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實探網紅美妝店Harmay話梅,單店估值10億的邏輯是什麼?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APP

成堆擺放的小樣區物品@鈦媒體實拍

憑藉著網紅打卡風、匯集國內外潮流品牌、隨意試妝、無推銷等特點,線下美妝集合店們俘獲了萬千少女的心,在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種草無數。「Harmay 話梅」即為這一賽道的典型玩家。

HARMAY話梅從淘寶店起家,2017年開始轉戰線下,如今已在北京、上海、成都和中國香港擁有5家門店。2019年底HARMAY話梅完成A輪融資,高瓴資本領投,投後估值近5億人民幣。今年9月,完成了鐘鼎資本、黑蟻資本也對其進行了股權投資。而HARMAY話梅的最新估值,則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據投中網報導,一位知名機構投資人透露,HARMAY話梅目前對外融資的報價是一家店估值10億元,粗略推算,坐擁5家門店的HARMAY話梅目前估值高達50億元。

儘管這一估值數據並未得到官方認證,但即便是新興的美妝集合店乘上了新消費的風口,單店估值10億元也太讓人吃驚。「HARMAY話梅」憑什麼如此被看好?近日,鈦媒體編輯也來到「HARMAY話梅」北京三裡屯店一探究竟。

一、實探「HARMAY話梅」北京三裡屯店

也許是因為探店當天是工作日的下午,話梅三裡屯店裡並未見到排隊長龍。不過店中來消費的年輕人們的確不少。

一進店內,是滿滿的後現代工業風,「黑、白、灰」為主色調,給人一種高端、潮酷的感覺。

店內不只有女孩,也有陪女朋友來逛的男生

話梅三裡屯店分為上下兩層,由別具設計感的旋轉樓梯連接。一樓為環形吧檯,供消費者美妝試用、挑選美妝護膚小樣;二樓除了左右兩邊各自四排的大牌正裝區外,還有五個專區,分別為護膚、美容儀器、旅行裝專區、香水專區、及拍攝打卡區。

倉儲式貨架,放置著各類大牌護膚產品@鈦媒體實拍

HARMAY話梅的貨架中,美妝產品不按品牌而是按種類排列。粗略看去品類多樣齊全,不僅有sk2、臘梅、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也涉及科顏氏、IPSA、珂潤等相對平價的品牌;有祖馬龍的香氛、也有3CE的眼影盤等爆款美妝單品,連網紅保健品牌Swisse也在其列。據悉,目前該店的SKU大概有4000多,上新頻率大概一個月200多個。

鈦媒體編輯觀察發現,HARMAY話梅內陳列的大牌美妝,標價明顯低於官網價,但與日上等免稅店的價格相比,還是明顯高一截。

部分護膚產品標價@鈦媒體實拍

不過,來逛話梅的女孩們,大多並不是為了大牌正裝產品——除了香芬區幾個女孩在樂此不疲地試用香水外,大家的最終目標都一致:一樓的護膚及美妝小樣專區。

二、護膚美妝的「小樣」生意,捧紅新式美妝店?

HARMAY話梅的小樣區,可以說是其區別於其他美妝集合店的顯著特色,也是最受年輕女孩們歡迎的地方。

不確定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捨不得購買上千塊的大牌正裝護膚品?花幾十塊,也能購買同款大牌小樣……小樣區的展臺前,聚集了無數抱有類似想法的女孩們,更有消費者直接抱著掃貨的心態來購物,排隊在鈦媒體編輯身後的一位年輕的女性,就一邊挑選著小樣,一邊打電話給朋友,詢問還要幫忙代買哪些產品。

儘管護膚和美妝小樣在國外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2018年美國的小樣市場銷售額就有12億美元(據NPD Group發布的報告),但在國內,小樣多是作為正裝產品的附贈品,贈送給消費者。在話梅之前,鮮少有商場或品牌正式售賣小樣產品。

但消費者對於護膚及美妝產品小樣的需求卻一直存在。一方面,對於護膚品,僅僅在專櫃試用,消費者是無法判斷功效如何、是否適合自己的;另一方面,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線上購買美妝產品,但美妝產品品類、色號繁多,加之商品圖片顯示存在的色差問題,也讓線上消費者陷入糾結和不確定,為購買美妝產品增加了決策成本。

