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閱讀︱美國移民與族裔史

2021-01-16 澎湃新聞

1. Erika Lee,

America for American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

, Basic Books, 2019.

美國移民與族裔史(American Immigration and Ethnic History)的主要開創者之一奧斯卡·韓德林(Oscar Handlin)曾強調,美國是一個「移民之國」,而美國華人史家李漪蓮(Erika Lee)的新著《美國人的美國:一部美國讎外史》(America for American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下簡稱《仇外》),則凸顯出美國是一個「仇外之國」。《仇外》一書通過追溯美國自殖民時期到川普時代的種族主義和排外行為,揭示愛爾蘭人、中國人、日本人、義大利人、墨西哥人、中東人等族群,是如何在政客和媒體的刺激渲染下,成為美國種族主義政策和暴力的目標,並被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者建構為美國的「異族」和威脅的,同時深刻地塑造了美國的大眾觀念和公共政策,進而分析仇外現象對美國民主和美國人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美國法律和形象的減損。《仇外》認為,對外來移民的非理性恐懼、仇恨、敵意是美國的顯著特徵和難以磨滅的傳統,自其建國以來就被用於各種社會和政治目的。當下,美國人對穆斯林、拉美裔的恐懼,更是讓人們對美國讎外歷史體會深切。

國內美國史學界對《仇外》的作者李漪蓮未必陌生,其另一部著作《亞裔美國的創生:一部歷史》(The Making of Asian America: A History)的簡體中譯本,已於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作為專攻亞裔美國人史的歷史學家,李漪蓮的專長在《仇外》一書中得到了充分展現。該著對美國讎視亞裔美國人的歷史敘述尤為詳細紮實,其對中國人和日本人移民在美國遭遇仇恨和歧視的相關章節的闡述也更具啟發意義。同時,作者也兼及美國讎外歷史的整體性,對美國歷史上其他遭受仇外的族群的分析亦不乏真知灼見。

《仇外》一書一如既往地展現了李漪蓮的寫作風格:首先是出色的故事講述能力。該著結構組織清晰,資料豐富,堪稱一部可讀性強、構思精巧、充滿思想的學術力作。其次是作者穿透紙背的人文情懷。李漪蓮對從排華到最近的旅美禁令期間,美國社會所表現出來的種族主義仇外情緒予以批判,指出仇外情緒事實上是美國種族主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仇外》對任何想要建立一個更包容社會的美國人來說應是必不可少的讀物。最後是著者強烈的現實關懷。李漪蓮指出,今天美國讎外的言論、行為和政策並非新鮮物,而是美國讎外歷史的當代迴響,她將唐納·川普的種族歧視,視為美國讎外歷史的某種殘餘和沉渣,認為無論是歷史上的排斥還是當下的仇外,皆對美國和美國人造成了嚴重的創傷。

總體而言,李漪蓮的《仇外》一書對美國讎外種族主義的歷史進行了出色總結,啟發人們關注、正視並反思這段歷史。它解釋了仇外情緒何以產生,何以持續,何以威脅到美國和美國人。這是一本發人深省的書,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美國兼具「移民之國」和「仇外之國」的雙重矛盾身份。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美國社會的人,都應細品此書。如能與美國移民史家約翰·海厄姆(John Higham)的《國土上的陌生人:美國排外主義的類型(1860-1925)》(Strangers in the Land: Patterns of American Nativism, 1860-1925)及後文提及茱莉亞·羅斯·克勞特的《異見的威脅》等書參照閱讀,則會對美國的排外歷史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2. Julia Rose Kraut,

Threat of Dissent: A History of Ideological Exclusion and Depor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美國學者茱莉亞·羅斯·克勞特(Julia Rose Kraut)集律師和歷史學家於一身,這是她異於常人的優勢。而她在新著《異見的威脅:美國意識形態排外與驅逐史》(Threat of Dissent: A History of Ideological Exclusion and Depor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後文簡稱《異見》)一書中,將這種優勢盡情揮灑,從而賦予《異見》別樣的氣質與學術價值。

《異見》是美國首部意識形態排外和驅逐的社會、政治和法律史綜合的著作,也是美國學界第一部將移民法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相結合的交叉研究,對主要法院判決和立法的複雜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牽涉的時間包括從《1798年外國友人法》(Alien Friends Act of 1798)到川普政府時期的幾乎整個美國歷史。

