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暴發第一天起,人們就為消滅病毒絞盡腦汁,遺憾的是,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有效的辦法非常少,而新冠疫苗,被賦予了攻克病毒的終極使命。騰訊新聞聯合騰訊醫典推出《新冠疫苗科普系列》,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那些事兒,歡迎大家文末留言評論,告訴我們關於新冠疫苗你想說的話。
劃重點
11月9日,輝瑞和BioNTech宣布了一個大消息[1]:
兩家聯合研發的新冠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中取得重大進展,在第二次注射後7天,疫苗有效率超過90%。
(來源:輝瑞官網)
如果這個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達標,他們計劃在11月的第三周,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提交緊急使用授權。
聽到這個消息時,很多人都興奮了——參加試驗的志願者有43538人,是不是說明這個疫苗比別的疫苗厲害多了?
但有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一個細節:「90%有效率」,是根據從43538位受試者中暫時收集到94例出現症狀的感染者得出的結果判斷的,這還只是第1次中期分析的結論。
想必大家還記得,2020年9月,阿斯利康由於一位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曾暫停過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之後,各界都呼籲公開新冠疫苗試驗方案,提高信息透明度——怕就怕病急亂投醫,萬一哪家的問題疫苗不明不白就獲得了緊急使用許可,後果不堪設想。
沒錯,輝瑞也在風口浪尖之時,公布了候選疫苗BNT162b2的I/II/III期試驗方案[2],大家今天聽說的這個III期試驗,就是它的一部分。
這項臨床試驗找的受試者,都是之前從沒感染過新冠的健康人,隨機雙盲分為1:1的兩組,分別接種候選新冠疫苗和安慰劑(「雙盲」就是,給受試者打疫苗的人和受試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注射的是什麼,以免有心理作用影響實驗結果),然後正常生活(會要求注意避孕),定期隨訪。
檢驗一個呼吸道病毒疫苗是否有效,不是看多少人打完疫苗沒感染,而是看:接種候選疫苗的人裡,有多少人出現了感染病毒的症狀、而且測出了核酸陽性。
所以,這裡說的「疫苗有效率」,不是「完全預防感染新冠病毒」,而是「避免成為有症狀感染者」(所以不包括「預防無症狀感染」)。某些媒體直接說它「阻止了90%的感染」,措辭是不嚴謹的。
輝瑞這個試驗也是一樣,看的是受試者接種第2劑疫苗後一定時間內,有多少人出現了至少1種新冠感染症狀+鼻拭子核酸陽性。
美國FDA的標準是,新冠疫苗有效率最低要達到50%,才能獲得緊急使用許可。(當然,這是及格線,正常情況下疫苗想要上市要求更高。)
輝瑞給自己定的小目標稍微高一些——60%。
60%的有效率是什麼概念呢?假設打完安慰劑的人(也就是沒有疫苗保護)一年內的患病率是1.3%,那麼打了疫苗的人可以在此基礎上再減少60%的感染,也就是只有0.52%的患病率。
在這個過程中,每當有症狀的感染者達到一定數量,研究人員還會做一次中期分析(interim analysis)。
他們本來計劃做4次中期分析,後來和FDA討論後改成了3次。當有症狀感染者人數:
● 達到62人時,進行第1次中期分析;
● 達到92人時,進行第2次中期分析;
● 達到120人時,進行第3次中期分析。
為什麼感染人數才這麼少就要分析一波呢?
其實,這是為了早點判斷疫苗的效果,看有沒有達到要求。分階段進行,每一小步都達標了,再判斷試驗要不要繼續下去。
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等他們討論完後,發現真正收集到的感染人數已經有94例了……於是乾脆全部拿來進行第1次中期分析。
那麼90%的有效率,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試驗計劃裡有一張表格,假設了每次中期分析的成功和無效標準,對應的疫苗有效率如下:
(來源:輝瑞官網,IA=中期分析;VE=疫苗有效率。括號裡的比值就是疫苗組感染者:安慰劑組感染者的人數比值)
比如,原計劃第3次中期分析是92人,假設疫苗組25人感染並出現症狀、安慰劑組67人感染並出現症狀(兩組人數相同),說明打疫苗降低了(67-25)/67=62.7%的感染數,也就是保護效力為62.7%。
一旦達到了上面表格裡有效率的成功點,就計劃向FDA提交緊急許可授權;沒達到就繼續試驗;而一旦低於了無效邊界,試驗就不用繼續了。
所以,在僅有94人感染的情況下,就判斷有效率高達90%,也是有理有據算出來的。
既然疫苗效果如此超出預期,在這時申請緊急使用許可,給高危易感人群儘早用上、減少感染,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臨床試驗還沒結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我國目前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有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而輝瑞這款是mRNA疫苗,安全性和長期的保護效力究竟如何,還需要繼續監測。讓我們期待更多消息吧!
