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術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麻醉管理

2020-12-05 騰訊網

一位老年患者因髖部骨折入外院,因疼痛誘發心肌梗死入我院,進行緊急、有效的介入治療後,接下來的骨科手術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做手術患者無法活動且疼痛難忍;做手術患者面臨再發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極高風險。如何抉擇成了患者及醫生共同面臨的難題,醫院進行了多學科會診,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儲勤軍主任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患者及家屬依然決定在心肌梗死治療10天後接受骨科手術。面對他們的信任,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做了充足的術前準備、嚴密的術中監測、完善的術後鎮痛,保證患者的圍術期安全,手術非常成功。術後5個月進行了電話回訪,患者已能拄拐市場購物。現將此病例經驗進行總結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來源:醉美玉蘭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相關焦點

  • 中國老年患者圍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2017)
    如果靜脈血血清cTnI濃度>0.04mg/L,可證實已經發生圍術期心肌損傷;如果>0.4mg/L,則需結合臨床症狀與體徵判斷有無心肌梗死發生。對於術中易發生心肌損傷的患者,吸入低濃度麻醉藥物,如七氟烷等,可以降低圍術期心肌損傷的風險。
  • 圍麻醉期突發心肌缺血與急性心肌梗死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由於麻醉、手術創傷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冠心病患者在圍麻醉期可發生冠狀動脈的供血和心臟需血失衡,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從而引起心肌急劇的缺血缺氧,甚至可以導致圍術期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事件。相關研究表明,合理的麻醉不僅不會增加心臟缺血及心梗的風險,相反的會增加發生心臟事件的閾值。然而,一旦涉及到心臟病患者的麻醉,麻醉醫師都會有多方面顧忌。
  • 湖南省腫瘤醫院「精準麻醉」 機器人助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麻醉手術中心迎來一位超重患者,體重竟達246斤,BMI指數為48。多年肥胖的胡女士年輕時就被診斷為高血壓,血壓最高時達到 230/120mmHg,同時合併有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伴重度肺通氣功能障礙、低血氧症等,胡女士幾乎夜夜入睡都不能平臥,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
  • 「精準麻醉」+機器人輔助!超重婦科手術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
    而肥胖腫瘤患者數量也日益增加,對於麻醉醫生而言,由於肥胖患者代謝方面、心血管及呼吸系統併發症發生率很高,其麻醉往往存在挑戰。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麻醉手術中心迎來一位超重患者,來自永州東安縣的胡女士今年57歲,身高157釐米的她體重竟達246斤,BMI指數為48。
  • 馮豔:圍術期評估隨訪與日間手術
    規範化圍術期麻醉評估和隨訪可以對患者進行閉環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醫療安全。 3. 在日間手術模式下,麻醉醫生大有可為!與兄弟科室合作共贏、協作發展是成功開展日間手術模式的必要條件。
  • 氣道狹窄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
    由於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該類患者圍術期氣道管理尤為重要。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腫瘤出血堵塞氣道、氣管破裂、氣管塌陷等危急症狀,麻醉醫師需嚴密關注呼吸道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維持有效的氧供及循環穩定。本例患者氣道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困難氣道評估的方法有哪些?重點關注哪些指標?建立氣道的工具和方法?
  • 如何搞清《麻醉知情同意書》說的麻醉風險——圍術期腦卒中?
    關於麻醉風險,我們接下來做逐一解釋。首先,請大家將目標鎖定在《麻醉知情同意書》中「麻醉風險和潛在對策」的第二部分。第一行就出現了很多令大家難以理解的詞彙。前兩個更多的是涉及一個中心概念——圍術期腦卒中。我們先來看看圍術期腦卒中的整體概念:圍手術期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至於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腦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現並且持續24小時以上的局限性或瀰漫性腦功能缺失現象的腦血管事件,是公認的圍術期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
  • 心臟標誌物檢測 圍術期的風險「捕手」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高血壓中心副主任邊波教授表示:「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非心臟手術患者常合併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圍術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逐年增長。加強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的評估與管理,有助於及早識別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並進行幹預,對改善患者預後具有重要價值。」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