而如若在購買之前,先低價購入小樣產品進行試用,則可以低成本解決用戶的這一選擇難題。於是,便滋生了線上購買護膚及美妝小樣這一生意,消費者大多通過值得信任的代購、或者淘寶、天貓店鋪進行購買。在淘寶搜「正品小樣」,各式小樣產品琳琅滿目。

淘寶截圖

除了試用價值,小樣產品與正裝產品相比,也更具性價比。比如鈦媒體編輯曾購買的蘭蔻水份緣舒緩日霜15ml中樣,在電商平臺大概定價為45-60元;而該款面霜容量為50ml的正裝產品,電商折扣價格一般也要350以上,官網定價更是達到595元。

淘寶截圖

花1/3的價格,享同款大牌產品的使用體驗,對於追求精緻又囊中羞澀的豬豬女孩兒們,大牌小樣真是天賜福音。

鈦媒體探店發現,上述蘭蔻的這款面霜產品15ml小樣在HARMAY話梅的小樣區也有售賣,標價為65元。雖然價格略高於電商價,但是和正裝價格相比,可就太香了。

儘管價格低,但事實上,小樣有著比正裝更「誘人」的高毛利,據業內人數透露,小樣的毛利率可以達到正裝的2倍。HARMAY話梅合伙人鞠春茂此前在接受36氪採訪時也表示,小樣一方面增加了客單價,另一方面降低了新顧客的門檻。對店鋪來說,也是通過高低毛利產品的組合來拉高整體毛利率的方式。

SK2大紅瓶面霜15ml小樣 163元/IPSA兩件套旅行裝 99元 @鈦媒體實拍

但售賣小樣這一方式,在備受追捧的同時,也受到質疑。一些小樣產品本來就是非賣品,卻在HARMAY被明碼標價,因此也有人質疑話梅店內小樣的來源。

據鞠春茂今年7月在接受採訪時所透露,HARMAY話梅並未拿到大牌的授權,店中大牌美妝護膚品主要來自於專櫃和貿易商,而目前已獲得授權的200+品牌,全是中小品牌。

事實上,小樣因為產量有限,因此相比正裝產品,更加考驗貨源的穩定性。而未能拿到大牌授權,這對如何保證HARMAY產品的穩定供應提出了挑戰。

鈦媒體編輯探店期間,就有顧客詢問店員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的試用裝,結果收到的回答是:「小棕瓶的小樣已經售罄,何時到貨無法確定。目前僅剩正裝產品。」

鞠春茂曾表示,大牌產品對於HARMAY話梅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中小品牌才是拉升利潤空間的產品。但若爆款產品不能及時補貨,長此以往,必然會傷害消費者的到店積極性。

對HARMAY話梅店來說,供應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單店估值10億的邏輯是什麼?

在疫情強烈衝擊線下消費的2020年,線下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卻火了,這無疑讓人重新思考線下消費的價值。

正如《打造消費天堂》中所闡述:「相較單一的售賣貨物,商超專櫃存在的意義更多在於觀看、觸摸和體驗各種各樣的商品,這一舉動讓購物成為一種休閒。」

與HARMAY話梅相對的,是傳統美妝集合店的頹勢。萬寧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在北京大規模撤店,屈臣氏財報則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收益總額88.05億港幣,下降30%,同比減少62%。

與「HARMAY話梅」同為線下美妝集合店,「H.E.A.T喜燃」的創始人Gary認為,傳統零售是以銷售來驅動的,而當下崛起的零售新物種,更多是以服務和體驗來驅動的。

根據路透社《2019,中國美妝新面孔》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儘管美妝線上消費增速迅猛,但86%的化妝品消費者更喜歡沉浸式的親身購物體驗,並將實體零售作為購物首選。

而有調查顯示,Z世代的社交需求更為強烈,更偏向於有逼格、有個性的產品和服務,在消費購物時,也更加注重參與感和互動性,擁有某件爆款或邂逅於某個實體網紅店,是他們尋找社交同好的方式。

正如喜茶、奈雪的爆火,一個很大原因是抓住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成為了年輕人的一種社交貨幣。HARMAY話梅潮流有逼格的工業風裝修風格、注重互動體驗的場景式營銷,也使得話梅成為了年輕人女孩們紛紛打卡的網紅之地,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的種草、探店筆記比比皆是。

小紅書上關於話梅的探店筆記

鈦媒體在探店期間,也遇到一位正在拍攝探店短視頻的年輕小姐姐。(不過小姐姐的探店裝備,可比鈦媒體編輯的落伍iPhone 8 專業多了)

