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麼很厲害的武功嗎?輕功水上漂真的存在嗎?
中華的武術文化博大精深,門派眾多,從南拳北腿,到少林武當等等。但是這相較於這些真實存在的功夫,我們可以看到在影視武俠片裡的俠客,他們隨便都可以一個縱身,就可以跳到了高處,甚至武功更強的還能飛簷走壁,踏雪無痕,取人性命於無形之中,讓我們不禁拍手叫絕。 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何又會存在輕功這種的說法呢?人們在古代的時候究竟是怎麼修煉輕功的呢?
在古代中國其實是有輕功的,可是古人的輕功,只不過不是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一躍數米然後到達屋頂或者是懸崖峭壁,只是人們在藉助外力等因素的情況下才能讓自己達到身輕如燕的效果,從而有可能達到人們想像中的輕功。這名武當弟子當時只需要略微得助跑一下,然後用力一蹬門柱,就可以輕鬆的飛起將懸掛在屋簷上六七米高的燈籠摘下來了。
所以也可以證明古代武術中是存在輕功的,只是需要盡力提高奔跑速度,並且擁有跳躍高空的能力、閃轉騰挪的能力。這不僅能夠站立或奔跑在不可承受重量的物體上而且還能借用輕小的物體來支撐從而騰起於空中,但這也不是武俠片裡所表現的那種可以在空中來去自如的輕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不能真正的飛起來,又怎麼會有輕功這種說法呢?古人對於輕功的理解就只是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已,古人學習輕功也只是想讓自己的身法更加的敏捷,從而達到了快,絕不是現代人想像的那樣,從一個高處飛到另一高處上面。雖然即便是這樣看似簡單的輕功,但練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許多古文中都有記載,大俠想要練就輕功的話,就必須要花費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來練就輕功,輕功的修煉往往需要是選擇大概十歲的小孩。原因是他們這個年齡在生長階段,骨骼還沒完全發育,而且他們年紀不大,能心無雜念的練習輕功。輕功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比較年輕的話練習輕功的時間就相對長一點。因為練習輕功的意義是為了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和如何讓自己身法更加靈活,才有可能可以做到騰空而起。所以說我們能了解到習武之人大多身材都相對勻稱,很少有身材肥胖的人。
小編覺得各位看官還是多看看武俠電視劇和電影就好了,沒有天賦異稟的身體素質是不可能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