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店故事|把幸福裝進小罐中,再吃掉它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氛圍安逸的建國西路,還是在時髦小店扎堆的陝西北路,popot都讓人眼前一亮。在踏進這家店之前,誰能想到看上去這個看上去擺滿了瓶瓶罐罐的,充滿咖啡館輕鬆氣氛的小店,是正正經經的法餐廳呢。

罐子裡的法餐小世界

在店裡,陳列的一排玻璃罐子十分打眼。你看不到傳統餐廳的碗盤,用來盛裝食物的就是這些簡單又好看的玻璃罐。

美食裝在罐子裡 本文圖均為 受訪對象 提供不要將「罐子」等同於「罐頭」,進而以為這家餐廳賣的是預製食品。店主Morgan向我強調,「不,我們沒有幾千個做好的罐頭,你點菜後我們就從中拿一個罐頭,用微波爐熱一熱給你。不是這樣的,食物都是現做的。」除了食物是盛在罐子裡的以外,popot和其他法式小餐廳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說有什麼特點,那它的環境也像那些玻璃罐一樣,簡單、清新、剔透,沒有過多的裝飾,卻讓人覺得舒服。

建國西路店門口隨意的氛圍也像一家傳統的法餐廳一樣,菜單上的食物從前菜、湯、主食、主菜到甜品,規規矩矩,一個不缺。對了,還有長長的酒單,因為Morgan來自波爾多,在杯中物上絕不馬虎,大多數葡萄酒,也都來自於法國傳統酒區的產出。popot一詞來源於法國俚語popote,意為「你每天都想吃的溫暖安撫的食物」。因此這裡的菜品,也都充滿了家庭風味。前菜裡有好幾種醬,無論是三文魚醬、牛油果醬、鷹嘴豆泥、黑橄欖醬,或是我們熟悉的鵝肝醬,都是讓人仿佛到了法國小鎮上的熟食鋪子。哪怕你不點主食,來一罐用檸檬和蒔蘿精心調味的三文魚醬,抹在切開的法棍上,就是熱乎乎的暖心一餐。

提拉米蘇或是馬賽魚湯,也是經典的鄉下菜,用料豐富做法簡單,價格也不昂貴,是親民的「家裡的湯」。然而,在上海,這道菜已經有些變味,在一些打著「小館子」旗號的法國餐廳,一道原本平民的馬賽魚湯可以售賣到數百元,完全偏離了本質。好在在popot,馬賽魚湯還是原來的馬賽魚湯。主食裡有好幾種燉肉,Morgan說,和中餐相似之處在於,法國菜中也有許多慢燉、慢煮的經典菜式,這些食物既符合中國人口味,又適合盛放在罐子裡。

沙拉也可以這麼漂亮特別讓人驚喜的是,雖然是以玻璃罐為盛器,但這不意味著菜品就放棄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擺盤。事實上,每個端上桌的罐子,都漂亮得讓人忍不住舉起手機。Morgan說,在最初設計時,他就考慮到了社交媒體上的分享,因此格外注重出品的顏值。甚至顏值太高也有煩惱,見到客人拍得實在久了,他也會想要勸說,還是趁熱先吃吧。可以說,就像它的名字,popot是一個吃飯喝酒的安樂窩。

從波爾多到上海

家鄉在波爾多的Morgan,在美食美酒的耳濡目染之下,16歲就進入了餐飲業,從打雜做起。在法國傳統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些「壞學生」因為讀不好書,才會被一腳「踢」進餐廳。因此,餐廳的工作環境並不好,充滿著艱苦勞動和職業霸凌,學徒被打耳光是家常便飯。因此,當Morgan提出要去餐廳工作時,他的祖母很不理解,為什麼,你在學校不是好好的嗎?

