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真是「打一針、睡一覺」那麼簡單嗎?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2020-12-05 騰訊網

交匯點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論壇主席、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杰指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化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安全、舒適成為患者的首選。

患者無痛胃腸鏡甦醒後,猶如做了一場夢

近年來伴隨著胃腸道腫瘤的高發和人們預防意識的提升,胃腸鏡檢查的需求也在逐步攀升。不少人對普通胃鏡檢查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一根細長的管子從口腔伸入胃裡,恨不得把五臟六腑都吐出來,過程著實難受,患者的不配合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檢查結果。

孫杰主任介紹,無痛胃腸鏡可以使患者可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和治療過程,減少了痛苦感、不適感,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鎮靜狀態下胃腸蠕動減慢,方便醫生更好地觀察胃腸道,檢查無死角,診斷率高、效果好。許多患者在甦醒後會告訴麻醉醫生,整個過程就像做了一場美夢。

在很多女性心中,生孩子是一場從身體到精神的痛苦經歷。近年來,分娩鎮痛大大減少了產婦的疼痛和不適,給予患者安慰、緩解焦慮情緒,提供了從生理到心理的雙重舒適。當麻醉醫生將清涼的藥液緩緩注入產婦的硬膜外間隙,產婦臉上痛苦的表情漸漸消失了。

高齡不再是手術麻醉的「禁區」

隨著人類壽命的不斷增加,外科手術中高齡患者也逐漸增多。「過去,80歲以上的老人股骨頭壞死,就不手術了,導致病情加重,無法下床,不僅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量,還增加了併發症的風險,甚至因此失去生命。」孫杰主任介紹道。

如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使用的新型的麻醉藥物以及最新麻醉管理方法,使麻醉安全有了保障,讓患者在麻醉後恢復更快,同時患者家屬的理念也發生明顯轉變,大家都希望老人能過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合理處理麻醉術前、術中、術後各種突發情況,是保證高齡患者健康的首要措施。據統計,中大醫院每年成功開展80歲以上老人全麻手術達數千例,以髖關節置換術、疝氣修補術、前列腺膀胱腫瘤手術、肺癌手術以及消化道腫瘤手術為主。因此,單純高齡並不是手術麻醉的禁忌症,麻醉的風險往往與其並存疾病的多少及嚴重程度有關。

中大特色:提倡精細化麻醉管理

近年來,中大醫院麻醉科團隊不斷發展、不斷創新,提倡精細化麻醉管理。「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針對一些合併症多、年紀大的病人,更需要麻醉醫生進行術前評估,大大降低了併發症和死亡率。」孫杰主任介紹,我們設了麻醉門診,為住院患者進行圍術期評估,為門診患者進行麻醉前評估。麻醉前風險評估包括麻醉風險和手術風險,幫助外科醫生進一步評估風險,確保手術後病人恢復順利。

據介紹,在手術中推行精細化麻醉管理,不僅是保證不疼,還要針對病人和手術的特點,管理病人各項生理參數,確保生命體徵穩定。此外,術後回訪也很重要。中大醫院麻醉科有專門的術後回訪小組,確保術後病人麻醉恢復順利,無麻醉併發症,確保術後鎮痛效果良好。最後,尤其是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中大醫院麻醉科積極參與術後患者異常病情的診治,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正確處理,確保患者安全。

隨著舒適化醫療逐漸成為我國臨床醫療的重要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檢查和治療的過程當中能夠實現無痛。而麻醉科醫護人員則是無痛醫療、舒適化診療的主力軍。「現代麻醉學不僅僅局限在手術室裡的無痛,還在圍術期醫療安全的各個領域。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基礎上,麻醉醫生將越來越多地走向手術室外,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孫杰主任說。

