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核舟記」!興平一老師將陝西文化元素雕刻在核桃上

2021-01-12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水滸108將、鹹陽八景、華陰老腔、陝西八大怪……興平一位初中物理老師將這些元素雕刻在小小的核桃上。這一顆顆惟妙惟肖、小巧精緻的核桃,讓人看後愛不釋手,忍不住拿起來把玩。網友驚嘆:這就是現實版的「核舟記」!

從小就喜歡雕刻

自創陝西核雕

這些精妙絕倫的核雕作品出自費俊龍(藝名:易半塵)之手,他今年52歲,雕刻核雕已近40年,所有作品是他自想自創,一刀一刀雕刻出的。

9月10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費俊龍家,一張小木桌、一把小刻刀,就是費俊龍的主要雕刻工具,在這裡,他已經創作出六七套核雕作品了。

「這個是《鹹陽八景》,那個是《陝西八大怪》,這兩套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費俊龍說,「旁邊那套《水滸108將》,是根據圖畫上的樣子刻的,用了4年時間才完成。」

記者拿起《鹹陽八景》中的一顆,無論從風景刻畫還是旁邊細節,甚至白雲、雨滴都刻畫得非常逼真,遠看好似一幅風景畫。底座上分別刻著鹹陽八景的名字,每一顆都有不同的紋路,栩栩如生。費俊龍說,刻字時需要非常謹慎,稍不注意,整個就毀了。

據了解,費俊龍從小就喜歡核桃工藝品,談起創作靈感,他說:「12歲的時候,村子裡有小孩過滿月,我看到孩子戴了一條核桃手串,上面刻畫了十二生肖的圖案,非常精緻,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於是就開始研究,自學怎麼去雕刻,嘗試著動手製作,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的雕刻工藝分南方和北方。南方的雕刻比如蘇州雕刻,比較細膩,注重整體,一般多用橄欖核。而我們北方的雕刻豪放粗獷,不拘小節,像我的創作,我叫它陝西雕刻,我們一般使用的是桃核。而我現在使用的都是秦嶺山產的桃核,根據它的大小、紋路,每一顆都要精挑細選。」費俊龍說,自己一般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創作,晚上多一點。

作品風格不一

但要有陝西元素

費俊龍說,一開始雕刻沒有固定的主題,大多以人物為主,比如《上善若水》核雕是按照中國女性的特點去刻的,每一顆人物都不一樣。《水滸108將》核雕是因為非常喜歡看《水滸傳》,就萌生了雕刻的想法。後來,他想到陝西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鬱的風土人情,就考慮怎麼把它們雕刻出來。「於是我就開始搜集有關資料,仔細研究。比如《陝西八大怪》核雕,陝西人都知道代表了秦文化,可外地人卻不知道。有一次,一位外地朋友來陝西,吃午飯的時候他問為什麼陝西的面這麼寬,我就把《陝西八大怪》中的一顆核雕拿出來給他看,告訴他這是我們陝西的文化。」

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勵是他創作的動力

當問到家人對他創作的看法時,費俊龍說了兩個字,支持。

「首先感謝我的愛人,她是最支持我的。原來我們在西安有個店,她白天晚上都在看店,非常辛苦,為這個家付出很多。可是她從來沒有怨言,有時候還會給我意見,當我雕壞的時候,她會鼓勵我、幫助我,這點我非常感動,也是我創作的動力。現在孩子也大了,兒子今年剛畢業,小女兒在西安美院,今年上大二了,他們都非常喜歡藝術,這點我是非常欣慰的,也喜歡他們以後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費俊龍的妻子張璐說:「孩子現在都在外面,家裡還有82歲的老母親,丈夫是老師,平時工作很忙,還要利用業餘時間創作,所以我就要承擔多一點。有時候為了一處小小的細節,他都要雕一晚上,一個人在房子裡有時候吃飯都忘了,我也感覺挺心疼的。但是,我知道他熱愛核雕這門藝術,就告訴他放心大膽去做,家裡有我呢!」

鄰居王林說:「費老師為人低調謙虛,他的作品我也是偶然看到的,當時就很吃驚,覺得他太厲害了。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有時候我們還會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怎樣雕更像更好看。」

會一直雕刻下去

希望讓更多人感受陝西文化

談到今後的打算,費俊龍表示,現在想做的事真是太多了,原來他覺得核雕只是業餘愛好,但是現在覺得應該把這門藝術傳播出去。他會一直雕刻下去,讓更多人知道陝西核雕,也希望能交到懂它的「知音」。同時,希望通過核雕讓更多人知道陝西的風土人情。

