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小眾讀物」,然「可傳之於千秋」

2021-01-17 央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恰逢我國文化盛事,清華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由吳巍先生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一、二、三卷,第四卷書稿已經完成,不久將付梓印刷。  對此,北京燕京書畫社藝術顧問王金鐘先生讚賞吳巍先生「以玄奘西天求法的精神,發聖心宏願,傾三十年之心血,鑄就扛鼎之作,編纂成煌煌巨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國畫大師李苦禪之子、清華大學教授、文史專家李燕先生感嘆吳巍先生在急功近利的當今世界「甘坐冷板凳」實屬難得,贊其「功德無量」,稱《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這部「小眾讀物」「可傳之於千秋」。

吳巍先生(左)向中國文字博物館贈送他的著作《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正因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歷史價值、收藏價值,近日,該大字典已分別被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文字博物館、深圳大學、深圳圖書館等院校圖書館所收藏。

吳巍先生所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定位於簡帛書法工具書,在編排思想上力求實用通俗、簡單扼要,並按大眾所熟悉的《新華字典》裡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也囊括了《新華字典》內的8200個實用單字(《新華字典》收編單字11000餘字,剔除一字多音,後期所造化學名稱用字及部分生僻字等)。查找單字分別以拼音索引和筆劃檢字兩種形式。

吳巍先生(右)將《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交到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老師手中

同時,《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採用廣收博採現存的簡帛資料,全部字形一律保持原生態,把不同區域、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簡牘帛書文字全部集中在設定好的單字欄裡,展現出同一漢字的不同形體特徵,最大限度地發掘出漢字字形的美學信息。並有選擇、成系統地將自己創新的簡帛文字以個人風格書寫出來,並把它們編入字典,這充分體現了編著者為發展簡帛書法事業殫精竭慮的良苦用心。為書法創作者、愛好者、欣賞者建構了一個集簡帛文字大成的觸發靈感的藝術世界,提供了一個藝術創新的參照系和啟發想像的空間。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同一字頭之下,除了簡帛文字,也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字形,有的字頭下還排列了不少石刻碑文。名為簡帛書法大字典,為什麼收入如此多的非簡帛文字?原因是:一,把簡帛文字直接置入到漢文字的演變鏈條裡,書家一目了然地即能對比出簡帛書在整個文字鏈條中的演變軌跡;二,擴容了單一簡帛書的信息量,為書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無需再翻閱其他書籍,在同一個單字欄裡,可以解讀文字演變的全部過程;三,同時也是為不識古文字的書法家增加一項學習課程。由此可見,編著者並不滿足於簡帛文字在書法活動中的實用價值,而是刻意以簡帛文字為樞紐,上溯甲金文,下探漢隸,勾勒出漢字字形演變的全部過程,一個單字欄就表徵一個漢字的演變史。這就大大增加了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量,彰顯出漢字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每個單字的嬗變鏈條就像淙淙溪流,8200條溪流匯成氣勢恢宏的滾滾江河,《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以前所未有的廣闊胸懷,把漢字的實用信息、美學信息、文化信息融為一爐,開創了書法字典編纂體例的新天地。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保存了從甲骨文到漢隸不同書體的漢字字形原始真實的面貌和編著者的創作成果同時,還保存了同一漢字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的結構姿態及其中蘊涵的美學信息,保存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勞作生活孳乳發展而融入字形的文化信息,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及漢字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這部字典所具有的專業實用價值,以及蘊涵的豐富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無疑在中國書法字典編纂史、中國美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必將對中國書法、中國美學、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清華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先生說,吳巍先生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清華大學出版社依託清華大學的綜合優勢,以「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是吳巍先生及其團隊傾30多年之功研究簡帛文字與書法的成果結晶,可謂字字心血。吳巍先生甘於寂寞,不辭辛苦,對每個字的演變都進行了研究。這部字典是簡帛書法研究之集大成,價值非常高,兼具學術性、鑑賞性和藝術性。(記者鑄紫 通訊員陳健)