《異見》指出,從《1798年外國友人法》開始,美國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立法禁止或驅逐外來移民。而這些法律常與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和結社自由及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形象相牴牾。《異見》提醒我們,美國的外來者在信仰、言論和結社等權利方面的法律基礎異常脆弱,他們或遭受立法排斥,或其觀念和信仰遭受挑戰。而意識形態上的排斥和驅逐則成為美國政治鎮壓「異見」的工具。《異見》追溯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如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伊斯蘭激進主義如何根據特定時局,被認為是美國不可容忍的威脅。《異見》還強調了包括克拉倫斯·達羅(Clarence Darrow)和卡羅爾·維斯·金(Carol Weiss King)在內的律師,以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等組織,依據憲法第一修正案,對美國意識形態排斥和驅逐的合法性表達了質疑,但很少有國會議員乃至最高法院對之提出異議。國會和行政部門利用對「他者」的偏見,對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異見》旨在證明,對異見者的恐懼,貫穿於美國歷史的始終,並對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所賦予的自由發起持續挑戰。自20世紀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利用意識形態來排斥和驅逐非美國公民,鎮壓異見和激進主義者。《異見》指出,儘管美國政府在壓制異見的方法、手段和技術方面代有更新,但對激進分子的恐懼則是一以貫之。同時,該著還迫使美國人正視如下現實:自建國直至當下,並非美國所有人都可得享自由。

概言之,《異見》是一本有關美國移民政策及思想自由表達的重要書籍,它以清晰生動的文字描述了非美國公民在美國被視為「異族」並可能因信仰而遭驅逐的困境。對於想了解美國移民或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是不能錯過的。

3. S. Deborah Kang,

The INS on the Line: Making Immigration Law on the US-Mexico Border, 1917-1954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美國韓裔歷史學家S. 黛博拉·康(S. Deborah Kang)的新著《邊境線上的移民與歸化局:在美墨邊境制定移民法(1917—1954)》(The INS on the Line: Making Immigration Law on the US-Mexico Border, 1917-1954,以下簡稱《移民局》),斬獲包括美國移民與族裔史協會西奧多·薩魯託斯(Theodore Saloutos)獎在內的多項圖書大獎。該著是第一部全面探討1917年至1954年間美國移民與歸化局(INS)在美墨邊境的經歷。《移民局》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國會決策者轉向美墨邊境的低層移民局官員身上。移民與歸化局的官員認識到美墨邊境同天使島和愛麗絲島的嚴格執法不同,在美墨邊境,移民局官員面臨著一系列政治、社會和環境障礙,一度使移民執法陷入困境,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地管理移民。為應對這些挑戰,當地移民局官員在執行國家移民法的同時,也重塑、修改相關移民法和政策以應對美墨邊境局勢,而這些策略和相關政策,持續影響著美墨邊境。《移民局》通過細緻的分析,論證了美墨邊境的移民與歸化局不僅是一個執法機構,也在某種程度上扮演立法機構的角色。該著認為,美墨邊境的移民局官員塑造了一種複雜的邊境控制體系,展示了排外主義和邊境社會之間,美國與墨西哥之間,聯邦與州之間複雜的利益博弈,牽涉各級立法機構、法院,及邊境居民、僱主、移民、移民局官員等諸多群體。《移民局》也展示了移民與歸化局和邊境巡邏隊是如何不斷受到當地、國家和跨國的壓力,並且在執行移民法時往往左支右絀。其所述所論,直觀而令人信服。《移民局》同時試圖證明,川普對美墨邊境簡單粗暴的處理,事實上是對歷史的無知。

