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店故事|百年老房子裡的和風洋食店

2021-01-0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都市車流不息的高架下,總有很多隱秘的角落。

興安路近雁蕩路段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1995年,原本完整的興安路在修建南北高架時被「攔腰斬斷」,比起連接新天地那一頭的摩登華麗,往西近雁蕩路的不到300米的一段,既保留了馬路的百年餘韻,更有尋常百姓人家的親和與隨性。

DEMO CAFE外景DEMO CAFE 圖

9年前,139號的百年老房子進行了翻修,門頭上掛上了低調的招牌,開始了一段經營探索之路,誕生了一個關於勇氣和堅持的故事。

初代「網紅」深夜食堂

有時候,人不得不信運氣這件事。

2011年,剛告別職場不到一年、系統地學習了基礎咖啡知識和經營理論的周真懷,揣著最質樸的理想主義者的激情,把這棟老房子變成了「典謨新知」咖啡館,從店名上就能猜到店主熱愛閱讀,喜歡結交朋友。彼時,上海灘上同時提供咖啡和美食的館子並不多,典謨的出現,讓很多文藝愛好者找到了一個聚點。

「典謨新知」咖啡館時期外景圖DEMO CAFE 圖

在度過了美好的幾個月後,客人數量並沒有增長,店內也沒有更多新品,啟動資金也快用完了,她得想法子讓店鋪運轉下去。

就在這時,她看了日劇《深夜食堂》,機緣巧合下還認識了一位日本大廚月野博文先生,便毫不猶豫地聘請他來擔任深夜食堂大廚的角色。月野開發了一套改良版的菜單,有土豆泥、涼拌捲心菜沙拉、雞肉加香菜沙拉、烤香腸、日式煎餃、南蠻炸雞塊等家常小菜。

DEMOCAFE「深夜食堂」早期菜單 DEMO CAFE 圖

2012年4月,咖啡館正式變成了DEMO CAFE,每天晚上7點,「深夜食堂」的木牌擺在門口,一直營業到天亮。

2012年夜間食堂小招牌 DEMO CAFE 圖

在沒有投放任何廣告和媒體宣傳的情況下,餐館一下子」火」了。周真寫了那時的景象,「全上海的文藝青年、時尚潮人們都知道了我們。有通宵加班結束後來聚餐的廣告傳媒公司老闆及職員,有凌晨三點從浦東開著豪華跑車帶著紋花臂的姑娘一起來喝酒的小夥子,有著名的攝影師、漫畫家,剛剛做完深夜節目下班的電臺DJ,帶著剛演完話劇的劇組來慶祝的導演和編劇團隊,還有在自己的店鋪打烊後來吃夜宵的咖啡店老闆。一到夜裡,DEMO就坐滿了全上海最酷最有範兒的年輕人」。

那段時期,要說她沒有驕傲,那是假話,但要說她得意忘形,卻也沒有。

沒有人比她更清楚,在面對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員、沒有採購和管理食材的經驗,自己甚至在並不清楚每道菜裡用了哪些材料等運營風險的局面暗藏多少危機。

2013年年底,她決定放棄深夜食堂,聚焦午餐和晚餐。

「為個體服務」

這個經營的轉向實則是本質的改變,深夜食堂只是令特殊時段的人們簡單的填飽肚子,並非「好好地吃飯」,所以擺在周真面前的是深層探索「人」和「食物」的問題。

乾淨的後廚大門,還被點綴了菜品海報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圖

作為商業經營的門外漢,她不得不每天在店裡以實踐出真知,應對臺前幕後所有瑣碎。比起入座率,營業額,她更好奇食客在用餐時的情況、對菜品和服務方式的反應。久而久之,她發現自己始終對「如何令人獲得滿足感」這件事感興趣。