相關焦點

  • 李燕:「小眾讀物」《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可傳之於千秋」
    對此,北京燕京書畫社藝術顧問王金鐘先生讚賞吳巍先生「以玄奘西天求法的精神,發聖心宏願,傾三十年之心血,鑄就扛鼎之作,編纂成煌煌巨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國畫大師李苦禪之子、清華大學教授、文史專家李燕先生感嘆吳巍先生在急功近利的當今世界「甘坐冷板凳」實屬難得,贊其「功德無量」,稱《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這部「小眾讀物」「可傳之於千秋」。
  • 書法愛好者的福音:《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三部即將面世
    這種寫在簡牘絹帛上的書體,介乎篆書與隸書之間,在紙張開始廣泛使用的魏晉之前曾存在千年之久,是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源頭。雖然簡帛書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對它的研究還很不夠。吳巍先生經過多年的披荊斬棘,披星戴月,《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終於得以問世。在經過整理各地發現的簡牘帛書後可辨識的約4800個單字的基礎上,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增添了約3400個單字。
  • 中國首部簡帛書法大字典面世 增添約3400個單字
    今天上午,中國首部簡帛書法大字典面世,該字典集結了簡帛體實用單字8200個,全書共約6400頁,為殘存的簡帛書法領域整整增添了約3400個單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由北京簡帛書法藝術院編撰,全書擬出版四冊,今天出版的是第一冊,約1600頁。  簡帛文字之變  簡帛,指的是書寫在竹簡或木牘上的簡牘和書寫在絲或絹上的帛書。在紙出現之前,簡帛是中國古代主要書寫載體。據史料記載,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承載文字的簡冊。近年出土的簡牘和帛書,主要集中在春秋戰國之際以及秦漢時期。
  • 3400個簡帛文字被「找回」 介於篆隸源於商周
    介於篆隸 源於商周 傳統文化主要承載形式簡帛文字有了「書寫手冊」  3400個簡帛文字被「找回」  今天上午,中國首部簡帛書法大字典面世《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由北京簡帛書法藝術院編撰,全書擬出版四冊,今天出版的是第一冊,約1600頁。  簡帛文字之變  簡帛,指的是書寫在竹簡或木牘上的簡牘和書寫在絲或絹上的帛書。在紙出現之前,簡帛是中國古代主要書寫載體。據史料記載,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承載文字的簡冊。近年出土的簡牘和帛書,主要集中在春秋戰國之際以及秦漢時期。
  • 曾是書店倉管員的他,堅持26年編出兩套書法大字典
    4月下旬,見到田其湜,他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他編纂的兩套書法工具書——《六體書法大字典》《重訂六體書法大字典》。「在我編纂的書法大字典裡,同一個漢字,最多提供了160種寫法。」田其湜樂呵呵地說,很多字的寫法,和記者的獨家新聞一樣,僅此一家有。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關於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問題,之前已經發布了兩篇文章,分別是《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常見問題及應對之道》《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古貼臨摹的兩大問題》今天的這篇文章,是這個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哈那麼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幫大家處理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利用碎片時間,練習自己的鋼筆字。提高鋼筆書法水平首推系統的臨帖這裡還是要提一下,如果想自己的鋼筆字水平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或者能走到一定的高度,系統的臨帖肯定是少不了的,這個並不是本文所要闡述的重點。
  • 《鋼筆五體字典》面世!一書盡覽書法文化之美
    這本鋼筆五體字典,由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作序,著名書法家吳殿魁、趙國祥主編,收錄了中國傳統書法「楷、行、草、篆、隸」五種字體,是廣大中小學師生及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字典中設置「書法小常識」板塊和「品味書法之美」插頁,能夠幫助讀者簡要了解書法理論,通過書法作品直觀品味漢字之美。
  • 大型書法字典——《書法字海》修訂版出版
