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店故事|印照片的行家,藝術展幕後的高手

2021-01-16 澎湃新聞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8月,美國攝影藝術家埃裡克·索斯中國首次個展《我和你》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揭幕,一張張聚焦大時代裡平凡美國人的相片傳遞著敏感的情緒,揭示人的親密和孤獨。

埃裡克·索斯《我和你》展覽現場組圖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獨特的光感和顏色展現了藝術家的本領,讓人見識到名家的高超技藝。同時,精湛的畫面也彰顯展品製作方的功夫,而他們往往是藏在幕後,觀眾們「看不見」的高手。

蓬勃的上海藝術界,高品質展覽的數量、頻次增多,展品製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尤其在數碼創作時代,專業後期影像輸出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除了本土創作者,很多外國藝術家也會通過在上海製作展品從而解決時間、效率、運輸等方面的問題。

他們往往都會找一個叫楊家超的人,因為他和他的團隊是公認的行家。

工作中的楊家超

與藝術名家共事,不斷精益求精

約莫十年前,西安漢子楊家超告別了供職的動畫公司,來到上海一家專業藝術影像機構開始全新的職業生涯,繪畫專業出身又熱愛攝影的他開始和膠片、藥水、印表機、紙張,裝裱工藝等事物打起交道,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完成大批量照片衝印。高強度的負荷使他掌握了市場上各品牌、各特性的印表機的使用技術,再加上他的認真和仔細,得到了許多客戶的好評。那些收穫都讓他增添了自信和成就感,也堅定了他繼續前進的信念。

後來由於公司業務方向發生變化,楊家超決定追尋自己的事業理想,2014年,他在烏魯木齊南路上租了一棟2層樓的小洋房,取名「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樓下是小畫廊,樓上是製作工坊。

烏魯木齊南路時代的店面照片 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 圖

許多有過合作經驗的藝術家得知消息後都來找他。比如知名當代藝術家餘友涵,一周總要來2,3次,找小楊做事的同時與他談天說地。「餘老師知道我想把一樓做成展區,就主動說他的作品可以給我展示,可我這麼小小地方,哪裡有資格啊!」楊家超感激地講,「餘老師和其他很多前輩,一直介紹他們的藝術圈朋友來關照我,真心感謝多年來他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

希美團隊製作藝術家餘友涵畫作複製品 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 圖

和國內外藝術名家合作,能看到最前衛的創意和最新的技法,與之相應的製作工藝和品質上,也要不斷創新與改進。他需要更大的場地,用更多的材料,配備更先進的工具。於是,經過西岸藝術區短暫的過渡,楊家超找到了現在位於長寧會館的空間,組建起一支6人專業團隊,分別負責影像輸出和裝裱等工作。

展示區局部 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 圖

進門後第一間仍是展示區,有合作藝術家的作品和世界影像歷史上的名作等等。記者在牆面上看到了國際著名攝影家、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獲得者劉香成的作品。「劉老師對於畫面的影調和圖像的反差很敏銳,對於圖像後期的調整和作品輸出的要求很高,對於作品他是非常嚴謹的人,但同時他也會很親切的分享很多他曾經拍攝照片時背後的故事,」 楊家超介紹道,「劉老師也是SCOP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創始人,他對展品製作、布展等各個環節都十分重視。每一展覽我們會根據作品使用不同的紙張,做大量不同介質的測試,他也會和我們一次次討論,提出要求和修改意見,只為了把更好的畫面呈現給觀眾」。

製作區局部 

店鋪裡最大的空間是製作區,除了幾架大型的印刷機外,各個儲物角落裡都存放有白色紙卷,楊家超說店裡現有100餘種全球各地、各式工藝製作的紙。

店裡各處都能看到紙

每一種他都能如數家珍般說出它的特性、關鍵點和使用方法,這之中既有他多年摸索出的經驗,也有專家的指點。他說紙張技術專家、香港大學的吳教授每次到上海都會和他相聚,一起研究紙張的紋理、遇到不同機器和墨料的變化,有時還會一起到工作室來實驗新技術。「一位年長的學者,每次都背著20,30斤重的資料,和我分享他最新的研究成果。雖然他看上去有些疲憊,但整個人充滿了活力,他對事業的投入和熱情真讓我欽佩」。

事實上,楊家超帶領的團隊也是一支充滿能量的精英隊伍。他們拿到新的材料後,會不計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地來做研究,試樣列印,為了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一次次地調整修改,這位領隊相信,「技術是藝術的保證」。