編輯:鍾瑩

相關焦點

  • 物理老師用核桃雕出水滸108將 個個栩栩如生驚豔網友!
    物理老師用核桃雕出水滸108將 個個栩栩如生驚豔網友!時間:2020-09-21 14:31   來源:二三裡資訊鹹陽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物理老師用核桃雕出水滸108將 個個栩栩如生驚豔網友!
  • 物理老師桃核上刻華陰老腔,「痴迷」雕刻近40年
    提起明代文學家魏學洢的《核舟記》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小小一枚桃核在核雕藝人手中千變萬化。今年52歲的費俊龍是陝西鹹陽興平市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痴迷」桃核雕刻已經近40年了,為了展現陝西獨特的文化魅力,費老師特意選擇了「華陰老腔」這個題材作為表現對象,一雕就是數年,終於完工!
  • 原來課本中的《核舟記》是真的,雕刻的窗戶還能打開,太精緻了
    視頻中只見一個精緻的橄欖核上刻化成了一艘小舟,舟上兩位人物被雕刻的活靈活現、神情各異,姿態更是妖嬈萬分,這便是《核舟記》中描述的「罔不因勢象形,各具神態」的現代版本。
  • 第二屆中國漢白玉雕刻創意大賽獲獎名單
    榮獲北京房山·第二屆中國漢白玉雕刻創意大賽二等獎的是:《心語》作者:王英《靜苑小僧》作者:李芳菁獲獎理由:《心語》以造型精美的佛像剪影作為靈感來源,將禪月、祥雲、佛手等文化元素巧妙結合,具象中更加抽象之美,融合古典與現代的雕刻藝術,加上製作的精湛,將作品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賦予作品大器、空靈、神秘的意蘊
  • 中青閱讀2020年度十佳推薦書單出爐,陝西作家魏鋒《時光雕刻者...
    昨日,中青閱讀2020年度推薦書單出爐,陝西青年作家魏鋒創作的紀實文學《時光雕刻者》入選2020年度10本好書榜首。據悉,該書從年度360本入圍120本月度最佳脫穎而出。之前還曾入選2020年8月份推薦書單和讀者喜歡讀的5本好書之一。
  • 興平優化金融服務助推企業上市
    原標題:興平優化金融服務助推企業上市   近年來,興平市按照「培養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斷優化金融服務,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 2020文化陝西精彩回眸
    2020年,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我省文藝戰線始終堅持心中有大局、筆下有擔當,用如椽巨筆書寫,用精品力作謳歌,以筆為援、以文抗疫,用心用情用功創作出一大批反映現實生活、謳歌偉大時代的文藝精品,描繪歷史畫卷,刻畫偉大實踐,激勵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砥礪奮進。
  • 影視劇中陝西方言的跨文化解釋
    筆者從本文化視域與他者角度來看跨文化傳播中陝西方言的意義變遷,認為,當前影視劇中陝西方言所建構的文化更多滿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像,而陝西方言本身在空間與時間上的文化解釋,在影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中產生了意義缺損和變化,發生了為塑造文化地理擬態環境,增加生活氣息,作為幽默元素充當審醜對象的功能性轉變。
  • 陝西民間微雕作品推介會在大唐西市舉辦
    桃核、橄欖核上刻人物花鳥,蛋殼上鏤空雕刻嫦娥奔月,葫蘆上砑出梁山好漢……10月4日,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辦的陝西民間微雕作品推介會上,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們帶來的精彩絕活和生動傳神的作品引得觀眾紛紛稱奇。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富有立體感和生動性。「核雕三劍客」:入木三分 精細見長推介會上,陝西「核雕三劍客」李巖、黃樹立、袁軍紅攜代表作亮相,為市民們展示了精妙絕倫的核雕藝術。
  • 墓碑文化元素剖析,墓碑如何做的美觀?