Morgan和他的團隊但Morgan對餐廳工作著實熱愛。他不是廚師,雖然他確實上過廚師學校。但讓他感興趣的永遠是人,他熱愛和人交流,因此更渴望學習如何經營一家餐廳。為此,他曾在小餐廳工作,也做過米其林廚師,比如阿蘭·杜卡斯的幫手,更去過麥當勞工作,想要了解在高級餐飲世界之外的,餐廳業的另一面。來到上海是一個偶然,當年上海某五星酒店開業,他被一位米其林名廚招募來一起籌備酒店法餐廳,「四月走,機票給你。」

沒想倒,由於理念不合,法餐廳沒開成,他卻在這座遠東大都市留下來了。

此前,他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他覺得是自己和上海的緣分到了,他提到自己在完成餐廳相關學業後,第一份簡歷便是投往上海的,「我真的很想來上海。」他說,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在上海食品諮詢和培訓行業做過幾年之後, Morgan越來越想要自己開一家餐廳。他用了兩三年的時間來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餐廳,每天都會冒出幾個新想法。

「我覺得高級餐飲現在正在沒落,不是有很多人願意在餐桌前花四個小時,或是三五千元吃一頓飯。但吃的是什麼呢?盤子裡的一道彩虹。」

所以他給自己餐廳的定位是——簡單、好吃、經濟。「我們不是高級餐飲,也不是快餐。我喜歡一個詞,好又快(fast good)。」

「我也想在店裡創造一種氛圍,拉近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現在外賣這麼方便,很多人去餐廳吃飯,追求的也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放鬆,以及和親朋好友交流的時光。」

客人的留言讓他覺得溫暖由於有過很多年在高級餐廳的經驗,Morgan對於食材的選擇也很重視。比如三文魚,他只買新鮮的整條三文魚,而不買那些不知道在冷櫃裡呆了多久的三文魚段。「越來越多的客人都變聰明了,他們想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第一家popot開在建國西路。雖然剛開不久就趕上了疫情,但由於popot售賣的是罐裝食物,不必須堂食,方便好帶,也好存放,有的客人一買就是幾天的量,反而挺過了最艱難的2月。3月開始,小店的經營走上了正軌,6月開始,一個月便能售出一萬罐食物。實在應接不暇,10月,Morgan在陝西北路開出了第二家popot。

這裡也是一個喝酒的好地方一個環保心願開店前,Morgan從一百多個樣品中挑中了現在使用的玻璃罐的最初版本。製造商在徐州,他專程去拜訪他,告訴他所需要改進的細節。從他那裡, Morgan定了首批2萬個玻璃罐——一萬個大玻璃罐,一萬個小玻璃罐。

當時,他覺得這些玻璃罐應該夠用幾個月了,但popot實在太受歡迎。「現在我在上海附近租了一個倉庫,裡面存著我的40萬個玻璃罐。」

玻璃罐只有兩個尺寸其實,環保是Morgan最初選擇用罐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外帶還是外賣,這些罐子都省去了塑料包裝,可以反覆使用。而為了鼓勵外帶的客人把罐子送回來,每送回一隻罐子Morgan都會返還兩元。不過目前,送回罐子的人並不多。 Morgan估算,大約有15%-20%的客人會送回罐子。「不算太壞,但也不算好,他說,「我希望他們至少把罐子留在家裡繼續用了。」他還在淘寶上選中了一款網兜編織袋用來裝外賣。最初,他定了500隻,對方過了一周交貨了。後來,他想要長期合作,便想要訂購5000隻。沒想到,對方並非編織袋工廠,而是一個家庭作坊,只有五個人,平時接的單大多數是十幾二十隻。「可以給我們多一點時間交貨嗎?」對方問。

