑說,今年臺灣團隊加強了與長慶鎮的交流,通過標準化花生加工生產,引進清洗花生機器等現代農業方式,增加花生產量,提升口感品質。
「加了光合菌的花生結果率提高了,收購價也從18塊一斤漲到了20塊。」中洋村花生種植大戶朱春強笑容滿面地說,「我和小詹常在微信上溝通,遇到問題都會共同解決。」
永泰縣近年來打造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產業園,構築起高水平的農業合作交流平臺,實現了兩岸農業互惠互利、共贏發展。
「臺灣團隊工作精益求精,產品理念先進,增加了這裡農民的收入。」在長慶鎮農技站,長慶嚴選店的店長王巧清向來客講著「一顆花生的故事」。店內擺著花生奶茶、冰沙、厚片吐司,還有特別設計包裝的「長慶5號」紅皮花生,客人嘗後紛紛豎起大拇指。
此次活動承辦單位之一、臺灣「見學館」創辦人許俊雄在直播連線視頻中說:「我們做花生產品,要先求品質再求銷量。」
據介紹,臺灣團隊計劃在長慶鎮以一級產業為基礎,結合二級及三級產業分工合作,促進花生的生產、加工、販售等整體性產銷策略,提升附加價值、振興農業。
許俊雄透露,明年臺灣團隊還會幫助長慶鎮培訓本地農人,利用網絡平臺幫助大陸鄉村年輕人開展直播,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模式。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讓更多青年看到長慶鎮的發展潛力,回鄉創業,帶動鄉村振興,讓更多人獲益。」王巧清說。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革福建省委會指導,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永泰縣人民政府等主辦,臺灣「見學館」團隊等協辦。
回顧兩岸花生節
以「秀美京山·幸福長慶」為主題的首屆兩岸花生節在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舉行,來自兩岸規劃設計、運營、文創等領域的團隊和青年從業者,以及來自福州的100多名遊客參與本次活動。
在現場,設有雲林縣和宜蘭縣極負盛名的「花生冰淇淋卷」和「花生麥芽酥」,以及基隆廟口的「花生泡泡冰」等臺灣美食攤位,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品嘗。據介紹,這些臺灣特產是由臺灣「見學館」團隊從臺北全程冷鏈送達活動現場。
臺灣「見學館」團隊創辦人許俊雄已是第十次來到長慶鎮,這兩年來他走訪了大陸的許多鄉村,非常看好福建鄉村的發展潛力。
許俊雄表示,兩岸的團隊正在進行鄉村振興的工作,是為了讓當地的村民知道,「他們所產的農產品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兩岸融合要交心」是許俊雄受訪時反覆提及的觀點。為了持續推進在閩鄉村振興工作,他們團隊已在福州共同開設了兩家公司。許俊雄說,接下來,希望繼續協助永泰當地村民,共同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品牌。
來自臺灣的八名年輕的老總在攤位上擔任「一日店長」,與永泰的年輕人共同推介臺灣冰品,向參加花生節活動的兩岸民眾,分享各式冰品的做法。現場還進行了兩岸同胞採摘花生比賽,並用花生製作美術作品。
「很多的臺灣青年都有情懷,在大陸有更多的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我們希望通過兩岸共創的方式,把我們在臺灣所學貢獻到大陸的鄉村振興中。」臺灣「見學館」團隊成員、臺灣博森設計總監李潘龍表示,他希望藉由兩岸的合作,來協助當地的居民,把臺灣元素和當地元素結合,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劉宏偉指出,通過借鑑臺灣成熟的鄉村建設經驗,以產業活化帶動鄉村活化,有助培育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夯實兩岸融合發展的基層基礎。
2019年4月,永泰長慶鎮舉辦了「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以兩岸青年鄉村振興同心築夢為切入點,兩岸青年開展田野調查,交流研討並提出適合長慶的鄉村產業規劃方案,此次兩岸花生節也是研修營成果的延續之一。
該活動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革福建省委指導,福州市農業農村局、永泰縣人民政府主辦,永泰縣農業農民村局、永泰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長慶鎮人民政府、臺灣「見學館」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