《移民局》雖然集中論述20世紀上半葉美墨邊境的歷史,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美國的移民政策。該著不僅法律和移民史學家不能錯過,也值得政策史學家、研究美墨邊境地區的學者以及跨地區、跨學科的邊境研究專家的關注。對於任何想要了解構成現代美國移民體系錯綜複雜的政府機構、驅逐行動和拘留中心的起源的讀者來說,本書亦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4. Beth Lew-Williams,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美國華裔歷史學家貝絲·劉·威廉士(Beth Lew-Williams)專注於亞裔美國人史的研究。其新著《中國佬必須滾:暴力、排斥與美國異族的建構》(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下文簡稱《中國佬》),獲得了包括美國歷史學家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頒發的雷·艾倫·比靈頓(Ray Allen Billington)獎在內的多種學術獎項。《中國佬》一書考察的時間節點始於19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邊境控制尚未區分公民與外來者。此後數十年間,華工在美國西部淘金、伐木、築路、墾荒,為美國西部開發貢獻卓著,同時美國社會針對華人的排斥與暴力也在不斷升級。其結果,便是美國國會於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首次嘗試以種族和階級為由禁止特定移民族群。《排華法》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排華暴力。1885-1886年間,美國西部168個社區的華人移民經歷了嚴重的暴力、騷擾和恐嚇,導致數千華人被迫放棄家園。《中國佬》援引《排華法案》通過後,該法對在美華人的心理影響,揭示美國的移民政策如何煽動了這種暴力,而這種暴力又如何反過來引發了新的排外政策。該著指出,針對華裔美國人的種族暴力,以及隨後大規模驅逐華裔移民的行為,為美國留下了一份「排外」的遺產,催生了現代美國的「異族」(alien)概念。

通過定位現代美國「異族」的起源,《中國佬》重新詮釋了排華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排華法律和暴力在今天的美國仍產生廣泛共鳴。當下美國讎外情緒的復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過去對「異族」華人的恐懼之上的。《中國佬》從國內和國際雙重視角來審視針對華人的暴力,並分析中國移民是如何抵抗和適應時局,論證這種局部暴力對型塑美國政治的影響。無疑,該著增進了我們對美國太平洋西北部美國華人歷史的了解。

《中國佬》視野開闊、研究充分、引人入勝、文筆優美、描述細緻、令人動容,凸顯了華人的聲音和經歷,是對亞裔美國人史、美國移民法,及美國國族構建感興趣的讀者的必讀新書。

5. Katherine Benton-Cohen,

Inventing the Immigration Problem: The Dillingham Commission and Its Legacy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凱薩琳·本頓·科恩現為喬治敦大學歷史學教授,曾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任教,著有在美國史學界頗受關注的《邊境美國人:亞利桑那州邊境的種族分裂和勞工戰爭》(Borderline Americans: Racial Division and Labor War in the Arizona Borderlands)一書。其新著《創造移民問題:迪林厄姆委員會及其遺產》(Inventing the Immigration Problem: The Dillingham Commission and Its Legacy,後文簡稱《移民問題》),探討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研究——《迪林厄姆委員會報告》(Dillingham Commission Reports)的長期政策影響。

1907年,美國國會成立了一個由佛蒙特州參議員威廉·迪林厄姆(William Dillingham)為首的聯合委員會,調查被許多美國人視為國家危機的大規模外來移民。來自全美的專家通過數年廣泛搜集資料與詳細分析,於1911年出版了長達41卷的《迪林厄姆委員會報告》(其中作為索引的第41卷並未出版)。該報告迄今仍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移民調查研究項目,為20世紀早期的移民問題打開了一扇廣闊的窗戶,其積累的大量信息影響了美國人的自我認知和對移民的看法。《移民問題》認為,一個多世紀後,迪林厄姆委員會的遺產繼續影響著美國解決移民問題的態度和政策,而這些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構和文化要素。

弔詭的是,學術界鮮有關於迪林厄姆委員會及其報告的專門研究,幾乎所有提及該委員會的歷史學家也對其持批評態度。凱薩琳則另闢蹊徑,專門研究迪林厄姆委員會的報告。《移民問題》將美國移民問題置於20世紀初的全球背景下,並圍繞美國內部種族和宗教等衝突,證明美國社會對外來移民介於「迎拒之間」的糾結心態,同時對移民中「種族」和「國籍」的分類進行了精彩的討論,強調委員會通過捍衛「美國生活標準」來推動其限制移民的建議,展示了國會如何利用委員會的結論來強化聯邦政府對移民控制。