店內顧客正在拍攝探店視頻@鈦媒體實拍

但即便如此,單店10億元的估值,未免有些高的嚇人。

同為面向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店、線下新零售的領軍代表,新茶飲品牌喜茶在今年3月最新一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超160億;相對應的,喜茶當時已有400多家直營店,算下來,單店估值大概4000萬。

雖然拿喜茶作為對比項,並不太恰當,但也能讓我們從這數字的反差中,對單店10億有了實際感知。

鈦媒體編輯就這一估值問題,向某一級市場研究員方媛(化名)請教,不過在方媛看來,估值的高低不好評判,但至少從側面反映了這家企業和團隊的稀缺性。

而洞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秋源俊二則認為,不應該按照零售企業模型來對HARMAY話梅進行估值,而是應該用流量模型來看待它。

在秋源俊二看來,線下實體店不僅讓品牌近距離觸達消費者,也是一個吸引用戶流量的入口。HARMAY話梅依靠其品牌調性所聚集的,是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這一群體在消費能力上的潛力是巨大的,而在聚集了巨大的高質量用戶後,如何對其進行線上線下的流量變現,則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就HARMAY話梅的目前布局來看,其的確不僅僅是在做線下美妝零售。

HARMAY話梅線上店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經過12年發展,如今已經打通各平臺線上商城,除淘寶創始店、天貓旗艦店外,還擁有微信小程序 「話梅黑市」。

話梅如今也在深入供應鏈,打造自己的品牌,並進行跨界聯名活動。2020年7月,還與時裝設計師Masha Ma推出聯名款T恤、褲裝、時尚挎包及購物袋等,所有商品都在HARMAY線下門店進行銷售。

HARMAY話梅還在用微信、小紅書、微博等多渠道布局,結合社交媒體傳播,最大程度挖掘門店的利用潛力。比如發起#尋找話梅少年#活動,鼓勵Z世代分享創意穿搭潮圖,並邀請其來到HARMAY話梅線下實體店拍攝寫真。HARMAY話梅的公眾號也聚集了眾多話梅的粉絲,折扣信息都會在公眾號公布,閱讀量和評論數也很可觀。

事實上,喜茶、奈雪等新消費品牌也可用同樣的視角進行看待,但不同的是,喜茶與HARMAY話梅其所處的發展階段。

2020年7月HARMAY話梅曾對外公布,最早開的三家門店都已盈利。「當一個品牌剛剛跑通單店模型,即將開始快速複製擴張時候,投資人會願意給很高的預期;而如果已經擴張到了一定程度,未來增長天花板已隱約可見,那估值預期自然會相應降低。」秋源俊二這樣告訴鈦媒體。

雖然如此,但坐擁五家門店的HARMAY話梅,與同行相比,開店速度其實是墊底的。

12月24日,美妝集合店H.E.A.T喜燃品牌旗艦店在南京德基廣場地下一層揭幕。這也是H.E.A.T喜燃自2020年7月開設首店以來的第八家門店。

而2020年元旦才起步的WOW COLOUR,如今已經開了近300家店,KK集團旗下的THE COLORIST調色師自去年10月落地首店後,目前也已在全國開出約150家。

對HARMAY話梅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趙虹宇)