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通訊員 崔玉豔 攝影 王倩

相關焦點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論壇主席、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杰指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化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安全、舒適成為患者的首選。
  • 德州市立醫院:精準麻醉引領舒適醫療,安全無痛護航患者健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張瀟然對於麻醉科醫生,可能不少人會存在這樣的誤解——「打一針,睡一覺」。但你不知道的是,手術一開始,麻醉醫生便要一直守護在患者身旁,確保氧氣供給、心血管系統穩定等,並隨時準備處理特殊情況。無論是術前、術中、術後,都需要麻醉醫生的全程護航,他們不僅要看著病人「睡著」,也要寸步不離等病人甦醒。
  • 麻醉就是「打一針」?專家指出:舒適化醫療才是新趨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論壇主席、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杰指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化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安全、舒適成為患者的首選。
  • 麻醉就是「打一針讓你睡一覺」?關於麻醉的十大誤解一一解密
    醉就是打一針?事實是,這一針打深了打淺了都後患無窮。麻醉就是讓你睡一覺?事實是,為了讓你睡好至少要準備數十小時……現實中,許多人對醫學麻醉都有各種誤解。3月25日至29日是第三屆「中國麻醉周」,記者近日走進解放軍第九六零醫院中心院區麻醉科,體驗麻醉醫生的工作,深度解密麻醉室的那些事。
  • 揭秘手術室裡的麻醉醫生,可不止是打一針那麼簡單
    手術室裡,已經有8年工作經驗的麻醉科醫生王衛萍,一邊詢問著常規問題,一邊跟患者開玩笑,因為她曾試過躺在這張手術臺上是什麼感覺,也因此知道每一位躺下的患者有多麼不安,會用「閒聊」的方式分散注意力,用輕鬆的語氣給患者信心。雖然她經常會聽到患者說:沒別的,你直接讓我睡過去就行。可俗話說得好: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豈是「一針倒」可喻?
  • 麻醉安全嗎?
    如果您的親人做過手術,問他做手術的時候怕不怕,他說睡一覺手術就好了,都不知道手術是怎麼做的,問起打麻醉是什麼感覺,回答都是打了一針就睡過去了。那麼,在麻醉的時候,它安全嗎?任何麻醉都不會100%的安全,因為麻醉藥不僅會讓人睡著和不讓病人感到疼痛,也會干擾正常的功能,比如心跳,血壓,呼吸等,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可能要承受伴隨麻醉而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說麻醉過程中發生意外,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造成腦細胞不同程度的缺氧,從而影響腦功能,很多病人以為麻醉的風險都是麻醉藥物和醫生的操作惹的禍,但事實恰恰相反,在手術麻醉過程中,這兩種因素所引起的麻醉風險並不多
  • 醫生解讀麻醉那些事:全麻讓人變傻?這種說法不靠譜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小孩能不能做麻醉?局麻比全麻風險小?麻醉之後人會傻?小到拔牙,大到心臟搭橋,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幾次麻醉,但提到麻醉,大多數人的解讀是,「打一針,舒服睡一覺」,但麻醉醫師幹的活,真不是打一針這麼簡單。3月27日至4月2日是「中國麻醉周」,近日,四川省醫學會麻醉分學會·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了麻醉門診開放日,為大眾解讀麻醉那些事兒。
  • 麻醉是怎麼回事
    說到麻醉,很多人都覺得並不陌生。但他們還是會有麻醉會使人變笨、麻醉會影響健康等錯誤認識。說到底,還是因為對麻醉不夠了解。那麼,麻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達到「麻醉」目的的呢?首先,我們應明確:麻醉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
  • 手術中生命的守護神,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麻醉醫生
    韓主任:麻醉是由藥物或其他方法產生的一種中樞神經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可逆性功能抑制,這種抑制的特點主要是感覺尤其是痛覺的喪失。麻醉(anesthesia)一詞源於希臘文narkosis,顧名思義,麻為麻木麻痺,醉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義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進行手術治療。
  • 無痛分娩真無痛?順產到底能不能打無痛分娩針?
    現在常見的分娩方式有種稱之為無痛分娩,那麼無痛分娩是不是就真的不痛了呢?不少媽媽甚至說:早知道這麼疼,我就不生了。有的女性因為害怕分娩時的疼痛,一直不敢要孩子。現在北京的一些醫院推出了多種減輕分娩時痛苦的手段,從呼吸調整、心理暗示安慰、鎮痛儀、注射杜冷丁等麻醉劑到硬膜外鎮痛無痛分娩。這樣,孕婦可以充分享受做媽媽的樂趣,而減輕陣痛的痛苦。什麼是無痛分娩針?
  • 晉江首家麻醉門診開診 術前麻醉評估成醫患共識