手制的網兜Morgan心裡知道,他可以去工廠訂到又快又便宜的類似袋子。但他想要支持這個家庭,支持本地的手工匠人們,為此,他願意花一些等待的時間,以及多支付一些成本,只要在他的心理價位之內。「想到一個家庭可以因為我而多一些收入,何樂而不為呢?」環保、可持續,是我們剛開始聊天時,Morgan便向我提到的關鍵詞,也是他在決定開一家售賣罐裝食物餐廳的原因之一。現在,他也嘗試在公眾號中發布一些環保相關的內容,「儘管是一些微小的聲音,我們也想說出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本土特色!鷹集咖啡推出小罐咖啡,風味百搭
    近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被小編種草,那就是鷹集咖啡。鷹集咖啡2016年創立,短短四年的時間,它不斷吸收西方的理念,同時適應著上海本土地方特色,打造獨具一格的精緻的品牌形象。在魔都的黃金商圈總能看到鷹集咖啡的咖啡店,精緻獨特的門店設計總能吸引不少人進入。
  • 上海小店故事 | 最酷社區咖啡館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上海小店故事|印照片的行家,藝術展幕後的高手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酷炫小店 大城市中的小特別
    行走於中,有時甚至會困惑自己究竟身在何處。不過幸好,我們還有各種小店。這些小店鋪只有20來平米,也許只有店主一個人坐鎮,但是它們如同主人身體的一部分,散發著濃濃的個性。魯馬滋咖啡的第一家店,2010年初開在了湖南路和永福路路口,當時上海的小店還並不多,這樣一家面積看上去只有10來平方米的沿街小店,著實還讓人一下子不是很敢進去。
  • 上海小店故事|百年老房子裡的和風洋食店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用咖啡豆袋子做出獨一無二的衣服 它可能是全上海最環保的服裝小店
    原標題:用咖啡豆袋子做出獨一無二的衣服小店用環保面料製成衣服和包包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謝竲這些年的上海,「上年紀」的小店越來越「有味道」,新加入的「成員」也不斷帶來驚喜。正在備戰上海時裝周近期因為正在備戰即將於10月舉行的上海時裝周,平時一般作為展廳的1樓往往也會受到「戰火」的「波及」,所以這段時間小店也很少接待顧客,如有需求則一般採取微信、微博提前預約的方式,「畢竟現場環境受到了限制,也不方便挑選、試穿」。
  • 鷹集小罐咖啡全方位評測,口感堪比咖啡師調製,值得擁有
    咖啡文化在我國近幾年中的發展我們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在我們生活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不管是那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咖啡館的身影。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在咖啡館享受咖啡的時間都是比較少的,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濃縮咖啡可以說是很多人的選擇,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評測一下鷹集咖啡的速溶冷萃咖啡產品:鷹集小罐咖啡。
  • 獨家把咖啡廳「裝進」便利店全家新一代店上海亮相
    投資消費零售,必看↑「商業觀察家」商業觀察家全家FamilyMart全新一代門店日前在上海悄悄亮相。據店員稱,這是全家的第四代店型。《商業觀察家》探店的感受,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便利店販售咖啡這件事玩得越來越大了。全家的第四代店型首家門店日前在上海赤峰路63號開業。
  • 發源於上海法租界的文藝小店們走向商場,變得更受歡迎了嗎? | 三明治
    Manner Coffee這個名字被收錄在中國首位COE咖啡評杯比賽的國際裁判撰寫的《上海咖啡地圖》中,在前兩年堪稱是上海最炙手可熱的小資咖啡店,南陽路首店是一家只有兩平米的迷你窗口店,開業沒多久日均出杯量就突破了三位數,是一般精品咖啡店工作日的兩倍。現在「大眾點評」上顯示,Manner Coffee在上海的店鋪數量已經增加到7家。
  • 上海小店故事|從擺攤到開店,原創布包夫妻的創業記
    上海愚園路和安西路路口,有一家售賣手工印花布包、飾品,家居用品的小店,白色的外牆上兩扇大的落地窗,店名是紅色花體英文字「Hugo & Jiro」。Hugo & Jiro 店鋪外景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這是家夫妻老婆店,店名就是兩人的名字組合,在沒有開鋪子以前,夫妻倆是靠跑市集、趕場子賣貨。簡言之,他們是靠擺攤起家的人。