相關焦點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文丨沸點Point,作者丨霍克尼,編輯丨楊真心一個月前,國貨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成功在紐交所IPO,市值升至近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億元,重塑了人們對國潮美妝潛力的認知。作為美妝界國貨之光,完美日記是後浪中很擅長利用網際網路做營銷的明星公司,以其為首,包括花西子、橘朵們在內的新國貨,將美妝產品在線上渠道不斷加熱,在線上打出中國化妝品的招牌。
  • 5000億市場,中國美妝集合店要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先有HARMAY話梅,後有THE COLORIST調色師等,再有喜燃。從2019年底開始,國產美妝集合店賽道湧現出了不少玩家。具有代表性的THE COLORIST調色師是KK集團(穿越直達:探店| 一年融資20億 集合店獨角獸KKV只是「名創優品+屈臣氏」?)旗下的彩妝集合店品牌,於2019年10月1日正式推出。目前已進駐20多個城市,門店總數量超過200家。
  • 鈦媒體 2019 EDGE Awards「年度新消費品牌」投票開啟
    以下是部分已提名的 2019 EDGE Awarsds「年度新消費品牌」候選公司,歡迎鈦媒體用戶來參與投票,一起 pick 你心目中的年度最in消費品牌!2017年其銷售額突破3.6億,2018年則突破10億元。2018年的天貓99大促中,完美日記實現美妝行業銷售額第1;2018年的天貓雙11,開場1小時28分便成為天貓美妝首個成交額破億的彩妝品牌;2019年1月淘寶天貓美妝月銷排行榜位列第7。入圍項目(7):奈雪的茶成立於2015年,創新打造「茶+軟歐包」的形式,以20-35歲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
  • 估值40億,爆紅的完美日記線下難「完美」
    來源: 自媒體文/阿殼編輯/林三9月25日,「國貨之光」完美日記完成了新一輪1.4億美元融資,其中華平投資和凱雷投資集團分別投資約7000萬美元,本輪投後估值達40億美元。且有消息稱,完成本輪融資後,完美日記計劃今年底前赴美IPO。資本青睞,完美日記高管團隊也迎來了新鮮血液。
  • 創投圈年度案例:成立三年估值超10億美金,完美日記,不能慢下來
    來源:投資界作者 | 王曉報導 | 投資界PEdaily2019年,僅次於華為,完美日記成了00後最喜愛的國貨品牌第二名,最新一輪估值10億美元。這一新銳獨角獸的罕見成長速度,成為今年創投圈幾乎唯一的現象級案例。
  • 新生代美妝零售登場,購物中心舊愛換新顏
    在老牌勁旅的奮力自救之下,美妝行業的另外一側卻煥發出了新氣象,一批面向年輕客群的新美妝零售店以及美妝品牌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入駐商場,並在網絡上各種種草的載體上野火燎原一般的霸屏。近日,「HAYDON黑洞」在武漢楚河漢街首店開業引發的排隊人潮,不過是這股潮流的一個縮影。伴隨著老牌美妝零售的撤店、縮編,美妝零售新生代正在商場中隱隱呈現出了替代趨勢。
  • 估值40億,線上爆紅的完美日記線下難「完美」
    文/阿殼編輯/林三9月25日,「國貨之光」完美日記完成了新一輪1.4億美元融資,其中華平投資和凱雷投資集團分別投資約7000萬美元,本輪投後估值達40億美元。且有消息稱,完成本輪融資後,完美日記計劃今年底前赴美IPO。資本青睞,完美日記高管團隊也迎來了新鮮血液。
  • 國貨美妝線下棋局:完美日記向左,橘朵們向右
    繼兩個月前THE COLORIST(中文名為「調色師」)開出50家店後,同為本土美妝集合店品牌的WOW COLOUR也一氣開出了5家線下門店,均選址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和CBD區域。在購物中心裡開設美妝集合店,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
  • 拒絕「大牌平替」,「美兮」想做原創國貨美妝的品牌管理公司 | 新...
    美妝作為一個增長快,增量市場大,復購高的品類,被很多人看好。而國貨彩妝也在近幾年崛起,出現了完美日記、橘朵等「網紅品牌」。而36氪前段時間認識「美兮」,藉助多年在供應品、渠道和品牌策劃的積累,想做成一家美妝品牌孵化公司。
  • 3年估值140億,完美日記的完美之路是怎麼煉成的?
    美妝行業異軍突起,完美日記獲1億融資疫情之下,「宅家經濟」盛行,大家對美妝產品的需求並不高。但是這個階段並沒有阻擋國產美妝前行的步伐。據最新消息,完美日記完成了最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由Tiger老虎基金(中國)領投,厚樸投資和博裕資本跟投。據了解該交易的人士稱,此次融資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
  • 焦點分析丨國貨美妝線下棋局:完美日記向左,橘朵們向右
