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公募「掉隊」 權益類基金全年「零發行」

2021-01-10 中國財經時報網

2020年,「炒股不如買基」再度得到印證,公募基金髮行規模水漲船高,全年新基發行量超過3萬億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髮行量佔比過半。不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卻並沒有感受到「基金大年」的溫暖,部分公司甚至全年權益類基金「零發行」。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作為權益類「大年」,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髮行總量超過1.6萬億元。全年來看,爆款基金頻現,共計出現了177隻「日光基」(不同份額分開計算)。

在如此發行浪潮下,卻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沒趕上「快車」,發行節奏截然相反。若按基金成立日來看,去年成立新基金數量在3隻及以下的公司竟有30家。這些中小基金公司中,還有一些甚至完全無緣權益類基金髮行。

比如金元順安基金、華融基金、富榮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去年權益類產品「零發行」。天相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這些公司公募基金規模都不到300億元,權益類基金經理人數不多,去年僅零星地發行了幾隻債券型基金。

以富榮基金為例,該公司去年三季度末權益類基金規模僅有9.1億元,較去年一季度末降低了逾11億元,且全年沒有成立新的權益類產品。公告顯示,該公司去年經歷了多起高管變更,涉及總經理、副總經理、督察長等等,公司高層並不穩定。

「能否在『基金大年』分一杯羹,關鍵還是看有沒有好的基金經理、公司品牌和業績積澱。若沒有這些,銷售渠道和個人客戶就鮮少關注,因此去年才會出現大公司吃肉、小公司喝湯的發行分化。除此之外,公司管理層的穩定與否也對公司未來發展和發行計劃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有些公司去年也因為自身調整而被耽誤了。」滬上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說。

去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規模增長遲緩,仍然處於「迷你化」狀態。據天相數據統計,按公募基金總規模看,有22家基金公司總規模不到10億元。雖然其中有不少次新基金公司的身影,但也有一些發展乏力的老公司,比如2012年成立的華宸未來基金、2013年成立的國開泰富基金,現存公募產品分別僅有3隻、4隻,去年三季度末總規模均低於2億元。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股市向好對於所有權益類基金髮行是個利好信號,然而這一信號傳遞到中小公司時已被弱化,利好程度遠不及外界的猜測。並且,銀行等渠道也會將資源向頭部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傾斜,中小基金公司缺乏明星基金經理和品牌效應,渠道排期往往靠後,實則受益不大。

對於2021年的新基金髮行市場,一些業內人士並不那麼樂觀。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資副總認為,今年1月份基金髮行或仍處高峰期,不過,由於一季度經濟可能明顯超預期,貨幣流動性或面臨邊際收緊壓力,春節之後流動性可能趨於緊張,基金髮行或許也會隨之降溫,中小基金想搭「順風車」會更難。

