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吃日料還是吃西餐,各路饕客們總是繞不過一種魚——三文魚。橘紅色的魚肉和細緻的白色脂肪堆疊出完美的紋理,豐腴的肉質和迷人的香氣讓人怎麼吃都吃不厭。
然而,不管是在餐廳還是超市,這些進口魚肉總有踩不盡的雷。挪威三文魚、智利三文魚、紐西蘭帝王三文魚,甚至還有「淡水三文魚」,同樣一塊魚肉,從幾十到幾百塊都有。這些三文魚到底有什麼來頭?這次,我們就來聊聊三文魚的講究。
三文魚可以說是最出色的魚肉之一了,脂肪豐腴溫潤,橘紅色的肉質也軟嫩鮮美,不論生食煙燻、還是煎炒烹炸,各種三文魚都有一種讓人停不下來的美味魔力。
三文魚是最典型的高脂魚肉,一些養殖的大西洋三文魚含脂量甚至可以高達16%,豐腴的脂肪層層堆疊在橘紅的魚肉中,使得三文魚的口感無比飽滿油潤。
顏色特殊的三文魚,味道也自然與眾不同。因為三文魚平實喜歡攝食小蝦小蟹,久而久之,這些小型甲殼類動物中的富含的蝦紅素便逐漸囤積在三文魚的肌肉中,賦予三文魚獨特的橘紅肉色。
因此,好的三文魚一定要滿足三個要素——新鮮、高含脂量、還要有鮮豔的肉色。
三文魚的品種有哪些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三文魚」,其實是指廣義的三文魚,也就是鮭魚,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魚類品種,比如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鮭魚(比如紅鮭、銀鮭、著名的紐西蘭帝王鮭等)、甚至還包括一些淡水鱒魚。
而真正意義上的「三文魚 Salmon」,本意其實是指大西洋三文魚。由於數百年來的過度捕撈,野生大西洋三文魚已經瀕臨滅絕,所以市場上常見的大西洋三文魚幾乎都來自挪威、法羅群島、冰島、智利等地的養殖場。
至於人們常說的「淡水三文魚」,其實是鮭魚的淡水分支魚種鱒魚,其中最最常見的便是虹鱒。鱒魚因為平時很少攝食甲殼類動物,因此肉色偏白,風味自然不及海產三文魚。不過,日本和挪威的鋼頭鱒、冰島的北極嘉魚都有著豐腴肥厚的脂肪,含脂量甚至可以媲美鮭魚。
三文魚和牛排一樣,也是有部位區分的,當然分類要簡單得多。一般來講,腹部的魚腩最肥美,價格也相對最貴,背部最瘦;頭頸部脂肪相對豐富,尾部則肉質較瘦。在超市,三文魚常常切分成三種形式,菲力、魚排、魚側肉。
和很多其他的肉類一樣,野生與養殖的三文魚之間,風味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養殖三文魚生長在海洋網箱中,因為運動量小,餌料充足,肉質便格外肥美。但是由於在養殖場裡很少吃到小型甲殼類動物,難以累積蝦紅素,養殖三文魚的肉色會比野生三文魚淺上許多,來自蝦紅素的鮮甜風味也會少一些。
各路老饕客們對三文魚養殖與野生的問題各有偏好。有人喜歡養殖三文魚豐腴的脂肪和穩定的品質,有人則更喜歡野生三文魚濃鬱的風味和堅實的肉質。孰優孰劣還是交給你來定吧。
※部分素材、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看的人都在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