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QuestMobile(ID:QuestMobile),作者:Mr.QM,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童鞋們大嘎猴鴨!上一期智能終端報告看得怎麼樣?後臺很多童鞋在留言中認為:憑什麼說蘋果派第一?華為不是早就超過蘋果了嗎?……這話再往下說,Mr.QM感覺就像是被翠花他爹堵在村口揮著拳頭:說,你到底有沒有打我兒子翠皮(⊙o⊙)…面對這種局面,解釋是蒼白無力的,所謂全球出貨量、中國出貨量、中國活躍用戶量、全球活躍用戶量……在移動網際網路都寒冬了的今天,這些概念還很難理解嗎?當然了,如果實在理解不了,Mr.QM一介文弱屌絲,也木有反抗之力,只能認輸:大家找Mr.Zhou去吧,據說,他最近剛在長灘島做了個「頂級蜂蜜私享SPA」,很能扛的……
言歸正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移動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狀況。此前,Mr.QM已經跟大家分享過, 2019 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增長近乎腰斬,廣告收入與流量數據一致,增速同樣近乎腰斬,Q2 增速只有13.7%!具體到各行業廣告投放表現上看, 2019 年Q1,整體市場投放普降(只有餐飲旅遊、食品飲料較 2018 年略微抬升),尤其是,汽車行業出現負增長,醫藥行業從 2017 年Q1 的45%減緩到19%。
雖然整體大盤有過冬跡象,從媒介投放終端類型上看,主要以移動網際網路媒介為主;而BATT作為第一陣營,拿下了67.1%的份額。這當中,一些新的玩兒法正在試圖爭奪廣告份額,比如:依靠用戶標籤、算法和信息流,快速變現模式正在出現,導致用戶量變化與廣告收入變化趨同;面對APP流量增長趨緩,手機廠商正在利用硬體入口優勢,包圍BATT,加速廣告變現;還有社交引流、獎金激勵模式等等……
具體怎麼搶佔更多廣告呢?不妨看報告吧。
報告導覽
定義
曝光量:統計周期內廣告創意在投放媒介的曝光次數總計
廣告收入:基於廣告類型、廣告投放量等進行多重加權計算,以媒體實際總收入(公開發布或訪談獲得)進行校準修正
廣告容量:體現目標媒介的廣告空間大小,為當期目標媒介的月日均活躍用戶數*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創意組數:選定周期廣告主在投放的廣告創意總計(相同廣告主題定義為一個創意組,包括不同廣告形式、投放不同媒介)
廣告帶動增長模式還有否空間?
1、 2019 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廣告市場回顧
1.12019 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呈現流量與廣告收入增長「雙降「趨勢
1.2 從廣告主看:主流行業廣告投放增速下降,其中醫藥、汽車下降顯著
1.3 從媒體看:BATT佔據絕對優勢流量,廣告投放核心以移動網際網路媒介為主
2、流量與廣告收入雙增長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2.1 媒介格局:信息流平臺保持雙增
2.2 雙增模式1:廣告+變現
模式解析:通過廣告投放快速提升流量,流量進入後對用戶進行精準解析(打標籤),提升留存率,並導入廣告體系流量池,實現變現或提升變現。
模式邏輯:1)流量變現-流量獲取成本>0;2)新增流量=新增用戶活躍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留存率,保持增長;
模式基礎:1)具備資金實力、快速變現和價值提升能力及模式;2)具有較強的算法能力和用戶標籤及資料庫;
模式加強:多元業務平臺形成矩陣:1)可交叉轉化相互導流;2)可協同變現,實現收入迭加;
模式舉例: 2019 年上半年西瓜視頻廣告投放費用推動下載用戶數同步增長,快速變現能力則體現更為顯著。
2.3 雙增模式2:硬體入口
模式解析:APP流量增長趨緩後,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硬體入口成為廣告投放考慮的增量流量,通過廣告變現提升流量價值。
模式特點:1)自有APP TAC不變的情況下,手機銷量增長可推動廣告價值提升;2)可實現線上線下媒介整合,並可融合資源提升服務,如簡訊等。
模式舉例: 2018 年廣告收入佔小米總收入的5.78%,但貢獻了近70%的毛利。廣告收入已成為手機廠商快速變現的方式之一。