    墓碑的作品款式多樣,簡單的墓碑就一塊石板,而豪華的墓碑,款式結構無比複雜,大大小小的構件上百種。但是不論墓碑款式如何變化,其核心的文化元素是不會變的。這裡所說的文化元素要從墓碑的構圖和工藝兩個方面的文化進行介紹: 一:構圖文化 構圖文化,初次聽到這樣的文化,肯定覺得墓碑一定要有圖案,其實並不是。
  • 在牛毛上雕刻!西安85後小夥從藝15年練就「微雕」絕活
    西安32歲小夥從事雕刻工作,可以在牛毛上刻字,這手藝真不一般。約4平方釐米猛獁牙刻有600多字1月9日上午,在西安盧彥卓家,32歲的小夥盧彥卓拿出自己備好的牛毛,把一小根純白色的牛毛放在一塊固體膠上,雕刻起來。他拿起雕刻刀,安靜地仔細下刀,之後上色,最後用酒精棉將牛毛擦拭乾淨,用放大鏡一看,「天人合一 」四個字清晰地出現在牛毛上。
  • 陝西一女老師為緩解學生壓力穿上熊裝
    陝西一女老師為緩解學生壓力穿上熊裝為了給學生緩解因為高考帶來的壓力,陝西一位美女老師穿上了熊裝。她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在做著各種搞怪的當做,手中還在出示著一張張卡片。卡片上的字寫的有:「高考加油鴨 」「老師愛你們」等等。當老師脫下熊裝時,教室內一陣掌聲,同學們都淚目了。@聽海的五彩石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心情分享」聊聊我是因為什麼喜歡上文玩核桃的
    我對文玩兒的喜愛,應該說是源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因為總是有朋友拿著自己的文玩兒物件兒來和我聊歷史、文化、地理……,開始讓我覺得文玩兒不止是飾物,各種文玩兒也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淵源。喜歡收集泛文玩類的產品,是從石頭開始的。我並不認為花大價錢去買就是最好的,因此雖然也收藏了一些玉石類的石頭,但我本人更喜歡的還是天然形成紋理與形狀的「奇石」。
  • 陝西渭南:非遺文化進校園
    非常榮幸峻愷媽媽帶來了她的非遺團隊:華山戲法市級傳承人——雷鳴老師以及渭南市非遺剪紙傳承人——曹靜老師。曹靜老師帶來了美麗的剪紙作品,可愛的小老鼠、寓意平安的蘋果……蘋果怎麼剪出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剪紙好難啊,還好有老師們、曹靜老師以及峻愷媽媽幫助。
  • 天台慈恩寺發起《白玉大藏》雕刻工程 將歷20年完成
    鳳凰網華人佛教浙江訊:《白玉大藏》者因以白玉雕刻《大藏經》版而得名,又因其將藏版於天台宗之發祥地——天台山之天台洞窟之中,亦名《天台藏》;因天台洞窟所在之慈恩寺乃大般若宗根本道場,此版藏經又以修行次第為綱、導人漸次趣入般若智海,又稱《般若藏》。
  • 火影忍者裡有哪些日本歷史文化元素,其中也雜糅了中國文化
    火影忍者漫畫自1999年開始在日本集英社旗下的少年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2006年,漩渦鳴人入選美國《新聞周刊》日文版於10月18日發行的特集中選出的「全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火影忍者動畫在中國也是相當火爆了,他當中融入了哪些日本文化呢?
  • 于謙老師來告訴你文玩核桃「咬手」後要如何盤玩
    如今火爆的相聲團體德雲社也是火爆異常,郭德綱、于謙也成為了相聲界的大IP,同樣郭德綱、于謙這樣傳統藝人對於文玩核桃的喜愛也是深沉!前一陣子傳聞「郭德綱43萬天價購入文玩核桃」雖然老郭親自闢謠了,但是對於文玩核桃其還是喜歡異常,于謙老師對於文玩核桃更是痴迷,自己手中的文玩核桃就不至於一對,出國表演時也不忘帶上這些「寶貝」!
  • 陝西一女老師課堂左右開弓掌摑學生 致口鼻流血
    來源標題:陝西一女老師課堂左右開弓掌摑學生 致口鼻流血 教育科技體育局:已登門道歉 近日,陝西黃陵,網曝橋山中學班主任孟老師在語文課上,對初二一男生又打又罵,導致該男生鼻子、口腔出血,該視頻在網絡流傳,當地教育科技體育局發現後稱
  • 00後陝西女娃傳承秦腔:3歲痴迷唱戲,練完功得吃雙份飯
    從3歲開始,這個00後興平女娃就痴迷唱戲。只要爺爺的收音機裡放出秦腔,她就能靜靜地、痴痴地聽上半天。「這個喜好和戲迷爺爺有關,更和當地的秦腔文化分不開。」從小她就聽說,當地人吃飯可以缺鹽少醋,但生活中不能沒有秦腔。爺爺經常光顧自樂班,那是一個由秦腔愛好者自發組成的「樂隊」,只需一塊空地就能隨時開唱。在陝西,這樣的自樂班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