相關焦點

  • 指數型權益類基金賽道分化 增強指數基金領跑量化對衝基金掉隊
    但近兩年的公募大年屬於主動權益類基金,部分量化基金尤其是對衝策略基金業績也明顯不給力,而增強指數基金和多數ETF基金卻憑藉相對平穩的業績實現份額大增。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0年混合型基金整體平均上漲43.47%之多,甚至超過2019年平均漲幅,混合型基金漲幅最高的基金當年累計上漲超160%,但與其同時,2020年依然有18隻混合型基金淨值下跌。
  • 國金基金新產品發行 多隻權益基金面臨清盤 高管頻頻變更
    固收類基金的「天下」,權益類基金佔比不到3%   國金基金成立於2011年11月2日,總部位於北京,擁有四家股東,分別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兆潤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券商系的基金公司,國金基金的權益類產品並沒有得到長足發展,而管理規模一直依靠貨幣基金拉動。
  • 17隻新基今日首發,權益類基金為首選
    來源:資本邦1月4日,資本邦獲悉,作為2021年首個交易日,今日市場合計基金首發17隻(份額合併計算),其中按投資類型劃分,偏股混合型基金7隻,股票型基金2隻,長期純債型基金2隻,被動指數型基金3隻,封閉式基金2隻,增強指數型基金1隻。
  • 穿越牛熊火線主動權益類基金OK QDII陣營相形見絀
    938隻能獲取數據的權益類基金過去5年平均收益率為32.64%,其中A股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37.45%,被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6.74%,而權益類QDII稍遜,平均收益率為14.92%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五年,足夠看出成色了!
  • 前海開源基金髮售新基曲揚一拖八 任職1隻「熊基」不敵同類平均
    這意味著,相關基金在申購確認後持有一年才可申贖,此舉可避免投資者追漲殺跌,便於基金經理以相對長期投資的理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個股的選擇。2、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無緣「快車」,2020年全年權益類基金「零發行」2020年,「炒股不如買基」再度得到印證,公募基金髮行規模水漲船高,全年新基發行量超過3萬億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髮行量佔比過半。
  • 前十月國金基金2隻混基虧損 權益規模低副總變動頻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0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 今年前十月,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整體優異,部分績優基金實現收益率翻倍。
  • 權益基金大爆發,誰在和螞蟻搶客戶?
    2020年A股牛市開啟下,相比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類固收類產品的收益日益走低,偏股型基金所代表的權益類產品雖然波動率高、風險性大,但高收益優勢凸顯,需求逐漸打開。01權益投資需求激增,基金代銷領域,券商脫穎而出權益類產品火爆的銷售局面已持續近兩年——2019年至2020年10月底,大量居民資產湧向這一領域,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的淨值規模增長了150.87%,到達創歷史新高的5.58萬億元。
  • 又一隻百億爆款基金來了:新基金髮行最旺一周 四天狂賣超1000億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於新年首月密集布局新品,是為了能在新一輪發行大戰中搶佔先機。以權益類產品打頭陣,則是基於對一季度或上半年市場行情的信心,提前做好相應的投資布局。「春節」前基金扎堆發行爆款基金滾滾而來奪取2021年「開門紅」已經成為各大基金公司的主要動作,此次為了備戰開門紅,各大基金公司積極布局主動權益和「固收+」業務,也紛紛派出實力派選手,顯然後續爆款基金可能持續出現。在本周新基金爆款層出不窮的背景下,下周如果市場繼續維持強勢,也將是每天都有爆款出爐的節奏。
  • 長安基金一季度5隻權益下跌超14% 均為權益總監掌舵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7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 受股市回調影響,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也經歷了一番調整,弱市行情下,中小型基金公司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數據顯示,長安基金旗下近期有可比數據的25隻權益基金中(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一季度就有半數基金虧損,而該公司權益總監顧曉飛所掌舵的5隻基金更是全部跌超14%。
  • 這類基金去年悄然走紅,公募今年還要加大布局!投資者該怎麼挑產品...
    實際上,「固收+」基金並非字面意思上的「固收」,它主要包含兩種策略,一種是債券做底倉的固定收益,另一種是股票、可轉債、打新等高風險的權益收益。目前主要有兩類基金使用這種策略,分別是部分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等,其他部分混合基金和一級債基也在推出這種策略。
  • 基金早班車:今日33隻基金分紅 這隻基金奪得年內「分紅王」