2.4 雙增模式3:社交+激勵
模式解析:通過提升用戶規模和用戶粘性,提升變現價值。主要針對具有APP使用時長(因而對廣告有一定接受度),社交成本不高且對價格較為敏感人群,針對用戶較長的使用時長,更多開放廣告入口,提升曝光量,實現廣告價值升值。
模式特點:1)高投入帶動收益模式,需確保品牌知名度和廣告容量達到一定水平,可形成良性循環;2)此商業模式對更下沉市場用戶有較好的針對性,未來可考慮通過對消費文化和消費習慣的影響,實現廣告價值的提升。
模式舉例:與趣頭條類似APP數據對比,可發現相同模式下,品牌知名度和廣告容量越高的APP,廣告收入越高。
2.5 雙增模式4:內容+KOL
模式解析: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利用內容提升用戶粘性及轉化效果;
模式特點:1)廣告形式多樣,嵌入較深;2)較難以大數據方法完整計算廣告觸達和廣告效果,增加了評估難度;3)要求平臺向產業鏈上遊拓展,包括KOL/IP養成(選拔、培養、運營)等;4)UP主變現是平臺收入的重要構成。
典型平臺:小紅書、嗶哩嗶哩、抖音等。
2.6 雙增模式5:效果+營銷(貼近下單環節)
模式解析:包括①品牌廣告投放直接導向下單和購買,②泛電商平臺並通過聯合營銷方式,整合品牌方做傳播和推廣(其中規模效益也屬於泛電商平臺的廣告收入),③直投廣告,④SME電商由於同樣貼近下單環節,也屬於泛電商平臺範疇。
模式現狀: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以快消品行業為例,廣告投放到媒介但落地頁在泛電商平臺的佔比為42.4%。
模式特點:1)效果類廣告與展示類廣告實現整合價值;2)效果可量化,泛電商平臺廣告轉化率=零售廣告收入/GMV;廣告主廣告貢獻率=泛電商零售收入/廣告費用;3)中小企業可藉助平臺品牌和資源進行廣告投放;4)商家可自行或邀請KOL通過直播廣告進行事件營銷或爆款營銷。
2.7 雙增模式特點小結
1)貼近變現或銷售,部分模式通過高投入推動;
2)多入口或資源整合,提升存量流量價值;
3)廣告-用戶-內容深度融合,將用戶使用時長更大化利用。
增長的空間在哪裡?
1、思考1:廣告帶動的流量增長空間還有多大?
TAC(獲客成本)逐步走高,流量增量主要來自:1)合適媒介的引流;2)同類APP的流量轉移;3)新入口增量;具體方式則需融合廣告、內容,結合AdTech和MaTech。預裝、渠道合作、SEM、媒介廣告、線上運營仍是可應用手段,受主題和篇幅限制,本報告僅討論結合廣告的新增空間。
1.1 從廣告容量看,視頻、信息流媒介平臺更具優勢
視頻、信息流媒介觸達範圍:覆蓋用戶佔全網的95.14%,覆蓋網民特徵基本可覆蓋全體網民。
1.2 以美團外賣、餓了麼為例對比分析,廣告投放主要為視頻、信息流媒介,對新增、回流用戶起到了引流作用,對重合用戶佔比較高媒介,可考慮增大廣告投放費用。
外賣市場已趨近穩定, 2019 年1- 7 月,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重合用戶佔比較穩定,保持4%左右,從同類模式獲取流量增量已比較困難,通過合適的媒介平臺引流更有效果。
1.3 以視頻、動漫媒體為例,分析下沉市場覆蓋典型用戶
視頻、動漫媒體覆蓋下沉市場5. 87 億人,為廣告可觸達空間。
廣告一定是整合營銷策略中的重要構成,除了針對不同區域、對可付費用戶和浸入時長較長用戶則需區別對待,考慮採用不同的媒介組合策略。
2、思考2:廣告收入增長的空間在哪裡?
2.1 找到潛在客戶第 1 步:關注投放量較大行業
2.2 找到潛在客戶第 2 步:通過目標行業廣告主及創意數量,了解該行業投放趨勢
快消行業在 6 月份受電商活動促銷影響,投放量較集中。
2.3 找到潛在客戶第 3 步:根據投放廣告類型分布,了解目標行業投放偏好
快消品行業在移動端主要以信息流+開屏廣告投放為主。
2.4 找到潛在客戶第 4 步:進一步了解目標行業廣告主,發掘潛在客戶
2.5 找到潛在客戶第 5 步:針對目標客戶媒介投放組合,進一步了解其投放策略
如何佐證自身價值?
1、媒介價值論證角度
廣告主選取廣告投放媒介主要考慮媒介自身的覆蓋面、影響力和可觸達目標TA的比例。因此,評估媒介的價值包括覆蓋廣度、品牌影響力、用戶屬性特徵和轉化效果情況,即流量、品牌、收入和用戶屬性。
依託於QuestMobile自主研發的獨有跨域全景數據池,以TRUTH用戶網絡行為特徵資料庫160 多項指標為參考數據基礎,結合GROWTH用戶標籤畫像資料庫,從廣告-廣告主-品牌行業-投放渠道-媒介-用戶全方位監測廣告,提供廣告投放動態數據洞察平臺和全面服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