可是,眾口難調,怎麼讓每個人都滿意?周真說:「我們貫徹『為個體服務』」。

獨自前來的食客,在這裡會非常自在,從午市套餐、下午茶套餐到新開發的傍晚酒餚「一人食」套餐,都能讓一個人也吃得豐盛和滿足。

今夏推出的傍晚酒餚套餐菜單 DEMO CAFE圖

周真自青少年時期起便養成了獨立的個性和凡事懷疑、思辨的習慣。她覺得很多餐廳雖然歡迎獨食者,但從菜單設計和菜量安排上來看,缺乏誠意。「熱鬧的城市裡,有很多生活形態,每個人總有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難道『一人食』就不得不馬馬虎虎湊合一下嗎?我希望DEMO是可以讓這樣的客人也安心、可以好好享受自己時間的地方。」

一樓落地窗座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餐廳的二樓,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綠樹和獨具浦西風格的低矮民房,一直是廣受好評的景觀位。二樓共有5張2人桌,常常被獨自來店的客人「霸佔」。這時候,哪怕後面有多位客人在等座,服務人員也不會開口去催促客人。

二樓的座位可以看到窗外的風景 DEMO CAFE圖

「這沒有商量的必要。誰先來誰先坐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你催促客人就是打擾了他們的時光,意味著你更看重營收而不是把客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周真解釋說,「我不希望自己的餐廳只關注營業收入,而把客人當做數據或流量。餐廳就應該是讓人覺得開心、愜意的地方,我們不能干擾客人,更不能替他們做決定」。

二樓雙人座區DEMO CAFE圖

在周真看來,餐廳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客人「創造」而成,而一桌上的客人又各不相同,因此在服務多人用餐時,她對服務員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記得每個人的需求。

她舉例說:「一般我們店裡一群人吃飯,點的菜是大家一起吃,但飲品酒水就各有不同,上飲品的時候就不能混亂,我不希望聽到『冰咖啡是哪位的?』這類疑問,那不是客人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

在DEMO CAFE,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必須讓服務員提問,就是在客人用餐結束打算離開前,微笑禮貌地問一聲,「今天您吃得還好嗎?都還滿意嗎?」

客人存酒區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

周真希望聽到客人當面的回答,哪怕是直接的批評。「我收到過很多真摯的建議和相當有建設性的批評,對於菜品的調味,擺盤,還有對背景音樂的想法。這種現場的交流讓我很有收穫」。

客人用餐DEMO CAFE圖

除了餐品上的溝通,這樣直接的交流讓很多客人都和周真成了朋友。老客人小潘說,「周真是認真而親切的人,和我遇到的大部分性格圓滑、待人接物習慣模稜兩可的人很不同。生活中有她這樣的朋友真的很不錯,她也在不斷進步。店裡的客人都很友善,還有可愛的『烤肉』陪伴我們,整體用餐氣氛都很好。」

原本在復興公園流浪的貓咪「烤肉」也是餐館的重要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音樂人神羅說自己時常來的理由是,「我每次和朋友來這裡用餐都留下了愉快的記憶——我很清楚自己這次/下次可以從DEMO'獲得'什麼。」

餐廳的樓梯DEMO CAFE圖

每年12月12日,是餐廳開業紀念日。周真會在那時舉行周年慶活動,並邀請老客人們來聚會。她和團隊會精心布置空間,每年換點花樣,比如給每位嘉賓寫感謝卡、把每個人的名字做成卡片掛在牆上,讓大家寫上對餐廳想說的話,或者在牆上貼滿歷年周年慶的照片,有時候是自助餐會,有時則是精緻套餐的用餐方式。

6周年店慶牆面裝飾DEMO CAFE 圖

7周年慶典上客人送來禮物DEMO CAFE 圖

8周年之夜外景 DEMO CAFE 圖

安排坐席的時候, 她也會依照嘉賓的職業、性格來提前做規劃,令到場的賓客可以輕鬆交流。只身前往、性格靦腆的客人、或喜歡交朋友愛熱鬧的來賓都能被很好地照顧,不會造成冷場和尷尬。

