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局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2021-01-09 網易

2020-12-30 16:27:08 來源: 全國產經平臺

舉報

  

  一是整合優化提質量。結合政策、現狀、實際,科學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整合優化後,該市自然保護地由32個調整為18個。

  二是科學管護提質量。健全自然保護地監督實施體系,加強溼地管理,該市建成國家級溼地公園5個,省級溼地公園2個,省級重要溼地目錄1個。

  二是注重宣傳提質量。與孝感電視臺、孝感日報、孝感電信等開展合作,播放公益廣告,印製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牌、警示牌;向群眾發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簡訊;發放宣傳畫報1.2萬份、宣傳手袋4000個,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自然資源部,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來鳥「不盡」:新疆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這得益於新疆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3類)體系建設。近年來,新疆通過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塘還溼等措施,全面啟動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此外,新疆還加強自然保護地各類違規問題的查處與整改,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2019年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933件,處罰金額1億多元人民幣。力懲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根據各類自然保護地功能定位,既嚴格保護又便於基層操作,合理分區,實行差別化管控。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實行分區管控,原則上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人為活動,一般控制區內限制人為活動。自然公園原則上按一般控制區管理,限制人為活動。結合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分類分區制定管理規範。四、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十五)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及保障措施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一份綱領性文件。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三)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21.如何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改革分頭設置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的體制,對我國現行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效能進行評估,逐步改革按照資源類型分類設置自然保護地體系,研究科學的分類標準,理清各類自然保護地關係,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2.國家公園建立後,在相同區域可否設立國家森林公園或自然保護區?
  • 權威解讀:自然保護地政策法規知識問答(建議收藏)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創新自然保護地建設發展機制、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及保障措施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一份綱領性文件。
  • 突出海洋自然保護地的整體性規劃
    新規劃要真正解決通過圍填海「向海借地」難題  「十四五」規劃編寫內容上要注重科學性和有效性,合理設定目標、定位、原則和措施。  在目標和定位上,要契合新時代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把國家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生態安全、自然保護地的政策性要求,在規劃中進行充分表達。
  • 發達國家自然保護地之森林資源生態保育制度綜述
    其對保護地的定義反映出生態保育是自然保護地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國家通過建設國家公園建立自己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本國的各類自然資源進行保育。以國家公園為主導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給予森林資源最完善的規劃、管理、保護策略,因此,對其相關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已經提出並實行了5年,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以國家公園體制為主體,建設、整合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方法,從生態資源的保護、空間布局、管理以及內部管理體制設計等方面提出了意見。
  • 【政策探討】發達國家自然保護地之森林資源生態保育制度綜述
    其對保護地的定義反映出生態保育是自然保護地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國家通過建設國家公園建立自己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本國的各類自然資源進行保育。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發展是一個國家生態系統穩定、可持續的重要環節,森林生態系統保育能夠在生態監測、生態管理等方面提升森林資源的整體保護水平以及完善其合理利用的方式。
  • ...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 天津證監局攜手上交所與南開大學...
    來源:證券時報網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和證監會、教育部《關於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意見,深入推進天津轄區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近日,天津證監局聯合上交所與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籤署
  • 政協委員熊朝康:建議加強雲南邊境地區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兩會期間,雲南省政協委員熊朝康聚焦雲南邊境地區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建議雲南省人民政府加強邊境地區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力度,切實健全完善邊境動物防疫體系,提升防控能力,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熊朝康委員建議加大對邊境地區縣級獸醫實驗室儀器設施設備的投入扶持力度,提升縣級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和水平;投資建設邊境鄉(鎮)獸醫站巡檢站和邊境村委會獸醫室疫情監測點,建立免疫保護屏障,加強預警監測防堵,有效防止重大動物疫病在邊境地區的發生、流行和蔓延。
  • 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為科學謀劃好2021年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1月6日至7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祁陽、零陵兩個縣區開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活動。本次調研主要圍繞畜禽養殖業汙染、減肥減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土壤汙染、地下水超採、水土流失等治理、修複方面進行,旨在通過摸清我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短板,聚焦我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2021年的工作目標、思路、舉措。
  • 加強項目文化建設,塑造企業靚麗形象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彌蒙鐵路四電系統集成項目經理部黨工委圍繞工程項目建設工期、安全、質量、效益等目標,以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思想,以「鑄魂、化制、育人、塑形、強企」為主線,以企業價值體系為核心,以項目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諧文化建設為重點,推動企業文化在生產一線落地生根。——高度重視,制度保障。
  • 全面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和能力建設 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長效機制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為進一步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放心肉食品、公共衛生安全和優美生態環境的新需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31號)精神,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鄂政發〔2019〕20號,以下簡稱意見),對當前和今後全省動物防疫體系和能力建設
  • 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
    中國綠色時報大數據系統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專題播報 01 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域熱度榜單完成森林撫育17367公頃,林(參)地清收還林2130公頃。在保護行動中,吉林、黑龍江兩省共出動7萬餘人次、2萬餘車次,清理收繳獵捕工具近4萬個,建設小型野生動物救護站3個,設置補飼點200餘個,累計救護野生動物150餘頭(只)。中央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累計投資7102.9萬元,修復巡護道路,配備專業巡護車輛,建設標準化監控中心,配備衛星電話、巡護終端等標準化裝備,極大提升了基層的巡護保障能力。
  • 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丨0715林草播報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介紹,此次科研工作以海南長臂猿保護為核心,以海南長臂猿棲息地修復及周邊區域發展為主要內容,兼顧海南省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和其他珍稀物種保護,通過設計科研項目群,集中探索瀕危物種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的「霸王嶺模式」「海南模式」和「中國模式」。
  • 江蘇31個自然保護區僅5個有總體規劃 自然保護區如何更好地「保護」
    邢春寧說,此次督辦注重「解剖麻雀」,力圖對全省自然保護地建設和保護提出具體要求。為此,省人大常委會前期邀請部分省人大代表,會同省林業局等有關部門到無錫、常州、蘇州、鹽城等地實地調研,深入梳理了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管護現狀和面臨問題。我省共建立了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
  • 區應急局打好「組合拳」全力推進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
    為全面加強我區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夯實減災救災和救助保障基礎,提高各級災害信息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區應急局精準施策,打好「組合拳」,大力推進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讓每一個災情信息員牢記「災情就是命令」的使命,強化底線思維,增強災情管理意識。不斷加強災害信息員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優化隊伍建設,強化主體責任,準確把握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對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推動我區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成型並發揮積極作用。二、加強人員管理。
  • 首屆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警務協作會在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
    他指出,近年來,在兩省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兩地公安機關互相協作、並肩戰鬥,堅定維護了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積累了寶貴的協作經驗。新形勢下,服務和推進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兩省三地面臨的嶄新課題,雙方要深入對接、精誠合作,守好築牢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服務甘青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 首屆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警務協作會在青召開,王正升發來賀信
    他指出,近年來,在兩省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兩地公安機關互相協作、並肩戰鬥,堅定維護了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積累了寶貴的協作經驗。新形勢下,服務和推進環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兩省三地面臨的嶄新課題,雙方要深入對接、精誠合作,守好築牢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服務甘青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 適應海洋強國交通強國建設要求 推進國家海洋救助保障體系建設...
    強化「軍地結合、專群結合」的運行機制,深化軍民融合,建立「適應需要,科學合理」的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政府領導、社會支持、統一指揮、屬地為主、專群結合、就近快速」的應急反應體系;強化部際和部省聯動機制。加強海上搜救監測預警、信息報告等協作平臺建設,提高搜救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搜救成功率;強化海上搜救國際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