事實+:疫苗小科普
新冠疫苗有哪些種類?輝瑞這次疫苗和我們的類型一樣嗎?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疫苗研發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國科研攻關組布局了病毒的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這樣5條技術路線。
1、滅活疫苗
滅活疫苗是最傳統的經典技術路線:即在體外培養新冠病毒,然後將其滅活,使之沒有毒性,但這些病毒的「屍體」仍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使免疫細胞記住病毒的模樣。
滅活疫苗的優點是製備方法簡單快速,安全性比較高,它是應對急性疾病傳播通常採用的手段。滅活疫苗很常見,我國常用的B肝疫苗、脊灰滅活疫苗、乙腦滅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都是滅活疫苗。
中國科興生物、中生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等研發的新冠疫苗是這種類型的疫苗。
但滅活疫苗也有缺點,如接種劑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徑單一等,而它最可怕的缺點是有時候會造成抗體依賴增強效應(ADE),使病毒感染加重,這是一種會導致疫苗研發失敗的嚴重不良反應。
2、腺病毒載體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用經過改造後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製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無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裝自己很「兇」,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
中國康希諾生物和軍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疫苗是這種類型的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優點是:安全、高效、引發的不良反應少。這種疫苗也有缺點,重組病毒載體疫苗研發需要考慮如何克服「預存免疫」。以進入臨床試驗的重組新冠疫苗為例,該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載體,但絕大多數人成長過程中曾感染過5型腺病毒,體內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載體的抗體,從而可能攻擊載體、降低疫苗效果。也就是說,疫苗的安全性高,但有效性可能不足。
3、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將編碼S蛋白的基因,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體,利用人體細胞在人體內合成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通俗的說,相當於把一份記錄詳細的病毒檔案交給人體的免疫系統。
核酸疫苗的優點是:研製時不需要合成蛋白質或病毒,流程簡單,安全性相對比較高。輝瑞這次就是mRNA疫苗。
缺點是:無成功先例,多數國家無法大規模生產,可能因價格較貴而難以普及到低收入國家。
4、重組蛋白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也稱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它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產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為抗原的S蛋白,把它注射到人體,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相當於不生產完整病毒,而是單獨生產很多新冠病毒的關鍵部件「鑰匙」,將其交給人體的免疫系統認識。
重組亞單位疫苗的優點是:安全、高效、可規模化生產。這條路線有成功先例,比較成功的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
重組亞單位疫苗的缺點是需要找到一個好的表達系統,這很困難。它的抗原性受到所選用表達系統的影響,因此在製備疫苗時就需對表達系統進行謹慎選擇。
5、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是用已批准上市的減毒流感病毒疫苗作為載體,攜帶新冠病毒的S蛋白,共同刺激人體產生針對兩種病毒的抗體。簡單地說,這種疫苗就是低毒性流感病毒戴上新冠病毒S蛋白「帽子」後形成的融合病毒,可以一石二鳥,既能防流感又能防新冠。在新冠肺炎與流感流行重疊時,其臨床意義非常大。由於減毒流感病毒容易感染鼻腔,所以這種疫苗僅通過滴鼻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疫苗接種。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的優點是:一苗防兩病,接種次數少,接種方式簡單。
病毒減毒活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疫苗,我們平時常見的減毒活疫苗有: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A型肝炎減毒活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等。但減毒活疫苗的缺點是:研發過程漫長。(綜合央視、經濟日報)
審稿專家:盧學新|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免疫學博士
參考文獻
[1]https://www.pfizer.com/news/press-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pfizer-and-biontech-announce-vaccine-candidate-against
[2]https://pfe-pfizercom-d8-prod.s3.amazonaws.com/2020-11/C4591001_Clinical_Protocol_Nov202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