沈凌昊作品《剩餘物-邊界文獻》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製作  沈凌昊 圖

和希美團隊有多年業務合作的當代新銳藝術家沈凌昊仍記得他第一次見到楊家超的場景,他說:「那次做照片掃描,第一次掃完覺得效果不好,他很不滿意,就一遍遍不停地調整參數,一遍遍重來,直到他和我都覺得可以過關為止。他的堅韌和耐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僅對材料和機器有研究,藝術鑑賞力也很高,他對影調、構圖的見解,有時還會給我很大啟發,我們一起見證了彼此事業發展和相互成長,他是很多青年藝術家重要的合作夥伴和好朋友」。

「上海最專業、最好的影像輸出工作室」,沈凌昊覺得用它來形容這家小店最為貼切,因為「它當之無愧」。

製作區的一小面牆上和角落的工作檯上展示了國際頂尖藝術造紙公司德國哈內姆勒(HAHNEMUHLE)、影像列印專業品牌EPSON 和膠片、相紙製造商ILFORD授予的製作認證證書,每一張認證都需經過嚴格考評,能同時擁有這麼多家許可的製作方,在上海唯此一家。

多方專業機構的認證證書

至今,團隊合作過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已有500餘位,同時他們還承擔了上海多家畫廊、展館、美術館的展品製作。平遙藝術節、PHOTOFAIRS | Shanghai、art21、西岸藝博會、巴黎,米蘭攝影展等大型國際藝術展上都能看到團隊的出品。

希美團隊製作的藝術家楊泳梁的作品

用技術超越需求

楊家超在採訪中一直提到「用技術超越需求」,那是他對行業的認知,也是團隊緣何在同類店鋪中出類拔萃的原因之一。

印刷標準光源臺,色彩管理軟硬體

十年前,楊家超就擁有印刷標準光源臺,專業的色彩管理軟硬體,也在那時他就將印刷行業中對色彩控制的專業——色彩管理系統運用到實踐中,普通客人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了解這些,但他們看完成片後都會說同一句話,「你這裡印出來的照片顏色是最準確、最細膩的」。

大眾對他們的職業稱謂也不熟悉,在國外攝影專業裡,他們被稱為數碼印前技師、數位技術後期技師,「大家也不知道叫我們叫什麼,大概就是印照片印得很好的人」,楊家超笑道。

比起準確的稱呼,他更在乎一件事。團隊只有不斷「走」在人們的需求之前,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務。「客人們有時和我說,照片亮度降低1%就好了,這1%我該怎麼理解,不是調整下參數,改一下光源曲線就行了,人們對影像的品質需求很多時候是出於審美和感覺」,他解釋說。

因此,為了呈現滿意的作品,他會花很多時間和創作者交談拍攝時的想法,了解拍攝當時的環境、天氣、光源等細節,然後回到作品本身,在不損傷原作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後期調整。實現感官的最佳體驗,也是他技術專業裡的一項。

店裡各式印表機

同一畫面在不同介質上傳達的感覺也不同,那就要對此進行探索。他有多臺不同品牌的大型噴墨印表機,針對機器對不同材質表現的優劣加以運用,他還有一臺可用於巖板、木板,亞克力等特殊介質的個性化印表機,常常用來實驗或製作新的創意作品。另外,楊家超還擔任眾多相機品牌、印刷器材公司的技術顧問,新品發布前對方會請他進行樣片製作和技術測試。

工具車

他的工具車裡也有很多專業配置,比如可逆固定的點狀膠、微循環系統的保護盒,以及紙張酸鹼度測試筆,它能幫助他更好地裝裱、保護作品和了解新品紙張的酸鹼度和耐久特性。

紙張酸鹼度測試筆

團隊最近忙於一批國畫複製工作,他們要把畫作印在各類宣紙、絹絲、真絲製品上。楊家超說:「受專業藏家和機構的委託,團度做過很多古代名家的複製品,雍正和康熙皇帝的書法真跡、張大千原作等,親眼見到那些作品還是很震撼的。我們通過數據採集掃描,後期修改校色等一系列技術手段講原作複製到宣紙、絹絲等一些特殊材料上。這些『再生品』讓更多的人能近距離欣賞經典,有時我們覺得也在為藝術傳播盡一份力」。