    晉江市醫院開設麻醉門診,圖為麻醉師為患者提供術前麻醉評估  在晉江市醫院門診大樓一樓,該院麻醉科林建水副主任醫師正為患者提供術前麻醉諮詢服務。「您有沒有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之類的疾病?有;有吸菸嗎?  其表示,到傳統醫院做手術,患者一般需提前住院做各種檢查和術前評估,這不僅延長住院時間病人也因提前住院增加焦慮情緒,同時術前院內感染的機率也升高。晉江市醫院不斷探索醫療服務創新,倡導舒適化醫療,現今開設了麻醉門診,讓患者無需入院,便可於術前在麻醉門診進行麻醉評估、諮詢和準備,完善相關術前檢查。
  • 【新聞速遞】更充分的準備,更安全的體驗:我院建立術前麻醉評估...
    為了進一步完善術前準備,制定個體化、精準化的圍術期麻醉管理方案,為患者提供更舒適安全的醫療服務與體驗,日前,我院建立了術前麻醉評估中心,全面、系統、規範地開展麻醉風險評估及知情同意工作。麻醉護士對患者進行預檢、問診(血壓、血氧、心率監測)並做好登記工作以往針對手術患者,醫生一般會前往病房進行簡單的訪視和溝通,這一方式交流時間短,來不及進行深入詳細的評估和告知。有時患者做其他術前檢查,又可能錯過麻醉醫師的評估。手術前,如果發現患者病情有變化或突發狀況,往往只能延期再做手術。
  • 取卵術中打了麻醉,會對我的寶寶有影響嗎?
    那什麼是麻醉下取卵呢?為了確保手術的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的體驗,通常會在術中給患者注射麻醉劑,需要麻醉劑具有起效快速,甦醒快速且不造成後遺症與併發症的特點。目前我們生殖中心常用的鎮痛方式是靜脈全身麻醉,多採用丙泊酚靜脈全身麻醉,必要時複合芬太尼或地佐辛來提升鎮痛鎮靜效果。病人睡一覺醒來,手術就做完了,全程安全、無痛。  哪些人更適用全身麻醉?
  • 整形手術採取哪種麻醉方式
    很多求美者,在做出「整形」決定前,一定會做許多的「功課」,唯獨對整形手術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卻知之甚少,那就是麻醉。近年來有媒體也曝出一些因整形手術而意外死亡案例,大多數都是因為麻醉環節而出了問題。麻醉是由藥物或其他方法產生的一種中樞神經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可逆性功能抑制,這種抑制的特點主要是感覺特別是痛覺的喪失。「麻醉」本身真的很複雜的醫學學科,本身也是一種有創的醫療行為,也確實客觀存在著一定風險。在麻醉的過程中,麻醉醫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解決疼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準備做胃鏡腸鏡,無痛麻醉會不會變傻?聽聽醫生怎麼說
    1、無痛內鏡麻醉的過程無痛胃腸鏡就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的胃腸鏡檢查,檢查過程您完全不知道,患者檢查後很多人都會不承認做過檢查了,其實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和普通胃腸鏡是一樣的,在檢查過程中患者睡著了,沒有感覺,如果發現病灶,仔細觀察時無痛患者耐受性好,消化道的活動度小,更容易仔細觀察,檢查質量會更高。
  • 麻醉科的醫生的工作簡單嘛?從手繪帶你走進麻醉醫生的世界
    常聽人說,麻醉科醫生工作很簡單,讓病人睡著就沒事了。果真如此嗎?俗話說的好:麻醉醫生工作到底輕不輕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就跟隨由東部戰區總醫院麻醉科護士奚玥手繪的漫畫帶各位走進麻醉醫生的世界,看看他們一天的日常工作吧!
  • 手術中,他們是生命保護神 記毓璜頂醫院麻醉科主任李克忠團隊
    很多人會認為,他們就是其他醫生給患者做手術時負責打麻醉針的人。然而,「打一針就走」是大眾對麻醉醫生認識普遍存在的誤區。事實上,「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這句話才真正能夠詮釋麻醉醫生的重要。「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只負責動刀,而麻醉醫生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並及時做好相應的搶救治療,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一個無痛舒適的手術過程。」
  • 正在準備試管的你「無痛取卵」不進來了解一下?
    作為一名生殖醫學中心的護士,經常會被患者問道「護士,我打了麻醉,取卵的時候是不是就一點都不疼了?」「護士,聽別人說麻醉會對大腦有副作用,那我還打不打呢?」「護士,麻醉會不會對取出的卵子有影響?」有些患者在術後短時間內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這是因為麻醉藥物在體內殘留,沒有完全代謝完所致。• 增加經濟負擔,無痛取卵所用的麻醉費用比傳統取卵術要稍高一些。無痛取卵術前注意些什麼?(1)取卵前一天晚上10點後禁食、禁水直至手術結束,目的是為了減少胃內容物,避免手術麻醉期間嘔吐,造成誤吸,堵塞呼吸道。
  • 神奇的一針,讓患者直呼「真是醫者仁心!」
    她有網球肘(肘外側疼痛)已八年多,這八年多時間來,據她說,已打過 N 次封閉,做過小針刀等治療,起初能止疼,到後來,管用的時間越來越短。如今,肘外側的疼痛越發嚴重。只見張慶輝主任在她手指處,取特定穴位,一針扎了下去,然後疼痛越來越輕,十多分鐘後,林女士感覺好了很多,直呼神奇," 真是醫者仁心!"
  • 做手術需麻醉 全麻、局麻、半麻你了解嗎?
    到底全麻、半麻、局麻這些麻醉方式有什麼差別,對病人有風險嗎?怎樣知道自己適合哪種麻醉方式呢?我們請來麻醉科醫生給大家解釋。  根據病人情況來選擇哪種麻醉方式  原則是能用簡單不用複雜  唐阿伯已經80歲了,有心臟病和高血壓,體重超過160斤,他需做闌尾炎切除手術,要求全麻下進行。