《移民問題》是研究美國移民轉折時期的裡程碑式著作。它及時地提醒我們,移民不僅是美國的歷史,也是美國的現在和未來。該著筆調優雅、研究深入、證據詳瞻,其思想和關切在當下美國移民問題突出的環境下,愈發令人深思,理應成為了解美國歷史和美國移民問題的必讀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移民時代|此韓國城彼韓國城?在華韓國人的族裔社區與經濟
    目前國內外學者關於「韓國城」、「唐人街」等少數族裔移民聚居區的研究視角之一為族裔社區的視角,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帕克等人對美國少數族裔移民社區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威廉·懷特描寫波士頓義大利人貧民區的《街角社會》,是無數社會學專業學生必讀的經典著作。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2、移民與族裔的分辨1850年的人口普查被認為美國史上首次較為科學的普查,統一印製普查表,集中數據處理,普查內容詳細地收集家庭成員的個體信息。1850-1900年,由於19世紀40年代興起大規模移民活動,美國人口普查開始聚焦移民的分類並測量美國居民的族裔結構,包括到達西海岸的第一批亞洲移民(首先是中國人,隨後是日本人)以及愛爾蘭移民(Celtic race),同時還有黑人、混血、印第安人以及其他土著民分類。
  • 最新統計:西裔華裔分別位居美加少數族裔榜首
    中新社紐約一月二十二日電 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公布的人口統計數字顯示,加拿大華裔人口突破一百二十萬,成為當地最大的少數族裔;而西裔人口在美國已超過三千七百萬人,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少數族裔。  《僑報》今天報導說,加拿大人口統計局公布的二00一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華裔達到一百二十萬九千四百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五,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位居第二的是南亞族裔,佔百分之三;非洲裔佔百分之二點二,位居第三。統計還表明,二00一年加拿大海外出生的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八點四,是一九三一年以來海外出生人口最多的時期。
  • 2020·年度閱讀|關於美國資本主義史的11本書
    2020年,至少兩位青年學者在國內開設了「美國資本主義史」的專題課程,分別是上海大學焦姣的《美國資本主義史專題》和陝西師範大學於留振的《美國新資本主義史專題研討》。與此同時,杜華的「資本主義與美國奴隸制」、董瑜的「商業公司與政治文化」、蔡萌的「美國勞工史的跨國轉向」研究,都讓我們看到了「資本主義史」與美國史經典研究領域結合的可能性。
  • 2020·年度閱讀︱倫敦大學書評網站推薦的歐洲史好書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英國史研究與資訊」。Reviews in History是倫敦大學歷史研究院主辦的書評網站,每周都會更新幾篇2000-2500字的新書書評。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Reviews in History貢獻了75篇書評,推薦的新書都有哪些呢?
  • 全球移民輸出國印度第一,中國第三!中國人最愛移民美國?!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通過不同的項目申請移民美國,其中也包括了來自中國的申請人。最新數據顯示,國際移民組織在2019年度理事會會議上發布的《2020世界移民報告》指出,美國仍然是大多數新移民的首選國家,也是最大的移民接收國,截至2019年年末,美國一共接納了5100萬移民。全球移民輸出國方面,中國是排名第三的移民輸出國,僅次於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和墨西哥。中國人移民美國,主要是通過職業移民和親屬移民,以及少數的庇護直接獲得美國綠卡。
  • 美國人口普查最大難題:誰是西班牙裔 誰又是拉丁裔?
    2020年中美兩大國都將迎來新一輪的人口普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一般都會統計各民族的人數,但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難以細分每個人的民族,只好按照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亞裔等種族來劃分。但即使是這麼粗略的劃分,也有一部分人很難被歸類,那就是西班牙裔人口。
  • 猜書②︱人類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
    ​主持︱欣陽2014最強書單來了,猜到幾本書,就送給你幾本書!而且,就算沒有全猜中,只要你猜中獲獎名單中的一本或幾本,你也仍然有很大機會,猜中哪本書,我們就獎勵你哪本書!敢不敢接招,夯?一看這位掌門人的「出身」你就能猜到,他介紹給大家的一定是三本赫赫有名的經典翻譯類大作了。
  • 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原標題: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已經初啟大幕,希拉蕊、魯比奧和傑布·布希等人均已宣布參選。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通往白宮的權力之爭將日益激烈。在競選中,「美國夢」是總統候選人演講中繞不過去的一個詞。
  • 都說美國是移民國家,這些移民都是從哪裡來的?
    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移民國家。更確切地說是由移民群體組成的國家。從現有人口構成來看,美國國內有絕對數量的非拉美裔白人,相對數量的拉美裔、非洲裔,以及少量的亞裔和混血兒。而一般認為的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只有總人口的1%多點。