團隊製作的國畫複製品  希美數字藝術工作室 圖

疫情之下,慷慨的房東減免部分租金,他的小店靠著之前經營的積累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復工後,他們與幾位藝術家合作,免費製作作品並進行義賣,還採購了許多口罩,捐獻給一些社區機構,聊表心意。他說:「和那些抗擊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相比,我們覺得藝術從業者顯得『無用』」。

埃裡克·索斯的展覽製作中試樣圖

埃裡克·索斯的展覽是復工後團隊承接的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第一個展覽。疫情之故,藝術家無法抵達上海,楊家超只能通過攝影師寄來的印刷畫冊來比對製作展品,小樣列印出來後發國際快遞給對方,大家一起討論修改的細節,再調整、列印,如此反覆來回發快遞,最終才有了現在的成果。

觀眾在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有很多觀眾,他們靜靜地看片,默默地拿手機留影,記者聽到一句評價,「太細膩了!真好看!」這其實也是送給楊家超團隊的讚美,儘管他們的名字沒出現在展覽海報、手冊或展覽的任何角落。

展覽海報,本次展覽持續至11月2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小店故事|百年老房子裡的和風洋食店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擺攤用的在衣服上印圖案印照片的機器叫什麼
    擺攤用的在衣服上印圖案印照片的機器,顧名思義,是指在T恤上面做圖案印照片T恤又包括文化衫,廣告衫,POLO衫,長短袖T恤等等。而印在T恤上面的印花種類也很多。一個小本投資,可以帶來比較不錯的豐厚利益,為何不去積極嘗試,空著手去做市場調查,真認為自己是行家裡手了。賺錢在當下,有時市場就是在看誰敢於落實,而不是像很多人在觀看。創業是艱難的,往往是在艱難期開闢一條通往做老闆的通道。 我們先從小型投資開始,這裡面存在許多問題:手機照片印到衣服上T恤上價格怎麼樣?
  • 上海小店故事 | 最酷社區咖啡館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上海:《一個人在荒島》主題藝術展 描繪人類在宇宙中流浪
    2020年8月27日,上海,外灘源附近一畫廊內的《一個人在荒島》主題藝術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觀展。這一以「荒島」、「太空」、「孤獨」為線索的小眾展覽尤其適合一個人觀展。2020年8月27日,上海,外灘源附近一畫廊內的《一個人在荒島》主題藝術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觀展。
  • 展覽|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展覽 |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2020-12-0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小店故事|把幸福裝進小罐中,再吃掉它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上海開幕
    11月27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滬辦)主辦的「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上海舉行。此次展覽展出的40件飽含「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作品,讓民眾足不出「滬」,就可感受香港獨特人文魅力。
  • "藏原星燦—藏傳佛教文化藝術展"亮相無錫靈山五印壇城
    展廳 布糊畫《大威德怖畏金剛》 參觀藝術展的遊客 佛教在線江蘇訊 近日,江蘇省無錫市靈山景區五印壇城震撼開園。為慶此盛事,「藏原星燦——藏傳佛教文化藝術展」在五印壇城內同期開幕,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呈遞來自雪域聖地的神奇傳說與瑰麗文化。此次展覽共展出約60件(套)獨具藏傳佛教風格的藝術精品,包括佛像、法器、唐卡、布糊畫、木雕等,全方位、多層面地展現了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博大與精妙。
  • 上海舉辦「告彆氣球4.0」藝術展,10萬隻氣球打造夢幻唯美場
    2020年5月31日,上海,「告彆氣球4.0」藝術展近日在靜安大悅城內舉辦。主辦方使用超過10萬隻氣球在南北3層中庭分別打造了大型主題場景,多種色彩的氣球和燈光布展營造出夢幻般的唯美場景,吸引了眾多市民觀展和拍照留影。上海,「告彆氣球4.0」藝術展近日在靜安大悅城內舉辦。
  • 上海春季展訊搶先看|「藝脈——陳逸飛&陳逸鳴兄弟藝術展」即將開幕