周年慶上和客人們分享DEMO的成長DEMO CAFE 圖

2019年八周年慶典前,周真寫了篇感言,回首往事。很多老客人才知道原來開店後的三四年裡,她用掉了自己和父母所有的積蓄,2015年最艱難的時候,差一點抵押掉父母在老家的房子。

周真在品酒會上和客人們交流DEMO CAFE 圖

那段艱辛她至今記得,「第二天是發薪日,但當天卡上沒有一分錢」,周真喝了一口咖啡,對記者說,「我硬著頭皮,召集全體員工開會對大家說對不起明天發不出工資,能不能請大家忍耐一下,我稍後補給大家」。

即便如此,她也沒想過放棄。

不能停止的進步

一旦決心做,就堅持下去。由於有最早深夜食堂的基礎,「和風洋食」,即日式西餐成為主打,土豆色拉、南蠻炸雞、漢堡牛肉餅、蛋包飯等典型和風洋食菜餚一直在菜單上。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南蠻炸雞、漢堡牛肉餅、紅燴牛肉蛋包飯,宇治金時布丁 DEMO CAFE 圖

不過DEMO並不是照著日本人的菜譜「抄」一遍,而是貫徹了自己的想法,也融入了客人建議後的修正。漢堡裡豬肉和牛肉的配比、炸雞醃料的配方、土豆色拉裡蛋黃醬的濃稠度、甜品裡面煉乳和檸檬汁的比例……經典菜式一次次地改良,變得越來越好吃。而每一季還有時令菜,比如這個夏天用臺灣島的綠竹筍、京都水菜、小松菜、水果番茄開發的菜品,讓食客耳目一新。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美乃滋蘸醬清甜涼筍、京都水菜拌豆腐皮和風沙拉、小松菜炒野生小沙丁魚,意式彩椒水果番茄冷制義大利麵 DEMO CAFE 圖

疫情迫使周真開拓了外賣服務,儘管訂單反響不錯,但幾個月運營下來,她仍對外賣業務持謹慎態度。她覺得外賣沒法讓她直接與客戶交流,所以她每次都會進行電話回訪,向對方詢問用餐體驗。

外賣餐品打包包裝圖DEMO CAFE 圖

有一位客人,兩個多月裡下了30次單,她本以為是熟客,但打過電話溝通才知道其實是一位素未謀面的新加坡客人,他在訂餐平臺上看到了菜品,覺得很對胃口就訂了,吃著覺得好吃就反覆下單,這讓她感動且難忘。

由於網絡信息涉及大量的數據運作,周真對此有自己的謹慎和堅持。「請大家不必關注大眾點評上的聲音」,她對團隊成員說,「前幾天我看到員工經常去看網絡評論,我覺得其實大可不必。用餐是一個真實的過程,我們服務中有沒有做到位,餐盤裡有沒有大量剩菜、顧客離開時的心情最能說明問題」。

日本客人在餐廳舉行團建活動合影DEMO CAFE 圖

直面自己並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快樂的事,但她覺得不能逃。「正因為我對人生維度的覺知能力還很低,才會對一些存在的問題無法解釋和處理,這些問題,也正是我自己的問題。我離理想的、完美的人格體驗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DEMO也必須跟我一起經歷蛻變」,她時常把自我剖析寫在餐廳的公眾號裡,那裡也是餐廳最新信息的廣播站。

