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華人佛教浙江訊:《白玉大藏》者因以白玉雕刻《大藏經》版而得名,又因其將藏版於天台宗之發祥地——天台山之天台洞窟之中,亦名《天台藏》;因天台洞窟所在之慈恩寺乃大般若宗根本道場,此版藏經又以修行次第為綱、導人漸次趣入般若智海,又稱《般若藏》。
該版《大藏經》由國際佛法傳播中心秘書長、中國天台山慈恩寺住持智渡法師發起,由20000多名書法家沐手恭書、由法師和居士義工們依據《龍藏》、《大正藏》和《嘉興藏》等合力校編,由中國具備傳法資格的佛門法師、著名學者以及前往海內外傳播佛法的部分華語高僧共同參與編審,用56.5萬多塊白玉板雕刻而成。
一、總體構架:
1、《白玉大藏》分為經藏、律藏、論藏、續藏和再續藏組成,列代祖師著作與精典開示等列入再續藏。
2、該大藏之每塊白玉版均註明藏別、部屬、類別、函次、經名、卷數、版序和捐助者。
3、每卷經論均著錄責任者(即譯者、或著者、或編校者)、編譯時代和責任者之社會角色,經論所在部屬、類別、函次、版序等。
4、經名在卷端著錄,卷數據實際著錄,上、下卷為兩卷,卷中有子卷者不計卷數。
5、若經典有附屬部分,也須著錄題目、卷數和責任者,並分別著錄;若與主體部分屬同一責任者,可與主體連續著錄,僅換行分題即可;經卷後所附譯音或音譯等可不著錄。
6、本版刻經統一用繁體字手書,按傳統手書經典,由書家手書後原樣照刻。
二、經典次第:
1、《白玉大藏》的經論及續藏依次第分部,包括:為人、學步、好奇、入道、明理、向果、利他、成就等,每部之中依各部特色分類別安排;律藏依近事、沙彌(尼)、學女、比丘尼、比丘、菩薩等眾別分類。
2、每部函次,依不同的部屬以數字次第編排成函,分函安置;每函中可含數冊經典,每冊經典也可分裝數函。部次詳情見《白玉大藏》編目。
《白玉大藏》將歷時近20年,方能全部雕刻完成。
【白玉大藏簡介】
白玉大藏為白玉版上篆刻的大藏經,由天台山慈恩寺智渡法師發起,雕刻地點位於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天台洞窟」內,雕刻時間從2013年1月至2027年12月10年間完成,總計約56.5萬塊《大藏經》的白玉版供奉於慈恩寺各個洞窟殿堂的供經臺上,為後世拓印後印刷或臨摹之用。
為何要雕刻白玉大藏經
(1)、上千年來諸多大藏木刻版均因毀損難存,印刷的紙書也是遺失嚴重。白玉大藏經不惜重金用白玉雕刻,令世人珍惜保存,不易毀損。
(2)、佛學經典浩瀚,個人根器不同,有心學佛不知從何下手,這是信眾時常遇到的。《白玉大藏》依修行次第編排雕刻,可以使信眾依次第閱讀相應經典,既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又能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主動遠離迷信和邪教。
(3)、天台山作為佛教中國化第一大宗的發祥地,在歷史上已出版的三十八部《大藏經》,尚未有出於天台本山。《白玉大藏》依次第編排,與天台教義相一致,將成為天台山伏藏而承世,意義重大。
(4)、因《白玉大藏》由書法家們沐手恭書後,經編審通過原樣刻印到白玉版上; 隨著電腦之普及,能書法之大家也愈來愈近鳳毛麟角,由於本項目手書工作量之大,將匯聚海內外二萬多名國家級書法家和各地省市書法名家,從《白玉大藏》拓印發行之《天台藏》,除了教理意義上的價值外,還可供人臨摹、傳承書法等,手書《大藏經》本身即是推動中國書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行動。
(5)、世上之白玉資源必定愈來愈少,雕刻手書《白玉大藏》,就是以無價之玉供奉世上最尊貴之巨著,現如今正是時宜,後恐更加不易。
(6)、末法時期具備法脈傳承的長老大德愈來愈少,能承接次第修法者更是鳳毛麟角,本項目期望能在眾長老隱世前、尚有經法修習次第傳承之時,完成這一重大舉措,令正法久住,護持世間正氣。
如何實施白玉大藏經
(1)、經典依據:
《白玉大藏》以《大正藏》、《龍藏》和《嘉興藏》為依據,這三部《大藏經》慈恩寺均已擁有。《大正藏》由臺灣信眾捐得,《龍藏》由浙江湖州居士捐助,《嘉興藏》於2011年從深圳展示會上迎請而得。另外,2011版的《大正藏》和《龍藏》電子版也從相關人士處請得,至此《白玉大藏》編排、校對的資料均已齊備。
(2)、白玉材料及其雕刻:
雕刻《白玉大藏》的白玉板全部來自於緬甸,該寺已在緬甸預訂600方(後續的白玉材料緬甸方面要求在兩年內完成600方加工後再訂),並已用38噸的平板貨車運回2100塊白玉板,計劃在2013年1月由三臺玉石雕刻機分別開始雕刻。
(3)、經典手書及其編校:
《白玉大藏》由杭州洞藝石窟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編校人員,在智渡法師指導下編排電子版經典,經三校一審以上,再交書法家們按相應的版式沐手恭書;手書的作品由編輯部再度校對、展示,經編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後,再經掃描、編排、定稿。因此,雕刻手書《白玉大藏》是否可行的重要環節在於書家們是否積極響應;目前籌備階段,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與該寺有聯繫的部分書法家已開始義務認寫經典,並推薦後續者。隨著項目確立,影響擴大,後續書家會不斷湧現。
(4)、《白玉大藏》的價值:
雕刻而成的經典白玉版承載著書家國手的書法藝術、名譽和心血,有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無價之玉更能體現中華之尊典籍《大藏經》的至尊價值。何況,依佛學修行次第編排,需要飽覽藏經,在歷史上尚未出現,憑《白玉大藏》的這一編排目錄就可謂價值連城!
白玉大藏的存放地
天台山慈恩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北兩大主峰的中心、始豐溪上遊南山區片的小白雲山(橫梟山)上,依洞而築,歷來為清修茅棚、洞窟古剎,始建年代不詳,春夏秋季天然古洞內時常有白雲婀娜飄逸而出,在當地有白雲庵、白雲洞、雲源山、巖庵之稱。隋開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者大師於新昌示寂,其護法伽藍菩薩則在此顯瑞,距今亦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了。2000年寺內常住聽當地百姓介紹,方知天然古洞下,尚有人工古洞,於是組織考察、清理和擴建。由於洞窟深邃、又被遊人們稱為黑洞、燃燈古洞。在政府領導、信眾護法和當地村民的支持關懷下,該寺已清理布置了新的大雄寶殿、臥佛殿、水子地藏殿、般若堂、法壇等,從緬甸組織玉佛像200多尊,大的如11.8米的臥佛、5米的坐佛等等
《白玉大藏》雕刻完成後,該寺將建各個殿堂的合適位置建立須彌金臺供奉展示,作為洞窟伏藏以供後人拓本印刷和臨摹,不斷提升其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