    不止完美日記,國潮美妝品牌的迷妹們也能在購物中心買到心儀的橘朵眼影和屁桃腮紅了。 繼兩個月前THE COLORIST(中文名為「調色師」)開出50家店後,同為本土美妝集合店品牌的WOW COLOUR也一氣開出了5家線下門店,均選址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和CBD區域。 在購物中心裡開設美妝集合店,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
  • 3個男人做美妝,估值460億,目標要做中國歐萊雅
    無數商業媒體對完美日記的商業模式進行拆解、分析與熱議,試圖想要找出這匹近幾年跑得最快的美妝黑馬的出圈密碼。而現在,這個故事終於寫到了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情節——2020年11月10日晚,逸仙電商正式登陸紐交所。這個成立僅四年的美妝公司,將成為中國首個在美股上市的美妝集團,市值將達到460億元。逸仙電商IPO認購火爆。
  • 淘寶神店瞄上國際網紅,Pony坐鎮NALA如何玩轉美妝
    對NALA而言,Pony是它嘗試涉足網紅領域的首次合作,並直接開啟國際大網紅時代,盤活美妝的整體業務。國際網紅+淘寶神店,他們的碰撞會產生怎麼樣的化學反應呢?2015年雙11,NALA總經理餘飄飄意識到,淘寶美妝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因為在銷量TOP3的排名中已不見多年緊追不捨的同類型店鋪,而是被網紅店鋪所佔據。「雙11,NALA排名第二,前後兩家均為網紅店鋪。」餘飄飄笑稱,淘品牌被網紅店鋪夾擊了。第一名「膩娃小賣部」的店主便是美妝博主「小膩膩」,善於利用社交媒體引流,依靠活躍的粉絲,銷售業績勢不可擋。
  • 線上名品供應鏈,它讓美妝行業改變了什麼?
    緹蘇文化:美妝名品供應鏈之閉環營銷一般MCN會靠廣告、直播和電商業務盈利,可真正靠電商盈利的很少,杭州緹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則是電商MCN的絕對頭部。探索這類網紅經紀公司的發跡脈絡,似乎更能清晰捕捉網紅帶貨「新商業模式」的運作。
  • 「口罩妝」火了眼部彩妝,最火網紅美妝品牌HUDA BEAUTY入駐天貓國際
    「口罩妝」火了,尤其帶火了眼部彩妝。今年1月至3月,天貓國際眼部彩妝成交加速增長,其中「眼影」銷售同比增長40%。 3月25日,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全球最多粉絲的網紅美妝品牌HUDA BEAUTY趕來天貓國際開店。 HUDA BEAUTY的創始人Huda Kattan被譽為「中東卡戴珊」,擁有超高人氣,天貓國際海外旗艦店開張的消息在微博上引發2億關注熱度,李佳琪、黎貝卡等美妝KOL紛紛推薦。開店首日,明星產品「水星逆行眼影盤」1秒售罄,吸引超過30萬人來逛店,店鋪瀏覽量超過2000萬。
  • SASA撤櫃、屈臣氏大跌……新型美妝集合店為何能強勢逆襲?
    最近,各大社交媒體和測評APP上颳起了一陣美妝「探店潮」。視頻和照片裡,這些門店清一色的馬卡龍配色、ins風,貨架上琳琅滿目,既有國際大牌又有國產小眾品牌。同時,進店後無導購壓力,可隨意試用擼妝。這些俘獲了一批又一批少女芳心的門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妝集合店。
  • 半年開9店的喜燃,能成為新一輪美妝集合店混戰的勝者嗎?
    畢竟近來湧現的美妝集合店數量龐大,從認識度廣泛的THE COLORIST調色師、WOW COLOUR、HARMAY話梅,再到門店數量相對較少的Bonnie&Clyde BC極選、ME&WE米薇、DCAMP FAIRY仙女座、BOOM FRESH,都迅速成為社交平臺上被討論的對象。
  • 在5490億繁榮美妝市場頹敗,只因屈臣氏觸發了「瑞士奶酪模型」
    文 | 螳螂財經 易不二在疫情的衝擊下,美妝行業似乎成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面是象徵光輝的法杖,一面卻是象徵死亡的鐮刀。就像美妝集合店,有品牌幸運地手持法杖,展現出了如烈火烹油般的繁榮;而有品牌卻已經看見了死亡的鐮刀。
  • 完美日記如何擺脫網紅宿命?
    估值也接連翻倍,依據公開報導,2018年A輪融資完美日記估值1億美元,到2019年9月B輪融資時已達到10億美元,2020年4月C輪融資時,估值再次翻倍,達到20億美元。方愛之認為,完美日記的爆發式增長一方面在於對用戶群抓得準:「20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剛剛開始接觸美妝產品,對產品有一定的品牌和性價比要求。」
  • 國貨美妝品牌線下狂奔:完美日記的躊躇與隱憂
    騰訊發布的《國貨美妝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7年護膚品及彩妝領域,外資品牌市場份額連續四年負增長,而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6%,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超越。在去年「雙11」中,美妝個護領域以115.3%成為了增速最快的品類。即便在疫情的陰影下,6月18日前10分鐘,京東國際美妝成交額同比增長9倍,高端美妝成交額同比增長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