DEMO CAFE公眾號截圖

公號首頁上寫著「平凡小路上的誠意小店」,這大概是DEMO的另一個名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北京懷舊小店之創可貼8:南鑼鼓巷洋掌柜的京味兒「老T恤」
    2014年12月5日訊,本周一,62歲的會城門百貨店關門,老北京人很是不舍,今後再上哪淘老物件去呢?殊不知,一些藏身胡同深處的小店裡,正在引領一股時尚懷舊風。與動輒上千元的文玩古董相比,這些地方賣的老物件便宜實惠,卻充滿著清新自然又略帶歲月感的獨特氣質。
  • 80後走出Comfort Zone 百萬開文青食店
    開文青食店更成為潮流,打著不同理念,以小店模式營運,走中檔路線。更有趣的是,不少店主是「80後」,他們非主流的生意思維,不求賺到最盡,例如不介意每周休息一天,甚至每天開店10小時便打烊,讓小店生存下去的同時,追求金錢以外的價值。這些小店還有一個共同點,開在深水埗的舊區小街上,受相對較低的租金吸引外,刻意跟喧囂保持距離。
  • 上海小店故事 | 最酷社區咖啡館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在鬧市區的百年鐘錶店裡,他用一生修補時間
    初次與店主江國良邀約採訪時,他拒絕得很直接,這讓記者對這家店的故事產生了更大的好奇。經多次留言表明來意,半個月後記者終於見到了江國良。 白天時間,江國良都沉浸在與時間的痴纏裡,這一「痴」就是42年。 江國良的修表手藝傳承於爺爺。上世紀20年代,江國良的爺爺用金條頂下了現在的房子,自住的同時,兼做起了鐘錶生意。
  • 老上海豪宅裡頭的故事,遠比《流金歲月》精彩
    當我看到女主蔣南孫家的上海復興路老洋房時,不禁落下了羨慕的淚水。選擇市區老破小or郊區遠大新的難題,到了南孫這兒,人家直接擁有「市區老大奢」。上海的「洋氣」是他們給的這期間的上海包容性極強,給了各國建築師大展拳腳的空間,如今大家口中的「老上海」風貌大多在那個時期形成。脫穎而出的建築師也很多,比如董大酉、范文照、趙深等本土建築設計師,再比如外號「賚安三傑」的三位法國設計師,合夥成立的賚安洋行。
  • 上海小店故事|印照片的行家,藝術展幕後的高手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小店故事|把幸福裝進小罐中,再吃掉它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小店故事|從擺攤到開店,原創布包夫妻的創業記
    上海愚園路和安西路路口,有一家售賣手工印花布包、飾品,家居用品的小店,白色的外牆上兩扇大的落地窗,店名是紅色花體英文字「Hugo & Jiro」。Hugo & Jiro 店鋪外景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這是家夫妻老婆店,店名就是兩人的名字組合,在沒有開鋪子以前,夫妻倆是靠跑市集、趕場子賣貨。簡言之,他們是靠擺攤起家的人。
  • 廣州這些美食小店,好味到令你的肉肉長得特別快!
    比起環境高大上的餐廳,老廣們更加喜歡味道好、性價比高的小店。因為大家覺得,沒有把太多心思花在裝飾和環境上的食肆,往往更會用心去專研讓人滿意的美食。因此,在老廣美食圈裡,一些藏在小街市井中的毫無環境和服務可言的小店,總有著無可取替的廣州飲食文化靈魂。今天,編君就來為大家介紹幾家非常好吃的市井小店。
  • 上海動物園大熊貓「和風」迎來4歲生日
    8月9日,上海動物園熊貓館,大熊貓「和風」迎來了四歲生日,這也是它在上海的第二個生日。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9日上午,在上海動物園熊貓館,飼養員不僅為大熊貓「和風」準備了用西瓜汁和火龍果汁冰凍而成的特製蛋糕,各種水果雕刻成的愛心和花朵等,還有它最愛吃的竹子和窩頭。
  • 洋碼頭快閃店驚豔亮相上海世貿廣場 掀起「洋物運動」風潮
    以紅色為主色調,打造絢麗時尚的門店效果,更突出「洋物運動」的主題,這是洋碼頭線下首家快閃店的裝潢布局,頗具特色引人關注。據悉在洋碼頭首家快閃店開業當天,眾多顧客從四面八方都湧入上海世貿廣場,尋找洋碼頭快閃店,並在現場體驗品牌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分為有趣。