    2003-04-15 18:03:33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奚啟新   大型書法字典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App今日免費:在這裡練一手好字書法字典
    筆者還記得小時候拿字帖練習硬筆的艱苦時光,現在很少人拿出大塊時間一筆一划的去練書法,但你若有心想練成一手好字,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款「書法字典」, 算是電子版的書法字帖,只要身邊攜帶紙筆,打開手機即可開練。
  • 評陳守斌雲岡杯魏碑雙年展特獎作品:迷失在書法展廳裡的小眾藝術
    如果書法真如某些「行家」所說是所謂小眾藝術,那「行家」們應該取法於士大夫熟稔的《淳化閣》或者《三希堂》,奈何找上了古代平民大眾書寫的魏碑呢?——阮元可清清楚楚地表示過,傳統的士大夫階級瞧不起魏碑,根本不把它算入書法的範疇。——既然找上了魏碑,卻又挾技私藏,把書法神化為小眾藝術,令普通人不得與聞、與議,這又是什麼樣的用心呢?
  • 「曲師大爨建國字庫」、「培生爨體書法字典」上線首發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邱豔霞) 6月10日,曲靖師範學院「曲師大爨建國字庫」上線、「培生爨體書法字典」首發 。副市長楊蔚玲,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毛建橋,曲靖師範學院院長李澤華,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相關負責人,曲靖文化藝術專家出席上線儀式。
  • 有福之州:一紙格言傳千秋 一封家書驚天地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沿海開發開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著名僑鄉,素稱「海濱鄒魯」,是為「有福之州」。 一紙格言傳千秋 福州有個國家歷史文化街區,聞名遐邇,那就是三坊七巷。沿三坊七巷中軸線南后街向南,是通往烏石山的澳門路。澳門路西側有座氣勢不凡的莊嚴建築,原為林文忠公祠,現在是全國最大的林則徐主題展覽館——林則徐紀念館。
  • 歐陽修書法批評思想之管窺:樂之不厭、己適而已
    本文為「可道書畫」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在書法方面,歐陽修雖不擅書法,但其書法筆跡爽勁,超拔流俗。歐陽修在書法批評中特別強調書家人品道德的重要性,認為書法作品的「傳」與「不傳」之妙全在於書家的人品道德的高尚與否。「古之人皆能書」,但很多書家的人品道德存在瑕疵,或貪生怕死,或作惡多端……因此這部分人的書法作品隨其名聲的流傳而「泯泯不復見爾」。
  • 中國女書書法後繼有人 女承母志傳承女書
    王澄溪被譽為中國女書書法第一人,創立了「女書書法體系」。王小溪繼承母親遺志,誓要將女書書法發揚光大。 8月31日,記者尋訪了這位第二代女書書法家王小溪。王小溪告訴記者,「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延續3000多年「活」到今天的文字。女書的外表特點是字的整體輪廓呈現長菱形,筆跡秀麗娟細,造型獨特,所以也被叫做「長腳蚊」。這種字在古代只在女性間流傳,男人不看不寫。
  • 一個家族,創造了半個中國書法史!
    王羲之三子——王渙之三子王渙之,自幼向學習父親書法,達到了形似的程度,善行草書。黃伯思《東觀徐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王渙之參加了傳譽千古的蘭亭聚會,留有蘭亭詩一首:「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跡修獨往。真契齊古今。」
  • 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邊保華
    邊保華近照藝術簡介: 邊保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兼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學習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研修班,師從佟韋、李鐸先生。擅長行草、隸書。
  • 國博「鏡裡千秋 - 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掠影
    國家博物館的「鏡裡千秋 - 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2020年11月24日開幕,展出各時代鏡子二百多面,展期三個月,本篇是這次展覽的部分展品蟠螭紋銅鑑,戰國,河南陝縣後川出土。據推測,古人將水注入鑑內後,可以利用平靜的水面自視。
  • 羅楊:書法乃君子之藝
    書法的審美原則和理論,與世上所有的藝術審美最大的不同點,即所謂「書因人貴」「書以人輕」「書靠人傳」。你是仁人君子,人們就喜歡你的書法;你是奸佞小人,人們就唾棄你的書法。不像其他藝術門類中的藝術作品,可以「只看作品不看人」,其作者的人格調雖然不高,人品雖然不行,但其作品仍可流傳。
  • 這些書法「錯別字」令人哭笑不得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央視原主持人畢福劍為撞球運動員潘曉婷題字的照片曾在網上熱傳。其中「九球天后」寫成「玖球天後」,被人吐槽為「環球大嫂」。「玖」是「九」的大寫,一般只用於記帳;「後」多用於方位或時間,在古代沒有皇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