  • 智旗揭秘花西子小罐茶成功關鍵,新消費下半場誰是最後贏家?
    小罐茶則切入了這個價位的空白禮品市場。所以小罐茶價格為:480元/10罐裝、1000元/20罐裝。全部6大茶類統一價格,給了茶葉新的價格標準。② 可複製的新消費品牌定價邏輯智旗諮詢團隊分析了近百個新消費品牌後,從中尋找了幾點定價的共性和邏輯,如下:· 先「定位」,後定價這裡的「定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定位,而是要先確定價格位區。
  • 「智商稅」2年後,小罐茶的戰略迭代路徑
    Ta們接觸、消費小罐茶的時間跨度不同,2017年至2020年間長短均有,城市涵蓋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希望新消費浪潮中的傳統行業創新者們,從中收穫有關「新人群,新產品,新價值」的啟發。 01、新舊交替,茶葉千年變局從供需兩端看茶行業:供應端,中國茶行業正在快速從小農生產往工業化、規模化、品牌化進化。
  • 小罐茶歷經「找茶」與「找茬」風生水起 網友「九大質疑」從何而來?
    1、黃山毛峰的產量問題質疑:央視廣告小罐茶中,非遺傳承人謝四十說"小罐茶是用我們富溪生產的黃山毛峰,都是茶樹主幹的芽頭,量很少,一天只能採個二三兩……"有茶友認為如果一個人只能採那麼少,即便是全年都在採摘,那也不可能滿足市場需求。揭秘:質疑這點的茶友,多半是不懂茶葉背後故事的人。採茶的時效性很短,拿明前茶來說,一般採茶期在5-7天,並不是全年都有特級黃山毛峰可以採。
  • 可以多樣搭配,創新Mini小罐,鷹集咖啡輕鬆玩創意
    它一開售就火遍了精緻女孩的朋友圈,到底是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呢,那就是——"鷹集咖啡"。一說起咖啡很多人腦海中的印象就是又苦又澀,而鷹集咖啡在面世以來,收穫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最近鷹集小罐咖啡也有三個活動來臨:第一個是1元抵30元購物券,第二個是0:00-1:00 限時8折優惠第三個是小罐咖啡24顆裝限時價 149元。據了解,鷹集咖啡品類還是很豐富噠,小夥伴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品嘗一下哦。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它的品種吧。
  • 【吃在上海】尋找夜色中最溫暖人心的那家小店
    像日劇中的「深夜食堂」一樣,在上海,也有著一批大隱於市的現實版「深夜食堂」,一天的喧囂過後,它們在城市中不起眼的角落自起爐灶,成為了上海美食一塊特別的拼圖
  • 「網際網路蛋糕王國」幸福西餅品牌故事
    這個也引起了小六對於幸福西餅這個品牌的強烈的好奇心,想看看這個品牌的背後又有哪些讓人驚喜的故事!幸福西餅品牌簡介幸福西餅,目前,國內蛋糕市場中有名的網際網路蛋糕品牌。幸福西餅誕生於2008年的廣東深圳,是深圳市幸福西餅食品有限公司旗下主營的蛋糕自主品牌。
  • 大都市中的街頭小店怎麼啦?「孤獨的美食家」 遍尋申城「民間美味」
    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家街頭老店,總是一個人帶著飢餓感去探訪一家能撫慰胃袋的老店,上海罕見的露天大院燒烤,全市僅剩一家的木梨膏,10年、20年的街頭小攤小店都不在話下。2020年,「馬叔尋味」成為了上海小有名氣的美食博主,他心裡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上海。
  • 天貓第二大咖啡消費品品牌,鷹集咖啡全新"小罐咖啡"
    鷹集咖啡作為天貓第二大咖啡消費品品牌,在近幾年的咖啡銷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縱觀現在的咖啡行業發展,在過去十五年中,中國咖啡消費量經歷了加速增長的過程,這與星巴克的拓店步伐高度關聯,這證明市場可被教育。
  • 小店故事|波蘭餃子和中國餃子不同在哪?
    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早就聽聞「Pierogi Ladies」 是上海唯一一家正宗的波蘭餐館,卻從不曾有勇氣前去一探究竟。
  • 競爭越激烈的地方越有市場 上海網紅小店的背後
    上海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火了。這家店原名「HINICHIJOU」,意為「非日常」,其充滿創意的「熊爪遞咖啡」營業模式、曾在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咖啡衝調項目第一名的聾啞人咖啡師、為殘疾人顧客免費提供咖啡的公益模式、每杯20元的實惠價格……這些都是推動顧客從四處趕來排隊「打卡」、媒體爭相報導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