  • 平潭南北街裡的百年石厝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若時光倒流百年,在平潭南北街看到的應是滿目繁華,一家一戶、前店後廠的家庭工業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蓬勃發展。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當年繁華的景象也已時過境遷。但是,記憶不會更改,故事歷久彌新。
  • 被老上海的風情瞬間擊中,連攝影師都停不下快門!
    與路邊矗立著百年老洋房。©圖蟲 陸美芬寶山寶寶©圖蟲 wzkDREAM可以去陝西南路走一走,這裡道盡了上海的百年滄桑!馬勒別墅、凡爾登花園、亞爾培公寓、步高裡......不短不長的兩千多米經歷了百年滄桑。
  • 「登格裡格登」琴聲遠去 上海百年評彈書場生存堪憂(組圖)
    書場,作為曾經興盛的上海一大文化場所,面臨的絕不僅僅是裝修難題,還有藝人流失、精品流失、觀眾流失……百年書場一家又一家地關閉,甚至只能搬進防空洞中求生存。在這個繁華都市的角落裡,能否留一處讓時光停滯的地方?年輕一代能否走進書場,為保留本土文化盡一份心?這些,都不得而知。
  • 和風RPG《日本恐怖故事》上架 橫向捲軸RPG遊戲
    ,玩家將穿越到日本知名民間傳說中,討伐劇情裡強力的鬼怪和首領。近日,日本廠商Intelligence Technology推出了一款和風捲軸式的妖怪RPG手遊《日本恐怖故事》,相信這畫風定會讓玩家感到驚豔!
  • 上海動物園大熊貓「和風」今天4歲啦!來上海一年多體重破200斤,還...
    今天,上海動物園的大熊貓「和風」4歲生日啦!動物園為它舉辦了「清涼」的生日派對,不少熊貓粉絲趕來,在這個高溫橙色預警的日子裡,能夠趕去為偶像慶生,真愛粉無疑了。慶生:三層豪華蛋糕+冰塊「和風」和他的兄弟「星光」是一年多前從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來到上海的,兄弟倆相差2個月。
  • 從遮風避雨、完美的房子、三思而後建,看《建築的故事》前生今世
    從遮風避雨、完美的房子、三思而後建,解讀《建築的故事》前生今世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14億國人蝸居在家數月。過年回去看望父母,也被禁在他們在郊外蓋的青磚白牆的房子裡面,能夠從窗戶看到大山、麥田、牛羊……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 阿拉迭爿店不是「京都式緊湊」,是「上海式噗噗滿」|上海小馬路
    這家店的氣氛,有一種上海人獨特的「適宜」,這個部分我在視頻裡會講得更多一些。愚園路定西路口有一家臨街角的布藝店,白牆上是紅的英文花體字,門面不大,市口不錯。這家小店名叫「Hugo & Jiro 祤集」,Hugo和Jiro是店主夫婦二人的暱稱組合,Hugo負責後臺,Jiro在前線看店,這套組合模式也蠻像上海家庭的結構的。Jiro本名戴夢麗,熟客們愛叫她「雞肉」,30出頭的她做布藝包和飾品其實已經有多年了,4年前她希望找一家門麵店,一來可以展示自己品牌的產品,二來也和多年網購的顧客有個見面交流的地方。
  • 百年上海造紙業從楊浦啟程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上海機器造紙局
    之後隨著楊浦濱江沿線近代工業的逐步興起和快速建設,與紙相關的印刷業也逐漸聚攏於楊樹浦,上海機器造紙局也成為上海近代印刷工業興起的源頭。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領略 百年上海造紙業的發展歷程 一起看下去吧~
  • 上海酷炫小店 大城市中的小特別
    魯馬滋咖啡的第一家店,2010年初開在了湖南路和永福路路口,當時上海的小店還並不多,這樣一家面積看上去只有10來平方米的沿街小店,著實還讓人一下子不是很敢進去。走進店裡,選吧檯最靠牆的邊角位子,一邊喝啤酒,一邊看吧檯裡的師傅忙裡忙外,是放鬆精神的最好一種方法了。七、單麥角:一人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