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但這四季不分明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皮膚開合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導致體內溼邪堆積,引發心腦血管、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
溼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人體最怕溼邪。人體的溼氣過重時,會對人的健康狀態產生嚴重影響。
溼氣重的5大表現
1、倦怠乏力充足的睡眠會讓人恢復精神,但每天早晨起床後覺得疲憊、頭暈,打不起精神,那麼就代表你體內有溼氣了。
2、關節酸痛隨著天氣的變化,尤其是雨雪天前,會發現四肢關節酸痛沉重,屈伸不利等症狀。那麼就代表體內的溼氣已經侵蝕至關節。
3、食慾下滑到了飯點,卻覺得胸悶腹脹,食慾不佳,經常會覺得嘴裡沒有味,那麼你要警惕了。因為溼氣已經困擾脾臟。
4、大便不成形有些人如廁後發現大便總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其實這是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
5、舌苔厚膩「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侯」,如果早上起來發現自己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那麼就表示你的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燥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表示你的體內有溼熱。
溼氣重的誘因
穿得少
常言道,春捂秋凍,但是秋天也要注意保暖。很多愛美女士追求風度不要溫度,在秋風瑟瑟裡還穿著短裙短褲,溼邪在不經意之間侵入到了身體中。
常喝酒
天天喝,頓頓喝。長期過量飲酒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也會加重我們人體內的溼度。中醫上講,酒助溼邪。
口味重
民以食為天,但是長期食用油膩和過鹹過甜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脹氣和發炎。另外,甜食和油炸品會讓體內產生過氧化物,容易產生大量的溼氣。
潮溼環境
喜歡坐在地板上或者長時期的呆在不通風的房間裡等等。因此,我們平時要多開窗透氣,不要讓房間裡面總是溼溼的。
中醫認為:去溼氣,首推泡腳
俗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 ,泡腳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
足浴的歷史有數千年,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晉代《肘後備急方》,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的功效。
秋冬季節,每晚泡泡腳,是舒筋活血、暖身驅寒的好方法,而且能去溼氣,讓我們睡得更好!
紅花泡腳
做法: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除了做手術沒有好辦法,不過用紅花泡腳能很好的改善,如果同時配合按摩手法還能完全好,但是水溫不要過高。
手腳發麻:手腳發麻,在冬季最常見,這是末梢神經炎的表現,用紅花配上鹽水泡,能消除發麻症狀,一般連續泡3天就能完全好。
大病初癒:受過傷之後,體內往往還會瘀腫血塊,用紅花加醋泡腳,每天浸泡20分鐘,能活血化瘀,化解體內血塊,加快恢復速度。
如果覺得自己買材料麻煩的話,完全可以用一包泡腳粉來取代。
裡面的材料不僅有艾草,還有藏紅花、老薑、紅花等,都是對人體非常有用的材料,能夠祛溼生陽。
泡腳的注意事項:
水溫:泡腳的溫度不宜過高,水溫40℃最佳,手摸一下水感覺微燙。
時長: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持續大約15-20分鐘即可。
時間: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進而影響消化。
防風:一般建議在泡腳之後,最好能夠及時穿好襪子,千萬別太意而讓風寒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