    目的 目前為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者行上呼吸道(UA)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尚沒有達成共識。這些患者存在麻醉、術後鎮痛及困難氣道的相關風險,需要加強圍術期管理。我們將通過查閱文獻和收集專家意見,提供基於共識的指南。
  • 圍麻醉期突發急性血氣胸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急性血氣胸是指胸部外傷後所造成的胸膜腔積血、積氣,是胸部損傷的常見併發症。由於起病急、發展迅速,易發生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可引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圍術期血氣胸,是指術中突然發生的胸膜腔積血、積氣。相關研究表明,多系醫源性因素造成。
  • 內鏡檢查和治療的麻醉管理
    隨著我國消化內鏡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消化內鏡的麻醉管理已成為一種專科麻醉。消化內鏡手術麻醉的目的是保障消化內鏡手術患者的安全,有效防治相關併發症,並為術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條件。病例回顧病例 1 患者,男性,78歲,主訴:發現賁門腫瘤1個多月。
  • 名師講堂丨柯敬東教授:產科大出血患者的麻醉管理
    本文由「圍術期醫學論壇」授權轉載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陰道失血量超過500 ml,稱為產後出血(PPH),此為產科常見的嚴重併發症,為產科危重症之一。產後出血主要原因為宮縮乏力,臨床表現為產道出血急且出血量多,或持續少量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 指南學習之《成人嗜鉻細胞瘤手術麻醉管理專家共識》
    手術切除腫瘤目前是治療嗜鉻細胞瘤的一線方案,但嗜鉻細胞瘤患者易出現圍術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惡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併發症,故麻醉風險較高。因此,多學科協作、科學合理的圍術期管理是降低圍術期死亡率、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改善臨床預後的重要保障,也是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策略的要求。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如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使用的新型的麻醉藥物以及最新麻醉管理方法,使麻醉安全有了保障,讓患者在麻醉後恢復更快,同時患者家屬的理念也發生明顯轉變,大家都希望老人能過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合理處理麻醉術前、術中、術後各種突發情況,是保證高齡患者健康的首要措施。
  • 麻醉真是「打一針、睡一覺」那麼簡單嗎?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如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使用的新型的麻醉藥物以及最新麻醉管理方法,使麻醉安全有了保障,讓患者在麻醉後恢復更快,同時患者家屬的理念也發生明顯轉變,大家都希望老人能過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合理處理麻醉術前、術中、術後各種突發情況,是保證高齡患者健康的首要措施。
  • 《少見病的麻醉(第2版)》《麻醉危機管理》新書發布
    近日,2020年深圳市醫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深圳麻醉專著籤贈儀式在深圳舉行,籤贈儀式由深圳市醫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組委會主辦,深圳市美格爾醫療技術研究院協辦,《少見病的麻醉(第2版)》和《麻醉危機管理》兩本專著在會上發布。
  • 長期吸菸患者面臨更高的麻醉風險
    長期吸菸不僅會導致多器官損害,其麻醉風險也更高。有數據顯示,吸菸超過30年的患者,全麻風險比非吸菸者高5~6倍。圍術期醫生尤其是麻醉醫生要特別關注此類患者,不僅要做好圍術期的應對策略,還應大力宣傳戒菸,實現醫者的人文關懷。
  • 兩場麻醉學術年會成功舉辦——手術疼痛、術後康復、舒適化診療,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近日,為期三天的河南省醫院協會麻醉與圍術期管理分會2020年年會暨河南省第二屆麻醉與圍術期管理高峰論壇、2020年河南省麻醉質控中心年會暨第三屆中原-國際麻醉與腦科學高峰論壇在鄭州落下帷幕。
  • 放療後的患者,麻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臨床上經常能碰到放療患者,困難氣道應該是大家最容易想到與麻醉相關的併發症;但除此以外,放療患者術前還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查閱UpToDate上相關知識後,總結與大家共享。放療後的晚期併發症多與組織纖維化有關,與麻醉相關的主要為張口困難、放射性肺炎以及顱腦照射晚期併發症,以下分別簡要介紹。
  • 圍麻醉期突發應激性潰瘍的臨床特點及其危害
    然而,隨著麻醉學科向圍術期醫學的轉變以及麻醉醫師工作角色的日益多樣化,應激性潰瘍已經成為麻醉醫師不得不重視的問題了。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而這個應激性潰瘍就有可能成為決定一場酣暢淋漓大戰能否最終取得勝利的細節!為了讓各位同道對應激性潰瘍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從一書中找出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以便大家可以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