    今年以來回報率最高的產品已經斬獲了超107%的回報率,回報率超50%的權益基金也有數百隻。權益基金紛紛斬獲超高回報率的同時,也有部分基金管理人選擇及時分紅,截至12月5日,公募基金在今年的分紅總額已經有1064.41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835.88億元,也超過去年全年的1049億元。
  • 將指數增強基金充數成主動權益產品,支付寶的「幫你投」究竟在賣...
    界面新聞記者興致勃勃地買了800塊,得到了一個「專屬」策略:這個策略中,基金類型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分為指數和主動,配比是1:1。債券型基金則分為利率債和信用債。看起來挺像那麼一回事。但是,再看一下底層基金名單,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股票型基金配的全部是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基金,其中有3隻為指數增強基金。
  • 富國基金「天字號」家族添新丁 富國天興即將發行
    在2011年以來,時隔9年,富國基金再度推出「天」字頭重磅新品——富國天興回報混合型基金(基金代碼:A類010515,C類010525),新產品擬由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養老金元老級投資專家黃興博士掌舵。在當前穩健理財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富國天興爭取為普通投資者打造一隻更為專業的「固收+」精品。  目前富國基金旗下共有12隻「天」字打頭的基金,每一隻都是響噹噹的旗艦產品。
  • 中融基金推出新混基朱柏蓉「一拖八」 5隻基金任職回報率不足6%
    然而,油氣類QDII歲末的這一波行情,實則是在為全年業績「填坑」,年初至今這類基金仍處於大幅虧損狀態。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業績亮麗,翻倍基層出不窮。油氣類QDII卻一片慘澹,年內跌幅最大的甚至超過52%,和其他類型基金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 華商基金昨日新發混基略顯「落寞」 周海棟名下混基均跑輸滬深300
    來源:金證研Photo by Derek Liang on Unsplash進入2021年,部分基金正通過分紅等方式,鎖定部分收益。從結構來看,今年以來以權益類基金為主的基金分紅出現顯著增長,截至1月14日已有178隻公募基金分紅,累計分紅金額達到171.89億元,同比大增82%。
  • 華安基金主動權益投資實力領先 年末新基華安優勢企業值得期待
    12月21日,華安基金將再度推出權益新產品——華安優勢企業(A類:010787、C類:010788),該基金由具備20年投研經驗,榮獲7座行業大獎的投研老將楊明擔綱,自下而上在具備長期成長邏輯的行業中精選優勢企業,注重組合均衡配置,有望進一步豐富投資者的權益投資選擇。從投資業績看,華安基金旗下優質權益產品湧現,都是名副其實的「讓基民賺錢的基金」。
  • 工信部通報58款APP侵害用戶權益,華夏基金、天弘基金等在列
    記者丨張曉雲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報2020年第三批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名單,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58款APP未完成整改。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此前兩批通報,此次通報中金融理財類為重災區,共有12款理財、小貸APP名列其中,主要涉及的問題包括私自、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取權限,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等。
  • 7月新基金吸金3000億 本周潛力爆款基金全來了!(附最強...
    7月新基金吸金3000億 本周潛力爆款基金全來了!(附最強攻略)】7月來A股漲勢如虹,「爆款基金俱樂部」門檻直接從100億提升至200~300億級別,越來越多投資者加入了買基金的大軍。雖然近期市場有所調整但整體人氣仍然旺盛,而7月20日到24日又有18隻主權權益基金進入發行,預計還將爆款湧現。這些主動權益基金的產品信息、發行信息、基金經理人選等,值得投資者細緻關注,認真篩選。
  • 支付寶獨售螞蟻基金引爭議,阿里等各大平臺搶食銀行代銷「蛋糕」
    國慶長假前,螞蟻基金銷售獨家代銷的5隻參與戰略配售螞蟻新股的創新未來基金在支付寶平臺獨家銷售,同時五家頭部基金公司派出的都是精英級人物,其中,陳皓、王宗合、勞傑男還是今年新出爐的主動爆款權益類基金的基金經理。但是,通過支付寶獨家銷售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觸碰了銀行渠道的利益。
  • 提前結募卻不能成立:今年首現新基金閃電募集失敗 發生了什麼?
    來源:中國基金報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又宣布發行失敗,實際募集期只有4天——近日,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二級債基發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成為今年首隻「閃電」發行失敗的基金。多位行業人士認為,這一現象可能是機構資金爽約所致。數據顯示,在今年債基收益低迷且信用債違約衝擊下,全年清盤和發行失敗的債基數量都位居各類型產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