    35年前的春天,一位上海旅美畫家來到周莊,創作了題為《故鄉的回憶——雙橋》的油畫,後來此幅作品連同他的37幅畫作一起在美國哈默畫廊展出,引起轟動;1985年,這幅畫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同年11月,在石油大王哈默先生訪華時,將這幅油畫送給了鄧小平……與《雙橋》一同走向世界的,還有一個中國畫家——陳逸飛。
  • 財富購物中心——心氧藝術展
    >一、財富購物中心無意間看到《異鄉人》中關於村上春樹一則小說的片段,故事與飲食有關,感覺有趣,於是決定步行至對街的財富購物中心晚餐,並驚喜地遭遇了這場關於大自然的藝術展。財富心氧藝術展以自然的生動、靈氣,喚醒觀者對自然的嚮往;以藝術之名,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讓觀者能夠感受夢幻的自然力量,是一場用美麗驅散迷霧的自然視覺盛宴。
  • 上海小店故事|從擺攤到開店,原創布包夫妻的創業記
    上海愚園路和安西路路口,有一家售賣手工印花布包、飾品,家居用品的小店,白色的外牆上兩扇大的落地窗,店名是紅色花體英文字「Hugo & Jiro」。Hugo & Jiro 店鋪外景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這是家夫妻老婆店,店名就是兩人的名字組合,在沒有開鋪子以前,夫妻倆是靠跑市集、趕場子賣貨。簡言之,他們是靠擺攤起家的人。
  • 金剛結——西藏文化藝術展獻給上海的禮物
    圖片說明:每位持票進入西藏文化展的參觀者都會得到一個金剛結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12月16日報導:上海文化藝術展此間正在上海東亞展覽館舉行,每位持票進入的參觀者都會得到一份紀念品――這是一個用五彩繩纏繞製成的「金剛結
  • 微型藝術展讓滬人足不出「滬」深度「遊」香港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上海拉開序幕 繆璐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 繆璐)「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27日在上海拉開序幕,本次展覽通過40件富有「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作品,讓上海民眾足不出「滬」,就可盡賞香港的獨特人文魅力
  • 達利藝術展在上海K11開幕
    人民網上海11月5日電 (記者 曹玲娟) 由K11 Art Foundation(KAF)與卡拉-達利基金會共同策劃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展「跨界大師.鬼才達利」昨天在上海chi K11美術館開幕。展覽匯集240餘件達利的藝術傑作和媒體作品,將自今天起持續至2016年2月15日。
  • 上海酷炫小店 大城市中的小特別
    不過幸好,我們還有各種小店。這些小店鋪只有20來平米,也許只有店主一個人坐鎮,但是它們如同主人身體的一部分,散發著濃濃的個性。Farine是武康路上新開的一家法國麵包店,這裡有幾乎是上海最好吃的羊角麵包Croissant。
  • 國際學生公益藝術展開展 13國參與2000餘幅作品
    青島新聞網5月27日訊(記者 張力偉)26日,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奉賢東方美谷藝術節組委會及青島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9第三屆「美麗世界」國際學生公益媒體藝術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上海市奉賢區圖書館舉行。
  • 藝術商場上海K11開啟「跨界大師 鬼才達利」藝術展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藝術商場,位於上海的K11 Art Foundation(KAF)現推出超現實主義藝術展「跨界大師 鬼才達利」,該展將於2015年11月5日持續至2016年2月15日,將展出逾240件達利的藝術和媒體作品。
  • 寵物店男孩上海華麗首演堪比藝術展
    「晚上好,上海!我們是寵物店男孩,歡迎來到觸電現場!」8月20日晚,英國最具標誌性的流行電子組合「寵物店男孩」在上海大舞臺華麗登場,從最負盛名的《West end girls》、2006年德國世界盃終場歌曲《Go west》,到欲在上海現場拍攝MV的新單曲《Thursday》一首不拉統統獻演,而臺上的兩位前衛音樂人,以炫麗的服裝道具、高科技感的投影徵服全場,與其說這是一場演唱會,不如說是藝術展。
  • 發源於上海法租界的文藝小店們走向商場,變得更受歡迎了嗎? | 三明治
    4月下旬,位於上海烏魯木齊中路的小店Little Catch突然在門口貼出了一張告示,上面寫著,「5月9號最後一天營業」。Manner Coffee這個名字被收錄在中國首位COE咖啡評杯比賽的國際裁判撰寫的《上海咖啡地圖》中,在前兩年堪稱是上海最炙手可熱的小資咖啡店,南陽路首店是一家只有兩平米的迷你窗口店,開業沒多久日均出杯量就突破了三位數,是一般精品咖啡店工作日的兩倍。現在「大眾點評」上顯示,Manner Coffee在上海的店鋪數量已經增加到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