  • 百萬華裔迎鼠年 華人成加拿大最大少數族裔群體
    春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韓國人、越南人及加拿大的其它族裔也將慶祝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  近150年來,成批的華人漂洋過海,在加拿大落地生根,華人以其辛勤勞動、智能出眾著稱,雖然曾經受過不公正對待與歧視,時至今日,加拿大的華人枝繁葉茂,成為加國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華語也成為加拿大第三大語言,僅次於英語與法語官方語言,華人為加拿大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2020年度Kindle閱讀榜單:《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最暢銷
    亞馬遜中國今日發布了2020年度Kindle閱讀榜單,盤點和回顧過去一年的數字閱讀趨勢與閱讀行為特徵。根據亞馬遜Kindle電子書銷售大數據,《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壞小孩》和《三體全集》分列「2020亞馬遜中國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前三位。
  • 「剛到美國時老移民對我說,在美國只要有阿Q精神就能活得好,但真想...
    10年前,他成為首個在美國《萊特曼秀》表演單口相聲的亞洲人並一炮而紅。他還曾受邀到白宮的美國記者年會上領銜表演,妙語迭出的段子讓現場2400位政界和新聞界人士起立鼓掌。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舞臺上,黃西是把觀眾逗笑的脫口秀演員。
  • 澳大利亞黑暗移民史:囚犯建立起來的國家,曾把土著當成動物群體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請勿複製粘貼和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澳大利亞和美國有很多共同點:一樣都是移民國家,一樣都是英國人建立的殖民地,一樣的地大物博,一樣的狂妄而沒有文化。澳大利亞歧視性的民族政策:壓迫土著以及華人等少數族裔前面說了,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是移民國家。在19世紀以來,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生存。所以澳洲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這個字面意思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實際上差不多。
  • 「2020美國亂象始末」移民和民主是其內因,九運關口是其外因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經過同英國殖民者的戰爭,於1787年獨立成國。截至2020年,美國共有約3.3億人口,民族約550個,其中非拉美裔約佔62%,其它亞非、混血族裔佔約38%,通用語言為美式英語。
  • 原創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榮獲2020年度美國伊索榮譽獎
    日前,美國民俗學會(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揭曉了2020年度伊索獎和伊索榮譽獎獲獎作品。由中國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與畫家九兒聯手創作的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得「伊索榮譽獎」。什麼是伊索獎與伊索榮譽獎?
  • 2020·疫情之下的教學|我給美國大學本科生教古希臘史
    因此,在第一周的第一次討論上,我們的討論題目就是「什麼是古代歷史」,閱讀材料是霍爾的《古風時期的希臘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Archaic Greek World)的第一、二章關於歷史學方法論的反思。不過,在我個人看來,霍爾這本書完全應該作為古代史博士生第一年入門研討課(proseminar)的閱讀材料,作為通識課教學材料則不太恰當。
  • 美國疫苗人體試驗拿少數族裔當「白老鼠」?警方正在調查信息源
    這些廣告將在地鐵、公交候車亭、史坦頓島渡輪、社區企業以及報紙、電視和廣播中播出。同時,市府還將重點關注歐松公園(Ozone Park)、南歐歐松公園(South Ozone Park)和里奇蒙山(Richmond Hill)社區。從9月18日周五開始,將在歐松公園圖書館進行快速檢測。
  • 美國惡人退化史 原
    由於這些黑幫的絕大多數成員是黑人和少數族裔,因此他們對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行為非常不滿(雖然他們自己比警察更暴力),組成了聯盟決定對抗警察。 這件事聽起來似乎聳人聽聞,但芝加哥警察表示情緒穩定。 回首美國一百多年來的犯罪史,本屆黑幫堪稱美國曆年來最沒排面、最沒格調的黑幫了,簡直是丟了美國老炮們的臉。
  • 華裔移民在加拿大社會舉足輕重,人數接近200萬
    華裔移民在加拿大社會舉足輕重,人數接近200萬加拿大最近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加拿大總人口為3700萬,華裔人口數量逼近200萬,是加拿大除了歐洲裔以外最大的族裔。今年上半年,獲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人數排名前十的國家如下:NO.1印度共計16615人;NO.2中國共計10150人;NO.3菲律賓共計6930人;NO.4美國3870人;NO.5五位奈及利亞3350人;NO.6巴基斯坦共計3305人;NO.7巴西共計2255人;NO.8法國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